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ppt

    • 资源ID:14115543       资源大小:1.02M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ppt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胃 痛,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概 念,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成年人胃在中等度充盈时,平均长度为25-30cm,胃容量为1500ml。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贴近,在左侧与膈相邻,为左肋弓所掩盖。介于肝左叶与左肋弓之间的胃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西医解剖,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胃位于膈下,腹腔上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又称胃脘。 胃脘部:两侧肋骨下缘联线以上至鸠尾的梯形部位。,中医解剖,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目的要求,1. 了解胃痛的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大体范围、预后转归、预防及护理措施。2.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3. 掌握胃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通”法的运用。4.掌握胃痛的分证论治。,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二、历史沿革,1.“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2.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3 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至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三、范围,胃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证,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癌、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球炎,以及部分肝胆疾病、胰腺炎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病因病机,引起胃痛的主要病因有: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 素体脾虚,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病因病机,1. 外邪犯胃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肠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为多。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损伤脾胃,则酿生食积,或蕴湿生热,使胃气壅滞,不通则痛。3情志不畅忧思恼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气阻滞,而发胃痛。气滞日久或久痛入络,可致胃络血瘀。4素体脾虚若素体脾胃虚寒,胃失温养,或胃阴亏虚,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寒邪客胃,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病因病机示意图】,外邪犯胃,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内客于胃,肝气犯胃,损伤脾胃,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久病脾胃虚损,素体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脾阳不足,胃失濡养,不荣则痛,【病因病机示意图】,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胃 痛,血 瘀,日久入络,加 重,【病因病机示意图】,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病机要点,基本病机: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病变脏腑:病变部位在 胃 ,但与 肝、脾 的关 系极为密切。,病理性质:胃痛早期多为实证;后期常为 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 湿阻、血瘀。,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病机转化:,比较复杂,可以衍生变证,如便血、 呕血、呕吐、反胃、噎膈。,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诊断】,1.诊断要点(1)病史: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饿、饮食生冷干硬辛辣烟酒等)、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2)临床特征: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纳差等症。,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诊断】,(3)辅助检查 上消化道钡餐X线照影、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大便或呕吐物隐血试验强阳性者,提示并发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胃脘痛类证鉴别表,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胃痛与胃痞 部位: 痞满又称胃痞,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 伴随症状:但痞满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的病证。胃痛以痛为主,痞满以满为患,二者不难区别。,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论论治,【辨证论治】,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寒证: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2.辨寒热 热症: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实证: 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1.辨虚实 虚证: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3.辨气血 初病在气,久病在血,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4.辨脏腑 辨在胃、在肝、在脾。在胃:多属初发,多由外感或伤食所致。症见胃脘胀痛、闷痛,痛无休止,嗳气,大便不,脉滑。在脾:多属久病,胃中隐痛,饥时为甚,进食可缓,劳倦则重,休息则轻,面色萎黄,疲乏无力,大便溏薄,脉缓。在肝:每与情志不遂有关,常反复发作,胃脘胀痛连胁,窜走不定,太息为快,脉弦。,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基本原则:,【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散寒 、除湿、 泄热 、消食、同时: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化瘀 养阴益胃、 温阳益气,理气和胃止痛,祛寒勿过辛燥,养阴谨防滋腻,补脾注意运脾,化瘀宜兼理气。