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推荐)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doc

    • 资源ID:11986413       资源大小:36.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推荐)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  2010-06-05 16:14:16|  分类: 文言文阅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阅读感受  考点解读: “阅读感受”这一考点建立在对所选文段“文意把握”的基础上,即正确把握文意后,进一步进行知识迁移,对某一事件或某一道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既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 答题技巧 解答“阅读感受”类试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探究作者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文章的主旨是让读者吸取教训还是获得启示,等等。明白了这些,答题就容易多了。 如2005年江西省中考题王粲传,我们可以从选段中了解到粲的才能等,从而得到启示。 二、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并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 如2006年江西省中考题“欧阳修论东坡诗”,苏东坡在诗文方面的成就我们可以从选段中有所了解,但该文主要是反映欧阳修对苏东坡诗文的看法和评价的,所以欧阳修的性格也很容易概括出来。 三、积累古代文化常识,联系生活分析其现实意义。 如2007年甘肃兰州市中考题(见“真题在线”第2题),要学生谈谈对愚公和智叟的评价。其实,他们两人对山的态度就是对困难的态度,明白了这一点,再联系生活去分析、评价即可。 真题在线: ? 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戚,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与刎颈之交。? (选自史记)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007年浙江湖州卷)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2007年甘肃兰州卷) 3【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醋,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尘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2 / 12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下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景公:齐国国君。霁:天放晴。陛:皇宫的台阶。 【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 (2007年四川成都卷)【解析】这些题目基本上都是开放性试题,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回答。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角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示例: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2.略(只要观点积极向上,言之成理,表达顺畅即可)3.示例: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能改。 仿真训练 ? 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徽:系琴弦的强子。 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取,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稽:探究、考察。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邑:地方。丘:孔子。勉:勤勉、努力。 【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两者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各不相同。请根据文段,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史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子,不然,吾几失之。” (选自宋·毕仲洵范仲淹作墓志) 从“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可以推断出什么信息? 【答案】1.高雅脱俗、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2.【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开阔眼界。3.虽然范仲淹的文章已经很出名,但尹洙仍然提醒他要谨慎,因为后代会以范仲淹的文章作为典范。由此可见朋友的可贵。 考势预测: “阅读感受”主要考查的是学生探究观点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所选文段或选自课内,或选自课外,课外文言选段需要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来分析、理解,进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江西省中考卷近年来该类题均考查学生对文段中人物言行的看法,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其他省市考查方式略有不同,如2007年浙江湖州卷、甘肃兰州卷题目形式更为灵活,设题更为开放,学生思考的空间更大。同学们在备考时一定要加强阅读训练,在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力。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语句理解  考点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语,能结合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句子的意思。阅读文言语句,要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能用现代汉语阐述句子的大致内容。掌握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特殊句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文中的一些固定句式,也需要掌握。 答题技巧: 一、翻译原则。 “信”忠实原文;“达”畅达明白;“雅”文辞优美。 二、翻译“六法”。 1留。在翻译文言语句时,其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官名等,可不翻译。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解析】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均可保留。 2补。在翻译文言语句时,应将文言语句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适当地补充出来。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做了回答。(桃源中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解析】原句中省略的主语和宾语翻译时要补出来。 3删。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性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语可以替代的,均可删去。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作战,是靠勇气的。 【解析】“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可删去。 4换。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单音节词要换成双音节词,使译文畅达明快。如: 原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译句: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解析】句中的单音节词“师”“伐”要换成双音节词“军队”“攻打”。 