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实验室生物安全绪论.ppt - 流行病学-PPT文档.ppt

    • 资源ID:1918899       资源大小:262.50KB        全文页数:10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实验室生物安全绪论.ppt - 流行病学-PPT文档.ppt

    Ø非典型肺炎(SARS)暴发以来,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百 姓都认识到生物安全领域面临严峻形势。 Ø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 实验室人员感染事件,使实验 室安全隐患成为现实危害。 Ø生物安全在全球已受到越来越 多重视 。 ØWHO很早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1983年出版第1版实验 室生物安全手册。鼓励各国接受和执行生物安全基本概念, 并针对本国实验室如何安全处理致病微生物制订操作规范。 第12 章 实验室技术 第13 章 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 第14 章 消毒和灭菌 第15 章 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第16 章 生物安全和重组DNA技术 第17 章 危害性化学品 第18 章 其他实验室危害 第19 章 生物安全官员和安全委员会 第20 章 后勤保障人员的安全 第21 章 培训规划 第22 章 安全清单 第1 章 总则 第2 章 微生物危险度评估 第3 章 基础实验室 第4 章 防护实验室 第5 章 最高防护实验室 第6 章 实验动物设施 第7 章 实验室动物设施试运行指南 第8 章 实验室动物设施认证指南 第9 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的概念 第10 章 生物安全柜 第11 章 安全设备 P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 P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 b生物危害及来源 b实验室感染及来源 b危险度评估 b生物安全概念 q生物危害 c广义:指各种有害生物因子(病原微生物、来自高 等动植物的毒素和过敏原、来自微生物代谢产物的 毒素和过敏原、基因改构生物体等)对人、环境和 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 生物危害的来源 传染病的危害 鼠疫(黑死病)是历史上最为 神秘的疾病。从13481352年 ,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这 条毁灭之路断送了欧洲三分之 一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 生物危害的来源 传染病的危害 疯牛病是牛海绵状脑病的俗称。首 例疯牛病于1986年在英国发现,迅 速由英国传到法国、德国等西欧, 并于90年代传播到整个欧洲。亚洲 如日本和韩国等亦有病例。 BSE发源国英国,已确诊 BSE疯牛 177 962头,涉及35 181个农场。先 后屠宰和焚烧上百万头牛,造成高 达近百亿美元经济损失。 生物危害的来源 来自外来生物的入侵 n当外来物种建立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严 重危害环境生物安全,也称“生物污染”。全球因外来物 种人侵给各国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超4000亿美元。 Ò传染病通过旅行者带入、或引进 动物而传播等。 生物危害的来源 Ò1998年英国某研究所,普兹泰教授发现 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免疫系统受到破 坏,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已成为人们 关注焦点。 来自转基因生物可能的潜在危害 Ò转基因生物:生物重组DNA技术。 Ò转基因技术可能引发病原体基因变异, 导致致病性加强,难以防治,易造成疾 病流行。 生物危害的来源 来自生物恐怖事件 Ò生物恐怖:利用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等作为袭击武器,造成烈 性传染病暴发、流行。 Ò生物战剂中危险和毒性最大、传染性最强的生物战剂由鼠疫杆 菌、天花病毒和炭疽杆菌等制成。 实验室感染 c狭义:在实验室进行感染性致病因子的科研 中,对人员造成危害和对环境污染。 q当硬件条件缺失、管理制度不完善及操作不 规范,导致致病因子泄漏和逃逸,可能造成 灾难性后果。 n1956年前苏联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实验室感染 n1961年莫斯科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感染 n1967德国马尔堡病毒实验室感染 n1978年英国伯明翰医学院天花实验室感染 n1979年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菌泄漏事件 n1998年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感染 n2001年英国波布特莱尔实验室口蹄疫病毒感染 n2003年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鼠疫杆菌丢失 n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实验室布氏杆菌泄露事件 n美国华盛顿国立卫生研究院Q热实验室感染 n2003年新加坡的sars实验室感染 n 2003年中国台湾地区的sars实验室感染 n2004年中国大陆的sars实验室感染 实验室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b实验室感染大多由细菌(43)引起 ,其次为病毒(27)和立克次体( 15)。 