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3.1 分子与原子 第1课时 教案-精选文档.doc

    • 资源ID:1952475       资源大小:39.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3.1 分子与原子 第1课时 教案-精选文档.doc

    第三单元 课题二分子和原子教案(第一课时)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教学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通过实验、图画,认识分子的三大特点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3.充分发挥想像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得出结论。4.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2.分子的三大特点三、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表象,初步体会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2.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四、课型分子和原子概念知识新授课五、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六、教具准备量筒、烧杯、酚酞、氨水、石头、沙子、水、酒精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板书,提问50+50=?追问如果我把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在一起,那么,混合后的溶液体积是多少呢?设疑其实答案无非三个:A<100ml B>100ml C=100ml.究竟混合后溶液的体积是多少?下面请两位同学上来为我们做实验验证。提问经实验证明,50ml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在一起,总体积为什么会少于100ml呢?激疑但如果我把一块铜板和一块铁板重叠在一起,为什么体积不变?从另外一个角度再考虑!设疑除了这种现象外,还有:为什么我只是把香水喷洒在我的手上,但你们会闻到也会闻到香气?演示实验喷洒香水在手臂上,让学生们感受香气。激疑为什么香水会挥发呢?设疑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我把这100ml的水就这样放在我们教室里,不去动它,那请问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后,这水的体积有没有发生改变?为什么?激疑为什么水会蒸发?讲述关于以上这三个现象所提出的问题其实是与物质的组成有关。回答100.回答1.肯定是100ml2.不一定学生演示实验甲同学倒出50ml水,乙同学倒出50ml酒精,给同学们验证后再把它们混合在一起,读数:98ml回答因为密度不同思考、讨论共同回答香水会挥发思考、讨论回答有,体积会变小。因为水会蒸发。思考、讨论倾听以简单的计算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强调观察要点:体积是否有变化。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实验操作是否准确。学生刚在物理中学完不同密度的液体混合总体积有所改变。三个演示实验都是以学生熟悉的现象开始,但又提出学生暂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设问究竟,物质是由什么来组成的呢?指导阅读请同学们翻开书本47页,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究竟物质是由什么组成?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物质是由 构成介绍刚才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探究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设想: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粒组成。而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他们的设想是正确的: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板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提问而这微粒,它又微小到什么程度呢?展示一滴水的体积介绍如果我们能够动员我们全中国的人民,15亿人口日夜不停地一起来数这么一滴水中的分子数,大家猜一下,要数多长时间?错!要数三万年!提问从这可以看出,分子有什特点呢?板书二、分子的特点1.很小-质量小,体积小展示每一滴水提问你能看得见这的1.67×1021个水分子吗?思考阅读课文内容回答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倾听、看书记录回答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而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回答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回答很小回答看不见通过阅读书本找出答案,能激励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科学记数法,学生知道但理解不是很深入。适时举出实例既与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增强对分子的“小”的认识。直接让学生感受,体验分子的“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讲述所以,肉眼是不能直接看见分子的,一定要借助先进的仪器才行。指导阅读请同学们翻过来49页,看图3-6讲述这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得到的苯分子的图像。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几十万倍但所看到的分子图像也才是这么大,所以说分子很小-体积小,质量小。提问请同学们看黑板:我在擦黑板,不断有很细小的粉笔尘掉下来。请问:这是分子吗?为什么?激疑分子是如此的小,有同学就有疑问了:究竟这分子是否真实存在呢?指导阅读请同学们看图3-7,图中“中国”二字就是通过移走硅原子而形成的。提问如果这粒子不是真实存在,有没有可能移走并形成“中国”二字?设疑这真实存在的分子除了具有体积小、质量小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引入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究竟混合后体积是否等于两体积之和?演示实验把一体积的石头和一体积的沙子混合提问为什么?