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不同类型儿童心理推测能力的比较研究.doc

    • 资源ID:1593072       资源大小:16.2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不同类型儿童心理推测能力的比较研究.doc

    不同类型儿童心理推测能力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同是9岁的3名不同类型儿童(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心理推测能力的水平及异同。方法:本研究以自编的测验故事为测量工具,将测验故事以动画的方式呈现。结果:本研究中同是9岁的这3名不同类型儿童能根据生理性愿望预测他人行为,但他们都不能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在理解他人的消极性情绪方面存在明显困难。 心理推测信念错误信念高功能孤独症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心理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认知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它关注的是儿童是如何理解他人心理的,最早提出“心灵理论”的学者是Premack和Woodruff。迄今为止,研究者对儿童心理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心理理论的研究者们都试图去发现关于心理状态儿童都知道什么! 本研究即以此为出发点选取了同是9岁的3名不同类型儿童(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来考察在中国背景下生活的这三个儿童的心理推测能力的水平。 二、对象与方法 3名被试的选取要依据以下原则:(1)年龄:9岁;(2)能与人进行口语交流(回答问题);(3)注意力能维持在510分钟(能看完整个故事)。 根据以上原则本研究选取的3名被试分别是: 测量工具:本研究将自编的两个测验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在电脑上放映,被试只需选择其中的答案即可。 实验程序实验故事是以相同的方式在电脑上播放,同时由实验者叙述给被试听。在叙述的过程中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向被试提问与故事有关的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者不对被试的回答做任何评价同时实验的整个过程用录象机记录下来,待实验之后进行核对和整理。 三、结果与分析 总结以上的两个故事的测验结果可以看出: 1.本研究中同是9岁的这3名不同类型儿童都可以对自己行为和他人行为进行预期,但他们都没能通过错误信念测试,没有拥有完整的心理能力。其中,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朱某在对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理解上存在明显的困难,同时他和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王某又在理解他人消极性情绪上存在缺陷。可见3者在心理能力的发展上还是存在差异的。想比较而言,正常儿童的心理推测能力要优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而后者的心理推测能力又优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 2.在本研究中9岁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王某能理解他人愿望,根据愿望预测自我和他人行为,但却不能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和消极性情绪,而且在对西、自我行为的预期过程中表现出强烈以自我为中心。而15岁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计某已经能够理解他人的消极性情绪,但仍然不能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在对自我行为预期的过程中虽然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他愿意与别人共享。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孤独症儿童在心理能力发展上的特点。首先是能理解自我和他人愿望,根据愿望预测自我和他人行为,然后是能理解他人情绪,最后才是能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 3.本研究首次探讨了儿童对自我行为的预期问题。本研究中的3个不同类型儿童有不同的选择。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王某把自己的愿望放在了第一位,根本不考虑他人的愿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朱某能首先考虑他人的愿望,并愿意和自己最喜欢的人分享;正常儿童则把道德因素加入其中,愿意先孝敬爷爷,奶奶。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王某与另两个儿童相比,表现出强烈地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 四、实验改进 1.本实验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明明喝脉动”故事来说,在故事开始设计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高功能孤独症王某对于他人的生理性愿望等可否理解,所以在选项上就采用了王某最喜欢喝的果汁和讨厌的脉动、农夫果园。故意让故事主人公“明明”最喜欢喝的饮料是王某讨厌的,看他在心理推测能力测试中会不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果汁。实验结果表明:王某确实能够理解他人的生理性愿望(没有选自己喜欢的果汁而是选择了明明爱喝而自己讨厌的脉动),并能根据他人的生理性愿望去预测他人的行为。但是不可否认这三种都是甜味饮料,会不会因为他们都是甜味饮料而影响被试的选择呢?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只要其拥有了心理理论,那不管故事主人公想喝的饮料自己有没有喝过,喜不喜欢喝都不会影响被试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对于孤独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而言,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实验的额外变量。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选项有所改进。如水、甜味饮料(脉动等)、牛奶、咖啡、酸味饮料(酸枣汁等)多几个选择。 2.两个故事都可以对被试做出选择的内部原因进一步追问。像正常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中失败的这个问题,目前只能通过逻辑推理来推测可能失败的原因,如果当时追问:“为什么明明会到柜子里去找脉动呢?”通过其回答的答案就可以给出确切的解释。而且对于第二个故事“分香蕉”中儿童做出的对自己行为的预期问题也应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只给自己吃或为什么给爸爸吃一点儿?”看儿童能否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3.另外第二个故事“分香蕉”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三个不同类型儿童对于家人的情感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孤独症儿童有时候对老师的感情要比对父母的感情深,所以今后的研究也可以在选项中加入老师、陌生人等对孤独症、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做更深入的调查。 本研究存在许多不足及待完善之?:(1)本研究只是选取了同是9岁的3名不同类型儿童(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来考察他们的心理推测能力的的水平及异同,而且对于儿童心理推测能力的研究也很浅显:仅考察了儿童对自我和他人愿望、消极性情绪和错误信念的理解以及根据愿望对自我和他人行为的预期。以后的研究可以做大样本全面的实验以期得出让人比较信服的结论。(2)以后的研究可以选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孤独症,把言语能力因素考虑在内,考察言语能力是否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推测能力有影响。(3)前人的研究中曾试图以计算机技术来训练孤独症儿童理解错误信念的能力,但后来证实孤独症儿童通过训练,即使能够心理推测能力测试,他们学到的也仅仅是一种策略,是不能泛化到其它情境中去的。如果用计算机技术不能训练孤独症儿童理解错误信念的能力,为何不尝试用计算机来训练儿童对于他人愿望和情绪的理解呢!

    注意事项

    本文(不同类型儿童心理推测能力的比较研究.doc)为本站会员(吴起龙)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