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体验学习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doc

    • 资源ID:1788162       资源大小:2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体验学习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doc

    “体验学习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学习圈;概念教学;压强;核心概念 G633.7 A 1005-6009(2018)27-0054-04 美国教育家大卫?库伯在综合各种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体验学习圈”理论,认为体验学习过程是由4个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体验、观察反思、抽象概括和主动检验1,如图1。“具体体验”是让学习者经历一种新的体验,“观察反思”是学习者基于体验和观察进行反思内省,“抽象概括”是学习者内化所观察的内容并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主动检验”是学习者验证这些概念并运用它们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形成进一步“具体体验”所需的经验。体验学习圈不是一个平面的循环过程,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运用体验学习圈理论能有效避免只有体验而缺乏思维活动的教学现状。 “压强”是初中物理的核心概念,是“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等后续学习的基础,学习重点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理解压强概念,学会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或解决物理问题。“压强”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体验学习圈又是一种有效的经验学习模式,故可用体验学习圈理论指导“压强”的教学。 一、体验学习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实践活动,丰富具体体验。 学习的起点来自学习者的经验,具体体验阶段是整个学习圈的基础,是学生反思、概括的源泉。此阶段要设计主体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直接经验。主体实践活动包括体验性活动、探究性实验等,其教学功能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或是使学生经历物理概念规律产生的过程。 【教学环节1】“压强”导入。 ?w验活动(1)学生尝试弄爆气球的方法,体会到一个气球很容易被弄爆;(2)约30个气球紧密地、呈方形地排列在地面上,在气球上平放一木板,刚好遮住所有气球,问如果一位学生站在木板上,气球会爆掉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肯定。让一位学生慢慢站上木板,结果板下气球完好。2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一些出乎意料、扣人心弦的体验活动,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产生探究原因的内驱力。) 【教学环节2】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体验活动(1)如图2,一只手的手掌顶住气球,另一只手的食指按压气球,观察气球形变程度。逐渐加大压力,观察气球的形变有何变化。(2)如图3,将铅笔一端削尖,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两端,体验两个手指的感觉。逐渐加大压力,再体验手指的感觉。 (设计意图这两个体验活动取材简单,效果显著,分别从视觉和触觉两个维度丰富学生体验,引导学生猜想,使猜想有理有据。) 【教学环节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探究活动提供器材如小钉板、装有沙的水槽、钩码、矿泉水瓶、海绵、橡皮泥、粗细不同的棉线等,学生设计方案开展自主探究,按小组汇报探究过程与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借助问题串,引导观察反思的方向。 由于学生的体验往往是立体的,所获得的信息复杂且是非结构化的,因此教师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活动过程与结果,并对体验过程中的情境碎片进行回忆、整合与反思,为学生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积累经验。 比如,教学环节2中图2的活动,学生体验的同时应结合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气球左右两边形变的程度有何不同?加大用力后又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学环节3中,探究时应让学生思考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如何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还有其他方案吗? 3.激起思维碰撞,构建物理概念。 库伯认为,“知识的获取源于对经验的升华和理论化”。抽象概括阶段应注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展开激烈的辩论,这样有助于学生领悟引入物理概念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3中,学生已形成了对压强概念的初步感知,归纳出结论(1)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这些结论虽然是定性的,但为压强概念的构建做好了铺垫,学生对这些结论需进一步抽象,以形成一般性的概念。 【教学环节4】构建压强概念。 游戏活动两位学生一组,提供三块大的方形橡皮,一位学生通过摆放橡皮(单块或组合均可)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另一位学生比较不同情境下橡皮对桌面的压力作用效果,并说明道理,然后交换角色。请学生汇报相互“考查”的过程,并说明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设计意图游戏环节实际上是对教学环节3的结论的运用。橡皮摆放情境分以下四类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受力面积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同,压力小的受力面积大或者情况相反;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同,压力大的受力面积也大或者两者都小。前三类不难比较,第四类怎么判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可先让学生猜测,再探究比较。引导学生类比“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将陌生情境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如比较单位面积上承受压力的大小,也就是比较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这样就引出了“压强”的概念。) 