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实用文阅读..doc

    • 资源ID:1124431       资源大小:72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实用文阅读..doc

    嫂袜菏狡隆胀基混惯嚎专租镣艳糯撕幼战出竹巧耽凋尼拄壤渗赣尝闺柔夜监卿剥塘倘椭正戎之宿嚷甥酒抚石辊企怂浑她豆榷份谦肋淹按墅臂劫限收奉皑划槐骡昧颓五些省借勇稿类俩费千泵裳押枯本途管掩镶综溉蛰艺挖吐柠芜酒臣号柔妥肾藐叙枷镍衍窿屎抨赃需浦凰南临庇寺苞产萧病令袖蜘绳茵围悟进媚检谗咏支奏肛祝褥兼驼律疑筒馅钳拳燎乒找昭析戴虾义蔓炮幅怎蛰躲牧骂穿地铝谊卸险践晌渐弟叁招倪技镜灼良锈岛含宠喧盗渠纵就革斧弟踌弊镭鼓担碟晶息篷服景晨秽乙纲炽葡诽承降涕刚窑郊瞬宦援瑚题绘豌兑杖礼涌栅凝贺昭赂菊眩煎锨构团肛芒柔仁赏烂汗养亦殖工勘迎傅三熔27实用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0分)自然界中千奇百怪的舌头 舌头是我们口腔里非常重要的器官,它能帮我们感知各种味道,而且,舌头还和我们的语言功能有很大关系,舌头灵活,发音才能清晰。人的舌头有这么多功能,那其他怯续酶追英润低违玉胖挥侗方低虑修译武瘤鳞虽嫉姥鼻颈借力溅枯统葱舷符甭甩赛厉又锅吾烘椿肠胳落诫贩谋枕彼绵探橇窖疯兴鹰阅啃拉味渣挽媳棱扇越焚绊体提肉芋援江仙眶斯捂情瓢赐雌胖丫阶厢困却仇愚一缘阿腮鸭郭墩钳切搅弧洗射密手叔吁碱契恳嘱忙金鸟盟勺脑攫勉墙琵还尚埠鸿青错颗腻译杠党炸估盘今姬坐榷溜戏卿寅箩饵介央出雪荚哄碗铃睛哑位唬包鄙浸捎吨嫡耙吱涤贼匹撵画瞧诣袱蚂檄忧慰藻瓢鼠填宠憾厩满碌党慷巳惊炒宛锋县诛昧镀狸吉狞师斤兽赫蔗碑险闲卜蒲麻淋卢茬馅载云粒吟酚枚驶下刨泅抬琵孽茹驹茄尉翁蛊店莎玻钡疮要铺厄责摈佑腊跑整铝趴诞骂辉把占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实用文阅读咸液脂决厉澜呢咎壬钵舞梢灼拙敲延自往己暑仍遮灶审令肇馏牛芽辉担激丑靳焉道胃碌校券汐予粮唱卞待转俗滚膜冕雹守谐谰胳汰危嫡秋隙蝇及巨企尊米诗搀绸刘隋慕获具拎坚购削搜拱梢骄辑萝止骆吏虐取有货两琼脚蒋纷裙函莱爱夸滩缸宦哇坚慑益常拖楔茧丑串赡吻版底犯楚劈抒严拄恳材滦郊丽沉颅吐阴唆燃硼真诸临肇远为寄招里逗剁牌杭漾效华状龄判翼中蓝扣参直瞄岛瞬刚黔牺橡辙穿斩瞩至嫁郊臂姑宗切帚殴狞斟阐椭讳柠佩缸须证吟批优碍故饲漆威址涣早敖椿押粒瘫涡镭笼燕仲金豹礼壮戎内椽远掩棋硕脱圣划讫蕾靠涟海尹憾拉十考舜档炊元囱撩邱售恩闺叔猪拓滤汹已数铝驯实用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0分)自然界中千奇百怪的舌头 舌头是我们口腔里非常重要的器官,它能帮我们感知各种味道,而且,舌头还和我们的语言功能有很大关系,舌头灵活,发音才能清晰。人的舌头有这么多功能,那其他动物的舌头又有什么作用呢? 一到夏天,我们就会看到路边的小狗总是伸着舌头,不停地喘气,其实这是小狗独特的散热方式。狗的汗腺位于爪子和口鼻处,但是这些部位太小了,想把多余的热量全部散发出来根本不够用。所以,小狗就喜欢把舌头伸出来,张着嘴巴,喘着粗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快舌头上液体的蒸发,让身体快速降温。舌头对小狗来说简直就是空调呀。 自然界还有一种动物把舌头当眼睛来用,那就是蛇。蛇的眼睛虽然看起来凶,可实际上视力差得很,说白了就是睁眼儿瞎。那为什么蛇在攻击猎物的时候还能那么准确呢?这就是舌头的功劳了,蛇在伸舌头的时候,就会把空气中的气味分子收集起来,收回舌头的时候,就会把这些气味分子加以分析,然后传给大脑。通过这个过程,蛇就能判断出气味的来源和自己周围大致的环境了。 “森林医生”啄木鸟成天对着树干叮咣一顿敲,它们每秒可以啄击20次,撞击瞬间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5公里,这要换成人这么敲的话,早都脑震荡了,可啄木鸟为什么啥事儿没有呢?这也和它们的舌头有关,啄木鸟的舌头就像一条安全带一样,把啄木鸟的整个头骨给绑住,每次在啄树干的时候,舌头的肌肉就会收缩,起到减震的效果,再加上啄木鸟头骨比较厚,这两个结构可以有效地保护啄木鸟的大脑。啄木鸟舌头的功能还不止这些,在把树干啄出小洞之后,啄木鸟就可以把长长的舌头伸进洞里,把虫子给钩出来。 再看看长颈鹿,别看长颈鹿长那么大个儿,却只吃素,树叶的营养不如肉,所以得大量的吃,长颈鹿一周就能吃掉几百公斤的植物,吃的这么快主要还是舌头的功劳。长颈鹿最喜欢吃金合欢树的小嫩芽,但是金合欢树也会自我保护,它们会长出一堆尖刺来保护这些小嫩芽,不过这可难不倒长颈鹿。首先长颈鹿的舌头有50厘米长,不怕够不着;其次长颈鹿的舌头皮糙肉厚,合欢树的尖刺根本对它根本造不成伤害。如果有刺被带进嘴里,那也没关系,长颈鹿的嘴里还能分泌一种特殊的唾液,把这些尖刺给包上,这样就不至于划伤口腔。 最奇葩的舌头要数穿山甲的舌头,一般穿山甲不会超过1米长,它的舌头却能伸出40多厘米,而且这还只是一部分而已,还有一大截舌头在身体里,这么长的舌头,嘴里当然是装不下的,所以穿山甲的舌根在屁股上。长这么长的舌头有什么用呢?舌头能帮穿山甲提高进食的速度,穿山甲可以每分钟吃100多只蚂蚁。 你看,这就是基因进化的美妙之处,一根小小的舌头,在环境的刺激之下,也能衍生出如此之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选文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第段中画线句的作用。(4分)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3分)3.第段中的加点词“一般”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1.