b布鲁氏菌病、伤寒和Q热是最常见报 道的实验室感染病原。 b3 900例实验室感染的总病死率4.2%。 衣原体导致病死率最高,为7.8%。 全球最常见的实验室感染 感染性疾病报告病例数() 1976年1969年 布鲁氏菌病423(10.8)274(9.4) Q热278(7.1)184(6.3) 伤寒256(6.5)292(10.0) 病毒性肝炎234(6.0)126(4.3) 土拉热225(5.7)129(4.4) 结核176(4.5)174(6.0) 皮肤真菌病161(4.1)84(2.9) 委内瑞拉马脑炎141(3.6)118(4.1) 全球最常见的实验室感染 感染性疾病报告病例数() 1976年1969年 斑疹伤寒124(3.2)82(2.8) 鹦鹉热116(3.0)70(2.4) 球孢子菌病93(2.4)108(3.7) 钩端螺旋体病87(2.2)43(1.5) 链球菌感染78(2.0)67(2.3) 组织胞浆菌病71(1.8)81(2.8) 志贺菌感染58(1.5)54(1.9) 沙门菌感染48(1.2)54(1.9) 实验室感染的状况 u1949年Sulkin和Pike首次系统调查实验室感染,报道 222例病毒性感染,但仅有27%感染由已知事故导致。 u随后近20年,分析3921例感染者资料,仅18%感染病 例与已知事故有关。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高达82 。 n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大多数可能是感染性气溶胶 在空气扩散,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 染发病的。 p气溶胶 aerosol 固体和/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 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Ø气体介质称为连续相,通常为空气; Ø微粒(particles)称为分散相,成分复杂、大小不一 ,粒径一般0.00110 m。微粒为液体的称液体气 溶胶。 p实验室感染65以上感染 由微生物气溶胶引起 p实验室感染的主要传播途 径是气溶胶 Ø实验室操作:由吸管向 外排液,用力过猛会使 液滴飞溅 p一些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一旦进入空调或通风 系统,则可形成更广泛的微生物气溶胶污染。 p患呼吸道传染病或皮毛上染有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动 物也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 p微生物气溶胶在一个实验室产生后,还可通过气流 转移到同一建筑物的其他地方,甚至污染整个建筑 物的空气。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标本来源 检测标本 r实验室标本: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或潜在传染性生 物因子。 r临床标本:临床接收病人的血液、尿液、粪便和病理 标本等可能含各种致病因子,如肝炎病毒、HIV等。 临床检测面对更多的是未知疾病标本。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标本来源 菌毒种 依据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我 国将医学微生物按其对人类危害性以及是否具备有 效治疗与预防手段分为四类。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标本来源 菌毒种 r一类:如鼠疫耶尔森菌、O1和O139群霍乱弧菌、炭 疽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天花病毒、黄热病毒、 马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 r二类:如狂犬病毒、汉坦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新型 隐球菌等。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标本来源 菌毒种 Ò三类: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柯萨奇病毒等。 Ò四类:菌苗与疫苗等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弱毒与 减毒的微生物菌种及各种低致病性微生物菌种。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2.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来源 n离心机 气溶胶、飞溅物和离心管泄漏等。 n组织匀浆器、粉碎器及研磨器 气溶胶、溢漏 和容器破碎等。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来源 n超声波器具 气溶胶、损伤听觉和引发皮炎等。 n真空冷冻干燥机及离心浓缩机 气溶胶、直接 接触污染等。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来源 n培养搅拌器、振荡器和混匀器 气溶胶、飞溅物和 溢出物等。 