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问题分析.doc

    • 资源ID:1846773       资源大小:18.3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校思政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问题分析.doc

    高校思政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问题分析 【摘 要】伴随中国改革步伐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准则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一些精髓,对于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将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改革最终的目标是立德树人。本文根据当前高校思政建设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并且给出了解决的方案。 传统优秀文化以隐性、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传统优秀文化影响主要表现为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高校开展的思政课程是对意识形态进行传授的主要方式,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载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思政课程的安排,都是根据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来计划和进行,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意义 (一)利于培养民族自信与认同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包容和稳定的特性,对人的思想起着引导聚集的作用。文化具有强有力的引导聚集作用的关键在于,人们具有相近的价值观、具有相近的道德标准及风俗习惯。经悠悠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对每个中国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引导着人们的价值观。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炎黄子孙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并传播下来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它主导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主调1。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我国特有的一幕幕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特点是我们与其他国家文化相区别的关键所在。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组成我国“四大自信”中文化自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源泉。 (二)利于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和自强精神 90后的学生,由于受市场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影响,部分人缺乏自信自强,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高校需要把培养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遇到挫折勇往直前的品质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周易中写道“君子以自强不息”,洪秀全曾说“自古人生当自强”,是指每个人应该具有顽强的意志。“自强不息”就是让人们要永远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为人民和民族奉献终身,这一品质对个人而言是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自立自强的根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说是源源不断的动力。3 (三)利于大学生道德境界的培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儒家思想中对个人主要的思想要求,在完成个人修行的基础上再去实现治国平天下。因此又有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表达的是能实践道义的才是君子,文中的“小人”主要是指不践行道义的人,不完全指坏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x者也。”提倡的是一种浩然正气。“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历史圣贤不仅将他们的巨作留给子孙后代,更是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留给了后人。 二、高校思政教育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将其有效融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与能力素质,增强其文化自觉与自信。应立足学生成长需求,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一)儒家中“仁”的伦理精神 “仁”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及根本原则。“仁”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儒家学者及今人所重视,并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外交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仁”的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在儒家看来,己如何立?就在一个“心”字。以精神的我、道德的我来立。如果不断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中贯穿“仁”的思想,将对引导学生对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和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带来积极的社会效应。诚如孔子所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人伦”是儒家学说的重点研究内容,我们应该把“仁”的思想作为中心点,把如何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作为基本方向,围绕立德树人设计教学内容,营造出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育人的目标。 (二)道家中“无为”与“洒脱”的精神 “无为而治”是指教育理念应该顺应并且尊重自然规律,制定方法和策略,“以人为本”,完成教育目标。真正的德育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我反思与践行的一种过程,不管是文化对学生被动影响的方面还是学生主动学习文化的方面,使学生在无为而治的状态下完成真善美的塑造,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使思政课教学更具有亲和力和接地气。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两脚任从行处去,一灵常与气相随。”每一代道家学派名人都潇洒超脱不落窠臼。人的一生难免会遭遇坎坷,大学生如果遇到挫折,不如改变心态,看淡困难,保持一颗宠辱不惊的心态,学会在逆境中觅得一个洒脱人生。 (三)禅家中“慈悲为怀”与“明心见性”的精神 我国禅宗比起空谈更注重实际行动,比起行动更注重打坐,目的是,为了将禅理注入日常生活之中,这使得禅宗俨然成为了现代生活中的一门学问和精神。禅宗最讲求的是人们的行为,认为这比言论和打坐要更重要,它期望通过悟将禅理运用在日常中,如今已发展成现代哲学及对待生命的态度。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自省逐渐净化心灵,然后从明净的心灵出发,从内心深处慈悲为怀,悲悯苍生。放眼现代,激励的竞争使得很多人变得越来越冷酷残暴,将个人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了一己私利不惜一起代价,最终酿成惨剧。只有具有悲悯之心,才能让人们寻到内心的平静,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思政教育教学中融入禅家这一精神内核,对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四)以和为贵的相处之道 我国自古便将“和”当作为人处事中的最高理想。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从人性论角度讲的,是社会常规的行为准则,实现和谐相处。中和原则是我们处理人和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对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行中和的关键是人们的行为能够符合忠诚的要求,自己想要的要知道别人也想要,要懂得谦让;如果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能去要求别人做,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谦让,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结合时代要求创新发展这一思想对于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挑战 (一)多元文化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意识形态与文化联系密切,文化的上层建筑即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也是文化的进一步升华。意识形态的基础是文化,而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会产生特定的意识形态,一定的意识形态又和它所处的社会文化相适应。当前世界的潮流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快速发展,多元文化多方式、多手段地潜移默化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的政治体制,这种冲击从对经济领域的影响逐渐蔓延到思想领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传递,也必定会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意识形态的教育。 (二)网络文化的影响 当前大众传媒在高校极为兴盛,网络传递着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大学生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感受和价值判断受到意识形态、价值理念等方面影响。快餐文化、娱乐文化理念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不断地消解与建构,如果大学生思政教育无法和新媒介相融合,则无法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三)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边缘化 学校教育体制及其宗旨的变化,传统教育方式的颠覆,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实存在着断裂的危机;许多学生整天迷恋于手机、网络,电子媒体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有其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有的高等院校并未将传统文化思想纳入到教学之中,授课老师也没有将传播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己任,不能通过使用历史文化资源来提高自己教学所能实现的效果。 四、面临挑战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积极培养教育工作者的科学德育观 我国古代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曾经提出“学校之正、不患法制之不胜,而患理义不足悦其心。”认为对于教学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育德,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选择力、判断力、道德辨析力,形成和谐与发展、健康与丰富的精神世界。育德不仅仅要在纸面上,更要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价值观认同体系的转化。 (二)将传统优秀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将传统秀文化边缘化,将难以强盛,即使强盛也很难持久。坚持为了学生、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3必须从教材、教师、教学“三位一体”全方位融入到校园文化,通过实践养成,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见微、见实、见行。 (三)创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 当前思政教育依然存在着灌输的思维,如何让思政教育更具有亲和力、获得感,是每一位思政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有好的教育形式,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展现形式也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爱好有所变化,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形式,把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利用O2O教育模式,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社团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相互之间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四)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精华,提高思政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 当前大学生成长面临着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冲击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树立学生理想人格,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意识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品位,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传统优秀文化的因素,在做到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切实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自信,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贯穿于日常的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之中。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在长达5000年的发展过程中沉积了丰富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不断的激励着中华儿女的奋发成长。大学生属于一个民族中朝气蓬勃的人群,他们的思想恰逢在多元价值中寻求立足点的关键时期,引入校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高校学员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轨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把这些优势转化成真正能够影响并指引大学生朝着美好人生未来发展的灯塔,并且能够激励大学生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优秀接班人,是每一个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注意事项

    本文(高校思政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问题分析.doc)为本站会员(3d66)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