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职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思考.doc

    • 资源ID:1793885       资源大小:19.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职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思考.doc

    中职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思考 目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从开展的实践看,一些学校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上的偏差。厘清工作思路,构建行动逻辑已是深入推进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背景 (一)中等职业教育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整体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数量规模失衡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质量结构失衡矛盾日益突出,还不能满足人民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需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由 “铺摊子、打基础、上规模”转向 “上质量、上水平、上台阶”。为此,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 (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顶层设计出现重大调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九大报告都提出,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变管理为治理,就要改变原来由上而下的单向的行政管理模式,构建多元的靠法治和制度运行的治理体系。 为加快推进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部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健全中国特色教育管理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厘清政府、学校、社会的权责关系,构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要引导和支持学校切实发挥教育质量保障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机制,认真开展自评,形成和强化办学特色。 二、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传统质量观认为,质量是由既定标准来衡量的,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追求的是质量达标。现代质量观认为,质量是产品或服务对需求的满足程度,需求是在不断提高的,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对质量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进入新时代,人民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在日益增长,中职学校要满足社会需求,就要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中职学校的一切工作包括教学工作,其目标指向都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自身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成主体,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中职学校要激发内生动力,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质量自治。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过程保证质量,制度和机制控制过程。中等职业学校要关注人才培养质量生成的全过程,不断健全完善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中职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任务是建立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和机制,其目标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策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既是国家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度创新,也是学校内部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体系的完善;同时,教学诊断与改进也是一项工作,它既是国家推进中职教育质量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内部质量保障的工作抓手。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中职学校要对全体教职工、职能部门和专业负责人、信息中心及数据采集人员分别进行专题培训,学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强化质量文化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工作任务。 中职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都建立有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体系,如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等;也都会以不同方式不定期对教学工作开展诊断与改进,如在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工作报告中,都会主动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制订改进的措施,等等。中等职业学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和工作机制,常态化地查找问题,及时改进和提高。 (二)建立制度和工作机制 中职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制订学校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要求是健全完善学校原有的制度体系,建立新制度。同时,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构建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必要的领导、组织机构,明确部门、专业和相关人员的分工及职责,制订工作要求,设计工作流程。 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培训中和部分省市试点学校的实践中,都要求学校要制订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实际上,如果学校已经建立了诊断与改进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再制订实施方案则没有必要。因为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学校质量保障的常态化的日常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如果学校要制订实施方案,可制订成某一阶段(周期)的,而且要避免制订成项目实施方案。 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是常态化的工作,不是阶段性的任务。学校除成立必要的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外,可根据现有的部门、专业和人员的职能对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进行明确分工、确定职责。尽管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全校所有人员的本职工作密切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这项工作必须人人参与其中。除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只需按照制度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 (三)采集、分析数据,确定标准、目标 中职学校要安装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系统数据涉及学校基本情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学生情况、设施设备、实践教学、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利用管理系统平台采集现状数据,分析诊断项目、诊断要素及主要诊断点情况,然后确定标准、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根据自身信息化建设实际状况,数据可即时采集,也可周期性填报,但必须常态化。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客观呈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和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数据采集、填报要客观真实,因为数据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印证的,一个数据不真实,就可能相互照应不上,分析的结果也会出现偏差。同时应该明白,信息化为利用管理系统平台采集、分析数据提供了便利,但并不是说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学校才能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学校只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条件就可以开展。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中提出,要根据职业院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分类推进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由于每个学校现状不同,在确定诊断与改进标准、目标时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教学工作薄弱的学校,最初可把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作为标准,在达到国家、省相应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再制订更高的诊断与改进目标;国示范、省示范和国重点、省重点学校等,最初可把对应文件中必须达到的要求作为标准,在达到示范、重点学校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目标迈进。 (四)自主诊断与改进,实现阶段(周期)性目标 根据诊断项目、诊断要素及主要诊断点现状情况,对照标准目标,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实施改进,直至阶段(周期)性目标实现。最后完成阶段(周期)性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先诊断,后改进;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加以改进。一些试点学校在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之初,就首先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做了一系列改进动作。还没诊断,怎么就先给出“药方”了呢? (五)接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复核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省级复核不是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内容。省级复核是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和检查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一种手段。复核主要干什么,关注什么?省级复核主要看学校诊断与改进制度建立了没有,工作机制运行了没有,效果如何。省级复核不关注诊断项目、诊断要素和诊断点的分析结果,只关注学校改进措施的针对性和改进工作的有效性,看学校制定的教学诊断与改进目标是否实现。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是?榱私邮苁陡春耍?不能把复核当作验收。 (责编 王鹏飞)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中职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思考.doc)为本站会员(3d66)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