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课时同步练习:9.3.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word文档资料.docx

    • 资源ID:1950539       资源大小:22.6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课时同步练习:9.3.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word文档资料.docx

    9.3.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A用冰水溶解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B用热水溶解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2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蒸发皿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3用15%的葡萄糖溶液配制150 g 5%的葡萄糖溶液,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取用15%的葡萄糖溶液50 gB使用量筒、烧杯和漏斗等仪器C加水100 gD量水时选用规格100 mL的量筒4用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 g。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称量:用天平称量硝酸钾5 g 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 mLC溶解:将硝酸钾倒入量筒中溶解 D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5下列做法对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不会有影响的是A使用的氯化钠晶体不纯B配制溶液的烧杯未干燥C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D将配好的溶液移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6欲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需准备5 g氯化钠和45 mL的水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C若量取水时采用了俯视的方式读取,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若将该溶液稀释至溶质质量分数为5%,需再加水7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导致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C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将氯化钠固体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氯化钠配制溶液82018·陕西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20 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92018·滨州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图示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它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 g/cm3)约为A12.4% B17.2% C16.9% D12.5%102018·河南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A B C D113%的硼酸溶液可用于清洗皮肤的小面积创伤。现配制300 g质量分数为3%的硼酸溶液,实验操作如下:(1)称量硼酸固体的质量:下图中所选砝码的质量为_,游码的示数是_。(2)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取_mL水(密度为1 g/cm3)。(3)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4)装瓶、贴标签:在下图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5)反思:若称取的硼酸中含有杂质,则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12某同学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2)图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需称取氯化钠_g。(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保持水平。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填序号)。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答案1【答案】A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D6【答案】C7【答案】A8【答案】B9【答案】A10【答案】A11【答案】(1)5 g4 g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2)291 mL(3)玻璃棒烧杯(4)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5)偏小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2【答案】(1) (2)广口瓶3 (3)C凹液面最低处 (4)AD第 5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课时同步练习:9.3.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word文档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吴起龙)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