5调。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原句: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句:你太不聪明了。 【解析】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 6选。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这就要求学生联系具体语境作出正确选择。 记住下面的歌谣,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浏览全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察全句。 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考势预测: 语句理解,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量文言词语意义与用法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然后再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近年来,江西卷该类题赋分均为2分,题型都是说说下面句子(画线句)的意思,即从文段中找出一两个句子,要求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从其他省份来看,情况稍有不同。如2007年浙江丽水卷分两个小题,均要求翻译文段中所选句子,赋分为4分,即每句2分。山东济宁卷也是两个小题,但是每小题有3个句子,题量有所增加。浙江温州卷又有所变化,分为两个小题,第一小题要求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赋分2分;第二小题要求用现代汉语翻译所选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3个句子,赋分3分。这道题所占分值达到5分。 真题在线 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2007年江西卷)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饿其体肤。 (2)人恒过然后能改。 (2007年浙江丽水卷) 3【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2007年山东济宁卷) 【解析】解答第1题可以抓住重点词语以直译的方式完成,做到语言通畅,符合原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即可。解答第2题要注意“然后”一词与现代汉语的不同。解答第3题要注意“奚”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什么。 【答案】1. 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2. (1)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2)一个人经常犯错误,犯错误后才能改正。3. (1)并不只是贤德之人才有这种志向,一般人都有,只是贤德之人能够保持而没有丧失罢了。(2)(这)并不是先生您向人乞求的,(而是)人们敬献给您的,为什么(您)不接受它呢?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文意把握  考点解读: “文意把握”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建立在“语句理解”的基础上,既涉及对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对整个文段内容的理解。初中教材中涉及对的文言文内容大多比较浅易,以记叙文为主。中考中大多数考区的文言文材料是课内文段;近年来也有些考区的文言文材料选自课外,多以记叙文为主,如江西省2005年的王粲传,2006年的“欧阳修论东坡诗”,2007年的“资治通鉴之前秦部分之事”。因此,同学们在熟练掌握课内文言文内容的同时,要适当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考势预测: “文意把握”要求学生理解文言选段中的字词句,能够把握整个文段的基本内容。 例如,江西省近年中考中对该考点的考查,或要求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或要求用自己的话来解说选段中人物做法的原因;而2007年山东烟台卷则出现了填空题的形式;有的省份还把对该考点的考查设计成了选做题。我们预测,今后中考中对文言文阅读“文意把握”这一考点的考查形式将会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住文段的整体意思,就能正确答题。 答题技巧: 下面以江西卷为例谈谈文言文阅读中怎样进行“文意把握”。 一、理解文段中记叙的人和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王粲传主要记叙了王粲被当时的大学问家蔡邕赏识、记忆力惊人、善算、善写文章几件事。“欧阳修论东坡诗”主要写了欧阳修对苏东坡诗文的称赞、苏东坡诗文被传抄流行两件事。“资治通鉴之前秦部分之事”则记叙了前秦时期王猛和邓羌惩治豪强的事。 二、分析重点词语、句子和选文主旨的关系,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王粲传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结合上下文可知是表现王粲记忆力强的。2007年试题(见“真题在线”第一题)中苻坚的感叹(篇末画线句)是针对邓羌和王猛严守法令打击惩治豪强而发的。 真题在线: 一、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秦王坚:指前秦世祖苻坚。邓羌:人名。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王猛:人名。太后:苻坚的伯母。豪横:恃强横暴。收:拘捕。报:答复。同志:志趣相同。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刑免:判罪免官。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豪强的原因。 2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007年江西卷) 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的两个主要爱好:一是             ,达到了     的程度;二是      ,达到了      的程度。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2007年山东烟台卷) 【解析】做此类题,一定要将材料的内容读懂。要善于根据题目的要求寻找原文中的相关语句,并注意题干的要求,如第2题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而第1题则要求“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翻译、归纳、概括能力。第3题采用填空的形式,较有新意,熟悉材料内容即可回答。第4题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概括、比较,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理解文段内容,也不难答出。 【答案】一、1. 豪强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2. 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二、3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4. 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实词理解  考点解读: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积累、掌握一百五十个左右常用文言实词,能结合具体语境说出它们的意思。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积累其本义,也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否则就容易出现偏差。 答题技巧: 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包括以下几类: 1通假字。指古人在书写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近音通假两种形式。如狼“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等等。 2古今异义。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一类词,既有单音节词,也有双音节词。这类词古今都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容易失误的地方。做此类题时,不能望文生义,今古意义混淆而曲解文意。