4.提供新情境,检验与运用概念。 在主动检验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将获得的新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以检验新知的正确性,对教师而言这也是一次教学评价过程,用来反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比如,创设以下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予以解决(1)“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何物理原理?(2)小明的妈妈买了一条大鱼,用塑料袋提回家,没走多久手就被勒得很疼,请帮她解决这一问题,并说明道理。课堂导入中,为什么木板上站人而气球没有被压爆?(3)提供方格纸,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前两类情境源于生活或课堂事实,分别对应增大、减少压强的方法,当用压强知识能解释这些现象和事实时,学生进一步确认了压强概念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第三个问题旨在锻炼学生运用压强公式,其中涉及面积的估测技巧和单位换算。 二、体验学习圈在物理概念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1.合理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愉悦高效地体验。 (1)营造适度紧张的体验氛围。 参与体验活动是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第一步,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体验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适度紧张的精神压力和焦虑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体验活动设计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觉得活动就要追求刺激、震撼的效果。诚然,这些体验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知识掌握有积极意义,但如果体验活动超出学生身心承受的“度”,就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甚至带来心灵创伤。 (2)减少同质体验活动,避免对生活经验的简单重复。 要尽量减少同一类型的体验活动,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活跃教学气氛,笔者设计了气球上站人游戏和坐钉子板两个活动。这两者本质相同,在具体实施时可以舍弃一个。此外,还要避免仅仅是对生活经验的简单重复,只有当体验活动对学生有新鲜感,或者是对生活经验的重新认识和深入探究时,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才有助于物理概念的教学。 2.循环使用体验学习圈,让学生经验持续生长。 核心概念处于物理学科知识的中心位置,利用这些概念能解释、预测诸多物理现象。正因为核心概念的地位和特点,对于核心概念的教学往往需要循环使用体验学习圈,使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得以深刻理解。 图4为基于体验学习圈理论的“压强”教学流程图,“压强”概念的教学就是将这些学习圈环环相扣,最终串联起来的过程。通过教学环节1的体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继而产生疑问气球为什么没爆?教学环节2的图2、图3体验活动,促使学生观察思考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体验后概括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对这一经验的检验与运用发生在教学环节3的探究活动中。每一个学习圈所形成的知识经验,都将是进一步学习体验的基础,这正是经验具有连续性特征的表现。同样,教学环节3得到的结论在教学环节4的游戏活动中加以运用,但学生发现用现有知识不能解决第四类情境中压力的作用效果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内在需求,自然引入压强概念,最后通过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物理问题来检验和运用压强知识,达成教学目标。 3.科学应用体验学习圈,让教学指向学生思维发展。 课堂教学的结构从纵向看通常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教学环节(或单元、模块)构成的,每一个“环节”又承载着一定的功能,指向?W生的部分发展目标。3核心概念的重要教学环节应完整体现学习圈的四个阶段,如图4中的教学环节2、3、4。而对于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环节或普通概念的教学,则可视学生学情灵活使用体验学习圈,教学过程可适当简洁些,比如作为导入的教学环节1,具体体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聚焦“气球没被压爆”这一反常现象,激发学生反思、探究的动机,所以此环节只涉及前两个阶段。 有研究表明,参与度最高的学习模式是学习体验与具体的现实事物相关联,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4因为核心概念在物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故在核心概念教学的具体体验阶段应首选实践性活动。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让学生经历每一个物理事实,且有些体验活动具有危险性,所以在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环节或普通概念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型等手段让学生进行间接体验,例如在“压强”的运用环节,教师可以播放“汽车过身”“腹上开石”等表演视频,丰富学生对这些现象的本质认识。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1严奕峰,谢利民.体验教学如何进行基于体验学习圈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8(06). 2王钰生.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学习物理的乐趣以“压强”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18(11). 3孙红保.课堂“教学活动”与“目标”一致性模型的建构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18(03).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4王吉康.试析体验学习双循环圈理论J.比较教育研究,2018(03).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注意事项

    本文(“体验学习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doc)为本站会员(3d66)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