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设备操作规程.doc

    • 资源ID:12277142       资源大小:95.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设备操作规程.doc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设备操作规程一、自由加速排气可见污染物试验 (GB3847-2005)1 、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1) 车辆进气系统应装配空气滤清器,排气系统应装配消声器并且不得有泄漏。(2) 测量时发动机的冷却水和润滑油温度应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热状态。(3) 测试前应适当增加几次自由加速工况操作以便扫尽排气管积存的排放污物。(4) 燃料应使用柴油,不得加消烟添加剂。(5) 使用取样式不透光烟度计,技术要求应符合GB3847-2005附录G附录H的有关规定。2、检验程序( 1)车辆在发动机怠速下,插入不透光仪取样探头。(2) 在 1秒内快速、连续地将油门踏板完全踏到底, 使喷油泵最短时间内供给最大油量。( 3 )发动机一旦达到最大转速,立即松开油门踏板,使发动机恢复至怠速,不透光仪恢复 到相应状态。(4) 重复( 2)操作过程至少 3次,记录每次不透光仪的最大读数值。(5) 计算最后 3 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3、注意事项(1) 取样管的长度和内径对检测结果有影响,不得随意更换。二、双怠速尾气排放检验(依据标准GB18285-2005)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1) 装上长度等于5.0m的取样软管和长度不小于 600mm并有插深定位装置的取样探头,插入深度不少于400mm 检查取样软管和探头内残留HC不得大于20X 10-6。(2) 仪器的取样系统不得有泄漏。( 3)受检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应装有空气滤清器,排气系统应装有排气消声器,并不得有 泄漏。(4) 汽油应符合 GB 484 的规定。(5) 测量时发动机冷却水和润滑油温度应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热状态。2、检验程序( 1 )必要时在发动机上安装转速计。(2) 发动机由怠速工况加速至 0.7 额定转速,维持 30s 后降至高怠速(即 0.5 额定转速)。(3) 发动机降至高怠速状态维持 15s 后开始读数, 仪器自动读取 30s 内的平均值 , 或人工读 取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取平均值即为高怠速排放测量结果。( 4 )发动机从高怠速状态降至怠速状态,在怠速状态维持15s 后开始读数,仪器自动读取30s 内的平均值 ,或人工读取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取平均值即为怠速排放测量结果。(5)若为多排气管时,分别取各排气管高、低怠速排放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6)若车辆排气管长度小于测量深度时,应使用排气加长管。3、注意事项( 1 )检验时,发动机怠速应符合规定。(2) 检验结束后,抽出取样探头,待仪表回零后再检下一台车。(3) 取样探头不用时要吊挂,防止污染受损。三、ASM稳态工况法测量(依据标准GB18285-2005)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1) 关闭汽车空调、 暖风等附属装备。 装备牵引力控制装置的车辆应关闭牵引力控制装置。(2) 车辆预热:进行试验前,车辆各总成的热状态应符合汽车技术条件的规定,并保持稳 定。在试验前车辆的等候时间超过 20min 或在试验前熄火超过 5min ,应选以下任一种 方法预热车辆:车辆在无负荷状态使发动机以 2500r/min 转速运转 4min; 车辆在测功机上按 ASM5025 工况运行 60s。(3) 安装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应使用前进档进行试验。安装手动变速器的车辆应使用二档, 如果二档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低于 45km/h 可使用三档。(4) 车辆驱动轮应位于滚筒上,必须确保车辆横向稳定。