回忆而我们之前讲过,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组成。提问同样,水和酒精呢?倾听看书回答不是。因为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回答不清楚看图、倾听回答没有可能,是真实存在。倾听、思考回答不等于。回答因为石头和沙子之间有空隙,沙子会填充空隙。回答也是由分子组成。充分利用书本上现成的图案说明,既增加说服力又给学生提供了感性材料及时举例巩固,加深理解、记忆以简单易明的例子入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激疑已经知道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不是同样大小的。请解释:为什么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在一起,总体积会少于100ml只有98ml呢?及时表扬对了!讲述不过呢,我们这里要换一个更准确的词:是分子间存在“间隔”,所以当不同分子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例如水和酒精,体积会减少。提问所以,分子的第二个特点是?板书2.分子间存在间隔激疑而分子间的间隔又与什么有关呢?举例我们家里瓶装的石油气是什么状态,固、液、气?设疑为什么我们不用气态的石油气呢?激疑所以,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它在不同状态下,体积会不会相同?讲述实际上,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体积不同是与它的分子间的间隔有关。一般而言,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处于液态时,其分子间的间隔最大,而处于固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最小。举例所以石油气以液态形式储存是因为?提问也就是说,分子间的间隔是与什么有关呢?思考、讨论可能分子之间有空隙,小的分子会填补其中的空隙。倾听、记录回答分子间存在间隔。记录思考回答液态回答气态的体积比液态要大。回答不会相同。倾听、记录回答分子间存在间隔,而液态时,分子间间隔较小,物质所占体积小。回答物质的状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学习以生活实际例子入手,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举例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是液态,为什么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与什么有关?讲述所以,分子间的间隔除了与它所处的状态有关外,还与有关?激疑分子除了这两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演示实验书P48-活动与探究1、2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外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提出观察要点烧杯A、B、C溶液颜色会有什么变化?提问1.根据我们之前的实验验证: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红色?2.在实验2中,我并没有把浓氨水滴入酚酞溶液中,为什么A 烧杯中溶液会变红色?激疑我们已经提到过,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而分子在状态下能够“跑”呢?静止,还是?提问所以分子第三个特点?回答温度回答温度思考观察实验现象溶液无色共同活动1.浓氨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2.滴加浓氨水后,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观察假设1.没有变化 2.A烧杯中溶液变红色3.A、B烧杯中溶液都变红色结论A 烧杯中溶液变红色回答1.遇到浓氨水2.浓氨水挥发,“跑”到烧杯A ,所以A 烧杯中溶液变红色。回答运动。回答运动。此实验可由学生自己动手做,让学生自己说出实验的变化现象提示学生,让学生自己说出“答案”,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讲述更准确的是:不断运动。演示实验实验3-2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红墨水提问为什么无色的水会变红色?提问而分子的运动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指导阅读翻开书本49页,看图3-9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提问为什么加热时,水蒸发会加快呢?小结今天,我们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构成。投影1.物质是由 等微粒构成。2.分子的三大特点是 。(1)分子 (是/否)真实存在;肉眼 (可以/不可以)直接观察到分子。冬天雪花飘飘 (是/否)属于分子运动。(2)物质的分子间有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 。(3)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 ,能闻到香水的香气是因为 。布置作业1.完成书P52 第3题2.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预习P49P50倾听、记录观察现象水逐渐变红色回答构成红墨水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思考看书、思考与温度有关。加热时,水分子运动速率较快。回答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更快。让学生自己看书,利用书上形象的图画找出答案以练习的形式复习巩固,加强记忆八、课后反思1.对于学生肉眼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没有概念的微粒,如果采取单纯的知识讲授课形式,一来学生在理解上肯定有相当的难度,二来课堂的学习氛围也会相当枯燥沉闷,因此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旨在创设轻松而又不乏思考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课堂效果来看,此教学方法取得相当好的成效。2.能充分利用书本的图片、尽量做演示实验和举出与生活相联系的例子,给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感性材料,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 8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3.1 分子与原子 第1课时 教案-精选文档.doc)为本站会员(吴起龙)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