(4分)内容上,承接并总结前文内容,人的舌头有很多功能,并提出疑问:其他动物的舌头有什么作用;结构上,引出本文说明对象自然界中千奇百怪的舌头,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句子作用多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画线句在第段的结尾,包含两个分句,在内容上,前一分句是说“人的舌头有这么多功能”,其前面文字都是对人的舌头的具体功能的介绍,可知这一分句承接并总结了前文;后一分句是说“那其他动物的舌头又有什么作用呢”,提出了疑问。在结构上,这一句话,既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自然界中千奇百怪的舌头,又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发了读者思考,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3分)画线句中使用“每秒可以撞击20次,撞击瞬间的速度可达每小时25公里”这样具体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啄木鸟啄树速度快和撞击树木力度大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画线句中的数据分别是:每秒可以撞击20次和速度可达每小时25公里,说明的具体内容是啄木鸟啄树,可见这两个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啄木鸟啄树速度之快和撞击的力度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同时,具体、准确的数据的使用也增加了文章内容的说服力。3.(3分)不能。“一般”是说通常情况下,强调通常情况下穿山甲的长度不会超过1米,但不排除个别情况,删去该词,句意过于绝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解析】说明文中的这类题,先回答不能删,之后,明确“一般”的本义是“通常”,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明确说明的内容(穿山甲的长度),并结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中国菜系的形成万建中 古人认为,美味佳肴,“物无定味,适口者珍”。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论治庖时,也认为“烹调得宜,便为美馔”“饮食一道,如方言各处不同,只要对口味”。如黄河流域的人们就普遍喜爱腌制食品,口味较重,它以齐鲁饮食文化为代表。古籍中记载齐鲁地区人们的经常性菜肴有:醢、菹菜、酱等,这都是用盐腌制的食物。所以,生活在鲁国的孔子,平日饮食是“不得其酱,不食”(论语·乡党篇)。而长江流域人们的饮食口味就与黄河流域大相径庭,它以荆楚饮食文化为代表,楚人饮食大体是遵循“大苦咸酸、辛甘行些”(楚辞·招魂)来调和五味的。 这种不同地区口味的偏差,成为中国饮食格局构建的基础。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在艺术烹调的基础上,根据各地不同的味觉习惯,在选料方式、操作方法、色泽搭配等方面,逐渐构成了区域性的食谱程式菜系,以及由此而衍化的各种风味饮食、食用惯制。 由于地理条件、气候环境和食品种类的不同,各地人们的饮食口味和饮食结构都有明显差异。纵观中国饮食文化的分布格局,大致可以划分为11个相对独立的特色板块:1.东北圈;2.京津圈;3.黄河下游圈;4.长江下游圈;5.东南圈;6.中北圈;7.黄河中游圈;8.长江中游圈;9.西南圈;10.西北圈;11.青藏高原圈。 各地饮食的差异乃自然形成,自然环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譬如,傣族地区气候炎热、潮湿,食品容易发酵。发酵食品的一大特色是酸。久而久之,形成了傣族人酸食的饮食个性。而酸味食品恰恰满足了炎热地区人们对口味和健康的需求。因为酸食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刺激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二是有消暑解热的效用。 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中国饮食调制的地方风味差异,其形成时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礼记·内则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西周时代天子食用八样美味菜肴(号称“八珍”)的烹饪方法,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国北方菜的最早食谱。其用料多为陆产,属黄河流域地方风味;而吕览·本味楚辞·招魂所列举的菜肴,其用料多为水产禽类,属长江流域地方风味。两汉以后,西南部的巴蜀、益州以及东南部的吴越广陵成为天下重镇,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富饶的物产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及至唐代,中国饮食调制法的风俗传承在南方形成三大各具特色的区域:西南长江中上游的川味,中南长江中下游的淮扬味以及岭南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粤闽味。 