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3章地球、矿物与材料13.1地球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doc

    • 资源ID:14759037       资源大小:13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3章地球、矿物与材料13.1地球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doc

    精选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否采用多媒体是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课程标准:第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还有介于内部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本条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的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对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分布到划分依据,从各层特点到学生理解、分析、判断和运用,都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相对于前面“地球的运动”内容,较为简单,高一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而且已经具备地震、地壳、外部圈层等感性认识,但缺乏专业的地理读图、绘图和资料分析的能力且并未形成知识系统,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并能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在新课的学习中还要注重知识的梳理,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三、教学资源与策略教学策略: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本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特点及其划分依据。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分布;利用图解,由学生分析判断划分的依据;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 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五、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2. 教学难点:内部圈层的划分;地震波的特点。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向自然界挑战的三大壮举。目前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太空遨游,可谓上天有路,但对于我们未曾谋面的地下却是入地无门。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是否像传说中的那样有十八层呢?人们主要通过那些方面的研究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还可以通过那些渠道或方法来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带着这些问题走入我们今天的课堂:【板书】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结构,简单来讲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圈层结构,打开地图册:P14-15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我们首先来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板书】一、内部圈层结构学生打开地图册、看图、识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2、目前地质学家通过什么手段来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如果有,有哪些?请简要的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1、不能。人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钻探深度是14千米。2、地震波。3、有。(1)改进钻探技术,结合相关方面的科学设想。(2)根据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获取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相关信息。(3)地表的温泉、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4)遥感技术(5)其他的手段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来了解地理知识、通过课前搜集相关知识、课堂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读图分析【读图分析并思考】阅读分析课本P24-25内容,并结合图1-4-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思考:1、 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它们在传播速度和传播介质上有何差异?2、 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有游泳的人和在地面上行走的人感觉有什么不同?3、 为什么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它们因何得名?4、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5、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是否可以进一步划分?【学生自主总结、教师把关】1、指导学生读图,从图中看出两种类型地震波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分析两种不同类型地震波的波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的关系、传播媒介的差异。2、水中游泳的人上下颠簸;地面上的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4、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并完成表格圈层结构不连续面深度(Km)物质组成状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岩石固态地幔上地幔900铁镁的硅酸盐类固态下地幔2900地核外核5150铁、镍液态内核固态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阅读、分 析和读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系统、总结归纳的能力过渡承转在地球的外部还存在着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圈层,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接下来我们了解第二个问题:【板书】二、地球的外部圈层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2627页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 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密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2、 低层大气主要由哪三部分组成?水汽和固体杂质有什么特殊作用?3、 分别说明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臭氧对生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影响。4、 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可以将大气分为哪三层?投影: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探究结合大气在垂直方向的温度变化图并分组阅读讨论以下问题并完成投影的表格:1、 在不同纬度,对流层的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2、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如何随高度而变化?为什么?3、 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中,大气的运动特点是什么?4、 对流层大气和平流层大气与人类有何关系?【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行总结完成表格】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要点、对自己小组的答案进行大胆争论交锋、最后达成共识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质疑问难的探索精神。厚度直接热源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大气的运动形式与人类的关系高层大气2000-3000KM 无线电短波通讯平流层5055KMO3层吸收柴紫外线升高平流O3吸收紫外线有利于飞机飞行对流层17-18KM(赤道)8-9KM(极地)地面降低(0.6度/100米)对流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分界面不连续面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水圈”和“生物圈”部分内容,了解其组成和分布学生自学划分依据地震波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地球的圈层结构生物圈 地壳组成 地幔 地核水圈大气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堂小结教师以板书和板图的形式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学生整理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感知,形成知识体系。课堂练习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ABC都可以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 B. C. D.3.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4.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 A外地核B岩石圈下部 C软流层D地壳下部5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太平洋 D.四川盆地6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学生思考并完成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课后活动阅读案例研究:美国“生物圈2号”实验思考:“生物圈2号”实验的意义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实验的失败?学生课下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七、教学评价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本节课最大的教学特点是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生动活泼的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比较高,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课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辅助的作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新课教学轻轻松松、有张有弛,有学生“荒诞的发问”,有教师科学的、巧妙的解答,教学效果较好。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一章的最后一节,从教学难度上来讲,和前面的地球运动相比降低了很多,但就这节课来说也不简单,因为对于高一学生,太严肃的课堂和严谨的知识结构对于他们来讲会很压抑,如何将抽象的地理知识活灵活现的展现,生动有趣的表述,如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都很重要,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上课时我采用了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发挥学生能动性的一些教学方法,比如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允许学生相互质疑、大胆争论交锋、最后达成共识,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也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求实上进精神,但也存在弊端,有些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向加上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参差不齐,导致上课时发言不积极,学习效果不理想,这也是我以后上课应该改进的一个方向,力求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挥。九、板书设计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 地球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2、圈层划分二、地球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2水圈及其组成3生物圈专家点评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色所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地理图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龚老师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地理图表的作用,运用示意图、表格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概括知识,通过图文互换、图表转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图表的直观性特点,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观察和创新意识,促进师生平等对话,生生合作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建构过程,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提升。龚老师教材分析到位,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过程清楚,教学环节清楚。问题设计层层递进,注重对教学目标落实和评价,习题安排富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板书设计图文并茂,科学合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地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3章地球、矿物与材料13.1地球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doc)为本站会员(sc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