n恒温水浴器和恒温振 荡水浴器 飞溅物和 溢出物等。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来源 n厌氧罐 爆裂和散布传染性物质等。 n干燥罐 爆裂、瓶子碎片和感染性物质飞出等 。 n冷冻切片机 飞溅物等。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操作过程产生的污染 c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 p接种环操作:培养和划线培养、 在培养介质中“冷却”接种环、灼 烧接种环等。 p吸管操作:混合微生物悬液、混 合微生物悬液、吸管操作液体溢 出在固体表面等。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操作过程产生的污染 c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 p针头和注射器操作:排除注射器中空气、从塞子里 拔出针头、接种动物、针头从注射器脱落等。 p其他操作:离心、搅拌、混合、灌注和倒入液体、 打开培养容器、感染性材料溢出、在真空中冻干和 过滤、接种鸡胚和培养物收取等。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操作过程产生的污染 c可引起危害性物质泄漏的操作 样本在设施内传递、倾倒液体、搅拌后立即打开搅 拌器、打开干燥菌种安瓿、用乳钵研磨动物组织、 液体滴落在不同表面等。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操作过程产生的污染 c可造成意外注射、切割伤或擦伤的操作 离心时离心管破裂、打碎干燥菌种安瓿、摔碎带有 培养物的平皿、试验动物尸体解剖、用注射器从安 瓿中抽取液体、动物接种等。 吸管和移液器的使用 n严禁用嘴吸液。所有吸管都应有棉塞,减少对移液 器或吸球的污染。建议使用带有滤芯的吸头。 n对于感染性材料不能用吸管吹打来混匀,操作时 吸管应放入操作液面下2/3处,以防止产生气泡 和气溶胶。 n从吸管吹出液体不要太用力,吸管内的液体应自 动流出,不要强制性排出预留液。 吸管和移液器的使用 n污染的吸管应立即浸没在含有适宜的消毒剂的防 破碎的容器里。盛装废弃吸管的容器应放在生物 安全柜里。 n严禁用带有注射针头的注射器吸液。 n为防止从吸管滴落的感染性物质发生扩散,工作 台面应放一块具有吸收性能的材料,使用后应按 感染性废弃物予以处理。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实验动物 Ò实验人员接触被微生物感染的实验动物; Ò饲养动物将接种的病原体通过呼吸、粪和尿等途径 排出体外,污染环境,若实验人员防护或操作不当 ,会因接触污染物而感染; 实验室感染的来源 实验动物 Ò实验研究的野生动物也可携带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 ,对人类产生严重威胁; Ò实验动物在运输过程中感染带毒,而实验室未对动 物彻底隔离观察和检测就直接进入实验,可能引起 实验室污染及对实验人员危害。 危险度评估 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 时,应进行危害程度评估。 生物安全工作的核心是危险度评估。 危险度评估应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其最 有用的工具之一就是列出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 q危害程度分级 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 c危害等级(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 、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非致病微生物 c危害等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对健康者、群体、家畜 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 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且传播 风险有限。一般不通过气溶胶传播 '危害等级(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 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 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可能通过气 溶胶传播,后果严重 '危害等级(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 愈,容易直接、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 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 动物之间传播的病 原体。通过气溶胶或其他未知途径传播,危及生命 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 病原微生物实验 室生物安全管理条 例 实验室生物安 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4) WHO实验室生物 安全手册(第3 版,2004) 四 类 在通常情况下 不会引起人类 或者动物疾病 的微生物。 级 (低个体危害, 低群体危害) 不会导致健康 工作者和动物 致病的细菌、 真菌、病毒和 寄生虫等生物 因子。 级 (无或极低的 个体和群体 危险) 不太可能引 起人或动物 致病的微生 物。 