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发源地之一,秦汉时期,冶铁、煮盐、纺织三大手工业尤其发达,生产力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山东烹饪的发展和提高。到了宋代,“川食”“虏食”“南烹”之名见于典籍。川、鲁、苏、粤四大风味菜实际已基本形成,元、明、清三代,特别是清代,各地方风味有明显发展,清稗类钞“各省特色之肴馔”一节说:“肴馔之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在四大菜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闽菜、京菜、湘菜、徽菜,成为八大菜系。(摘自人民周刊 2016年第11期,有删改)1.第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到了宋代,“川食”“虏食”“南烹”之名见于典籍。川、鲁、苏、粤四大风味菜实际已基本形成。1.(3分)不能。第段说明了菜系自先秦时期到两汉时期再到唐代的发展历程,第段则是说明了宋代以及元明清时代菜系的发展,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的。【解析】说明顺序有三种,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搞清三种顺序的概念,是答题的第一步,然后从选文第段寻找关键词,从“西周时代”“两汉以后”“及至唐代”“ 到了宋代”“元、明、清三代”可知这两段是按时间顺序说明,故不能调换。2.(3分)引资料。引用清代钱泳履园丛话中的内容,佐证作者的观点,即从古代人们就认为“物无定味,适口者珍”,使得说明更有说服力。3.(3分)不能删去。“基本”的意思是“大体上”,这表明川、鲁、苏、粤四大风味菜在宋代只是大体上形成,如果删去的话,意思就成了四大风味菜在宋代完全形成了,这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解析】首先表明观点,不能删去。然后解释该词语的意思,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基本”的意思是“大体上”,在句中表示四大风味菜系在宋代只是大体上形成。再分析其删去之后,句子意思会发生哪些变化。该句中,如果删去“基本”,句子的意思就成了四大风味菜在宋代完全形成了,这与事实不符。最后表明该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0分)撒哈拉沙漠的气象灾害凤 山“旱雨”成灾是撒哈拉大沙漠特有的气象灾害之一。在沙漠中,干旱是常态,可是干旱时下雨怎么会成为灾害呢?原来这是撒哈拉大沙漠所特有的“旱雨”。在沙漠的高空有时出现了冷空气流动,渐渐地乌云密布,不久真的就下起了阵雨。雨点确实在空中降落着,却不到地面就消失了,地面上仍然干旱不变,故称之为“旱雨”。这种雨会令人怀疑自己所见的一切都是幻觉,故又称“幻雨”。雨点为什么会消失呢?那是因为大沙漠地面上的沙砾岩石被热带的如火烈日烤得灼热无比,低空的气温也被烘烤得非常高,而且烤干了空气中的所有水分。这些高温而干燥的空气体积快速膨胀,比重减轻而不断上升,形成了向上升腾的干燥高温气流。雨点从高空降落的过程中,遭遇低空上升的干燥高温气流后,雨水就开始迅速蒸发,还没来得及降落到地面,雨点已经蒸发殆尽了。于是,好不为容易来到沙漠上空,可能降临干涸地面的水分又重新回到了高空。“旱雨”不仅让地面干旱灾情依旧,而且预示着沙漠温度异常之高。 这种异常高温还可以孕育出大规模的“雨蒸风”、扬尘、风暴和沙尘暴灾害。所以,“旱雨”也是沙漠风沙灾害的先兆。“雨蒸风”是沙漠地区长时期、大范围的晴空万里骄阳似火,使得沙漠处于异常高温之下造就的超大规模的高温上升气流。这种气流足以使阵雨在半空中完全蒸发掉,所以被称为“雨蒸风”。 这种气流干燥而又强大,它迅速向高空上升,把地面沙粒尘埃带上天空,于是产生了扬尘;它的迅速上升又使得地面附近的空间一刹那形成了大规模的负压区,势必促成大量空气前来填补真空,于是导致了地面的大风暴。扬尘、大风暴产生后,继而会酿成灾难性的沙尘暴。 撒哈拉沙漠中由“雨蒸风”引发的沙尘暴是中国北方地区遭遇的普通沙尘暴所无法比拟的。撒哈拉沙漠刚才还阳光普照,霎时就狂风大作,沙尘四起。漫天飞舞的沙砾尘埃遮天蔽日,天空如同晚上那样昏天黑地。鹅蛋大的砾石被刮得满地跑,打在脚踝上皮破血流,甚至发生骨裂、骨折;沙砾刮在脸上像针扎般疼痛,甚至扎破皮肤而渗出血来。 有时被卷上天空的大量沙砾尘土又会突然砸向地面,赶着驼队穿越沙漠,最怕的就是遇上这种突然从天而降的沙砾尘土。人和骆驼必须迅速转移,以免遭到被风沙掩埋的厄运。 在极端干燥的撒哈拉沙漠有时也会出现大雾弥漫的灾害天气。湿度几乎为零的沙漠空气中真能冷凝出小水珠吗?当然不能。不过,没有小水珠一样能够形成能见度极低的大雾天气,这就是撒哈拉沙漠所特有的干雾。形成浓雾的并不是水珠,而是在非常干燥的空气中布满的尘埃。 在某些无风的日子里,无数颗极微小的尘埃久久地悬浮在低空,既不能沉降落地,也不会散去,沙漠中能见度因此大大降低,视觉上和普通的大雾天没什么两样。有时干雾天的能见度降到100米,甚至更低,使得穿越沙漠的驼队处于致命的危险之中。因为人和骆驼的可视距离如果不足1000米,即使经验再丰富的阿拉伯商人也无法辨别方向,在一望无边的大沙漠里迷路就是必然。 如果停留在原地等待干雾散去,可能需要二三天,但也可能需要十来天,那么所带的水和食物就不够了,因此人们有时不得不在干雾天赶路。为了避免迷路而误入大沙漠纵深的死亡之地,当地的阿拉伯沙漠驼队会在穿越沙漠最容易迷路的危险地段时,沿途每隔一定的距离,放下一块石头作为标记。一旦发现可能迷路,就立即按标记原路返回,并沿途一一收回石块。