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最新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doc

    • 资源ID:1948942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doc

    一、单选题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A王位世袭制确立 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B皇帝制度确立 临时约法的颁布 共同纲领的制定C秦的统一 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D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2据台湾新闻网2019年10月31日报道,台湾企业联合会总会长郭山辉31日率领30多位台商会长,一起对外喊话,希望台湾立法机构能尽速让延宕多时的服贸协议过关。他呼吁“立法院”能放下争议,为了两岸和平、台湾的经济与未来,朝野双方应共同携手,尽速通过服贸协议。由这段资料可见( )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岛内政治斗争影响经济交流 台商拥护一国两制,推动两岸统一ABCD3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同时声明,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的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材料说明了(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美国已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AB CD4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沧桑与巨变。下列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标志着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C 临时政府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D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5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时说,“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和防止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要解决该记者疑问的根本途径是( )A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B要坚决防止左倾错误的形成与发展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治6建国初期,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7新中国成立后共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即庆典活动,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4周年阅兵式上,抗美援朝志愿兵代表团出现在观礼台上B 6周年阅兵式上,受阅部队的新军装上有了军衔标志C 35周年庆典上,农民方队打出“联产承包好”的标语D 60周年庆典上,大学生方队打出“小平您好”的条幅8下列有关海峡两岸关系进展的史实,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首倡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赶大陆探亲,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A B C D 9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里程碑”主要是指(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全国人大成为最高权力机关C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10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最突出的是( )A共同纲领的贯彻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D基层民主选举的普遍推行11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 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B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C 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D 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12标语是战斗力,在革命战争年代尤其重要。下面的标语与其他三项不可能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A “要种族不灭,唯有抗战到底”B “勿忘南京大屠杀”C “狠抓革命猛促生产”D “粉碎倭寇扫荡阴谋”13有外国记者报道:“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的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下列哪一文献的实现(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4“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获得全国最高权力机构确认是在( )A一届人大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C邓小平谈话 D中共十二大15“一国两制”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 )A 吸收了联邦制所有的优点B 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C 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D 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161962年,溥仪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此处“集体皇帝”的说法意在强调,溥仪当时( )A 已当选为人大代表B 被指定为政协委员C 成为一名普通公民D 梦想重新登基称帝171983年,中共中央提出:说到统一,有一个用什么“统”的问题。照我们的意见,就是用一个国名、一个首都来统,其余都可以维持现状不变。就是说,既不要用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去“统”,也不要用台湾的现行制度来“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央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方针B “一国两制”下台湾内部事务不变C 台海两岸已实现了自由通商D 中国反对美国干预海峡两岸事务18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华社发表叶剑英的谈话:“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该谈话最初发表于( )A 1980年B 1981年C 1984年D 1992年19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C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201978年邓小平曾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出( )A 干部队伍官僚主义严重B 我国尚未制定社会主义法律C 党员干部法律意识淡薄D 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21“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22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 1954年宪法的制定B 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C 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D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23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成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文中“站起来了”就当时而言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实现了人民的自由平等 D保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2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多个法律文件,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法律基础。这些法律文件包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A B C D 25“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方针进一步发展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村民自治制度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国共关系七十年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国处于今日恶劣的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国共关系七十年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材料五 鉴于百年来的屈辱雪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请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 (2) 依据材料三和材料一指出蒋经国的政策中心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 在材料四中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他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 (4)依据材料四、五,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答案1D2A3C4C5D6A7D8D9D10B11A12C13B14B15B16C17B18B19A20D21C22C23B24D25B26(1)蒋介石坚持反共反人民,准备反攻大陆;周恩来主张和平协商,和平统一。双方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根本立场不同。(2)由反攻大陆到竭力保台。(3)关键是国共两党平等会谈,“一国两制”。(4)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中国统一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反对任何外来干涉。第 7 页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文档.doc)为本站会员(吴起龙)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