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数学课堂中问题引入艺术初探.doc

    • 资源ID:1831016       资源大小:14.5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数学课堂中问题引入艺术初探.doc

    数学课堂中问题引入艺术初探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知道,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宛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生动形象、立意巧妙的引入设计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自觉主动地步入智力振奋状态,充分调动探求新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经过反复实践、多方借鉴、不断总结,发现高中数学课堂的引入设计也是有多种模式可循的。在设计引入问题时,不管这样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到以下四个环节:“描述”:“我是怎样设计的”;“领悟”:“我这样设计意味着什么”,寻找隐藏在设计背后的假说、观念等;“正视”:“我怎么会这样设计”,以了解自己的假说、观念或设计活动中的其他因素;“改造”:“我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问题设计”,寻求完善创造性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一、类比法 案例:第六章不等式中,“绝对值不等式”第一课时的课堂引入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有,那么成立吗?学生很快可以通过举反例发现,这两个式子并不成立,那么必须进一步思考:与之间有没有联系呢?进而引出本课研究的绝对值不等式:。 类比思维的认识依据是事物间具有相似性.类比也是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从数学问题的发现或提出新命题的过程来看,大量也是从具体问题或素材出发,经过类比联想等途径,形成命题(猜想)再加以确认的。教材中属性相似的内容占有较大比例,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四种三角函数及反三角函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四种二次曲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空间几何性质与平面几何性质;三种多面体及四种旋转体等。在教学时,可抓住其发生过程、内涵、结构、性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相似性来设计问题的引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二、归纳法 案例:在“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这样设计的: 观察下列各数列,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具有什么性质? 1,2,3,4,5,6,7,8, 3,6,9,12,15,18,21,24, 1,3,5,7,9,11,13,15, 2,2,2,2,2,2,2,2,2, 这样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它具有启发性、开放性,有能力发展点,个性和创新精神培养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和性质。 从个别的或特殊的经验事实出发而概括得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即归纳法在数学思想方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是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从数学问题的发现或提出新命题的过程看,大量是从具体问题或素材出发,经过归纳、观察、实验等不同的途径,形成命题(猜想)再加以确认.教材中大量的概念及部分公式、定理都是使用归纳法来验证与推导的。按照“观察猜想证明”的思维模式设计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培养学生完整地认识数学体系。 三、实验法 案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的设计如下:课前,将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给每位同学发一张,让大家按这样的步骤进行,在圆内部任意找一个不同于圆心的点A;在圆周上30个等分点,分别记为B1、B2、B30;折叠圆纸片,使圆周上的点B1与点A重合,展开纸片后得到一条折痕;重复上一步骤,使圆周上其余各点与A点重合,得到30条对应的折痕;最后展开纸片,可以发现未被折痕覆盖到的区域正是一个椭圆的形状。 这样的引入方法比之常规引入法更新颖、更具吸引力,使学生感性地认识椭圆这一几何图形,尤其是通过操作实验,营造了“做”数学的氛围,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智力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四、整合法 案例:在直线的四种特殊方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初中时就已经很熟悉的直线方程出发,给出名称“斜截式”,再由此方程求已知斜率k、过点P(x0,y0)直线方程,由得,代入得,整理后即为“点斜式”方程。 这样的处理与教材中先介绍“点斜式”再得出“斜截式”的顺序不同,但这样的顺序却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旧知得出新知,循序渐进,体现了初高中数学的巧妙衔接。整合就是“打乱”教科书上线性排列的知识,注重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知识与情境的整合、知识与方法的整合、知识与价值的整合,有助于学生领悟数学不是一堆孤立技巧和任意法则的集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内在本质的认识,这是将形式化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教育形态的艺术之一。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彩的、匠心独具的引入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是实现教学过程中数学交流的起因,是学生实现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引入问题是实施创新教学的条件,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入点。引入问题必须着眼于应用和创新,必须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能够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样设计引入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让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当然,这更需要教师具备“编剧的本领”、“导演的才能”和“演员的素质”,才能成功地引导学生入境受情。因此,教师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理论,掌握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才能真正“将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注意事项

    本文(数学课堂中问题引入艺术初探.doc)为本站会员(3d66)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