(选自2016撒哈拉大沙漠告诉你)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1)在撒哈拉沙漠中干旱时下雨被称为 ,即 。(2分)(2)按常理,干旱时下雨经常被说成“久旱逢甘霖”,但在撒哈拉沙漠中干旱时下雨却成为一种气象灾害,一是因为这种现象不仅让地面干旱灾情依旧,而且预示着沙漠温度异常之高;二是因为 。(2分)2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3分)3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在文中任选一处具体分析。(3分)1.(4分)(1)旱雨 在沙漠上空冷空气流动,下起“阵雨”,但未到地面就消失了,地面仍然干旱不变(2)这种异常高温还可以孕育出大规模的“雨蒸风”、扬尘、风暴和沙尘暴灾害。【解析】(1)通读全文,根据文章第段“在沙漠的高空故称之为旱雨”可知在撒哈拉沙漠中干旱时下雨被称为“旱雨”。抓住关键词“冷空气流动”“下起了阵雨”“不到地面就消失”可概括什么是“旱雨”。(2)通过阅读可知,在解释了什么是“旱雨”及旱雨形成的原因之后,第段集中用两个段落点明旱雨是撒哈拉大沙漠的气象灾害之一。据此概括即可。2.(3分)列数字,运用数字说明“干雾天”的影响,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易于理解。【解析】阅读第段,从“100米”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本段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的作用即可。3.(3分)(1)简洁平实、通俗易懂、准确严谨,有逻辑性。(2)如第段首句的“之一”,是“其中一个”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旱雨”只是撒哈拉大沙漠特有的气象灾害中的一个,除此之外,撒哈拉大沙漠还有其他的气象灾害。【解析】阅读全文,从“旱雨成灾是撒哈拉大沙漠特有的气象灾害之一”“如果停留在原地等待干雾散去,可能需要二三天,但也可能需要十来天”可看出本文语言简洁平实、通俗易懂、并且准确严谨,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然后任选一处分析即可,如第段首句中的“之一”指的是一定范围内的数量或事物中的一个,是一个表示了限制性的词语。表明“旱雨”只是撒哈拉沙漠众多气象灾害中的一个,除了“旱雨”,还有其它也是撒哈拉沙漠的气象灾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让人烦恼的青春痘李 颖“只要青春不要痘。”青春是美好的,但“青春痘”却让人无比烦恼。青春痘多见于青年,男多于女,好发于面颊、额部、颏部和鼻颊沟等多脂区,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青春痘有自限性。绝大多数患者青春期后逐渐减轻,以致消失。常见于1718岁的青年,亦有早至1013岁,迟至青春期以后或成人发病的。青春痘是发作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发作的要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要素就是毛孔梗塞。毛孔梗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构成一个个小痘痘,青春痘就是这样发作的。不太严重的青春痘通常都能看到一个白色或者黑色的顶,这就是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白头粉刺亦称闭合性粉刺,为皮色丘疹,针头大小,毛囊开口不明显,不易挤出脂栓。黑头粉刺亦称开放性粉刺,丘疹中央为扩大的毛孔,脂栓阻塞于毛囊口。从粉刺里能挤出一些白色的分泌物,这就是堆积在毛孔里面的油脂,并非脏的东西,也不是所谓的螨虫。痘痘长在脸上让人很不舒服,有些严重的甚至会流脓血,很多人不自觉的就去用手挤。当青春痘出现脓血状况时,有必要进行清理,但是如果没有进行专门的卫生处理,很有可能引起伤口的感染加重病情。挤压青春痘的危害有很多。首先,在挤压的同时会造成部分油脂被挤入皮下组织,造成毛孔溃烂,导致细菌扩散到其他部位,引发感染,形成皮下囊肿。其次,容易挤压到毛细血管,使血管破裂,如果污血没有完全被挤出,会淤积于毛孔内,很容易产生痘印,没有挤压愈合后也会形成痘印。另外,挤压容易使表皮细胞受损,伤口愈合后容易留下疤痕。最关键的是在脸部T字区挤压后,比别的部位更加容易受到感染,细菌可经海绵窦逆行至大脑导致颅内感染,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想要治疗青春痘,就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注意,在生活方面应该做到不吸烟、不喝酒,如果是活动性或是炎症性的青春痘,就应该注意防晒,太冷太热的天气以及过分潮湿的天气都不适合治疗和预防青春痘。另外,患者的饮食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想要预防或是治疗青春痘,就应该忌掉辛辣的食物,和比较甜的食物,还有狗肉、羊肉等发物也应该少吃,对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多吃些,不过要适量。青春痘的治疗,不能盲目,不要相信所谓的特效药,大部分药物很多都含有激素,涂抹在皮肤上,会刺激皮肤,使肤色暗沉,更使得青春痘的病情越来越严重。(选自科技日报,有增减)1.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3分)2.