,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实证1寒邪客胃证 (重点讲述)2饮食停滞证(重点讲述)3肝气犯胃证4肝胃郁热证5瘀血停胃证6湿热中阻证虚证1胃阴亏耗证2脾胃虚寒证,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1.寒邪客胃 (1)辨证依据:,主症: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 遇寒加重。兼次症: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脉象: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有受寒饮冷史。(2)治法: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辨证论治】,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寒邪客胃(3)方药: 良附丸加味 高良姜、吴茱萸 香附、乌药、陈皮、木香 温胃散寒 理气止痛,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寒邪客胃(4)临床应用:,1)寒重者可加吴茱萸、干姜、小茴香、蜀椒温中散寒。2)气滞重者可加佛手、香橼、元胡索理气止痛。,3)若见寒热身痛等表寒证者,加苏叶、生姜、藿香、佩兰, 或服生姜汤、胡椒汤以散寒止痛。,4)若兼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呕吐等寒挟食滞者,可加枳壳、神曲、鸡内金、半夏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附: 姜,生姜 性味辛温疏风散寒 温中止呕 适用于胃痛兼有风寒表证者或伴有呕吐者。,干姜 辛热 温中化饮适用于胃寒较重,兼有水饮内停。无论寒邪内侵之实证与阳气不足之虚证均适用。,高良姜 辛热 功专温中止痛。 善于温散脾胃寒邪。,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 2.饮食停滞(1)辨证依据:,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兼症: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 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 便后稍舒。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有暴饮暴食史。,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 饮食停滞,(2)治法: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3)方药:保和丸加减。,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消食化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连翘 茯苓、半夏、陈皮酒食 肉食 面食 食热,理气和胃,【辨证论治】饮食停滞,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饮食停滞(4)临床应用:,1)气滞胀重、或两胁痛甚者可加川楝子、元胡索理气止痛。,2)嗳气频作者,可加沉香、旋覆花、代赭石,亦可用沉香降气散降气解郁。,3)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和中制酸。,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 3.肝气犯胃(1)辨证依据:,主症:胃脘胀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兼症: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得矢气则痛舒,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 舌脉:舌苔多薄白,脉弦。,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肝气犯胃 (2)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3)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肝气犯胃 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 白芍、川芎、陈皮、枳壳,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肝气犯胃(4)临床应用:,1)气滞胀重、或两胁痛甚者可加川楝子、元胡索理气止痛。,2)嗳气频作者,可加沉香、旋覆花、代赭石,亦可用沉香降气散降气解郁。,3)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和中制酸。,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 4.肝胃郁热(1)辨证依据:,主症:胃脘胀痛,痛势急迫。 兼症: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凉饮,烦躁易怒。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滑数。,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肝胃郁热,(2)治法: 清肝泄热,和胃止痛。 (3)方药:化肝煎加减,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肝胃郁热,化肝煎加减青皮、陈皮理气;芍药养阴敛肝,缓急止痛;丹皮、山栀子清泄肝热;土贝母清热散结;泽泻导热下行。,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肝胃郁热(4)临床应用:,1)热甚者,加蒲公英、黄芩清胃泄热;2)便秘者,可配合调胃承气汤以下之。3)胃痛不食,痞满者,属寒热互结,可用半夏泻心汤以消痞散结,辛开苦泄。,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 5.瘀血停胃证,(1)辨证依据: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兼症: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2)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3)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辨证论治】瘀血停胃证,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瘀血停胃证 失笑散合丹参饮,蒲黄、五灵脂、 丹参、檀香、砂仁,活血化瘀,理气和胃止痛,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瘀血停胃证(4)临床应用:,1)痛甚可酌加延胡索、三棱、莪术,并可加理气之品,如枳壳、木香、郁金。2)若伴吐血、黑便时,当辨寒热虚实,并参考血证有关内容辨证论治。亦可加三七、白及。3)瘀血阻滞日久,旧血不去,新血不生,或因出血过多,出现血虚之象时,可选用调营敛肝饮加减,方中当归、白芍、阿胶养血止血,木香、川芎理气活血,枸杞子、五味子、酸枣仁、茯神柔肝敛肝。4)心脾两虚,症见心悸少气,多梦少寐,体倦纳差,唇白舌淡,脉虚弱者,可加党参、黄芪,或用归脾汤以健脾养心,益气养血。5)若口干咽燥,舌光无苔,脉细,为阴虚无以濡养,加生地、麦冬以滋阴润燥。,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 6.湿热中阻证,(1)辨证依据:主症: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兼症: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湿热中阻证,(2)治法: 清化湿热,理气和胃。