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年教案苏教版20180512149.doc

    • 资源ID:1570369       资源大小:159.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年教案苏教版20180512149.doc

    给我的孩子们(节录) 教材分析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是为子恺画集做的序,做于1926年圣诞节,寄托了对孩子们的爱,也寄托了成年人失去童年的悲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课文,积累“憧憬”“龌龊”“考妣”“刬袜”等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主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习,理解作者对孩子的真性情的赞美,对自身俗务缠身、失去童真的哀叹与无奈;2. 理解作者渴望孩子永葆童真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教学重点】通过质疑理解作者对童真的高度肯定和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 【教学难点】在理解儿童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写作记录下童趣,从而呵护好自己的童心。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3.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清代作家沈复常回想他童年生活中观蚊如鹤,神游山林的趣事。鲁迅的童年是在百草园中听蟋蟀弹琴,看云雀窜出草丛,拔首乌,摘覆盆子,而现代画家丰子恺眼中的孩子们的童年又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那童趣与快乐。二、资料链接1.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的影响。“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早期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农村儿童题材。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2.知背景。丰子恺常用的烟嘴上刻着近代诗人八指头陀的一首诗: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 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可见他对孩子的喜爱。三、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边读思考贯穿全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追问:为什么“憧憬”、“悲哀”可以概括作者的情感?明确:“憧憬”反映作者对儿童童真、童趣的向往和赞美,“悲哀”是对孩子们长大后将失去童心的淡淡的哀愁。2从这些趣事中可看出孩子们有何特点?选读内容,感受孩子的心理,体会儿童的情趣。四、组内质疑、解疑1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助,解决阅读中产生的疑问,不能解决的请写在纸条上。请2名同学收纸条,其余大声朗读质疑的段落。(选择1个整体感知的问题和3个语言方面的疑问,全班解答。若学生没提出整体感知方面的问题,教师可提出:如作者为什么憧憬于孩子们的生活? 请举例说明。既然孩子们的生活充满童趣,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事例说说你的看法。)(1)作者为什么憧憬于孩子们的生活? 请举例说明。明确:瞻瞻的大哭、做脚踏车、堆火车、堆汽车、争辩、怀疑我成了和尚、见腋毛当黄鼠狼、掉香蕉。在父亲眼中他是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尤其可佩服”。孩子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等游戏活动中有自主的创造。孩子们的生活无拘无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表现得率真无邪,自然,热情,彻底的真实而纯洁。大人们: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受到更多的约束;“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与孩子们的反差很大,感到失去“童真”的悲哀,所以作者渴望着人有真情实感。(2)既然孩子们的生活充满童趣,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事例说说你的看法。明确:从5-7段爸爸妈妈扼杀孩子童心的几件事可以看出:大人门不能理解孩子的童心,如:妈妈破坏阿宝的杰作;我呵斥瞻瞻聪明地学习我裁纸;我不准软软弄我的毛笔等等都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无意间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不过,文中的“我”对扼杀童真的行为已感到“不安心得很”,认为是“摧残”“野蛮”,其实,这是一种内心的自责和忏悔。(3)怎样理解全篇的伤感基调?作者真正的悲哀是什么?明确:作者想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孩子们,可他们不会理解,而等到孩子们可以理解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再被憧憬的年龄,从第1到11段可以看出,这种悲哀是贯穿始终的。作者真正的悲哀应该是孩子们渐渐失去率真,失去自由。指名朗读首尾两段,再次体会作者悲哀、无奈的情感。(4)作者写瞻瞻的事笔墨最多,为什么?后文写瞻瞻的事为何不与前文连在一起?明确:瞻瞻最具有个性,他的事最能反映孩子率真、自然,热情,肺肝相示,彻底的真实而纯洁,也最能反映中心,所以详写。中间隔了三段,哪一段起到了桥梁的作用?第四段起过渡作用,前文除了写瞻瞻,还写了孩子们的投入全身心、出自真性情的创造创作;后文除写瞻瞻外,还写了阿宝和软软的事。前后两部分的区别在于:前文反映孩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后者则受到了大人的干涉,或者说管束。前文直接写孩子们率真自然的生活琐事,后文则加入了作者揣摩孩子的心理,加入了对大人行为的反思。2这篇文章内容丰富,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品味。第1段中为什么要“委曲”地说?第2段中为什么说“大人”的“沉默”,“含蓄”,“深刻”等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第3段中为什么说“艺术家”“创作家”对孩子们愧得要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比作动物? 第8段中为什么孩子们抱怨,“我”倒喜欢,孩子们感谢,我倒悲哀呢?第9段中将大人的“上课”比作“把戏”,难道人生就是一种“把戏”吗?“事”和“上课”为何加引号?作者为什么惭愧又欢喜?第10 段中,“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这条路指什么路?文章最后写道:“我的画在世界已无可印证了!”世界仍有许多小孩同样可印证他的画,为什么说“无印证了”?评价质疑情况:1、2两个问题立足于全文,其余则是对词句的质疑。总结:以上问题有一个立足于材料的组织,其余侧重于对语言内涵的质疑,其实,质疑的角度还有很多。就全文而言,我们可以立足于对标题、立意、结构、线索等质疑。就语言而言,同样可以有很多角度。五、多角度质疑,深入理解文意1质疑角度提示。如对句中的词质疑:语境义,表达作用,替换其他词并作比较,感情色彩等。对句子质疑:含义,修辞手法的作用,标点符号的使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1)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如:为什么说“大人”的“沉默”,“含蓄”,“深刻”等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因为大人们已经被世俗改变,失去了率真,这一切都是装出来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表现。这两句话中,是否用了修辞?若用了修辞,有何作用?小孩与大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小孩真率、自然、热情天性的赞叹与渴望。(2)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K 如:为什么孩子们抱怨,“我”倒喜欢,孩子们感谢,我倒悲哀呢?孩子抱怨,说明孩子们还率真,所以“我”喜欢;孩子们感谢时,说明孩子们已经被世俗改变,失去了率真,所以“我”悲哀。前后感叹号有什么作用?前者表示呼告,定下抒情基调;后者则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悲哀之情。(3)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如:为什么说孩子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世俗的力量太强大,终究要被世俗改变;作者这样说是激愤之词,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不被世俗改变。 是否每个人都要走这条路?(各抒己见) 2组织交流。下面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语言上,对刚才质疑的段落(取2例实物投影)另选角度质疑,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导语:再度质疑,更加深了我们对文本的理解,难怪丰子恺那么渴望“童真”,呼唤“童真”,让我们集体朗读最后一段,再次体会一下他的真心。回到文本,揭示谜底:到此,我们的答案应该找到了,丰子恺给他的孩子们留下了画册,他更想为孩子们挽留童真,同时,也给我们读者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馈赠。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能找到童真呢? 六、课后作业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写作,仿佛是与孩子们直接对话,显得亲切、自然。请你也尝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写一篇小练笔,记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的童年趣事,300字左右。略。7

    注意事项

    本文(年教案苏教版20180512149.doc)为本站会员(无敌斩)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