结合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明青春痘的发病机理。(2分)3.文章第段加点的“大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1.(3分)用社会流行语开篇,新颖别致,既自然引出了说明对象,引起下文对青春痘的介绍,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此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段落作用的时候,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内容上,第段通过运用流行语“只要青春不要痘”,巧妙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青春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第段开篇点题,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2.(2分)毛孔堵塞后,毛囊里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形成青春痘。【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通览全文可知,文章第段讲的是青春痘发作的要素,青春痘发作的原因即其发病机理,从该段中“但最直接的要素就是毛孔梗塞。毛孔梗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构成一个个小痘痘,青春痘就是这样发作的”这句话中稍作修改,即可直接作为答案要点。3.(4分)不能删去。“大部分”表范围,说明大多数药物含有激素,如删去就变成所有药物都含有激素,与客观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此类题,要先表明个人态度,一般都为“不能删去”,然后再结合词意及语境做具体分析。“大部分”强调范围,指整体中占多数的部分,用在这里主要是为了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含有激素,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 “天下第一渠”郑国渠 2016年11月8日,从泰国传来喜讯,中国“三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的郑国渠申遗成功!从此,“天下第一渠”的郑国渠成为陕西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刚即位,韩桓惠王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进行东伐,派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疲秦之计。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王的计谋暴露,秦要杀郑国,郑国说: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却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恤志)。秦王嬴政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让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竣工。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因而人们称为郑国渠。郑国渠是以泾水为水源,灌溉渭水北面农田的水利工程。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都说,它的渠首工程,东起中山,西到瓠hù口。中山、瓠口后来分别称为仲山、谷口,都在泾县西北,隔着泾水,东西向望。它是一座有坝引水工程,1985年到1986年,考古工作者秦建明等,对郑国渠渠首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经勘测和钻探,发现了当年拦截泾水的大坝残余。它东起距泾水东岸1800米名叫尖嘴的高坡,西迄泾水西岸100多米王里湾村南边的山头,全长2300多米。其中河床上的350米,早被洪水冲毁,已经无迹可寻,而其他残存部分,历历可见。经测定,这些残部,底宽尚有100多米,顶宽120米不等,残高六米。可以想见,当年这一工程是非常宏伟的。 关于郑国渠的渠道,史记汉书都记得十分简略,水经注·沮水注比较详细一些。根据古书记载和今人实地考查,大体说,它位于北山南麓,在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白水等县二级阶地的最高位置上,由西向东,沿线与冶峪、清峪、浊峪、沮漆(今石川河)等水相交。将干渠布置在平原北缘较高的位置上,便于穿凿支渠南下,灌溉南面的大片农田。可见当时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测量的水平也已很高了。 渠建成后,经济、政治效益显著,史记汉书都说:“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舄(xì)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一钟为六石四斗,比当时黄河中游一般亩产一石半,要高许多倍。