驱动轮胎应干燥防滑。对前轮驱 动车辆,试验前应使驻车制动起作用。(5) 排气分析仪预热:应在通电后 30min 内达到稳定。在 5min 内未经调整,零位及 HC、 CO、 NO 和 CO2 的量距读数应稳定在误差范围内。(6) 在每次开始试验前 2min 内,分析仪器应完成自动调零、 环境空气测定和 HC 残留量的 检查。(7 )在每天开机开始检测前应对排气分析仪取样系统进行泄漏检查,如未进行泄漏检查或 泄漏检测没有通过,系统应该锁定不能进行检测。(8) 分析仪应每 24 小时需进行一次校准并用低量程标准气体进行检查, 若检查不能通过, 系统应自动锁定不能进行检测。(9) 测功机预热:测功机每天开机或停机、转速小于25km/h超过30min,应在试验前进行自动预热。此预热应由系统自动控制完成,如没有按规定完成预热,系统应锁定不 能进行检测。(10) 载荷设定 : 在进行每个工况试验前,测功机根据输入的车辆参数及试验工况自动设定 对车辆的加载载荷。(11) 在试验循环开始前应记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12) 车辆驱动轮位于测功机滚筒上,将分析仪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为400mm并固定于排气管上。对独立工作的多排气管应同时取样。2、ASM5025 工况测试程序(1) 启动:车辆经预热后,加速至25km/h,测功机根据测试工况要求加载,工况计时器开始计时(t=0s),车辆保持25 km/h ± 1.5km /h等速5s后开始检测。当测功机转速和 扭矩偏差超过设定值的时间大于5s,检测应重新开始。(2) 10s快速检查工况:系统开始预置10s之后开始快速检查工况,计时器为t=15s时分析仪器开始测量,每秒钟测量一次,并根据稀释修正系数及湿度修正系数计算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 运行 10s( t=25s) ASM5025 快速检查工况结束。 快速检查工况的 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经修正后如果等于或低于限值的50,则测试合格,检测结束;否则应继续进行至 90s 工况。(3)90s 检查工况 : 车辆运行至 90s( t=90s )ASM5025 工况结束。测功机在车速25.0km/h± 1.5km/h 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加载扭矩应随车速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保证加载 功率不随车速改变。 扭矩允许误差为该工况设定扭矩的± 5%。 在测量过程中, 任意连续 10s 内第一秒至第十秒的车速变化相对于第一秒小于± 0.5km/h ,测试结果有效。如果 所有检测污染物连续 10秒的平均值均低于或等于限值,则该车应判定为ASM5025工况 合格,继续进行ASM2540检测;如任何一种污染物连续10秒的平均值超过限值,则测试不合格, 检测结束。 在检测过程中如任意连续 10s 内的任何一种污染物 10 次排放值 经修正后均高于限值的 500,则测试不合格,检测结束。3、ASM2540 工况测试程序(1)启动:车辆从 25km/h 直接加速至 40km/h ,测功机根据测试工况要求加载,工况计时器开始计时( t=0s ),车辆保持 40 km/h±1.5km/h 等速 5s 后开始检测。当测功机转 速和扭矩偏差超过设定值的时间大于5s,检测应重新开始。(2)10s 快速检查工况 : 系统开始预置 10s 之后开始快速检查工况,计时器 t=15s 时分析仪器开始测量,每秒钟测量一次,并根据稀释修正系数及湿度修正系数计算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运行 10s(t=25s )ASM2540 快速检查工况结束。快速检查工况的10s 内的排放平均值经修正后如果等于或低于限值的50,则测试合格,检测结束;否则应继续进行至 90s 工况。(3)90s 检查工 况: 车辆运行至 90s(t=90s )ASM2540 工况结束。 测功机在车速40.0km/h±1.5km/h 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加载扭矩应随车速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保证 加载功率不随车速改变。 扭矩允许误差为该工况设定扭矩的± 5%。 在测量过程中, 任意 连续10s内第一秒至第十秒的车速变化相对于第一秒小于土0.5km/h,测试结果有效。