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拯救我市蚕桑产业迫在眉睫.doc

    • 资源ID:11575782       资源大小:35.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拯救我市蚕桑产业迫在眉睫.doc

    拯救我市蚕桑产业迫在眉睫麻城市农业局一、我市蚕桑生产现状蚕桑生产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历届市委、市政府对蚕桑生产十分重视和支持,把茧丝绸列为麻城的支柱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系统工程。蚕桑生产为我市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财政增收、乡村经济实力的增强做过重要贡献。1995年,全市投产桑园面积达到11万亩,年发蚕种20万张,产茧1101万斤,为历史最高年,当时,全市26个乡镇,446个村,4500个村民小组,约8.5万农户从事蚕桑生产,从事蚕业劳力近10多万人,关系近50万人生计问题,是湖北省桑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市(县)。以后多年来由于劳力、市场、体制、质量等诸多原因,造成桑园面积锐减,蚕茧产量直线下滑,茧丝绸企业全面陷入困境。至2010年,全市桑园实际面积只2万亩左右,年发种不到1万张,蚕茧总产60万斤左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市这一产业将面临消亡的危险。拯救我市蚕桑产业已迫在眉睫。二、我市蚕桑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1、从生产上看,桑园基础差,养蚕设施差、饲养规模小,蚕茧质量下降。我市桑园基础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桑园立地条件差,桑园大都分布在土层薄、土质差的山坡地。这些地方多是片麻岩风化而形成的麻骨土,土壤沙质重,团粒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弱,而且灌溉条件差,抗旱能力不强,不能保证稳产高产。二是桑园结构差,高产优质品种少比例偏低,低产耐瘠品种多,结构不合理。三是桑园管理水平差,管理粗放,亩产茧100斤左右,比先进地区低一倍。我市养蚕的主要设施蚕室,均为人蚕共用,没有专用养蚕室,更谈不上专用小蚕室、大蚕室、蔟室和附属贮桑室。控制环境与气象调节困难,不能适应蚕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生产水平也很难提高。一家一户经营的桑园太少,处于“兼业型”,蚕桑在家庭经济中比重小,特别是市场波动时,部分蚕农易放弃蚕桑,即使是坚持生产的蚕农也不注重质量,据调查,我市鲜茧出丝率不到10%,比全国水平低2个百分点,比山东低6个百分点。2、从加工上看,丝绸加工企业机制不活,规模小效益差由于多种原因,我市的丝绸加工企业体制改革仍未到位,企业产权不明淅,导致经营管理不完善,企业活力不足。有的企业缺乏原料,缺乏资金,开工不足,生产停停打打;有的企业严重亏损,债务包袱大,银行贷款难,内部无资金,生产无法启动;有的企业资不抵债,无法生存,濒临破产。3、从市场上看,蚕业生产受制于丝绸外贸市场,规避风险能力弱蚕桑产业具有生产环节多、产业链条长、市场变化快的特点。种桑养蚕的分散性和小农性,易受价格波动的影响,而且丝绸又以出口为主,外贸依赖性很强,很多国家对我国出口丝绸采取壁磊政策,我们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应对,同时国内市场目前还没有开发到大众消费丝绸的水平。4、从产业项目建设上看,发展蚕业的投入机制缺失,蚕桑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核心竟争力。多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努力加大了投入,但投入的规模还远远不够,与蚕桑产业发展的要求还很不相适应。基地规模小,设备落后,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困难,特别是深加工不够,丝绸加工技术创新进展缓慢,市场竟争力不强。5、从行业管理上看,体制性障碍制约蚕桑产业的发展蚕桑产业最大特点是生产的系统性,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关联度极高,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行业都会受到影响,我市目前部门割、条块分割、农工贸相互脱节的蚕桑管理体制显然不适应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6、从劳动力状况看,从业人数少、劳动力价格上涨、技术素质低的问题突出目前农村从事栽桑养蚕的劳动力大量减少,现有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年龄较大的老年妇女和文盲、半文盲,她们由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信息闭塞和滞后,学习和掌握科技成果和新技术难度加大,养蚕水平难以提高。三、关于我市蚕桑生产的建议尽管我市蚕桑生产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认为应充分认识蚕桑生产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蚕桑生产的广阔前景,坚持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不能动摇,坚持作为山区脱贫致富门路不能动摇,坚持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不能动摇。