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确定液氮汽化潜热实验的误差分析.doc

    • 资源ID:11997982       资源大小:24.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确定液氮汽化潜热实验的误差分析.doc

    确定液氮汽化潜热实验的误差分析摘 要:测量液氮的汽化潜热实验简称汽化热是国内 一些高校开设的普通物理实验项目。由于液氮汽化过程很快, 测量数据波动大,实验中通常采用的秒表计时的动态称量法 很难完整记录整个汽化过程。用简单实验的方法确定液氮汽 化潜热值,大部分实验的测量结果都有很高的附加误差(在 某些情况下高达 8%)。这使得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测量值是极 不可靠的。关键词:误差分析(数学) ;加热蒸发;液氮;绝热; 数据分析第 1 章 绪论1.1 液氮汽化潜热的概述 潜热,相变潜热的简称,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 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 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 具有的特点之一 。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 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 ,而固、气之间 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 。 例如煮沸的水融化的冰之间的 转换。潜热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但最常见的形式是融化潜热 和汽化潜热。这些名词描述了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能 量流动的方向。在一个物质变化的阶段,他的内部分子排列 也发生变化,但是他的温度不改变。如果新的排列含有更高 的热能,系统必须从环境中吸收热能做出改变(吸热) 。如 果新的排列有更低的热能,那么系统必须释放热能到环境中 去(放热)。这个实验主要是要研究氮汽化潜能,特别是液 态氮,因为他的值在低温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等中 有大量的应用。因此液氮潜能的研究很重要,如果想要有效 利用潜能值就要求所测得的值必须精确。1.2 测液氮汽化潜热实验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基础公式:当物质降温或者升温,得到来自外界的热能 或者能量发生转换提供给了外界热量,物质温度增加或者减 少。热能 Q取决于物质的质量 m,比热c,和温度改变量 T Q=mcA T (1)比热c是每千克物质每升高一度所吸收的热量,通常固 体的比热取决于温度,然而,在某种情况下物质提供或给予 热量并不引起物质温度的改变,而是导致物质状态的改变。 热能的转换量和状态的结果改变之间的关系: Q=Lm ( 2) Q是物质增加或者减少的热能,L是问题中和转换有关的潜热, m 是经历转换的物质的质量。通过方程( 2)可计算出汽化潜热。公式升级:因为液氮的沸点远低于能量转移时放有液氮 容器周围的任何的环境温度,快速蒸发将会导致不必要的质 量损失,因此使用具有高导热系数的铜质容器避免快速蒸发。 但是依然需要考虑环境和容器之间热传递时不可避免的微 小蒸发的出现。 Sagoo 9 和 Lucas 10考虑到这个因素,重 新根据公式( 2),得到一个热量进入系统的速度改变导致液 氮质量改变的微分方程。(3)是液氮和环境之间的热传递速率, 是液氮相应的质量 变化。引入功率量:方程( 3)表示如果液氮和环境之间的热 传递速率连同相应的质量变化已知,那么汽化潜热可以被确 定。在所有这种性质的实验中,使用电子天平很容易测量出 液氮质量的改变。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我们将标准的电子天 平用一个可以被电脑控制的电子输出替换。这种类型的电子 检测由于微小的以毫克计的数量变化都可以被测量记录并 且被电脑进一步分析,因此质量改变速率测得会更加精确。 但是液氮通过和环境热传递改变的热量速率是未知的,并且 被证明很难测量。因此不直接测量热量改变,而是用已知功 率的加热容器来加热液氮样品,那么计算公式则改变如下:(4)数学变换: P 是以瓦为单位的外部加热装置的功率。加热装置的功率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值和当前提供给他 的电流电压值实现。经过对方程(4)简单的数学变化可得到最终的潜热计算公式(5) 数学修正:同时参考文献中从数学角度出发对该公式做 了一定的修正和转化,使得求得的 L 值更接近真值,所得方 程:(6)由方程( 5)和( 6)可知若给定加热功率已知,实验只 要测得加热时的液氮的质量变化率和不加热液氮和环境之 间热传递引起的质量变化率就可求得我们的目标值。