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采取综合措施培育高产稳产水稻土.doc

    • 资源ID:10261366       资源大小:2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采取综合措施培育高产稳产水稻土.doc

    采取综合措施 培育高产稳产水稻土钟小梅,邓炼中,罗凤娟广东省五华县土肥站,广东 梅州 514400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由此说明土壤肥力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现就五华县的实际情况,论述水稻土的肥力现状及培育高产稳产水稻土的对策。1 五华县水稻土肥力现状及存在问题五华县位于广东东北部,地处北纬23302412,东经1151811602,东西宽71.59公里,南北长87.99公里。全县总人口117.3万,农业人口101.8万;土地总面积3163.5 km2,现有耕地面积31733 hm2,其中水旱田面积2640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3.2%,在本县农业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五华县水稻土的主要类型有: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渗育型、沼泽型和矿毒田等6个亚类。本县的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占粮食总面积的80%,占粮食总产量的91%以上。据农业部资料介绍,水稻地力产量占常规产量的60%80;据我站多年多点试验,本县水稻土地力产量平均占常规产量的69.36%;单产越高,地力产量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因此,地力是不可忽视的。但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五华县有不少农民对科学施肥意识不强,盲目施肥,氮、磷、钾三要素配比不当,有机无机肥料比例失调,少施或不施有机肥。由于施肥长年采用单施、偏施化肥的短期行为,致使稻田地力有下降的趋势。据我站1993年和1998年稻田地力监测取耕作层土壤化验的结果,其养分含量为:1993年有机质2.78%,全氮0.148%,碱解氮146 mg/kg,速效P2O5 20 mg/kg,速效K2O 59.2 mg/kg,pH值5.33;1998年有机质2.7,全氮0.143%,碱解氮140.7 mg/kg,速效P2O5 23.2 mg/kg,速效K2O 50.37 mg/kg,pH值5.27,化验结果说明五华县水稻地力有下降的趋势。同时根据本县农业局1995年的调查统计,水稻年公顷产量10500 kg以下的中低产田有12333 hm2(其中7500 kg/hm2以下的有7733 hm2),占水旱田面积的46;其中干旱缺水田4048.6 hm2,渍涝田3406 hm2,浅薄瘦瘠田2760 hm2,其它2174 hm2。由于中低产田的存在和土壤地力的下降,严重制约着本县水稻的高产稳产。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培育高产稳产的水稻土,为粮食增产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2 培育高产稳产水稻土的对策2.1 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是获得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排灌系统的规划和兴建,条田规划和土地平整,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重要措施,应把农田水利建设放在农田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基础建设上,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大水法、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依法治水;二是充分利用劳动积累工日和省、市改低资金及多渠道筹资,整治排灌系统(包括挖沟修渠、开引水渠道和建造“三面光”排灌圳道等),排除山坑田、低畦田渍水、毒水,降低地下水位,做到旱能灌、涝能排,确保旱涝保收;三是科学管水,创造高产的土壤水分条件,如排水露晒田、浅水勤灌、间歇灌水;四是加固完善河堤、排洪沟建设,防止洪水冲毁农田以及恶水、沙石、杂物落田,避免破坏农田。2.2 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培肥地力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料,是培育高产稳产水稻土的基本措施。培肥地力的中心环节是增加土壤有机质,而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农家肥和作物秸秆,为此应建立以有机肥为主,实施化肥、菌肥、微肥的综合施肥制度。其中,有机肥是培育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是微生物活动的能源。生产中主要通过增施农家肥、推广稻秆还田和发展绿肥生产来增加有机肥源,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理化性状,提高地力。2.2.1 增施农家肥人畜禽粪尿等农家肥是稻田主要有机肥源之一。要重点抓好粪肥和堆沤造肥,坚持常年积肥和季节性积肥相结合的措施;要勤积勤管,改进积制农家肥的办法,减少养分散失,提高质量;要大力发展养畜业,充分利用猪、牛、羊粪及其垫栏物;同时,要充分利用河塘泥、泥炭、沼气渣等资源,增加有机肥料,力争每年每公顷施用农家肥2250030000 kg。2.2.2 大力推广稻秆还田稻秆是数量大、应用广的有机肥料,对稻秆的利用具有就地取材、省工、省力、不脏不臭、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等优点。根据我站1997年和1998年在水寨员瑾和大坝七都进行的“稻秆还田加喷腐秆灵中区对比试验”,试验结束后取耕作层土壤化验,结果是:实行稻秆还田(每公顷每造压干稻秆6000 kg)的田块比对照田块(未压稻秆田块),土壤有机质增加0.38%,碱解氮增加8.07 mg/kg,速效P2O5增加3.3 mg/kg,速效K2O增加12 mg/kg,土壤耕作层增厚0.71.2 cm,说明稻秆还田能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增厚耕作层,培肥地力。