三 类 能够引起人类或 者动物疾病,但 一般情况下对人 、动物或者环境 不构成严重危害 ,传播风险有限 ,实验室感染后 很少引起严重疾 病,并且具备有 效治疗和预防措 施的微生物。 级 (中等个体危害 ,有限群体危害 ) 能引起人或动物 发病,但一般情 况下对健康工作 者、群体、家畜 或环境不会引起 严重危害的病原 微生物。实验室 感染不导致严重 疾病,具备有效 治疗和预防措施 ,并且传播风险 有限。 级 (个体危险中等 ,群体危险低) 病原微生物能够 对人或动物致病 ,但对实验室工 作人员、社区、 牲畜或环境不易 导致严重危害。 实验室暴露也许 会引起严重感染 ,但对感染有有 效的预防和治疗 措施,并且疾病 传播的危险有限 。 二 类 能够引起人类 或者动物严重 疾病,比较容 易直接或者间 接在人与人、 动物与人、动 物与动物间传 播的微生物。 级 (高个体危害, 低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类或动 物严重疾病,或 造成严重经济损 失,但通常不能 因偶然接触而在 个体间传播,或 能使用抗生素、 抗寄生虫药治疗 的病原微生物。 级 (个体危险高, 群体危险低) 病原微生物通 常能引起人或 动物的严重疾 病,但一般不 会发生感染个 体向其他个体 的传播,并且 对感染有有效 的预防和治疗 措施。 一 类 能够引起人类 或者动物非常 严重疾病的微 生物,以及我 国尚未发现或 者已经宣布消 灭的微生物。 级 (高个体危害, 高群体危害)能 引起人类或动物 非常严重的疾病 ,一般不能治愈 ,容易直接或间 接或因偶然接触 在人与人,或动 物与人,或人与 动物,或动物与 动物间传播的病 原微生物。 级 (个体和群体的 危险均高) 病原微生物通 常能引起人或 动物的严重疾 病,并且很容 易发生个体之 间的直接或间 接传播,对感 染一般没有有 效的预防和治 疗措施。 q危险度评估时不能仅仅参考危险度等级 n暴露的后果 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机体的抵抗力;所感 染病原微生物的数量等。 结局 隐性感染或不显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 显性感染或临床传染病 出现严重型临床传染病而死亡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性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q危险度评估时不能仅仅参考危险度等级 n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微生物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其对物理因素与化 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环境和实验室环境的稳定性越强, 以及受理化因素的影响越小,其危害性越大。 q危险度评估时不能仅仅参考危险度等级 n自然感染途径; 空气、水、食物、接触、血液、母婴、虫媒和土 壤等;呼吸道传播病原微生物,尤其气溶胶是引起 实验室感染的最重要因素。 q危险度评估时不能仅仅参考危险度等级 n实验室操作所造成的其他感染途径; A 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 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研 磨、超声破碎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B 摄入病原体 造成经口摄入病原体的操作如以口吸吸管,液体溅洒入口、 在实验室吃东西、饮水、抽烟以及将手指放入口腔等。 q危险度评估时不能仅仅参考危险度等级 n实验室操作所造成的其他感染途径; C 意外接种 被污染的针尖刺伤,被刀片或碎玻璃片割伤, 动物或昆虫咬伤或抓伤等。 D 皮下或黏膜透入 含有病原的液体溢出或溅洒在皮肤或黏膜,皮服或黏膜接触 污染的表面或污染物,并通过由手到脸的动作造成传播。 q危险度评估时不能仅仅参考危险度等级 n适宜宿主(人或动物)的存在 大多数能感染节肢动物的微生物不会导致人类疾病 ,但仍有一些能通过叮咬宿主或排泄物污染创口等 途径传播或传染给人类。如蚊子能传播虫媒病毒, 虱子能传播立克次体。 传播虫媒病毒,虱子能传播 立克次体。 q危险度评估时不能仅仅参考危险度等级 n从动物研究和实验室感染报告或临床报告得 到信息 动物可产生气溶胶,或通过咬、抓等使实验员感 染 动物传染病。实验室传播传染病贯穿微生物学 的历史。如伤寒、霍乱、炭疽、布鲁菌病、破伤 风的病例均与实验室有关。 q危险度评估时不能仅仅参考危险度等级 n计划进行的实验室操作(浓缩、超声处理、 气溶胶化等) 拟进行的实验项目,及实验操作中可能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步 骤和设备。 凡进行菌种的动物实验时,都相应地升一级进行管理,二类 按一类,三类按二类管理。如流感病毒为三类病原,普通操 作可以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但进行动 物试验时, 应升一级进行管理,在BSL-3中试验。 q危险度评估时不能仅仅参考危险度等级 n能否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 进行实验研究时,能否提供迅速、及时、有效的预 防或治疗措施对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影响重大。 q危险度评估时不能仅仅参考危险度等级 n工作人员的心理、生理素质 A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提高其对实验室感染危害性的认识是提高实验室 生物安全的最重要基础。 