如果所有检测污染物连续 10 秒的平均值均低于或等于限值,则该车应判定为合格。如 任何一种污染物连续 10 秒的平均值超过限值,则测试不合格,检测结束。在检测过程 中如任意连续 10s 内的任何一种污染物 10 次排放值经修正后如高于限值的500,则测试不合格,检测结束。4、注意事项(1)CO 与CO2浓度之和小于6%或发动机在任何时间熄火,应终止试验,排放测量(2)在试验工况计时过程中,车辆不允许制动。如果车辆制动,工况起始计时应重新置零( t=0 )。四、Lug-down 加载减速工况烟度测量 ( 依据标准 GB3847-2005)1 、检验前车辆准备(1 )车辆的轮胎气压应在规定范围,轮胎应清洁、干燥。(2)测试前应关闭空调、 暖风等附属设备, 并切断车辆上可能影响检测正常进行的功能 (如 牵引力控制等)。(3)车辆排气系统不得有任何泄漏。(4)驾驶车辆至驱动轮正直位于滚筒上,确保车辆横向稳定和驱动轮干燥。对于前轮驱动车辆, 安装移动式限位轮并在车辆对中就位后拉紧手制动,确保车辆在测试中不横摆。(5)应为机动车配备辅助冷却风扇,对于大型机动车,应掀开发动机机仓盖板,以促进冷 却空气流通,防止发动机过热。(6)测试工作至少需要两名检验员,其中一名检验员驾驶机动车,另一名检验员观察测试 过程中机动车的状况。(7)对于前轮驱动的车辆,安装移动式限位轮并在车辆对中就位后拉紧手制动,确保车辆 在测试中不横摆。2、检验前测功机和烟度计准备(1)测功机预热在每天开机时或滑行测试前测功机应预热。测功机如果停用 30min 以上,应在下次使 用前再次预热。(2)滑行测试 对于检测量低于每年 4000 次测试的检测线, 测功机应该每 72 小时进行一次滑行测试检 查,而对于检测量在每年 4000 次以上的检测线,则应该每天进行一次滑行测试检查, 滑行测试见控制系统标定部分相应条款的说明和要求操作。(3)烟度计开机预热(4)烟度计自检、较零,方法按仪器操作手册3、测试流程(1 )提示驾驶员选择合适的档位,逐渐加速,在转鼓速度接近70km/h 时,使被检车辆的节气门处于全开位置( W0)如果有两个档位都能使转鼓的速度达到70km/h,则试验时应选用发动机转速较低的档位。 如果车辆使用自动变速器, 则提示驾驶员选用前进直 接档,不得使用超速档。(2)当节气门位置达到全开,转鼓速度稳定后,操作员应按下屏幕“确定”键,开始加载减速试验。存储此时的发动机转速并作为MaxRP(定义为发动机最大转速),再根据输入的发动机额定转速,计算并存储达到最大功率点时的转鼓转速,定义为VelMaxHP。(3)从MaxRPMf始,扫描发动机的功率曲线,确定达到实际峰值功率时的发动机转速。(4)在进行功率扫描时,显示吸收功率和烟度随车速变化的实时关系曲线,同时在功率实 时曲线上找出峰值, 以此来确定最大功率点的实时转鼓速度, 该值作为实际的 VelMaxHP。(5) 找出VelMaxHP后继续功率扫描,直到转鼓转速比实际VelMaxHP低10%止。(6)完成功率扫描并确定实际VelMaxHP后,测功机开始改变 PAU对被检车辆所加的负荷,并控制转鼓的速度,恢复到实际VelMaxHP工况,开始进行加载减速检测。按以下相同顺 序进行三个转速段的检测:实际VelMaxHP, 90%VelMaxHP和80%VelMaxHP在三个检测工况的过渡阶段中,转鼓速度的变化率不得超过每秒2km/h。三测度点每次测取的烟度值,发动机转速、转鼓速度和轮边输出功率等数据都列入正式测试结果。每一测试点读 取数据之前, 转鼓的转速至少稳定 3 秒中。 待转鼓转速稳定之后, 测取 5 秒钟内的烟度、发动机转速和功率等参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7) 一旦加载减速烟度试验完成后, 立即提示驾驶员松开节气门 (即油门),变速器换入空 档,但不得使用车辆的任何制动设施。当传感器信号显示牵引力衰减已超过50%时,将底盘测功机控制器转换成速度控制模式, 以每秒 5km/h 的速度变化率使转鼓至停止转动。(8) 提示驾驶员让发动机在怠速状态至少运转 1 分钟,然后熄火。软件应将怠速转速( r/min )存入该车辆的试验结果记录。(9) 在加载减速测试中,检验员应通过受检车辆的仪表盘,时刻监控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和 机油压力。若冷却液温度超出温度范围,或当机油压力偏低时,都必须立即暂时停止测 试。这时检验员须松开加速踏板,停止烟度测试,将变速器置空档,使机动车停下来。 然后使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运行,直到冷却液温度恢复回到正常工作范围为止。

    注意事项

    本文(汽车尾气排放检测设备操作规程.doc)为本站会员(sc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