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章节测试(解析版)-word文档.docx

    • 资源ID:1951196       资源大小:64.0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章节测试(解析版)-word文档.docx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章节测试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单选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下列能源物质,被称为“清洁能源”的是(    )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A. 石油                                  B. 天然气                                  C. 烟煤                                  D. 无烟煤2.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氢气和氦气                   B. 一氧化碳和空气                   C. 天然气和氮气                   D. 氮气和氧气3.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 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D.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4.下列关于燃料、燃烧与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 房屋着火,可以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煤和石油是重要的化石燃料,燃烧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倡导多使用          D.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提供充足的氧气5.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燃料架空的实质是()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6.点燃下列混合物可能会引起爆炸的是 (   ) N2和O2H2和CO   煤气和空气   面粉和空气   H2和空气 A.                              B.                              C.                              D. 7.当前人们已经识到无节制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纷纷提倡“国家应低碳发展经济,个人应低碳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A. 尽量采用公共交通出行                                       B. 拆除低效率的小型燃煤发电厂C. 积极研究开发氢气燃料                                       D. 拒绝使用含碳元素的物质8.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 煤                                       B. 液氧                                    C. 石油                                    D. 天然气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 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10.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燃物一定是固体或气体                                   B. 用水灭火,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C.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 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11.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二、填空题12.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_、_、_ 13.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入图2烧杯中,缓慢倒入二氧化碳后发现位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起来(1)实验过程中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的条件是:_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条件的呢?查阅资料: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1)按图1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2)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的位置;(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分析:(1)D装置的烧杯内变浑浊的原因是_ ;(2)B装置中浓硫酸吸水干燥的作用,C装置的作用是_ 实验结论:(1)“小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_;(2)“饱和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也使棉花满足了燃烧的条件 14.请回答相关问题.(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纱可能产生的后果: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用排水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前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可能造成的后果:_ (3)向试管中倾倒试剂时,试剂瓶标签背对手心造成的后果:_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未经过验纯就直接点燃氢气的后果:_  15.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_色,放出_的热。 16.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 ,使火势烧得更旺 三、解答题17.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用稻草、麦秆、杂草、人畜粪便等,投入密闭的沼气池中,经发酵产生甲烷,并形成沼气沼气是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可做燃料在我省农村大力提倡建造沼气池,有哪些实际意义?(回答2点) 四、实验探究题18.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棉花的着火点150。步骤:将U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 , 关闭K2 , 向U型管中充入氧气。两端棉花都不燃烧。步骤:打开K2 , 关闭K1 , 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将U型管放入80热水中。两端棉花都不燃烧。步骤:······步骤:打开K2 , 关闭K1 , 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燃烧着的棉花熄灭。 (1)步骤的实验目的是_。 (2)步骤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 (3)步骤的操作及现象是_。 (4)步骤中燃着的棉花熄灭的原因是_。 五、综合题19.在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用水点火的魔术,只见老师用滴管向棉花滴12滴水,棉花便立即燃烧起来。 (1)老师揭秘:将一小块金属钾事先藏在棉花中。已知钾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则该反应必定是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 (2)充满好奇的小明亲自进行了该魔术,为了使反应迅速,他将一滴管的水挤向棉花,却发现其不能燃烧起来。小明魔术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_。 20.根据实验填空: (1)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某学习小组按照图所示装置去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多次实验,他们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始终未能探究全面,你认为他们不能探究到的燃烧条件是_ (2)“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解答】煤、石油等除含碳元素外,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污染很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2.【答案】B 【解析】【解答】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氦气不能支持燃烧,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A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B符合题意;C、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氮气也不能燃烧,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C不符合题意;D、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属于助燃性气体,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A方法正确;B、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的密度小,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所以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是正确的做法,故B方法正确;C、火灾可能引起停电,住宅楼有电梯的,乘电梯撤离是错误的做法,故C方法错误;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可以减少空气对流,而浇水可以降温,可以达到暂时自我保护的目的,故D方法正确故选C【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分析;B、根据火灾中逃生的正确方法分析;C、根据火灾中会停电等分析;D、根据火灾中逃生的正确方法分析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自救,掌握灭火的原理、自救措施等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意义重大4.【答案】B 【解析】【解答】A.用水可以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A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浓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B符合题意;C. 煤和石油是重要的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C不符合题意;D. 