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长江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doc

    • 资源ID:1210321       资源大小:4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长江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doc

    -范文最新推荐- 长江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长江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当中国人“高峡出平湖”的世纪幻梦变为现实的时候,“后三峡时代”便开启了历史帷幕。交织着移民痛楚与和谐发展,就业无着与经济转型,背景乡愁与信心重构等由诸多复杂音符构成的交响曲,在人们还没给它齐配相应乐器的时候,便震聋发馈地奏响了。置身三峡库头的三斗坪及周边地区,你可以真切地领悟到这种混合着离乡之忧与奉献之乐的伟大乐章在三峡大坝的上空飘移、回荡。一、缘起百多年来,三峡工程始终弹拨着华夏儿女的神经。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成为中国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第一人。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1994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经过近15年艰苦奋战,目前,包括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在内的三大部分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有关资料显示,截至4月7日,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3000亿千瓦时,三峡工程的三大功能防洪、发电、通航,均已初步实现。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改造地理景观的人类工程,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产生巨大的冲击。“高峡出平湖”的转变固然恢弘而神奇,但它所带来的“副产品”不容忽视,比如:移民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地质灾害问题、水污染问题等等,特别是如何破解百万大移民这道“世界级难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的改善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把保民生视为保增长和保稳定的根本所在,把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视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党校学习期间,专家教授也一再给我们讲解“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的深刻道理。所以,我们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将调研的视点聚焦在了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上,以图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三峡坝区移民的真实状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后续的移民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5月14日至5月22日,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一行10人,赴湖北省宜昌市位于三峡坝区的秭归县、夷陵区的部分村镇进行了调研。二、现状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全县面积2427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人口39.15万。秭归县新城位于三峡大坝坝上库首的茅坪镇剪刀峪,自1992年12月动工兴建,至今已初具规模。全县三峡工程坝区、库区动态移民达10万人之众,承担了三峡工程坝区征地、大江截流、首批机组发电、三期蓄水等各阶段的移民任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在农村移民生产安置5.56万人中,县内农业安置2.15万人。从土地占有数量看,人均耕园地0.8亩,比淹没前的1.21亩下降了0.41亩。人均低于0.5亩的占总量的17%,潜在隐患较大。从土地质量看,库区用于安置移民土地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弱,土壤熟化程度低,水利设施大多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从种植结构看,全县安置区共有耕园地3.6万亩,其中柑桔园3万亩,是库区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品种退化,熟期结构不合理,柑桔平均销价呈下滑趋势,农民增收乏力。“移民”就业和增收的难度大。一是少部分城镇纯居民搬迁安置后,失去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新的收入支撑尚未形成,造成生活比较困难。二是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淹没的148家企业,初次搬迁结构调整力度不大,实施“两个调整”安置的5749名下岗工人,一次货币化安置标准不高,且受移民年龄、技能、思想、岗位多方面因素影响,再就业难度大,部分下岗人员养老、医疗保险费缴纳困难。三是自谋职业安置移民不稳。各类自谋职业安置移民1.3万人,有30%的移民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宜昌市夷陵区是7月撤销宜昌县而设立的具有明显县级体制特征的移民新区、农业大区和工业强区,夷陵区也是三峡大坝的所在地,既是坝区也是库区。