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第12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pptx

    • 资源ID:14150809       资源大小:1.76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2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pptx

    ZT,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_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放射性元素,褶皱山脉,海陆变迁,喷出地表,(3)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主要表现形式(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崩解、破碎,侵蚀,输送大量物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主要的岩石类型A为_岩浆岩,B为_岩浆岩,C为_岩,D为_岩。(2)主要的地质作用a代表_作用,b代表_作用,c代表_作用,d代表_作用。,喷出型,沉积,变质,侵入型,冷却凝固,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1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1)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是指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较强烈的岩浆活动可以在地表形成火山地貌。,核心突破,探究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貌,(2)地壳运动,(续表),(3)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它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2地质构造,(续表),(续表),(续表),特别提示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储油气构造聚集油、气的构造,叫储油构造。它的特点就是有不渗透岩层把聚集了的油、气圈闭住不让它们再跑掉。储油构造最常见的是背斜构造,还有断层遮挡构造(图123甲)、岩性圈闭构造、地层超覆构造和地层遮挡构造(图123乙)等,也就是说,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但不是唯一储油气构造。,知能拓展,命题点一 地质构造的判断1 . 2015山东卷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问题。,命题探究,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C解析 根据表中地层新老关系可知,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因此应为背斜,背斜岩层多为向上弯曲。,图124,命题点二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2 . 图125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则图示甲、乙、丙、丁四地()A甲处最可能有大油田 B乙处适合修建隧道 C丙处最适合开采煤炭 D丁处地下水资源远少于丙处,C解析 甲、丁处是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地下水资源多于丙处;背斜是最可能有石油资源的储油构造;乙处为断层,地壳不稳定,不适合修建隧道;丙处为背斜成谷,煤炭埋藏较浅,适合开发。,命题点三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 . 2016浙江卷 图126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问题。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 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 D背斜西侧小,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材料提示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显示从谷底向东、西两侧地层由新变老,即中间新、两翼老,可判断河谷处地质构造为向斜。由于此河段阶地主要由地壳抬升形成,河谷西侧阶地较东侧阶地陡,且同一阶地(如T2)西侧分布海拔高,所以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1主要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核心突破,探究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续表),2主要沉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命题点一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4图127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命题探究,(1)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 B洪积平原C三角洲 D河漫滩,D 解析 考查外力作用和分析判断地理信息的能力。在河流枯水季节,河谷中大量泥沙沉积物由于水位下降而出露水面,在强劲风力的吹蚀飞扬作用下而逐渐被搬移沉积在沿河两岸及山坡上,因此沙丘应主要分布在河谷中的心滩、河漫滩及两岸的阶地、洪积扇以至高出河面数百米的山坡上,故D正确。,(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C解析 考查地形剖面图和风力作用的有关知识。沙丘是由河谷中大量泥沙沉积物在风力作用下沿山坡上升形成的,因此是向山坡运动,B、D不正确;沙丘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故C正确。,命题点二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5. 2017全国卷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129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2)题。,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洪积扇的成因。根据题干中“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主要是因为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堆积物堆积的一般规律。读图可知甲地西侧为低山,其相对高度较小;甲地上游河流长度较长,河流在上游挟带的碎屑物质,因坡度较小,颗粒较大的(如砾石)先堆积下来,能到达河流出山口甲地的,主要是颗粒较小的碎屑物质。,(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 BC D,命题点三 海浪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6. 2016全国卷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210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2)题。,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都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的现象。,(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的海岸;泥沙不断堆积,从而使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海岸线出现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量大。,(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核心突破,探究点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板块运动,2板块运动(1)板块分布,(2)板块运动与地貌,(续表)特别提示 板块之间的界线,不是大洲与大洋的界线,而是一些构造带,如海沟、海岭、造山带等。,命题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72016江苏卷 图1213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命题探究,AD 解析 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一些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岩石,属于化学沉积作用;表示沉积物变成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表示变质岩变成沉积物的外力作用;表示岩浆物质进入大气圈,应表示火山喷发作用,所以A、D正确。,(1)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指化学沉积作用B指搬运作用C指成岩作用D指火山喷发作用,A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物体中的碳再通过地壳物质循环进入地球内部圈层,因此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大气圈吸收太阳能对地球内部影响很小,所以A、C正确。,(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命题点二板块的分布与判断8.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图1214),回答(1)(2)题。,C 解析 从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海沟和一个海岭可以判断,图中板块共有3个。,(1)图中板块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C 解析 图中虚线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处,属于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形成近海的岛屿,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2)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冰岛 B非洲东部C太平洋西岸 D大西洋西岸,命题点三 板块构造理论的应用9. 2016上海卷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1)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A解析 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A 解析 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岩;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图B121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1 .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B鄱阳湖是向斜盆地集水而成C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东南移D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C 解析 读图,根据图例判断,图示范围内的岩石有花岗岩,属于岩浆岩,A错。鄱阳湖是断陷湖盆扩展形成的,B错。根据指向标,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沿断层面向东南移,C对。图示P地的地形开阔,不是谷地,D错。,2 .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没有受到人为破坏,A对,C、D错。图示区域地质不稳定,环境变迁较大,B错。,2015全国卷 图B122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34题。,3 .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D 解析 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若该区域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大;反之,当海水的侵蚀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小。图中距起始点距离在1975年至1978年变大,此后距起始点距离总体上变小。因此当地主要是先淤积、后侵蚀。,4 .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小,B 解析 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1992年至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距起始点距离总体变小,说明该海域泥沙沉积作用总体减弱,应是黄河挟带入海的泥沙量减少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增加,黄河流域水量随之增加,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会导致入海泥沙减少;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则注入黄河的径流量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小,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图B123示意太平洋洋底地层等年龄线分布。读图,完成56题。,5 .图中洋底地层年龄最老的是()A BC D,D 解析 由图中等年龄线可知,地层年龄最新,地层年龄最老,D正确。,6 .甲处岛屿是()A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大陆板块隆起形成的B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固形成的C亚欧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D两个大陆板块挤压形成的,A 解析 甲处是亚欧大陆东部的岛屿,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正确。,

    注意事项

    本文(第12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ppt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