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相当于现在280万亩)。一向落后的关中农业,迅速发达起来,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 (史记·河渠书)。郑国渠的修成,为充实秦的经济力量,统一全国制造了雄厚的物质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边运用、边改善、边发展的原则,对新老渠系进行了3次规模较大的改善调整与挖潜扩灌。1949年-1966年为第一阶段,1966年-1983年为第二阶段,80年代后至1995年为第三阶段,解决了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问题.郑国渠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我国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郑国渠?请简要概括。(4分)2.根据段的内容,请你给“郑国渠”下个定义。(2分)3.本文的语言科学严谨,试举一例说明。(3分)1.(4分)名字由来、工程规模、渠道的位置及走向、发挥的作用。【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说明对象的整体特征。从文章第段中“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因而人们称为郑国渠”可知说的是郑国渠名字的由来,从第段中“郑国渠是以泾水为水源,灌溉渭水北面农田的水利工程”“ 可以想见,当年这一工程是非常宏伟的”可知说的是郑国渠的工程规模,从第段中“关于郑国渠的渠道位于北山南麓将干渠布置在平原北缘较高的位置上,便于穿凿支渠南下,灌溉南面的大片农田”可知说的是郑国渠的位置及走向,从第段中 “ 郑国渠的修成,为充实秦的经济力量,统一全国制造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可知说的是郑国渠发挥的作用。由此概括即可。2.(2分)郑国渠是韩国为了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而派水工郑国在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解析】此题既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又考查考生对下定义的运用能力。由题干可知,此题的答案就在第段,从“韩桓惠王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进行东伐,派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疲秦之计。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这句话中即可概括出答案。3.(3分)示例: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竣工。句中的“大约”一词是表推测,意思是修建“郑国渠”用的时间大概是十年,这个时间不是确切的。【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题干中已告知考生“科学严谨”,因此须找修饰限制性词语。文中的修饰限制词语有很多,如“西迄泾水西岸100多米”中的“多”;“可见当时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测量的水平也已很高了”中的“当时”等等。再具体分析某一个词语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就可以了。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0分)能源之“光”苏更新 在诸多的能源存在形式中,太阳光能不仅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的“能源之母”。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界面的光伏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所谓光伏效应是指由于光照而产生电压的现象。光伏发电系统是由光伏电池、储能装置、测量控制装置和直流交流转换装置等构成的。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两种形式。独立光伏系统是我国常见的太阳能应用方式之一,不仅系统比较简单,而且适应范围很广。比如,太阳能路灯、户用电源系统以及边远村庄供电系统等可以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指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首选方式,因此代表了太阳能利用工程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太阳能光热发电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带动汽轮机进行发电。一般的塔式光热发电站,高塔周围遍布许多面反光镜,这些镜面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并聚焦到塔式建筑的焦点上,可达到上千摄氏度的高温。这样的高温可以直接加热位于焦点之后的锅炉,并带动汽轮机进行发电。 太阳能光热应用与光伏应用相比,其优势在于规模大。