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江苏输容市华阳学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60718.doc

    • 资源ID:1376560       资源大小:72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输容市华阳学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60718.doc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计60分。请将正确答案凃在答题卡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A18421870年 B19111939年 C19191947年 D1921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遵义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新中国成立初作为施政纲领,维护公平正义,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图反映的是哪个重要法令的颁布受到农民欢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经济上摧毁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事件的是 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什么事件A1949年新中国成立B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D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现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籍部分革命烈士名录据此分析,这些革命烈士有可能牺牲在什么事件中陈观松(1924-1952)  赖监桥(1933-1953)  李佛林(1929-1953)刘宴群(1927-1950)  徐承钦(1928-1951)  邱慈荣(1923-1952)廖 武(1931-1953)  蔡以仁(1918-1950)  刘房添(1919-1951)A长征途中 B抗日战争中 C解放战争中 D抗美援朝战争中下列成语能够形象说明中国抗美援朝原因的是A围魏救赵 B隔岸观火 C唇亡齿寒 D柳暗花明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0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11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A B C D12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丁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13下图所示为原汇昌花边线漂染厂1956年的收据。这一历史遗存收据印证的是什么时期A“一五”工业化建设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14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狠抓阶级斗争 C重点对付美国帝国主义 D重点对付日本帝国主义 15右图体现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针是 A优先发展农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邮电 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16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A一届人大召开 B中共八大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17为了克服困难局面,1961年初,中共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改革、开放、充实、提高C快进、巩固、充实、发展 D调整、巩固、发展、前进18如果为下面这三幅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C“一五”计划建设伟大成就 D土地改革的完成19.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消息: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一报道出现于A土地改革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20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我提着家里唯一的一个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件事件有关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21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B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C中共中央果断发动文化大革命,深得民心D“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22我国石油实现全部自给是在 A1956年 B1961年C1965年 D1976年23南京长江大桥得的建成与通车是在什么时期?A一五计划期间 B三大改造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之后24“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习近平总书记所作诗词称颂的模范人物是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25美国西点军校的校园内矗立着一尊中国军人的半身塑像,学校提倡学员要发扬他的“钉子精神”。这位中国军人是A董存瑞 B黄继光 C雷锋 D邱少云26王进喜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他代表的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军人精神27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A中国代表出席万隆会议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C中日关系正常化 D中美建交2820世纪70年代直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的事件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关系的缓和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29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文章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30右图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1980年产粮6.70亿千克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C“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 D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32题各20 分,共计40分。请将答案做在答案纸上)31下面的每一幅图片都在叙述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实践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我国成功仿制新型喷气式飞机,成为当时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喷气式飞机国家之一,这一成就出现在第      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在工业建设中,集中力量加 强          基地建设。 (2)图二反映了三大改造的历史。在这三大改造的历史进程中,国家对    、   和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        初级阶段。 (3)图三漫画是          运动的产物,在这一时期, 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还有以 “一大二公”为特点的        运动,这两个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造成了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的严重困难。 (4)图四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 受到残酷迫害。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    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5)以上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道路探索中有什么特点?32建国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在国际上地位也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2010年6月8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需求。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三 2018年4月1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系统提出是在哪一年?首先针对哪一种类型国家提出的?后来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会议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 (2)材料二中中美之间“25年没有交往”的原因?为什么说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需求?中美正式建交在是哪一年?举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外交取得的突破时期? (3)材料三习近平主席讲话中“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出台多少周年?这次会议后全党全国人民在以      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走上了建设      新道路。 (4)中美之间的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恢复到邦交正常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分析八年级历史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计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ABACDC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BABBABC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CCBCBBBC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32题各20 分,共计40分)31、(1)第一(1分);东北(1分)。(2)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6分);社会主义(2分)。 (3)“大跃进”(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4)刘少奇(2分);四人帮(2分)。(5)艰难,曲折(言之有理即可,2分)。32、(1)1953年(1分);新型独立国家(2分);“求同存异”(2分)。(2)美国一直采取对华敌视政策(或答新中国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落后,2分);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分);1979年1月(1分);中美建交(或答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1972年中日建交;中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等,任答一点,2分)。(3)40周年(2分);邓小平(2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分)。(4)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发展经济;增强本国综合国力等(任答一点即可,2分)。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输容市华阳学校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2018060718.doc)为本站会员(无敌斩)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