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有以下五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如“亲戚”,古代泛指内外亲属,现在指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后由专名变为通名,泛指一切河流。 (2)词义的缩小。如“臭”,古代既可指好闻的气味,也可指不好闻的气味,现在只指不好闻的气味;“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 (3)词义的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则指鼻涕;“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4)词义的弱化和强化。如“走”,古代指跑,现在指行走;“恨”,古代指遗憾、不满足、现在指仇恨。 (5)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无贬义;现在则指品行恶劣,变为贬义词了。 3一词多义。指一些文言实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这种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一词多义主要以单音词为主,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做这类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仔细分析,以确定究竟该用哪个义项。如“见”,常见的义项:看见;会见,谒见;接见,召见;通“现”,出现,显现;表示被动;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等等。具体选用哪个义项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 4词类活用。指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它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这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种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时还改变了读音。词类活用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名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如狼“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一是名词,这里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打洞”。 名词活用为特殊动词。所谓特殊动词,是针对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而言的。其一,该名词后面有宾语,并且这个名词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那么,这个名词便活用为使动词了。如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的“肉骨”为“使骨生肉”之意,名词“肉”为使动词。其二,该名词后面有宾语,且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可采用“把当作”的形式。如伤仲永“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可译为“把(其父)当作宾客(看待)”。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如陈涉世家:“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句中的“狐”在此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修饰“鸣呼”,可译为“像狐狸那样”。 (2)动词的活用。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的“奔”,在此作名词用,指“奔跑的马”。 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较少,翻译时可采用“使”或“让”的形式,如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中的“忿”,此外为“使恼怒”之意。 (3)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此类活用的形容词,在句子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或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都作宾语,分别指“坚硬的铁甲”“锐利的武器”。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的,那么它就活用为一般动词了。如唐雎不辱使命“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中的“轻”,这里便用作了动词,为“轻视,看不起”之意。 形容词活用为特殊动词。其一,形容词后面有了宾语,并且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了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使动词了。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其意为“使变绿”。其二,形容词后面有了宾语,并且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意动词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其意为“认为美”。 真题在线: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为(   )患(  ) 市(   ) (2007年江西卷) 2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 ) 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2007年广东广州卷) 3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监狱)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士兵) C京中有善口技者。(善良) D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2007年福建福州卷)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4)总揽英雄? 揽:(2007年甘肃兰州卷) 【解析】这几道中考题考查的都是文言实词。第1题考查的是常用实词,结合文言选段不难做出。第2题考查数量词是实指还是虚指的情况。三、九、十二、百、千、万等数词往往形容数量多,是虚指,如“三教九流”指很多流派,“策勋十二转”表示很多次记功,“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等表示很多。因此,此题只有A项才是实指。第3、4题只需熟悉课文内容便可正确做出来。 【答案】1. 做、担任祸害集市? 2. A(A项中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中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3. D(A案件? B最终? C擅长)4. (1)争强,争胜? (2)资助,给予? (3)兴旺富裕? (4)招致、罗致 考势预测: 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它们有实在的意义,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因此,学习文言文就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由于绝大多数文言实词都具有多义性,因此必须根据该词所处的特定语境,判定它的确切意义。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从全国各地来看,考查形式有些不同,赋分情况也略有不同。如2007年江西卷赋分为3分,要求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007年广东广州卷、2007年福建福州卷,也都赋分为3分,选用了选择题的考查形式;而2007年甘肃兰州卷则出了两段文言文(均出自课内,一是隆中对,一是愚公移山),要求解释8个词语,其中还有一个要求解释一个词组(即争锋),共赋分6分。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注意事项

    本文((推荐)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doc)为本站会员(sc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