全区国土面积342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个街道、1个开发区,200个村(社区),总人口5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5万人。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夷陵区4个乡镇,37个村,141个组,1个集镇,93家单位,19所学校,10家企业,需搬迁移民6443户,21868人,征淹土地4.8万亩,撤迁房屋93.61万平方米。三峡征地移民搬迁后,人多地少、就业稳定压力大,大力推进移民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夷陵区及坝区库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三、对策从对秭归县、夷陵区部分村镇的调研情况看,当地各级政府为改善坝区移民的生存状况,都紧紧抓住“就业”这个民生问题的牛鼻子不放,想方设法扩大移民的就业门路,使坝区移民的生活从艰难困苦到解决温饱,进而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基本实现了坝区移民地区的社会稳定。有就业,才有坝区移民的安居,有坝区人民生活的稳定,才有移民地区的社会稳定。调研发现,无论是秭归县还是夷陵区,各级政府在广辟就业门路的探索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妇女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使坝区保就业、保稳定的工作得以较为顺利地开展。为什么在坝区保就业、保稳定工作中妇女会成为各级领导目光中的一个亮点?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除了湖北女性骨子里那种能人不能、敢人不敢的侠女自信外,还由于各级妇联组织开展的“双学双比”、“巾帼文明岗”、“三八绿色工程”等活动已经在城镇乡村开展了20多年,这些旨在锤炼妇女思想意识,锻炼妇女生产技能的活动,打造了一支思想过硬,技能过人的妇女群体,使她们不怕困难,越是困难越敢为人先。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党委书记田红就深有体会地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是家庭细胞中的那个核,要想干好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妇女细胞核的作用,细胞核发挥作用了,家庭就稳定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稳定了,社会就稳定了。”事实上,面对移民给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宜昌妇女在当地政府和各级妇联组织的领导下,不等不靠,发挥特长,为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帮助坝区移民和下岗女工再就业,7月,秭归县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成立。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转变择业观念,使她们认识到从事家政服务业也是社会劳动,中心帮助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突破传统思想,克服自卑和畏难情绪,使她们主动走出大山、走出家庭,自食其力。中心开展多种类、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帮助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她们的应岗能力。目前,该中心在北京、深圳、武汉、宜昌等地建立了较稳定的家庭服务员安置基地,与3家家政服务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服务领域从开始的家政服务员培训派遣和劳务输出,发展到目前的婴幼儿护理、月嫂、搬家、家宴制作、房屋信息服务等相关业务,还成立了巾帼职业介绍所。目前,中心已登记电工、司机、厨师等各行业求职人员3000多人,已帮助多名坝区移民和下岗工人走上工作岗位。手工布鞋、绣花鞋垫是秭归县的民间传统制品,也是一种乡间文化,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产业开发,可以吸纳众多移民妇女就业,增加她们的收入。3月,在秭归县妇联的扶持下,屈秭绣艺公司成立了,公司主要生产养生布鞋、精品鞋垫、工艺十字绣等产品,在继承民间手工布鞋文化的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集“养生型、文化型、乡土型、时尚型”于一身,产品销往港、澳、台、俄、日、韩、新马泰、欧美市场。公司采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让走不出家门的农村妇女也能实现增收。公司派出专业老师对妇女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合格后,在公司领取半成品,自由制作。加工完毕后,质量符合要求的产品,公司予以回收,并按件计发工资。截止到目前,公司已在当地农村和社区培训妇女多人,公司现在拥有员工600多人,人均月增收400多元。茶叶是夷陵区的主导产业,为了充分发挥三峡库区移民妇女发展循环金的作用,5月,夷陵区妇联与湖北邓村绿茶集团有限公司签定了三峡库区移民妇女发展循环金的使用协议。约定循环金用于该公司位于坝库区的乐天溪镇瓦窑坪村茶叶基地建设、发展及当地移民妇女培训、技术指导和就业安置工作。去年,三峡库区乐天溪茶叶产业园项目实施后,公司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和产业特点,对1000多人次的移民妇女进行了茶叶技术培训,安置了大量移民人员就业。除此之外,夷陵区三斗坪镇的“牛焕菊工作室”、秭归县的“秭归宏强脐橙开发有限公司和发畹丝绵茶厂”实施的三峡库区循环金项目、夷陵区的“三八绿色基地”项目等,都是由女性开发出的一条条就业门路,吸纳了大量坝区移民就业,增加了坝区移民的收入,稳定了那一方曾经因为移民而动荡的社会秩序。通过就业门路与岗位的开发,曾经因为三峡工程而失去土地、失去工作的移民,情绪与生计渐趋稳定。当地各级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物质问题的解决只是坝区移民工作迈出的一小步,移民也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夷陵区乐天溪镇党委书记田红想到了在移民新区建设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措施,他想用丰富移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办法,构筑起移民崇尚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新方式。