B 实验室人员的免疫状况 影响实验室感染的发生,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 感染。 q危险度评估时不能仅仅参考危险度等级 n转基因生物 重组DNA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 应用于 生物研究的各个领域。 1998年,英国Rowett研究所Pusztai发现鼠食用转基因 大豆之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 1999年,Nature刊登美国大学Rossi的一篇论文, 蝴蝶幼虫等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 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 生物安全 biosafety p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 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p实验室分区 laboratory area 按照生物因子污染概率的大小,实验室可以进 行合理分区。 p定向气流 directional airflow 在气压低于外环境大气压的实验室中,从污染 概率小且相对压力高处向污染概率高且相对压力 低处受控制的气流。 p高效空气过滤器 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 (HEPA) l以滤除 0.3 um 微粒为目的, 滤除效率符合要求的过滤器。 l效率不低于99.9%为A类、 l不低于99.99%为B类、 l不低于99.999%为C类。 p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微 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 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 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 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水平 实验室生物安全 n实验室不可能完全没有风险。 n应考虑涉及的所有因素,尽可能降低 风险。 v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 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 (biosafety level, BSL)分为四级,级防护水平最低,级防护水平 最高。以BSL-1、BSL-2、BSL-3、BSL-4表示相应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内容 q实验室物理防护 q规范化实验室管理 q标准化操作规程 实验室物理防护 u一级防护屏障 p在操作危险微生物的场所,把危险微生物隔离在 一定空间内的措施,即危险微生物和操作者之间 的隔离,防止操作人员被感染,也称一级隔离。 p主要包括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安全设备 n主要包括为减少直接接触有害生物因子而设计的各 种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 BSC)、离 心机罩帽、负压隔离器、密闭容器等设备。 生物安全柜 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BSC) Ò处理危险性微生物的箱型空气净化 安全负压过滤装置。 Ò防止操作者和环境暴露于实验过程 中产生的生物性气溶胶,保护操作 人及实验室内外环境。 Ò最重要安全设备,形成最重要防护 屏障。 生物安全柜的分级 1. I级生物安全柜 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 2. II级生物安全柜 保护工作人员、环境和试样(产品) 3. III级生物安全柜 采用手套箱更严格地保护工作人员、环境 和试样(产品) 根据保护对象和程度 的不同 Class I 生物安全柜 n工作时柜正面推拉窗打开一半,上部 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在负压下操 作,外部空气由操作窗吸进,不能由 操作窗口逸出。 n保护人员和环境,形成向内的非循环 定向气流将空气带离操作者,所有空 气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排出。 Class I 生物安全柜 c级生物安全柜能够为人员 和环境提供保护,也可用于 放射性核素和挥发性有毒 化学品操作。 c因房间空气通过正面操作窗 直接吹到台面,不保证操作 对象(样品) 不受污染。 适用于样品不需 保护的工作 Class II生物安全柜 (class II biosafety cabinet) c外部空气由操作窗吸进(内向气流) ,保护工作人员;经HEPA过滤的垂 直层流,保护实验对象;经HEPA过 滤的排气系统,保护环境。 c工作状态下遵守操作规程,既保证工作人员不受 侵害,保证实验对象不受污染。 Class II生物安全柜的选择 用于不涉及有害化学品 的日常的微生物实验 用于需除去有害气体、 烟尘或限制其扩散的生 物研究 选A类还是B类生物安全柜的关键: 不是生物因素,而是操作人员是否使用 挥发性有害物质或放射性物质 Type BType A Class II生物安全柜的分类 1. II级A1型生物安全柜(无排风管路) 70%柜内循环,30%空气排出,工作窗口流速0.38 m/s 2. II级A2型生物安全柜(有排风管路) 70%柜内循环,30%空气排出,工作窗口流速0.5 m/s 3. II级B1型生物安全柜 4. 