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 资源ID:12410592       资源大小:12.2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位置与方向(二) 教学设计(第 2 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2页例 3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 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给出的路线,自己画出简单的路 线图。2. 通过描述和画简单的路线图,培养空间观念。3. 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 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教学重点:在描述路线过程中,会正确选择参照点,会根据参照 点正确说出另一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教学难点:根据描述的路线,自己画出路线图。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根据平面图,在作业纸上完成下列问题。(1) 医院在图书馆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2) 图书馆在医院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3) 动物园在图书馆南偏西20°勺方向上,距离是600 m。请在平面 图上标出动物园的位置。反馈:第 (1)题和第(2)题的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复习三方面内容: 1.在平面图中,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 ;2.方向的相对性 ;3.根据方向和距离 的描述,在图上确定某个点的位置。 为下面学习描述和绘制简单路线 图做准备。二、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此次台风的大致路径如下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 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1. 分段描述,理解移动路径。(1) 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台风是怎么变化的 ? 师:沿正西方向移动,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师:移动了 540 km,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我们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 ? 生:把台风生成地作为参照点,发现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了 540 km。(PPT课件演示: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 540 km)(2) 师:到了第一站之后,台风改变方向了。(PPT课件演示:然后改变方向 )。它是怎么改变方向的、移动了多少距离呢 ?生: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 600 km,到达A市。师:西偏北30°方向是怎么看出来的?移动600 km又是怎么知道 的?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了 ?师:同意他说的吗?再请个同学来说一说。(PPT课件演示: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 600 km,到达A市。)师:我们刚才描述台风第一次移动时是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的 ? 我们发现两次移动,描述路径时,参照点是不一样的。(3)师:到达A市后,台风又改变方向了,接下来是怎么变的呢?(PPT 课件演示: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 )生: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师:同样他说的吗 ?再请同学来说一下。师:这次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PPT课件演示: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师:最后又改变方向了,怎么移?(PPT课件演示:最后又改变方 向了,向正西方向移动 100 km。 )2. 完整描述移动路径。同桌两人一组,看着图,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移动路径。全班交流说一说。3.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描述这样的路线图。(出示课题:描述路线图。 )在描述台风移动路径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每移动一次,参照点都发生改变,要根据新的参照点来描述它的移动方向和距离(PPT演示)。4. 练习。教材第 26 页练习五第 8 题。(1)先独立完成表格的第一行和第二行,集体校对答案。(2)独立完成表格的第三行。反馈时提问:书店到商场,以哪个点为参照点 ?东偏北 45°或北偏东 45°是怎么得来的 ?(3) 独立完成表格的第四行。反馈时提问:商场到小玲家,以哪个 点为参照点 ?东偏南 30°是怎么得来的 ?(4) 完成第 2 个问题,要求平均速度得先知道什么 ?怎样计算平均速 度?【设计意图】在描述路线图时,最大的困难是参照点变了,随之 需要确定的方向、距离也不断变化,使得正确描述路线图对学生具有 挑战性,而且描述路线图时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前面 “根据两点的相对 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另一点的位置 ”的语言表述方式稍有不同, 这些无形中给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了难度。 所以在教学时,应采用分段 描述的方法,降低难度,以便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描述方法。三、拓展提升教材第 22页“做一做”。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我向正南方向走50 m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 m到公园。1. 讨论:要画这个示意图,首先得确定什么 ? (出发时的位置。如果学生讲了比例尺也行,如果没有讲,那就到 后面反馈时去分析。讲比例尺时,重点要讨论一下,为什么选用这样 的比例尺。 )2. 自己动手尝试画。3. 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分析自己画的方法。重点解决: “向正 南方向走50 m到路口 ”以哪个点为参照点?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 m到公园”以哪个点为参照点?【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描述路线图时做得比较细致,学得比较扎实,所以在绘制路线图时,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先动手尝试,根 据学生画的结果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再次体会、理 解“参照点变了,移动方向和距离也随之变化 ”。四、应用反馈教材第 26 页练习五第 9题。“1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向西偏北 40°行驶 3 km 后向西行驶 4 km, 最后向南偏西 30°行驶 3 km 到达终点站。 ”1. 独立完成第 (1)题,集体校对。2. 第(2)题:根据路线图, 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所行驶的 方向和路程 (同桌交流,最后全部交流 )。【设计意图】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练习,一方面巩固本 节课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检验学生掌握情况。五、回顾反思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在描述路线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总结回顾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六、布置作业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 也可以利用互联网, 查出家附近的地图,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描述。一般说来, “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 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 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 然也指教师。这儿的 “师资”和“师长”可称为 “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 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 “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 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 “经学 ”律学 ”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 传授者称为 “博士”,这与当今 “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 别讲授 “武事”或讲解 “经籍”者,又称 “讲师”。“教授”和“助教 ”均原为 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 “宗学”律学 ”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 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 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 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 “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 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 “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 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 “博士 ”讲师”,还是“教授”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设计意图】利用描述 路线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 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第6页/共6页

    注意事项

    本文(《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sc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