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一)-小麦锈病.pptx

    • 资源ID:14816524       资源大小:1.30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一)-小麦锈病.pptx

    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概述 小麦是我国,尤其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4.5亿亩,仅次于水稻,位居第二。小麦病害问题严重,且此起彼伏。 我国小麦主要病害种类:常见小麦病害39种,其中真菌病害27种,病毒病8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1种。,2,2021/3/11,小麦锈病一直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历史上曾经几度大流行,损失惨重。 随着栽培制度的改进和肥水条件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前后,小麦白粉病曾频频流行,损失很大。尽管利用三唑类杀菌剂防治麦类白粉病效果很好,但研究表明白粉菌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抗性日益突出,问题十分严重。 小麦赤霉病一直是长江流域麦区的主要病害。该病不仅造成产量损失,更为重要的是赤霉菌所产生的很多毒素对人畜具有毒性。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全蚀病和小麦叶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已经成为许多麦区的重要病害。由于目前缺乏抗病品种,危害还在加剧。病毒病、黑穗病在局部地区仍有一定危害。,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3,2021/3/11,据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2012年小麦病虫害整体偏重发生,发生程度远远超过2011年,发生面积在10亿亩次,同比增长10%,其中病害发生面积是4.5亿亩次,虫害发生5.5亿亩次,同比增长28%和2%。,2012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4,2021/3/11,2012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5,2021/3/11,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一、小麦锈病二、小麦白粉病三、小麦赤霉病四、小麦其它病害,6,2021/3/11,一、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为害面积大的一类病害,流行年份减产可达20%3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包括条锈病、秆锈病和叶锈病3种,其中在川渝两地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7,2021/3/11,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我国是小麦三种锈病中发生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主要发生于西北、西南、黄淮海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流行年份可造成巨大损失。 小麦叶锈病是禾谷类锈病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小麦病害,全世界小麦种植区都有发生。以西南和长江流域一带发生较重,华北和东北部分麦区也较重。 小麦秆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种植小麦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在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和福建、广东、广西的冬麦区及东北、内蒙古、西北等春麦区发生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三种锈病在中国各地的分布,一、小麦锈病,8,2021/3/11,一、小麦锈病,9,2021/3/11,一、小麦锈病,1.症状识别 条锈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在叶鞘、茎秆和穗上发生。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与叶脉平行,成株期排列成行,幼苗期不成行,表皮开裂不明显;小麦近成熟时,病部产生短线状黑色冬孢子堆埋伏于表皮内,成熟时表皮不开裂,有别于杆锈病。,10,2021/3/11,一、小麦锈病,叶锈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茎秆、叶鞘上很少发生。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橘红色,不规则散生,周围表皮开裂。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散生圆形或长椭圆形的黑色冬孢子堆,表皮不破裂。,11,2021/3/11,杆锈病 主要发生在茎秆和叶鞘上。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深褐色,排列不规则,散生,常数个连接成大斑,周围可见破裂向外翻卷的表皮。小麦成熟时,在夏孢子堆及其附近出现黑色椭圆至长条形冬孢子堆,后期表皮破裂。,一、小麦锈病,12,2021/3/11,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 被害处产生夏孢子堆,后期在病部生成黑色的冬孢子堆。根据孢子堆的大小、颜色、形状、着生的部位、排列的情况和表皮穿透的特点区分三种锈病,农民形象地说:“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一、小麦锈病,13,2021/3/11,三种锈病的症状区别,14,2021/3/11,2. 病原 三种锈病的病原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柄锈菌属,锈菌均为专性寄生,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为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夏孢子单胞,鲜黄色,球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双胞,褐色,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柄短,有色,转主寄主不明。,一、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病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小麦条锈病冬孢子堆和冬孢子,15,2021/3/11, 小麦叶锈病的病原菌为隐匿柄锈菌,夏孢子单胞,黄褐色,球形至近球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双胞,暗褐色,棍棒状,上宽下窄,顶部平截或稍倾斜,柄极短无色。,小麦叶锈病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小麦叶锈病冬孢子堆和冬孢子,一、小麦锈病,16,2021/3/11, 小麦秆锈病的病原菌为禾柄锈菌,夏孢子单胞,暗黄色,长椭圆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双胞,黑褐色,椭圆形或棍棒形,表面光滑,顶端壁厚,横隔处稍缢缩,柄很长,上端黄褐色,下端无色;转主寄主是小蘖和十大功劳。,小麦杆锈病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小麦杆锈病冬孢子堆和冬孢子,一、小麦锈病,17,2021/3/11,3. 发病规律 3种锈病均靠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为害,传播范围广,并可形成多次再侵染。其病害循环包括越夏、秋苗感染、越冬和春季流行4个环节。 条锈病病菌喜凉怕热,因此56月小麦收获时节,旬均温22时就不能侵染,麦收后夏孢子随气流远距离传播到甘肃、青海、四川西北等高寒地区的小麦上越夏,秋季再随气流传播到平原冬麦区为害早播秋苗,当气温降至12时,条锈菌开始越冬。翌年小麦返青后,当旬均温上升至5时产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一、小麦锈病,18,2021/3/11,一、小麦锈病,杆锈病病菌对低温、高温都比较敏感,侵入适温1822。夏孢子主要在福建、广东及云南等麦区越冬。翌年春季,夏孢子由越冬地逐渐北移,经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到达东北、西北和内蒙古春麦区造成全国大范围的春、夏季流行。麦收后又传至西北、西南等高寒地区越夏。 叶锈病病菌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其越冬和越夏的地区都比较广。在我国大部分麦区,麦收后病菌转移至自生麦苗上越夏,冬小麦秋播出土后,病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秋苗上为害并越冬,来年小麦返青后继续侵染为害。,19,2021/3/11,小麦三种锈菌对湿度的要求基本相同,都需要有饱和湿度。小麦叶片及孢子表面必须有持续46h的水膜存在,病菌才能侵入寄主。故多雨、多雾或田间湿润、结露的情况下,锈病容易发生。,一、小麦锈病,20,2021/3/11,4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川育14、川育16、绵阳29、30号等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抗性较强,但应注意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避免品种单一化。 (2)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播种,适当晚播,可减轻秋苗期锈病发生;清除自生苗,减少越夏菌源;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合理灌溉,南方多雨麦区及时排水,北方干旱麦区及时灌水,可减轻损失。,一、小麦锈病,21,2021/3/11,(3)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条锈病和叶锈病在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期,病叶率达2%5%时,杆锈病在小麦扬花灌浆期,病杆率达1%5%时,即达防治指标。常用药剂有: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等。,一、小麦锈病,22,2021/3/11,

    注意事项

    本文(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一)-小麦锈病.pptx)为本站会员(sc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