30%柜内循环,70%空气排出,工作窗口流速0.5 m/s 4. II级B2型生物安全柜 5. 100%空气排出,工作窗口流速0.5 m/s Class II生物安全柜 Type A1 无 排风管路 最小流速 0.38 m/s 满足生物安全等级 1、2、3的要求 不涉及放射性物质 不涉及挥发性有 害化学品 建议不应有明火 A1型生物安全柜不适于操作挥发性有毒化学物质 和挥发性放射性核素 Class II生物安全柜 满足生物安全等级 1、2、3的要求 工作区域的后部可 使用少量放射性物质 工作区域后部可使用少 量挥发性有害化学品 建议不应有明火 B1型适用于含有微量挥发性有毒化学物质或痕量放射性 核素的微生物学研究 注意事项 cI 、II级生物安全柜适宜于产生气溶胶不多,或危险 性不大的微生物操作。 c为减少气流干扰,此类生物安全柜应放在远离通道 处、远离室内空气流动区。不得安放在房间通风系 统进气口,避免对操作口处气屏造成干扰。 c操作时要稳重,在室内走动时行动要缓慢。实验室 有窗,则必须始终保持关闭。 Class 生物安全柜 (class biosafety cabinet) Ò完全密闭、气密结构的通风柜。正面上部为观察窗,下 部为手套箱式操作口。 Ò工作空间: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无涡流空气。 Class 生物安全柜 A:用于连接等臂长手套的舱孔 B:窗口 C:两个排风HEPA 过滤器 D:送风HEPA 过滤器 E:双开门高压灭菌器或传递箱 F:化学浸泡槽 安全柜需要有与独立的建筑物排 风系统相连接的排风接口 不同保护类型及生物安全柜的选择 保护类 型生物安全柜的选择 个体防护,针对 危险度13级微生物级、级、级生物安全柜 个体防护,针对 危险度4级微生物, 手套箱型实验 室 级生物安全柜 个体防护,针对 危险度4级微生物, 防护服型实验 室 级、级生物安全柜 实验对 象保护级生物安全柜,柜内气流是 层流的级生物安全柜 少量挥发 性放射性核素化学品防护级B1型生物安全柜,外排风 式级A2型生物安全柜 挥发 性放射性核素化学品防护级、级B2型、级生物安 全柜 常见说法和错误认识 c喷灯火焰严重影响工作中的安全柜内层流,可能 实质性增加工作区域气溶胶扩散; c若喷灯火苗很大,过量热可能融化HEPA滤膜的黏 结剂或在滤膜上烧出洞; c无人看守的喷灯可能熄灭。在A类或A/B3类安全柜 内,泄露气体可能达到爆炸极限。 我必须在安全柜中使用喷灯. 用替代方法,如电热套或可抛的加热环。 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区域应为无菌环境。 常见说法和错误认识 b排风柜:把有害、有毒烟和气溶胶抽走,使用对多 种化学试剂惰性的材料构成。 b生物安全柜:主要目的保护操作人员、环境和样品 免受有害物质侵害。生物安全柜及其HEPA滤膜 使用对生物研究中常用化学品惰性的材料,但可能被 排风柜中常用具腐蚀性化学品破坏。 我可以把生物安全柜当排风柜使用. 常见说法和错误认识 c生物安全柜只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保护操作 人员和样品。 c在生物安全柜工作时必须灭菌。 如果我在生物安全柜上工作,操作就不必很小心 常见说法和错误认识 q紫外灯只是附件,减少安全柜不用时工作区域的 污染。 q实质上无穿透力,不会杀灭被灰尘或有机物保护 的微生物。 q避免污染的最好方法是在每一段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 对工作面定期清洁。 如果我用紫外灯,就不必清洁工作区域 常见说法和错误认识 bI级安全柜适用于一级,二级和三级安全实验室, bII级和III级安全柜则适用于所有级别安全实验室。 I级安全柜只适用于一级安全实验室, II级安全柜只适用于二级安全实验室, III级安全柜只适用于三级安全实验室, 常见说法和错误认识 q工作区域放置大物体会妨碍气流,降低安全柜 效率。 q离心机、搅拌机等电器常有冷却风扇,会破坏 安全柜内的气流。离心机内最好使用密封的安 全杯,在安全柜内装样和下样。 我能把离心机放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吗? 常见说法和错误认识 Ò根据是否需要远离挥发性有害化学品的侵害,或 远离生物有害气溶胶的侵害- 确定使用B类或A类 生物安全柜 B类安全柜和A类相比能提供更好的保护 常见说法和错误认识 Ø 某些应用如研究生物毒素药物的工作,为防止有害 物质逃逸,建议连续使用安全柜。 Ø 大多数情况下,连续使用安全柜会降低HEPA滤膜 寿命。 所有的生物安全柜应连续工作 常见说法和错误认识 c若房间密闭、无通风系统、无活动,循环式A类 安全柜可能把空气净度降至100等级。 c一旦使用人员进入,房间将再次被污染,降低 HEPA滤膜的寿命。 如果我让安全柜连续工作,室内空气净度将达到100 等级 常见说法和错误认识 Ò HEPA滤膜应在压力差过大时更换(滤膜沾满颗粒), Ò决定滤膜寿命的两大因素:房间内空气污染程度 以及安全柜工作时间, Ò按时间表更换滤膜而不考虑滤膜被污染的程度可能 造成不必要浪费。 ”我听说应每年更换HEPA滤膜 个人防护装备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 p使用防止人员受到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子伤害的器材 和用品。 p实验室所用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 要求。 p在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防护要求选择适当 个人防护装备。并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维 护应有明确书面规定、程序和使用指导。 实验室防护服 p实验室应确保具备足够、有适当防护水平的清 洁防护服。不用时将清洁防护服置于专用存放 处。污染防护服于适当标记的防漏袋中放置并 搬运。 