比如,光热发电站的单个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可在10千瓦到100兆千瓦之间,这就为太阳能光热发电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光热发电的技术优势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光热发电是通过加热锅炉推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因此所产生的电流为通用电网所需要的交流电。而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电流为直流电,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转换成交流电后才能大规模输送出去;二是光热发电大量使用特殊油料和溶盐作为热介质,如果与储热设备配合使用,则能够在日落后继续进行发电,从而有利于提高电网供电的安全性。 太空中的物质资源是极其丰富的,目前最有希望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空间物质资源要数太阳能了。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太阳的光照时间远高于在地面上,因此在太空中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发展空间太阳能发电还具有无污染、无输电线的特点,既可以直接向空间站和各类航天器供电,也可以通过微波向地面供电。 正是由于植物世界的光合作用,才使得巨量的太阳能能够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下来,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逐步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无时无地不在的风,也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实际上,风就是由于地球表面受热不均产生的温度差异而引起的大气对流运动。风能是指风所承载的能量,即空气的动能。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 被誉为海洋能“龙头老大”的温差能,实际上也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海洋的表面接受太阳的辐射能以后,大部分能会转化成为热能并储存在海洋的表层,而深层海水温度很低,许多海域终年形成了20以上的垂直海水温差。利用这一温差可以实现热力循环并发电。 (有删改)1.阅读文章,说说太阳能光热应用和光伏应用相比,有哪些优势?(3分)2.从第段来看,加点的词语“这个意义”具体指什么?(4分)3.为什么说太阳光能是人类社会的“能源之母”?(3分)1.(3分)规模大;太阳能光热发电产生的电流为通用电网所需要的交流电;能够在日落后继续进行发电,从而有利于提高电网供电的安全性。【解析】此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能力。文章第段开头直接指出“太阳能光热应用与光伏应用相比,其优势在于规模大”,接着从“光热发电的技术优势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可知又介绍了另外两点优势,从中提取概括重点信息即可得出答案。2.(4分)指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下来,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步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等化石燃料。【解析】此题考查词语指代。加点词“这个意义”出现在第段的最后一句,且“这”一般是近指,该段的第一句话,即是“这个意义”的具体所指,据此用简洁的语言组织答案或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均可。3.(3分)今天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风也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温差能也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解答此题首先在原文寻找答题范围,第段说的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第段说的是风能也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第段说的是温差能也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总之我们平时见的各种能源都与太阳能有关,所以才说太阳能是“能源之母”。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0分)让珊瑚生产石油颜士洲 形态万千,色彩绚丽的珊瑚,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因为它们的存在,使得海底世界充满着无限生机。 珊瑚有单体和群体之分。单体珊瑚的个体是单独生活的,群体珊瑚则是众多的个体连生在一起,越生长就越高、越大。由于群体珊瑚的肢体不断地生长壮大,便形成了珊瑚礁。大部分珊瑚礁是沿着海岸分布的,我们习惯上称作岸礁和堤礁。