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上语文教案.doc

    • 资源ID:1972484       资源大小:221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上语文教案.doc

    教学计划一、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 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关键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三)完善学习管理制度 学习小组分工明确,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及时检查组员的作业,及时汇报,老师及时处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重视指导后进生学习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语句以及问题,采用多种方法激趣,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积累所学到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更应注重分析原因,辅以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老师必须扶放结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知识掌握要实而不浮,因材施教,注意积极反馈,及时查漏补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差生一定会迎头赶上,不久时日就会转化成优等生。 (五)加强优等生的提升 教学中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照顾优等生的学习需求,适当加强阅读、写作的训练,引导他们加强课外阅读,丰富积累,促进这群孩子出类拔萃。 1、观潮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释题,讲读第一段。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三课观潮。(板书:13观潮)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观"是什么意思?(看)潮呢?(讲述:潮是海水或沿海地区海洋中的水由于太阳或月亮的吸引定时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2题目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请翻开课文74页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天下奇观)(明确:潮指钱塘江大潮)3天下奇观的"观"是什么意思?(理解: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不同。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天下奇观即天下罕见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在这里指钱塘江大潮)4小结。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都来-(观潮)二、练习给课文分段。1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请同学们启由朗读25自然段。(自读)2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个部分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哪里是写潮来前,哪里是写潮来时,哪里是写潮来后?(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明确: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第五自然段写潮来后)3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明确:可以分成四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自然段为第二段,写潮来前的景象;第三、四自然段为第三段,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第五自然段为第四段,写潮来后的景象。也可以分成两段,即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今天我们按四段的分法来学习这篇课文。三、读讲第二段。1我们先看潮来前的景象。我请厂位同学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有来,人们看到了什么?2指名朗读。3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4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人们都到这儿来观潮,江潮还没有来,人们看到了什么?(宽阔的钱塘扛等着,盼着)5潮来前的江面有一个什么特点?课文中有个词告诉了我们(板书:平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江面平静?(宽阔的钱塘江薄雾)"横卧"是什么意思?(横着趴下)6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齐读。指导纠正)7这时,江湖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明确:"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这么多人来。"昂首东望"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等着、盼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板书:昂首东望)8小结:这一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四、讲读第三段。1.江潮在什么时候来的?第三段主要写潮来时的情景,有两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写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第四自然段写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一段,思考。2教师读。3江潮在什么时候来的?(午后一点左右。明确:人们知道大潮到来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上,更说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4第三自然段写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第四自然段写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第三自然段:远处;第四自然段:近处):(板书:远近)5第三自然段是写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成两层。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1至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按大潮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6.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看到)。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说明了什么?(板书;闷雷滚动)(说明了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板书:风平浪静)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说些什么?(讨论)(有的人说潮来了,有的人间潮在哪儿,有的人说这声音就是)小结讨论结果,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板书;人声鼎沸)7过了一会儿又怎样?(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听到了什么?(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一条白线,)(板书:一条白线)白线指什么?在什么地方?(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理解"水天相接"。说明潮离我们越来越近。)8潮在远处时,只听见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江面上还是风平浪静。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这说明江潮已经向我们这边移过来了。这时人群又怎样了?(人群沸腾起来)(板书:人群沸腾)(理解"沸腾")为什么说人群沸腾起来?(讨论;因为这时站在前面的往后退,想站得高点儿,看得远点;站在后面的往前挤,想站得近点儿,看清楚点儿;没看到的希望看到;看到的巴不得看得清楚点;都在喊:潮来了。所以人群就像水开了一样,沸腾起来。)9分组朗读第三自然段。10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板书:声形情)写得清清楚楚。下面我们就按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思考;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时,人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默读,思考。1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人们看到了什么?(出示挂图)(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手势讲解。理解"横贯")12还看到了什么?(再近些,只见,形成)(板书:白色城墙)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写出了什么?(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两丈多高有两层楼那么高)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水天相接再近些)1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是什么景象?从课文中找个词出来形容。(浩浩荡荡)"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气势大)从哪儿可以看出气势大?(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板书:白色战马)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潮水)所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那声音-(板书:山崩地裂)(理解"山崩地裂")山崩地裂所发出的声音大不大?大得怎样?(大,好像大地)那"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江潮发出的声音。)原来江潮发出的声音如同-()好像-()14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齐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齐读)15这时人们的情绪怎样呢?有没有?为什么?(讨论:课文中没写。一方面人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另一方面即使有人说话,声音也被潮声压住了。他们会说;钱塘江大潮真是太壮观了,太罕见了,声音真大啊,真是天下奇观)作者在这里不写人们情绪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原因。16小结:这一自然段写江潮在近处时变化的情景。17小结全段:(生看黑板板书)第三段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潮在远处的情景,再写潮在近处的情景,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板书:)18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教师引读第三段)五、讲读第四段。1潮来时是这样的,那么潮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看谁最先找出潮来后总的特点。(恢复了平静)(板书:平静)2这里江面恢复了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从哪儿可以看出?(不是;霎时。理解"霎时")4你见过一眨眼时间江水涨两丈来高的景象吗?(没有,这实在是太罕见了)5小结:这一段介绍了潮来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六、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察时所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样子,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壮观的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七、作业。练习背诵三、四自然段。板书设计1、 观潮潮来前 风平浪静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潮来时 白浪翻滚 人声鼎沸潮头过后 恢复平静 静看堤下江水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5、学习收集资料.教学重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与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关的文字,图片.2、老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赏乐激趣,导入课题1、听歌曲: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师:同学们,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出现蓝天白云,草原牛羊,青山碧水,绮丽的风景等.师:喜欢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美丽的雅鲁藏布江吗? (喜欢.)2、导入课题:师: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还有一处神奇的大峡谷叫做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魅力.(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2、检查预习情况:抽查生字词认读,抽读课文.3、说一说:听了看了这些资料,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4、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三、借助媒体,学文赏景(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一.)师:欣赏完美丽的峡谷风光,来看看课文用了哪些方法和优美的词句描写它.1、指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米;最深:6009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二.)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大峡谷的异山异水以及生物.四、自主朗读,体会感悟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下面就分小组开个诵读会,把你印象深刻的部分读给同学听,从读中细心体会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表达的情感.2、学生分组诵读并谈体会.3、交流发言.4、演读课文:师再次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课件,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5、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阅读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五、总结全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六、布置作业收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介绍收集资料的方法.板书设计2、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壮丽 奇异 世界之最 山异 水异 生物多样性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教学重难点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一、谈话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二、按照要求读书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六、学习生字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5 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有风吹过。)2出示课件理解。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齐读。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1、学生写广告词。2、互相交流。五、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联系环保意识,学生自由发言。六、总结全文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板书: 3鸟的天堂第一次 大榕树第二次 鸟的天堂4、火烧云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五、想想说说,课外延伸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板书4、火烧云颜色极多火烧云 形状丰富 大自然的神奇变化极快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补充:激趣导课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2)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5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2)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三、品读诗歌,感受意境1反复练习古诗。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3学生齐读。4熟读成诵。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首古诗1指名背诵。2指名说诗句意思。二、学习游山西村1初读感知。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4品读悟哲理。5熟读成诵。4、小结5、背诵诗歌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背诵诗歌板书古诗两首题西林壁 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游山西村 农民(淳朴、好客)6、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教具准备1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笔。3爬山虎实物。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教学过程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三、反馈读书情况。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一、请同学们看实物。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四、学习第五自然段。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五、发散思维。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7、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书:蟋蟀)齐读课题。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3解决问题。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 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注意事项

    本文([四年级语文]四年级上语文教案.doc)为本站会员(音乐台)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