p每隔适当时间更换防护服以确保清洁,当防护 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立即更换。离开实验室 区域前应脱去防护服。 p当具潜在危险物质极可能溅到人员,应使用塑料围裙或防液体 长罩服。并穿戴其他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面具、 头部面部保护罩等。 面部及身体保护 n处理样本的过程中,如可产生含生物因子的气溶胶 ,应在适当的生物安全柜中操作。 n在处理危险材料时应有可使用 的安全眼镜、面部防护罩或 其他的眼部面部保护装置。 手套 u手套应在实验室工作时可供使用,以防生物危险、 化学品、辐射污染,冷和热,产品污染,刺伤、擦 伤和动物抓咬伤等。 u手套应按所从事操作的性质符合舒服、合适、灵活 、握牢、耐磨、耐扎和耐撕的要求,并应对所涉及 的危险提供足够的防护。 u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手套选择, 使用前及使用后的配戴及摘除等培训。 鞋 Ø鞋应舒适,鞋底防滑。 Ø推荐使用皮制或合成材料的不渗液体的鞋类,在从 事可能出现漏出的工作时可穿一次性防水鞋套。 Ø在实验室的特殊区域(如有防静电要求的区域)或 BSL-3和BSL-4实验室要求使用专用鞋(如一次性或 橡胶靴子)。 呼吸防护 p当要求使用呼吸防护装备(如面具、个人 呼吸器、正压服等)时。分为防尘口罩、 滤毒罐式防护具及供气式防护具等,视 处理的危害物及工作环境而选用。 p呼吸器应应按照作业指导书及培训的要求使用,对 呼吸器作个体适合性测试。 呼吸防护 p监控工作场所,并对呼吸器使用者进行医学评估和 监督,确保正确使用该类装备。 p进行易产生高危害气溶胶操作时,要求同时使用适 当个人防护装备、生物安全柜和(或)其他物理防护 设备。 n实验室中可能接触腐蚀性、毒性和刺激性等化学品 时,紧急冲洗装置成为第一线处理必备装置之一。 紧急冲洗装置 实验室物理防护 u二级防护屏障 p二级隔离为物理防护的第二道防线,一级屏障的外 围设施,即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防 止实验室外的人员被感染。 p包括实验室设施结构和通风系统等构成防护屏障。 生物安全实验室选址要求 nBSL-1实验室:无须特殊选址,普通建筑物即可 nBSL-2实验室:在建筑物内考虑设置通风系统 nBSL-3实验室:在建筑物内自成隔离区 nBSL-4实验室:远离城区,独立建筑物,或在建筑 物中的独立隔离区 规范化实验室管理 n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机构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 安全法制建设,建立病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机构生 物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化实验室管理 n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实验室准入制度 BSL-2和以上级别的实验室应张贴醒目的标有 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标志,并标明实验室生物安全 级别,出口处应有发光标志;严格控制非实验人员 进入实验室,非实验人员只有经过审批且有相关人 员陪同,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生物危险标志的使用 p在二级以上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入口明显位置处必须贴有生 物危险标志,并标明级别。 p所有盛装传染性物质的容器表面明显位置处必须贴有生物危险 标准,并按所在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级别标明相同级别。 规范化实验室管理 n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人员培训制度 明确并强化实验室主任和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 的责任和能力培养,组织成立培训机构,承担实验 室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工作,良好的专业训练和技 术能力对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规范化实验室管理 n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实验室仪器设备由实验室主任宏观管理;仪器 设备的登记建档、帐目管理、定期维护、报废等工 作由专人负责,严格按要求建立技术档案;大型仪 器设备则实行专人操作使用和培训使用两种形式, 或由专人经过培训后操作使用。 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n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SOP),从取样开始到所有潜 在危险材料被处理的整个过程及实验室的清洁、消毒 、废弃物处理和质量控制,确保SOP严格实施。 n需注意:不同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所规定的安全操作 规程,包括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及 其毒素应补充相应的特殊安全操作规程。

    注意事项

    本文(实验室生物安全绪论.ppt - 流行病学-PPT文档.ppt)为本站会员(吴起龙)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