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比例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灭火原理有: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事实判断即可.5.【答案】D 【解析】【解答】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是不变的,只能通过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观察选项,故选D【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两种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6.【答案】C 【解析】【解答】解:可燃性的气体及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H2和空气,可燃性的气体,所以正确;煤气和空气;可燃性的气体,所以正确;面粉尘和空气,可燃性的粉尘,所以正确; 故选C【分析】可燃性的气体及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7.【答案】D 【解析】【解答】A、煤、石油产品的使用是目前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我们应开发利用像氢气这样的新能源,故选D 【分析】国家应低碳发展经济,个人应低碳生活,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只要选项中能对低碳有帮助的选项都是正确的,否则都是错误的8.【答案】B 【解析】【解答】解: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而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B【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最少有两种物质组成;据此分析判断9.【答案】A 【解析】【解答】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故选A【分析】A、根据燃烧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D、根据酒精的着火方法解答10.【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可燃物酒精、汽油是液体;进行解答;B、根据用水灭火,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进行解答;C、根据氢气中不含有碳元素,也能燃烧;进行解答;D、根据白磷能自燃,进行解答【解答】A、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可燃物酒精、汽油是液体;故A说法错误;B、根据用水灭火,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B说法正确;C、根据氢气中不含有碳元素,也能燃烧;故C说法错误;D、根据白磷能自燃,所以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说法错误;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学会通过举实例的方法来证实结论的错误,即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来验证观点是否正确11.【答案】C 【解析】【解答】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只要满足其中任一条件皆可灭火,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是隔绝了空气,故选项C符合题意。【分析】该题考查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填空题12.【答案】可燃物;氧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解析】【解答】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可燃物;氧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13.【答案】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验证是否还存在水蒸气;氧气;放出 【解析】【解答】解:(2)根据燃烧的条件,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另外两个条件是: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实验分析(1)根据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可知: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一定放出热量;所以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2)根据B装置浓硫酸起到干燥作用,而C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变成蓝色,可以检验水的存在,所以C装置的作用是:验证是否还存在水蒸气;实验结论(1)“小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2)“饱和的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一定放出热量;故答案为:(2)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两点得(1分),一点不得分)(3)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验证是否还存在水蒸气(意思符合就正确);氧气;   放出【分析】(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实验分析:(1)根据资料中的信息: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分析解答;(2)根据无水硫酸铜的性质分析;实验结论:(1)根据“小木条复燃”的现象分析;(2)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分析14.【答案】溅落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使集气瓶炸裂;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残留的试剂腐蚀标签;爆炸 【解析】【解答】(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十分激烈,溅落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飞溅到集气瓶的瓶底,受热不均匀,容易使集气瓶发生炸裂。(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用排水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前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槽中移出导管,试管内的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就会把水槽里的水倒吸进高温的试管内引起试管炸裂。(3)向试管中倾倒试剂时,试剂瓶标签背对手心,倒完之后粘在瓶口的试剂流出瓶口,会腐蚀标签,时间长了,标签模糊,就无法识别了。(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未经过验纯就直接点燃氢气,如果纯度不够的话,混入的空气会使氢气点燃时发生爆炸。【分析】抓住关键,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达,是回答这类问题的重点。15.【答案】蓝;大量 【解析】【解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分析】根据氢气燃烧的现象分析。16.【答案】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着火点;移走可燃物;充足的氧气 【解析】【解答】(1)“火箭”的温度很高,能使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从而使木船燃烧起来故填: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着火点;(2)撤走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移走可燃物;(3)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故填:充足的氧气【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三、解答题17.【答案】解:在我省农村大力提倡建造沼气池,可以解决燃料问题;可以改善环境卫生答案:解决燃料问题(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卫生; 【解析】【分析】根据沼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农村推广沼气作燃料具有重要的意义解答四、实验探究题18.【答案】(1)探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是否燃烧(2)证明U型管中氧气已排尽(3)打开K1 , 关闭K2 , 向U型管中充入氧气。右端棉花燃烧,左端棉花不燃烧(4)充入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 【解析】【解答】(1)步骤:将U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 , 关闭K2 , 向U型管中充入氧气,两端棉花都不燃烧,试验目的是:探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是否燃烧;(2) 打开K2 , 关闭K1 , 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证明U型管中氧气已排尽;(3)分析整个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燃烧是否与氧气有关,所以步骤的操作及现象是:打开K1 , 关闭K2 , 向U型管中充入氧气。右端棉花燃烧,左端棉花不燃烧;(4)步骤中燃着的棉花熄灭的原因是:向U型管中充入二氧化碳后隔绝了氧气。【分析】(1)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3)根据白磷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自燃解答(4)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解答五、综合题19.【答案】(1)放热;2K2H2O=2KOHH2(2)加水太多致棉花未达到着火点。 【解析】【解答】(1)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2)小明魔术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加水太多致棉花未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放热;2K2H2O=2KOHH2;加水太多致棉花未达到着火点。【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由此可得到的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20.【答案】(1)物质具有可燃性(2)隔绝可燃物与氧气 【解析】【解答】解:(1)白磷和红磷都属于可燃物,因此不能探究到的燃烧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若要探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条件,应该设计对比试验,即选择一种可燃物和一种非可燃物故填:物质具有可燃性(2)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隔绝可燃物与氧气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第 8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章节测试(解析版)-word文档.docx)为本站会员(吴起龙)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