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2018-2019学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复习课件:3.2.3(共40张PPT).ppt

    • 资源ID:1972280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2019学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复习课件:3.2.3(共40张PPT).ppt

    第3课时 利用向量 求空间角 123 123 答案:B 123 123 【做一做2】 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等于 120°,则直线l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于( ) A.120°B.60°C.150°D.30° 解析:因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等于 120°,所以它们所在直线的夹角为60°,则直线l与平面所成的角 等于90°-60°=30°. 答案:D 123 3.利用向量方法求二面角 (1)若二面角-l-的平面角的大小为,其两个面,的法向量分别 (2)二面角的大小还可以转化为两直线方向向量的夹角.在二面 角-l-的两个半平面,内,各取一条与棱l垂直的直线,则当直线的 方向向量的起点在棱上时,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即为二面角的大 小. 特别提醒 由于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0,而两个面的法向量的 方向无法从图形上直观确定,因此不能认为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其两 个面法向量夹角的大小,需要结合具体图形判断二面角是锐二面角 还是钝二面角,从而求得其大小. 123 答案:C 123 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错误 的打 “×”.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相等. ( )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于直线与该平面法向量夹角的余角. ( ) (3)二面角的大小就是该二面角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 ( ) (4)若二面角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为120°,则该 二面角的大小 等于60°或120°. ( ) 答案:(1)× (2)× (3)× (4)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利用向量方法求两异面直线线所成角 【例1】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 ABC,AB=BC=AA1,ABC=90°,点E,F分别是棱AB,BB1的中点,试求 直线EF和BC1所成的角. 思路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直线EF和BC1的方向向量的 坐标,求它们的夹角即得直线EF和BC1所成的角.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反思感悟 1.利用空间向量求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 (1)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出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坐标. (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两直线方向向量的夹角. (4)结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得到两异面直线所成角. 2.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两个关注点. (1)余弦值非负: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一定为非负值,而 对应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可能为钝角.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变式训练1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则异面 直线A1B与A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利用向量方法求直线线与平面所成角 【例2】 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 a,侧棱长为 a, 求AC1与侧面ABB1A1所成的角. 思路分析利用正三棱柱的性质,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写 出有关点的坐标.求角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由定义找出线面角;另 一种是利用平面ABB1A1的法向量n求解.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反思感悟 1.利用向量方法求直线与平面夹角的两种思路. (1)思路一:根据线面角的定义,若直线PA与平面相交于点 A,PO于点O,则AO即为直线PA在平面内的射影,这时直线与平面 (2)思路二:利用平面的法向量,将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其 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所成的锐角的余角进行求解. 以上两种思路中,思路一需要用到线面角的定义,在解题中并不 实用,而思路二则不需要找出要求的角,只需利用法向量求解即可, 因此一般多采用思路二.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变式训练2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CC1的中点 ,则直线A1B与平面BDE所成的角为( )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答案:B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利用向量方法求二面角 【例3】如图,在正方体ABEF-DCE'F'中,M,N分别为AC,BF的中点 ,求平面MNA与平面MNB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思路分析有两种思路,一是先根据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在图形 中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利用向量方法求出夹角从而得到所成 二面角的大小;另一种是直接求出两个面的法向量,通过法向量的 夹角求得二面角的大小.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反思感悟 利用向量方法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多采用法向量法,即 求出两个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法向量的夹角来得到二面角的大小 ,但利用这种方法求解时,要注意结合图形观察分析,确定二面角是 锐二面角还是钝二面角,不能将两个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大小 完全等同起来.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变式训练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A1=BC=AB=2,ABBC,求二面角B1-A1C-C1的大小.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对空间角与向量夹角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清致误 【典例】 在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内都和二面角的棱垂直的两个 向量分别为 (0,-1,3),(2,2,4),则这 个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 易错分析将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等同于二面角的余弦值.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纠错心得在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和二面角的棱都垂直的两个 向量,其方向是不确定的,因此其夹角可能等于该二面角的大小,也 可能等于该二面角的补角.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思维辨析 解析:由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可得l1与l2所成的角为180°- 120°=60°. 答案:60° 12345 1.平面的斜线l与它在这个平面上射影l'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1,0,1),b=(0,1,1),则斜线l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 A.30° B.45°C.60°D.90° 答案:C 12345 A.30° B.60°C.120°D.150° 解析:由已知得直线l和平面法向量所夹锐角为60°,因此l与所 成的角为30°. 答案:A 12345 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是 AA1,AB,BB1,B1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与GH所成的角等于( ) A.45° B.60° C.90° D.120° 12345 12345 4.在三棱锥P-ABC中,ABBC,AB=BC= PA,点O,D分别是AC,PC 的中点,OP底面ABC,则直线O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12345 12345 5.如图,四棱锥P-ABCD中,PB底面ABCD,CDPD,底面ABCD为直 角梯形,ADBC,ABBC,AB=AD=PB=3.点E在棱PA上,且PE=2EA. 求二面角A-BE-D的余弦值. 12345

    注意事项

    本文(2018-2019学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复习课件:3.2.3(共40张PPT).ppt)为本站会员(吴起龙)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