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田红书记舍得用好地,舍得花资金,舍得用精力。3年下来,乐天溪镇投入到村级文体建设的资金就有500万元,乐天溪镇在群众居住最集中、通行最方便的地方先后新建和完善大型综合室内场地1个,较大型露天文化场地25个,灯光球场3个,还开办了10个农家书屋。田红书记说,通过几年的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基础设施逐渐到位,文化活动开展丰富频繁,我们明显感觉到乡村民风得到了改善和提升,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田红书记认为,把农村文化当作一种事业来做,可以培育农村的主流文化,引领农民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文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坝区的瓦窑坪、朱家湾、八户店、下岸、乐天溪等移民新村文化活动中心,数以百计的坝区移民跳健身舞、打腰鼓、扭秧歌,移民新村成了欢乐的海洋。四、问题调研中,我们感到,尽管三峡坝区移民在民生问题的解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移民民生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发展资金短缺。我们在走访秭归县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的时候,其中心负责人向我们反映,现在对家政服务员的培训基本上是纸上谈兵,目前,宾馆酒店保洁、楼房清洗等业务都很热门,但是由于缺乏培训所需的专业清洗设备,无法对求职者进行实训,因而也就无法向社会输送这方面的急需人才。在坝区调研,资金短缺问题并不只存在于家政培训领域,而是坝区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难题。坝区移民缺乏致富手段。在乐天溪镇,我们走访了一位移民妇女,她叫陈晓妺。陈晓妺是坝区第一批移民。1994年,由于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政府限她100天搬出原住地,当时,她300多平方米的住房,只拿到3万元的搬迁费。那时,三峡坝区的移民安置房还没有盖好。她们全家在临时房屋里住了一年。之后,能干的陈晓妺不等不靠,借钱做小买卖,积蓄了资金。现在,她花100万元买了两台挖掘机,靠出租挖掘机赚钱,每年可收入3040万元。我们问她,像她这样的收入情况在移民中占多大比例,陈晓妺迟疑地说,可能有20%。而经过我们的再走访再了解,我们感到,像陈晓妺这种收入情况的在移民中并不是很多,要大大低于20%的比例。大部分坝区移民也就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特别是三峡工程基本完工后,数以十万计的建设者撤离坝区,这使得原来一大批靠做小买卖过活的移民突然无生意可做,生存面临很大问题。坝区移民养老堪忧。在乐天溪镇,我们访问了一位近60岁的妇女,老人靠低保、基本养老金和移民补贴生活,可这三项全加起来每月也不过400多元。更有甚者,我们在秭归县一位被就地安置的移民家中,村长向我们诉苦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移民的养老保险还没有落实。三峡坝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创业项目。以三斗坪镇为例,该镇以柑橘、桑蚕、茶叶为三大支柱产业,土地稀缺,发展空间有限。走访过程中,镇委书记喋喋不休地为三斗坪做广告,让我们回京后,设法帮助其找项目。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一方水土的人们对发展的渴望,项目是他们发展的希望。五、建议三峡坝区移民为兴建三峡工程做出了巨大牺牲,然而,当三峡工程基本结束、每年发电近千亿千瓦时的时候,很多地方官员还在为发展愁容满面,很多移民还在为生计叹息不止。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规划全国发展战略的时候,千万考虑到三峡移民曾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曾经做出了那样大的牺牲,千万考虑到三峡移民过的是刚刚实现温饱的生活,甚至有一些可怜的老奶奶、老爷爷们的养老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肯请政府,政策再向三峡移民的方向倾斜一点儿,资金再向三峡移民的方向倾斜一点儿,项目再向三峡移民的方向倾斜一点儿。 审视我们今天的课堂:品德教育理解的肤浅化 社会知识的灌输化 教学活动的形式化 对教材的反思: 合适吗? 是这样吗? 有价值吗? 我们的因应策略: 让信息帮助学生形成观点 回归真实的生活 寻求生活智慧 对课堂的重构: 一、明确课程新的教学观念 新的教学观念一:寻求价值 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在于: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情感、态度、行为习惯与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鲁洁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语 杜威“直接道德教学”困局论 只能帮助学生形成关于道德的观念,不能形成“道德观念”。 能够影响行为,使行为有所改进和改善道德关念的教育效果只有通过学校整体生活才能获得,直接道德教学的影响是少的、微弱的。 解决困局的思路 德育课程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其一是重建于其它课程和教育活动的联系;其二是重建与儿童生活的联系。 德育课程如果能将学校生活中的突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纳入到自身结构之中,起到一种反思与整理学校生活的作用。其价值就体现在这里了。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所持的价值取向是一种“理论态度”,而生活中的道德却是一种实践态度,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的生命表现。