(3)方药: 清中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湿热中阻证 清中汤加减,黄连、栀子、制半夏、草豆蔻、 茯苓、 陈皮、甘草,清化湿热,理气和胃,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湿热中阻证 (4)临床应用:,1) 湿偏盛者,加苍术、藿香、薏苡仁、佩兰、荷叶燥湿醒脾。2)热盛便秘者加大黄、枳实。3) 热偏盛者,加黄芩、蒲公英。4)气滞腹胀者加厚朴、枳实、大腹皮。5)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6)纳呆少食者,加神曲、谷芽、麦芽以消食导滞。,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 7.胃阴亏虚证,(1)辨证依据:主症: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兼症: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胃阴亏虚证,(2)治法: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3)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胃阴亏虚证,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生地、 川楝子、芍药、甘草、枸杞子、当归,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胃阴亏虚证(4)临床应用:,2)若痛甚者可加厚朴花、玫瑰花、香橼、佛手、绿萼梅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药物。3)若见脘腹灼痛,嘈杂泛酸,可加珍珠粉、牡蛎、海螵蛸或配用左金丸。4)若胃热偏盛,可加生石膏、知毋、黄连、石斛、玉竹、芦根清胃泄热,或用清胃散。5)便秘明显,加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等润肠通便,甚则可暂用大黄。6)若日久肝肾阴虚可加山萸肉滋补肝肾。,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 8.脾胃虚寒证,(1)辨证依据: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兼症: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脾胃虚寒证,(2)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3)方药:黄芪建中汤,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黄芪、饴糖 桂枝、生姜 芍药、炙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和胃止痛,温中,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辨证论治】脾胃虚寒证(4)临床应用:,1)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陈皮、茯苓温胃化饮。2)如寒盛者,见胃脘冷痛,里寒较甚,呕吐,肢冷,可加理中汤。3)若脾虚湿盛者,可合二陈汤。4)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可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或合用肾气丸、右归丸之类助肾阳以温脾和胃。,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预防与调护,调摄精神。注意饮食。避免感邪。,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结语】,胃痛初起病在胃,久病伤及肝与脾。不通则痛是病机,寒热虚实要辨知。在气在血辨脏腑,临床灵活辨证治。,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病例分析1,丁,女,58岁 患者已经通过胃肠X线、纤维胃镜等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5年。平素即胃脘隐隐作痛,痛时灼热,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近日病情加重,脘腹灼痛明显,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写出诊断、证型、分析、治法、方药。,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病例分析1,诊断:胃痛 证型:胃阴亏虚 分析: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故见胃痛隐隐。阴虚津少,无以上承,则口燥咽干,阴虚液耗,无以下溉,则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久病及肾,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故头晕耳鸣,腰府失养,则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 治法:滋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沙参15g麦冬20g生地20g枸杞子15g当归15g川楝子15g芍药15g甘草10g 上方诸药以水300ml浸泡12小时,文火煮取150ml,每日l剂,早晚各1次,饭前温服。,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病例分析2,黄某,男性,68岁。因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十余年,复发2天”于2000年1月9日来诊。 患者十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当时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后疼痛多次发作,经服用中西药治疗后好转。2天前饮食不慎致上腹部疼痛再次发作,以隐隐烧灼样疼痛为主,半有嘈杂感,似饥而不欲饮食,口燥咽干不欲饮,大便干结,3日1次,舌质嫩红,少苔,脉细稍数。,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病例分析3,何某,男,35岁,干部。于1993年12月20日就诊。 主诉:间断性胃脘痛七年余,加重一月。 病史:患者自述七年前因饮食不节而致胃脘疼痛,经药物治疗,疼痛缓解。但此后每遇饮食不慎胃痛即发。一月前因过食性冷之品而使病情加重。现在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食减少,社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而迟。 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法、方药。,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病例分析3,诊断:胃痛脾胃虚寒型 辨证分析:患者胃痛日久,脾胃虚寒,故致胃失温养而见胃脘隐痛。寒得温而散,气得按而行,所以喜温喜按。脾虚中寒,水不运化而上逆,故泛呕清水。脾胃虚寒,则受纳运化失常,故纳食减少。胃虚得食,则产热助正以抗邪,所以进食痛止。脾主肌肉而健运四旁,中阳不振,则健运无权,肌肉筋脉皆失其温养,所以疲乏,手足不温,脾主生湿下渗肠间,故大便溏薄。舌淡脉弱而迟,皆为脾胃虚寒,中气不足之象。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 黄芪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大枣 生姜 饴糖,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复习思考题,1.胃痛的主症是什么,其病因病机如何?2.为什么说胃痛的发生与肝脾胆肾有关?3.胃痛与真心痛、胁痛、腹痛如何鉴别?4.胃痛虚实、寒热、气血的辨证要点是什么?5.胃痛治则治法如何?如何理解“通”法?6.试述胃痛常见证型的症状、治法及方药。7.胃痛日久可出现哪些转归?,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ppt)为本站会员(sc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