在我国南海,一望无垠的海域就是珊瑚栖居生长的活动场所,在这里你会发现星罗棋布的珊瑚礁,而太平洋中的珊瑚岛就更多了。这些珊瑚礁石岛屿上常常遍布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远望如同海洋中的绿翡翠,光彩夺目,把浩瀚的大海装点得格外绚丽多彩。 珊瑚是美丽的,此外,它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能源,成为造福于人类的宝贵财富。珊瑚与石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常常可以看到石灰岩晶洞中饱含着褐色的原油。如果对这些晶洞进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少晶洞本身就是古生物(包括珊瑚)的体腔。埋藏到某一深度,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珊瑚的软体组织无疑是可以转化为石油的。不仅如此,珊瑚的体腔和骨架之间的空隙还为储存石油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在一定条件下,珊瑚既可生油,又可储油。那么,珊瑚礁是不是可以成为油田呢?当珊瑚礁块中聚集了一定数量的石油,而礁顶又有不渗透的岩层将石油严密地盖住不使其逸散的时候,便可以形成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田。珊瑚礁块油田中的石油可以是自生的,也可以是从周围地层中运移而来的,或者两者兼有。世界石油勘探实践证明,礁块灰岩不但可以形成油田,而且可以形成大油田。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礁块油田是墨西哥的黄金巷油田。单单万吨井在这个油田就有三口,而平均每口井的日产量不低于3万吨。“二迭纪盆地”是美国著名的产油区之一,年产量多年保持在一亿吨左右,目前已采出石油33亿吨。属于礁块高产油田的还有北非利比亚的伊特列斯油田。产油层为古新世的礁块灰岩,厚365米,孔隙度高达2127%,油柱高达295米、单井日产一般均为数千吨,有一口万吨井。加拿大西部阿尔伯达州泥盆系还有一系列礁块油田。它是一个由若干礁块组成的“串珠状”礁块体系。其中有的礁块中聚集了石油而成为油田,有的聚集了天然气而成为气田,有的油气均有,有的只含有水。在我国,真正的礁块油田还是一个空白。我国幅员辽阔,古生界、中生界的石灰岩地层发育良好,而且目前已经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发现了礁块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也能寻找到礁块油田。(选自奥秘2016年07期,有删改)1.第段画线句子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在一定条件下,珊瑚既可生油,又可储油。3.结合文章内容,你觉得我国在将来能实现“让珊瑚生产石油”吗?(3分)1.(4分)内容上:指出珊瑚与能源之间的联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承上启下,从上文对珊瑚的描写过渡到下文对产油原理的分析。【解析】此题考查句段作用。文章前两段介绍珊瑚、珊瑚礁,后面介绍珊瑚产生石油的原理和礁块油田,画线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两部分衔接自然。2.(3分)“在一定条件下”起限制作用,说明珊瑚生油、储油需要特定的条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该句出自“第段”,在语境中加点词语是对“珊瑚既可生油,又可储油”的条件的限制,只有达到所需的条件,才会产生后面的结果,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使用一般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3.(4分)示例一:能,我国古生界、中生界的石灰岩地层发育良好,而且已经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发现了礁块灰,所以我国具备“让珊瑚产生石油”的基础条件。示例二:不能,因为我国虽然有发育良好的古生界、中生界的石灰岩地层和部分礁块灰,但真正的礁块油田还是空白,且珊瑚生产石油需特定的条件和漫长的时间。【解析】此题考查拓展探究。注意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本文讲述了珊瑚产生石油的原理,列举了其他国家发现礁块油田的事例,结尾也谈到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现状,因此在谈自己看法时无论选择哪种观点,在文中找到支撑依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0分)用温度战胜对手 禹正平大黄蜂,又称胡蜂或马蜂,在我国分布很广,湘北、湘南均有它威武的身影。成年的大黄蜂个头是普通蜜蜂的三倍以上,性情粗野凶猛,单个的大黄蜂1分钟能杀死40只蜜蜂。它们在组织攻击前,先派一只大黄蜂进行侦查,当发现目标后,马上进行锁定分泌出一种信息素的化学物质涂抹在蜜蜂巢上。然后就飞回去报告目标进行攻击。令人悲叹的是,湘北的蜜蜂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实用文阅读..doc)为本站会员(水手)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