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oc

    • 资源ID:1816347       资源大小:15.8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oc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难既受“大众化教育”背景、社会性别观念、家庭背景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又与大学生个人择业期望过高和职业能力不强等个人因素有关。大学生应该通过培养沟通交际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加强社会实践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生力军。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特别是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人和家庭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日益凸显的就业问题成了越来越多社会群体关注的问题,成了一个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甚至根本性的政策问题。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自从上个世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扩招后日益凸显,“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大力发展,招生数量逐步逐年扩大 ,在校生规模已超过2000万。教育部数据显示,2002年大学毕业生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532万,2009年611万,2010为631万,2011年为608.2万,由此不难看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我国每年的两会也都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列入重要的议事议程。 从正面意义来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扩招也给社会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而言,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就是亟须解决的焦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在一些现有的研究中,提到的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影响、政治的影响、高校因素的影响、家庭因素的影响、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笔者根据当前高校大学毕业生的现状,以及当前就业的形势,结合我国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的相关权威数据及所任教的本校大学生相应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应建议。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因素。 1.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趋势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多发期,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而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并没有因此出现好转的迹象。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有2030万人左右,2003年毕业生为212万,而到2010年,我国毕业生为631万人,仅看到毕业生人数的剧增,这就让我们不难想象这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就业需求总量是如何之大。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难以实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将持续。 2.性别差异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女性的性别意识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我国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重男轻女”性别刻板定型观念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被传承接受,对后人的性别意识产生了极大影响。而这种传统的性别与歧视观念在劳动力市场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用人单位在用人时认为女大学生今后的生育和哺乳期会影响职业发展,就以此为由,将很多德才兼备的女大学生拒之门外,让很多女大学生在择业中处于劣势。 3.家庭背景的影响 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家庭所在地等,在我国一些特殊历史时期,户籍和家庭出身是判断一个家庭背景的重要因素。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毕业生就业结果显示,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落实率、升学率越高。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则拥有的权力越大,动用的社会关系就越多,能利用资源为子女就业的服务能力越强。例如,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中,不乏“海归”,这些海归都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他们用“海归”这个光环,再加上家庭的背景,都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对于那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大学生来说,自己掏钱出国留学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更别说找一份薪水高、待遇好的工作了。 (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1.大学生毕业择业期望偏高 当前大学毕业生主要以“90后”为主,而“90后”大学生由于社会的繁荣进步,生活居住环境大大改观,缺乏相应艰苦朴素素质,大多数大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优越的物质中成长。因此,在成长经历中,没有经历过风雨,在意识中存在畏难、怕苦的思想,所以很多大学生毕业时,不考虑主客观条件,一心只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而所谓的称心如意的工作就是工作条件好、待遇高、地理位置优越等,但这对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谈何容易。因此,一些大学生的期望与实际社会需求差距越来越大,造成大学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 2.大学生职业能力不足 对于“90后”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随着我国“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考入学门槛降低了,很多入学的大学生的基础条件及综合素质也相应下降,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深切感受到,和当今的硕士研究生相比,70、80年代的本科生知识及工作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当今的本科生的知识和能力远远不如70、80年代的专科生。70、80年代的大学生经历过我国特殊的“十年艰苦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我国从贫困走向富强的过程,因此,他们更懂得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而当前大学毕业生可谓是天之骄子,过惯了安逸的生活,没有过去艰苦环境的影响,很难形成吃苦耐劳的品德,自身基础条件及综合素质有所下降。而在现实生活中,又好高骛远,自信满满,一遇到挫折就不堪一击,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坚韧的毅力。所以,最终导致的就是当今大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健全,学习的专业知识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职业能力不高。在课题组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条件的认知方面,分别有85.8%、75.7%、74.4%和64.4%的受访者认为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组织协调能力是大学生就业前应该具备的条件。在影响就业能力因素的认知方面,分别有74.5%、73.7%、64.6%、61%、和50.1%的受访者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是影响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认知方面,64%的受访者将就业难归因于“就业能力不强”。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对自己就业能力不强的现实状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大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 在大学学习中,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会锻炼自身的各项能力,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在特定的场合中能自如应对各种状况,把自身的认识和看法表述出来,让别人理解自己的看法,同时自身能恰如其分地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因此,大学生首先要具备积极主动的意识,扩大自身交往范围,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交流,同时,要学会观察周围交往能力强的人的表现,以此作为借鉴。其次,可参加各种各类活动,提高自身的沟通、交往能力。 (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 大学生要一改浮躁的心理,要冷静、沉着,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好,在此基础之上,还需掌握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知识,端正学习态度,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因此,当前大学生首先要掌握健全的知识结构,为自己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然而,仅有健全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学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除了沟通、交往能力外还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如参加辩论比赛、课堂讨论、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等,从而让大学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三)加强社会实践,提高个人素质。 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积累相应的社会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毕业在工作中上手会比较快,能迅速进入角色,能为企业节约相应的时间和技能成本。对于这一点,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相应的毕业生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培养,这样不仅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还可以让学生走出学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能力训练,获得相应的工作经历与经验,同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专业性技能人才,最终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oc)为本站会员(3d66)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