在这种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沉甸甸的生活与道德智慧,而是枯萎的道德语言符号和知识气泡。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实际上就是由培养研究道德的理论态度转向践行道德的实践态度。这种转向要求德育课程不能将道德视为与儿童生活无关的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而是将道德视为生活的构成性因素,引导儿童通过对自己生活经验的整理、反思与丰富,在课程生活与整体生活的互动与融合中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新的教学观念二:回归生活 德育课程与儿童生活的关系:不能涵盖儿童的整体生活,但力求反映儿童的整体生活。教学只是为儿童整理、反思与拓展自己的生活提供一个范例。以及对未来生活进行规划与展望。 我们关注的既应包括品德教育,也应包括生活指导和科学知识学习。 传统的教材一般是按学科知识或道德规范体系的逻辑来编写。以这样的方式建构的教材虽然看似有较为严密的逻辑体系,但是与儿童的生活却是不相关联的。 教材如何成为教师教的拐杖又不束缚教师的手脚?如何使教材成为儿童进行思想与情感活动的话题和范例而又不封闭其思想和情感的开放性。 儿童的真实生活与儿童生活的空壳化倾向:一些儿童的生活经验非常单一、贫乏,他们的生活经验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的生活经验,就是家庭生活经验也以学习经验为主,在学校以外,与他人包括同龄伙伴的交往很少。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应试教育将儿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缩减为单一的学习生活,导致儿童生活的贫血化和空壳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淡漠,人与人之间戒备心理比较严重,父母不原意子女与其他儿童交往。 回归生活我们既不能脱离儿童的这一生活现实,否则课程学习与教学就不能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儿童就会用空壳化的语言来应付课程学习与课堂教学;又不能迁就儿童的这种生活现实,否则就有加剧儿童生活空壳化的负面作用,无法改变这种畸形生活,无法使他们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之中。 二、厘清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生活化的指导思想 1以真实的生活来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 2以普通的生活为主; 3以日常生活为主; 4以今天的生活为主。 活动化的指导思想 从外动走向内活,从而更有质量的学习,更富智慧的成长。 发展思维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基础目标;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要充分发掘其内在智力因素; 教学活动设计要有思维展开和向深度推进的意图。 三、构建“生活课堂”教学模式 ; 生活事件 儿童在成长历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生活与品德发展的问题,弄清儿童每一阶段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在此基础上生成、设定单元和课文教育主题。之所以选取生活事件来体现生活的逻辑,是因为我们认为生活事件是儿童的生活的真实体现;生活事件本身是综合的,能够贯通生活中的所有领域和要素;生活事件是儿童的;我们所选取的生活事件是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因而对儿童过去的生活来说是由意义的,更重要的是这些生活事件对儿童现在的生活和将来的生活来说也是有异议的;它们是促进儿童整理、反思、拓展自己生活经验进而创造更好生活的话题和范例。 四、探索“对话式”课堂教学方法 ; 探索“对话式”课堂教学方法 对话教学 体验式学习 五、尝试“问题解决”评价策略 ; 一道数学题的启示 尝试“问题解决”评价策略 六、关于教学细节的几点建议 。 从上节课开始 向“一英里”深迈进 在最需要处介入 让教育不留痕迹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xx镇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一、xx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xx镇位于中江县南端,距镇城约40公里,属丘陵地区。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22个村,2个居委会,2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近40000人,非农业人口3000余人。我镇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xx镇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由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xx镇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二、对加快xx镇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镇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使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恢复重建。三是提高农村灾害预报、处置和自救能力。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不断提高供养水平。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9 / 19

    注意事项

    本文(长江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doc)为本站会员(音乐台)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