第 2 章 实验的设计与过程2.1 实验装置运行 windows XP 的奔腾 4 计算机、120 GB 硬盘、2.5 MHz 处理器、1 GB内存ddr组成具有RS232接口计算机系统作为 对这次试验的控制器和数据记录装置,商用软件被用来大规 模显示;设置值为1A和10V的Topward 3306 D直流电源以 及10欧姆电阻做加热装置,可提供10W的电功率;铜与聚苯乙烯盖被用做绝热的测量容器,在加热装置和液氮之间封 盖密封。铜量热计是用来防止环境和液氮之间的过度热传递。 整个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电路中使用的加热设备如图 2所 示;实验的过程实验进行的三个阶段 首先准备设备、数字第一次校准(即规模,调到零位) 确保数据质量。然后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移动聚苯乙烯盖, 用67 g的液态氮填满铜热 量计,过 90s 后,液氮发出的嘈杂声停止,表明液氮和铜量 热计已达到热平衡。确保嘈杂声停止后再开始记录数据,这 样就可以保证液态氮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传递占主导地位。 这时RS232数据记录器开始启动来记录质量与时间值。计算 机在600s中每隔0.025s (或者30s)记录数据并填充到电子 表格中。第一阶段到此结束。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10欧电阻器连接电源,如图2 中所示的配置。液氮样品量依然是 67g。 接通电源加热器 开启,对实验装置加热,设定加热功率为10W。依然是在600s 内每隔0.025s (或者30s)记录一次数据变化。经研究表明 功率为10 W的加热器是最合适的,因为小于 9.2 W将会导 致太多的噪音和从而干扰判断和环境热传递开始的时间,同 时“蒸发”太快会导致数值迅速变高, 从而图的相关系数低, 容易失真,是不可取的。另一个使用10 W的电功率的理由是加热器功率高于周围环境的热传递的需要。当数据记录完 毕,电力关闭,第二阶段结束。第三阶段:第二阶 段结束后,同前两次一样装满 67g 的液氮,重复第一阶段, 再次用计算机记录质量和时间变化,并填充电子表格。第 3 章 实验结果 将三个阶段测得的数据绘制成一个质量随时间变化的 关系图。通过平面图确定每个阶段的斜率,并在所有数据点 查看线性吻合情况。如前所述该方法,记录了外界环境和电 加热器分别造成的质量损失变化率,前后的热量变化是由于 环境造成的质量损失,加热时是由于加热器而引起的质量损 失。加热功率已知,将两个质量损失变化率的值带入到方程 (5)(6),便可以求得液氮汽化潜热值。液氮汽化潜热的改进实验方法,排除了由于周围环境和10 欧电阻器电热造成的液氮的质量损失率的干扰。 获得液氮 汽化潜热的最终结果 Lv= 201.2 ± 0.194 J/g和公认的潜热值 Lv= 199.0J/g 相比,误差为 1.1%,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 最后 1.1%的误差可能来源于填满容器的67g 液氮,会导致电阻器在加热实验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沉浸在实验系统中,这样 导致少部分能量没有转移到到液氮,然而在计算时不能考虑 到这里的功率损失,也就是计算出的加热功率并没有全部用 来加热。因此估计这个地方的误差至多为1%,剩下的可能来源于人为因素,可忽略不计。第 4 章 总结 液氮潜热已经被准确确定,误差也被充分认识,并且之 前实验人员的工作也大幅度减少。这个值也更接近作者的理论估计和计算,如表三,从而这个值可以可靠应用。进说明为减小实验误差可以尝试改进应用新的的实验方法参考文献1. J.K. Roberts and A.R. Miller. Heat and thermodynamics , fifth edition. Blackie and Son Ltd. , London. 1960.2. J. Garai. arXiv: physics/0611289. 2006.3. S. Glasstone. Textbook of physical chemistry, Second edition. Macmillan , London. 1956.4. P.H. Bligh and R. Haywood E. J. Phys. 7, 245 ( 1986) doi:10.1088/0143-0807/7/4/006.5. M. Mahmood , S. Anwar, and W. Zia. Latent heat of vaporization and specific heat capacity measurements using liquid nitrogen. 2011. Available from : http :

    注意事项

    本文(确定液氮汽化潜热实验的误差分析.doc)为本站会员(sc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