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docx

    • 资源ID:12082286       资源大小:250.24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docx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ZHUANTILIU做高考真题探命题规律1=EL'明确目标淸晰备考全国卷全面落实赅H11素养(2018 高考全国卷H)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 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i:i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 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2) 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 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O(3) 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答出两点即可)O【核心素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的科学素养。1.生命观念:“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可体现“稳 态与平衡观”。2.科学思维:“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的可能原因”可体现3.社会责任:“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 因”可体现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解析:(1)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 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会超过45个营养级。(2)根据题干信息“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 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又这一种间关系是建立在“威慑”和“恐 惧”基础上的,且题干指出导致植食性动物甲在数量上的优势地位丧失不是 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因此,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 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产生的“威慑”比乙高,甲因“恐惧”而逃离该 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根据题中“恐惧生态学”的观点可知,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有捕食和驱赶的作用,故某大型肉食性动物的重新出现可能会 使野猪的被捕食量增加,同时野猪也会因“恐惧”而减少釆食,从而降低其 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答案:(1)能量逐级递减,较长食物链无法满足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摄入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 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该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有捕食作用,从而减少其对农作物的破坏; 该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有驱赶作用,使其对农作物的破坏减少1. (2018高考全国卷I)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D.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解析:种群在资源和环境有限的条件下呈现“S”型增长,A正确;老鼠的繁殖 力强,但是也受空间大小的限制,空间有限,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B 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产量可能相同,C正 确;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强,D错误。答案:D2(2016高考全国卷U)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査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解析:利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是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 英的总数,再除以每个样方的面积,获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 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甲地内蒲公英 的总数实际操作不可行,通常采用样方法,A错误。由于所有样方面积之和 只是甲地面积的一部分,若用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则所得 结果会低于实际种群密度,B错误。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 样方的面积之和后,即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不应再乘以甲地 面积,D错误。答案:C3(2017高考全国卷I)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型增长,该 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解析: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 K/2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点数量都没有达到 K/2,只有丁超过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K/2, 保持最大增长速率,故选D。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羽莊議蕙 0答案:D4. (2015-高考全国卷I)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 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 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 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灌木阶段的 群落空间结构简单。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营养结构 比灌木阶段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 阶段能为后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适宜的环境。答案:D5. (2016高考全国卷皿)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蝉、: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F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D. 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根据文字信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会 导致黄雀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一系列变化,故A错误。细菌一般是生 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物中获得的能量大部分会通过分解 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故B错误。鹰的迁入使该生 态系统的食物链由4个营养级变为5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 的环节,故C正确。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营养级增加,但食物链 还是只有一条,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并未改变,故D错误。答案:C6. (2015高考全国卷U)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 解者。当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时,能量不是没有输入和散失,而是能量的 输入和散失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 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 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7(2016高考全国卷I)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 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 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A.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活动应遵 循自然规律,故A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 故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是体现自然与人 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故C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故D正确。8. (2018高考全国卷I)回答下列问题:(1) 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被称为(2) 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 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解析:(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 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 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被称为共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 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和生存腾出空间,这就是捕食者使 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3) 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把其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无 机物,从中获取能量。答案:共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和生存腾出空间(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 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9. (2018高考全国卷HD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釆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通常植物根系对NO亍的吸收是 通过运输完成的。解析:(1)由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可知蚯蚓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生活 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蚯蚓以及生活垃圾 中的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 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 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利用的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需要考虑生活 垃圾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及异化类型、处理环境的理化条 件等。(3) 植物根系吸收NO孑等无机盐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来完成的。答案:(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 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弓|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主动10. (2016高考全国卷皿)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 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o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2) 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o(3) 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解析: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冻原生态系统中温度低,分解者 的分解作用弱,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积累。(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 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 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答案: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能量 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11(2015高考全国卷H)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f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査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原因是(3) 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该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250 km2,则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550-250=2.2 kmo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此时乙种 动物的种群密度为500-250=2头-km-2o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乙种动物被丙种动物捕食的概率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而乙种动物数量减少将导致被捕食者甲种植物的数量增加。(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 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主要有三个去路:被下一营养级(丙种动物)同化、自身呼吸消耗和被分解者利用。因此,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要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22头km2 2头km-2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 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的数量增加(3)大于12. (2017-高考全国卷U)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 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型。(2) 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_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o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o(4) 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o解析:(1)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呈型增长。(2)药物通过影响出生率.死 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 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 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答案暑(1)“户(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 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13. (2017高考天津卷)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如图 所示。(1)该火烧林地发生的是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结构。,主要原因是他(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3) 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以加快氮磷循环。(4) 用样方法调査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一面积” 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査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O解析:(1)火烧后的林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草本灌木相比,针阔混 交林生物种类和数目多,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2)据 图可知,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可能和其与 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能减少有关。(3)由于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 所以火烧后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以加快氮磷循环。(4)由于乔木、 灌木、草本的个体大小逐渐减小,则从曲线可知乔木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所需 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3。答案:次生 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阳光逐渐减少(3)阔叶树 S314. (2017高考江苏卷)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 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法了解该蛙卵 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解析:(1)荒地存在土壤,适于植物生长,则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 杂食性鱼类以昆虫为食,同时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一一水草,所以二者间存 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青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1030 cm的草丛呈长方形,则调查蛙卵密度的方法是等距取样法。(4)水草和浮游生物都处于第一营 养级,表现为竞争关系,当水草腐烂后,则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増殖。答案: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15(2015高考全国卷I)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 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 +1 +2 +3 +4+5+6+7+8+9+10+11 +N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 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査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从表格中 的数据可知,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0,成年个体数为70+69+62 +63+72+64=400,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所以三个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为1 : 1 : 1,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该鱼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1 : 1 : 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docx)为本站会员(sc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