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基于网络文化视域的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独特性探究.doc

    • 资源ID:1813578       资源大小:16.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于网络文化视域的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独特性探究.doc

    基于网络文化视域的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独特性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得到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独特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性分析。 网络文化 青年学生 政治社会化 影响 与网络密切相关的网络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划时代成果,它所包含的丰富的经济、政治、教育等诸多信息对广大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及其内容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较为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接受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形成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履行政治权利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最终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政治要求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简而言之,政治社会化就是大学生逐渐接受社会的政治文化规范,并使自己逐渐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甚至终身的过程。 关于政治社会化内容,学者们多数认为政治社会化内容包括学习政治知识、确定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掌握政治技能、充当政治角色四个方面。政治社会化从一般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在认识层面上,学习并建构政治理论框架;在心理层面上,养成政治情感和价值取向,形成政治态度;在参与层面上,培养和掌握政治生活的基本技能。 二、当代大学生接受网络文化的现状 2018年8月,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从年龄上看,大学生多在18-23岁之间,属于青年社会群体,是具有行使政治权利的正式公民。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到5.38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28.6%,大学生网民是网络使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最高。2018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网民上网时间为21小时/周,大学生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较高,其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的使用率分别达92.3%和85.4%;网络音乐和视频的使用率分别达88.8%和78.9%;即时通信和电子邮件使用率为95.1%和82.7%;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分别达64.9%、58.6%和58.4%。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的特殊群体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群体特质。他们对精神需求的程度往往超过对物质的需求。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这势必对大学生政治社化产生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易导致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引起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混乱。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元快变的文化,不同类型的文化在网上传播、碰撞和交融。网络文化极易导致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产生。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和平演变”一刻也没有放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充分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不遗余力地推进“网络殖民化”,向世界特别是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等。对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尚未定型的大学生而言,面对大量的政治思潮和政治观点,一些零碎甚至片面的政治感受都可能动摇和改变其极不稳定的政治价值观,造成其政治价值观的混乱。 2、网络文化可能导致大学生政治实践行为的缺失。政治实践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键环节。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在人机交流中形成的,由此可能导致其政治实践行为的缺失。网上交流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网络行为的虚拟性使其政治社会化过程整理明显带有一种虚拟化的色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着时空的隔离,较之现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这种虚拟化特征,使大学生在网络交往行为中形成的政治信念往往带有某种理想主义色彩。尤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由于缺少政治实践行为的调整,很可能造成其对现实政治环境的不适应和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无所适从,从而逐步削弱其参政、议政等政治实践的兴趣和能力。 3、网络文化极易导致大学生政治责任感的淡化,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基于互联网低成本、大范围的信息传递方式,任何个体都可以借助电子邮件、新闻组、网上论坛等现代化手段向全球的网民传播信息。而当前的技术条件还未达到对网络虚拟行为的有效监控,网络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由于思想的不成熟,一部分大学生出于一时的冲动,可能对一些未经证实的道听途说的信息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不考虑后果,恶意造谣制造混乱。另一方面,开放的互联网也使政治生活的透明度逐渐增加,现实政治生活不完善的一面更多地暴露在大学生面前,高度完备的民主目标和尚不完善的民主现实的反差,会刺激着大学生,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失望,使其原有的政治认知不断模糊,甚至产生政治猜疑心。这些将会弱化既有政治体系的向心力,导致大学生政治责任感的淡化,很难实现政治社会化的应有效果。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基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坚持“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与惩治网络犯罪的立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扬长避短,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形成和谐安全的网络文化氛围。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领校园网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利用网络直接开展网络教育,积极开展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的活动,寓教于活动之中,着眼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亲历亲为全面提升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当然,关键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与集体活动,从而保证大学生顺利实现政治社会化。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陈自原.对当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间接途径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7).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2孙兴春.对当代青年的“政治冷漠”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8,(9). (赣南医学院)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网络文化视域的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独特性探究.doc)为本站会员(3d66)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