在看到问题和困难的同时,我们认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定信心,虽然金融危机对丝绸产业的冲击是巨大的,但仍然潜存着诸多利好机遇:一是有利于加快蚕桑产业布局调整。蚕桑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预示进入了新一轮布局调整。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成本较高的地区,以及零星分散、比较效益低的产区将会作出调整,这将有利于实现蚕茧总量的供需平衡,有利于促进蚕桑资源向优势区域聚集,有利于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水平。二是当前国家政策有助产业走出困境。国家从宏观方面采取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省委、省政府确定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蚕桑是其中之一,我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着力打造“三乡三业”,蚕桑也列入了重要内容。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对于蚕桑产业发展有利。总的来看,蚕桑产业具有一定优势,尽管在各个时期虽然有起伏,但总体向前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为此,我们要坚定必胜的信心,充分认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办法比困难更多”的深刻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认为当前应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产业意识。发展生产必然要求有优势的主导产业支撑。从我市来看,蚕桑是承担这一重任的较好选择。为此,市委市政府要把蚕桑产业的发展列入议事日程上来,要把稳定和发展壮大蚕桑产业提升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市域经济加快发展,建设美丽富裕文明新麻城的高度来认识。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蚕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意识。充分认识蚕桑市场的“周期规律”,加大对广大蚕农的指导和引导,要继续坚持“不管东南西北风,咬住蚕桑不放松”的理念,形成“发展有功,毁桑有过”的共识。2、积极拓展综合开发,开展桑园的复合经营。蚕桑产业在“一棵树,一片叶,一条蚕,一根丝”这条老路上走若干年,单一的发展模式导致总是受制于国际丝绸行情,而且比较效益相当低下。跳出单一发展模式,如何重振蚕桑产业?应重视探索蚕桑产业新的发展模式,摆脱时时处处受制于丝绸行业的窘境。探索蚕桑资源向“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复合经营”的方向迈进。“只要开辟产茧之外的增值渠道,桑蚕产业的发展就可不受国际丝绸行情的制约,有利稳定并扩大蚕桑产业基础。探索“桑草牧”、“桑菜”“桑药”等桑园立体套作模式,“桑禽”等桑园套养模式;在蚕桑资源利用方面,加快对蚕蛹、蚕沙、桑果等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着力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另外,发展果叶两用桑园和与旅游休闲相结合也是一个重要途径。3、创新机制体制,增强产业后劲。以收购形式和流通体制的改革作为体制创新的突破口,“丝厂茧站+农户”发展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济实体。建立利益一体化的利益分配的运行机制。4、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稳定和发展蚕桑产业。整合桑茶药板块建设、东桑西移、退耕还林等项目,打好稳定和发展的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种子种苗繁育。二是发展新桑园。三是建设优质蚕茧和复合经营示范园区。四是抓好重点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方格簇营茧技术,桑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防控技术,引进推广新品种。5、加强以省力化为主的蚕桑科技应用。一是加强蚕业智力投资,普及科技知识。通过举办技术培训、专题讲座、试验、示范等活动培训蚕农,推广技术,通过广播、电台、报刊等各种媒体以及“三下乡”活动,开展蚕桑科学技术普及。二是建立现代蚕桑技术体系。大力开展桑树栽培高产化活动,实施桑园挖竹节沟,保水保墒技术;青草和秸杆覆盖技术;桑园平衡施肥技术;加强病虫害综防技术;低产桑园改造技术,化学除草技术。大力开展小蚕饲育专业化,通过联户共育、专业户共育、专业公司共育等形式,将蚕农各家各户养小蚕向养蚕能手集中,节省桑叶、节省用工、节省投资,提高桑蚕体质,生产优质蚕茧。大力开展大蚕饲养省力化。建造简易蚕室和养蚕大棚,采取夏伐方式收获桑叶,实行地面条桑养蚕,减轻劳动强度。大力开展蚕茧品质优良化。通过改良蚕桑品种、改善生产环境和饲养技术,改进簇具和收烘管理等手段大幅提高蚕茧上车率和茧层率。6

    注意事项

    本文(拯救我市蚕桑产业迫在眉睫.doc)为本站会员(PIYPING)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