同时,稻秆还田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为作物吸收养分创造有利的土壤条件。为促进稻秆还田的推广,首先,必须提高认识,通过办点示范、总结经验,使干部群众认识到稻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增加水稻单产和总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次是加强领导,层层下达计划任务,落实干部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验收,做到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再次是加大宣传力度,层层发动,如利用广播、电视、播放“稻秆还田”录像带或举办“稻秆还田”讲座等,从而使稻秆还田普及到千家万户。稻秆还田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水稻收割时高割禾头,然后利用畜力或拖拉机驱动耙将稻秆直接压入田里;二是将稻秆堆沤在田角,在稻田办田后,将堆沤过的稻秆均匀撒施到田里,用人工踩入土中;三是稻秆覆盖作物,如覆盖小麦、番薯、蒜苗、花生、蔬菜、沙田柚等作物上;四是稻秆垫猪、牛栏后再还田;五是过腹还田,作厩肥施用。2.2.3 坚持不懈广种绿肥广泛的、反复的、大量的试验示范证明,种植绿肥可以解决有机肥源不足的困难,改善肥料总量中的有机无机肥比例;减少化肥用量,节省成本和能源消耗;可以更新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所以,利用冬闲田种绿肥,就地种就地用,不用肩挑,不脏不臭,实属培肥稻田地力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培育高产稳产的水稻土,必须坚持不懈广种绿肥。主要采取如下措施抓好冬种绿肥生产: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对冬种绿肥增肥改土的重要性,加强对绿肥生产的领导和管理,层层落实任务,并组织专人对绿肥生产进行指导,使冬种绿肥有人抓、常年抓,确保绿肥生产顺利进行。二是做好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工作。从县、镇、村,利用发文件、电视、大小字报、黑板报、田头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绿肥生产的任务、作用、措施和技术等。三是广泛开展试验示范。通过连片规划、办点示范,以点带面,促进推广。四是增加经济投入。设立种子风险金和种子价格补贴,以保证种子的供应量。几年来,五华县冬种紫云英面积又有下降的趋势,从本县农业局调进紫云种子量就可以看出:1998年调种量4000 kg,1999年调种量2500 kg,2000年调种量1500 kg,今年调种量预计1250 kg。造成调种量成倍减少,主要是因为前两年经营紫云英种子亏本,亏本部分从改低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进行补贴,而去年和今年省、市下拨的改低资金减少了。若没有种子补贴金,种子稍有积压就要亏本,因此,只有增加经济投入,在种子经营单位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供种子才有保障,种植面积才有保证。五是建立健全乡规民约,调动农民种植绿肥的积极性。如建立护肥队伍,实行封田育肥,对牲畜践踏为害绿肥进行经济处罚,保证绿肥有种有收。六是实行奖惩措施。由县、镇、村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冬种绿肥生产抓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对那些任意放禽畜落田而损害绿肥生产的农户,经教育仍重犯的,作适当的罚款处理。只要抓好上述六条措施的落实,五华县的绿肥生产就会大面积发展起来,农田地力水平就会提高。2.3 合理轮作,实行养用结合合理的轮作,可安排豆科作物与非豆科作物、深生与浅生作物轮换种植,水旱交替,深耕浅耕交换进行,可增厚耕作层,丰富土壤有机质及植物养分,消除土壤有毒物质,为不同作物之间互相创造有利的养分条件。特别是水旱轮作,由于水旱交替,改善了土壤的通气状况,可减轻嫌气过程的影响,消除或减少还原物质的毒害,促进有机质的矿化及其更新,达到用中有养,地力常新。轮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可适当推广水稻与花生、番薯、豆类等作物的轮作。根据我站1993年在县农场进行的水旱轮作试验(春植花生、晚造水稻),晚造收割后,取耕作层土壤化验,结果表明,实行水旱轮作的稻田与对照田块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29%,碱解氮增加7.02 mg/kg、速效P2O5 增加2.9 mg/kg、速效K2O增加10.2 mg/kg。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通过种花生,不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促进了土壤结构的改善,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补充了土壤中氮素的不足,为后作水稻提供水、肥、气、热比较协调的土壤环境,而且由于花生是对难溶性矿物磷吸收利用能力较强的豆科作物,可以把土壤中难于吸收利用的磷素进行吸收转化,起到挖掘土壤潜在肥力、增加速效磷含量的作用,从而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以上几项措施对于培育高产稳产农田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整体。只有采取综合措施,养用结合,才能较快地提高土壤肥力,建立高产稳产农田。参考文献:1 唐泽家. 绿肥对培肥稻田地力的意义J.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1993,2(1): 54-56.2 林碧珊. 广东省稻秆还田的效果及方式方法J.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1995, 4(1): 252-253.

    注意事项

    本文(采取综合措施培育高产稳产水稻土.doc)为本站会员(土8路)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