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四年级其它课程]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正式教案.doc

    • 资源ID:1973400       资源大小:341.50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年级其它课程]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正式教案.doc

    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一、课型:空气的性质 二、课程目标:科学知识: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3、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过程与技能: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 知的空气。 2、 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作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六、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气体,我们叫它大气层,通常大家把它叫做空气,对于空气大家了解多少呢?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空气是材料,大家交流。 探索和调查 空气是占据空间的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1、空气有这么多的性质,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这里有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缸(出示已注有大半缸水的大玻璃缸),如果将玻璃杯倒置,垂直放到玻璃缸的底部,杯中的纸会怎样呢?2、演示、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认为杯子里的纸湿了吗?学生观察汇报3、分组实验将玻璃杯垂直取出。4、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小游戏:比赛吹气球三、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1、我想请位同学帮忙做一个游戏:比赛吹气球。不过他吹的气球有一些区别。(出示放在矿泉水瓶子中的气球,并把瓶口封好,另一个就是普通的气球。)请其他同学来做裁判。仔细观察发现,一个吹得很大,放在瓶中的只能吹鼓一点。2、请这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吹气球的感受。3、这个现象有说明了什么呢?与空气有关吗?4、小组讨论,汇报5、师生总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占据空间的。6、利用光盘让学生直观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道理。四、空气是有质量的1、将一个空杯子口朝下压入水中,再慢慢倾斜。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水泡是怎样运动的?2、观察讨论:杯子里的空气向水面跑。3、请一位同学,一只手拿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另一只手拿放了三分之二水的瓶子。不断将瓶口与瓶底倒置,你会发现什么现象?4、汇报:空气总会跑到水的上方。5、我们知道水是有质量的,那空气有吗?6、小组讨论,提出假设。7、各组交流。光盘演示实验要求。8、领取实验器材。(小组分工)9、进行实验验证。10、各组说明实验情况以及实验结论。11、师生总结:空气是有质量的。五、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1、请两三位同学用手压气垫,说一说是什么感觉?用塑料袋分组活动。(注意:用力不要太大)2、学生观察松手时气垫发生的变化。3、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想法?能证实吗?提供针筒和橡皮。4、观察针管里的空气开始所占空间的大小和手压活塞后的大小,手压活塞时的感觉,松开手后看到的现象,比较活塞压下一部分时与压不动时所占的空气、手的感觉及活塞的运动各有什么不同。5、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记录实验过程,讨论得出结论。观看光盘录像。6、平时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7、学生讨论、汇报8、利用教学光盘补充。 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占据空间觉察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有质量认识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的应用。六、回顾和解释 1、和马铃薯、牛奶等固体、液体相比,空气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2、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后汇报。 3、通过活动和不同物体与空气的对比,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汇报总结。 归纳概括空气的性质六、板书设计 空 气 占 据 空 间 吗 性质: 要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不能随意压缩所占据的空间,有压力八、教学反思:本课堂中在压塑料袋时要提醒学生不要用力过大,以免塑料袋破裂;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空气存在的具体方法;要在一旁指导学生做实验,说一下实验室的规则。 2、冷空气和热空气一、课型:热空气和冷空气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科学知识: 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匀是形成自然风风的主要原因。 3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难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在平常的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可是当空气受热或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空气是流动的,我们就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4、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探索和调查 空气的流动(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冷空气是下沉的3)研究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为什么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 演示纸杯不平衡的实验,学生观察在加热的空气的过程中,纸杯有什么变化? 试着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学生讨论、自我总结冷热空气的性质。三、热空气的用途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2请学生介绍孔明灯和热气球的升空原理“有谁知道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和知识吗?”3)利用光盘介绍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的知识。四、冷热空气的对流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认识热空气上升,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空气的流动。认识冷空气下沉认识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五、回顾和解释 1、通过对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研究,你有什么样的发现?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2、那么,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冷热空气流动的情况是怎样呢?通过对实验的回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并对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七、板书设计 空 气 是 流 动 的吗  1.空气是会流动的 热空气 上升 冷空气 下沉  2.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制作原理。 八、课后反思:本课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冷和受热时会怎样流动的话题,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到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在做实验时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学会控制变量。 3、空气中有什么一、课型:空气中有什么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科学知识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阻力、借助空气运动)难点: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五、教学准备: 三只相同的蜡烛、大小不同的两只玻璃杯、火柴、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去底塑料瓶、水槽、红色水、细铁丝、小苏打、醋、集气瓶、带乳胶管的橡皮塞、呈梯状的铁条、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六、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空气有了一些认识,你知道空气的哪些性质?2、除了我们通过实验了解到的空气的性质外,你还了解哪些有关空气的知识?二、蜡烛熄灭的实验1、出示书上第九页的实验,请学生预测,哪支蜡烛先熄灭,哪支燃烧的最持久?并说出自己的依据。2、师演示实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3、学生根据观察,结合自己的假设进行解释。4、燃烧是不是用去了杯子里的全部空气呢? 了解学生有关空气知识的认识初步了解学生对空气组成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话题。三、探索和调查 蜡烛燃烧的实验1、学生根据装置思考、回答,蜡烛点燃后,拧上瓶盖,会有什么现象?2、学生实验、观察记录3、通过实验的现象,你有什么发现?4、独立思考,小组交流。5、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小组的讨论在班级进行解释汇报。四、火柴熄灭的实验1、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了些什么?此时的瓶中你认为还有空气吗?为什么?2、师提供实验装置(也可演示实验),讲明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3、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4、你们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5、阅读有关空气组成的资料。五、认识二氧化碳1、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2、观察制取的二氧化碳,“有颜色,有气味吗?”3、演示书上第12页的两个实验,你看见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4、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觉得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引导学生发现,瓶内的红色水比水槽内的高,但只高出一点,没有占满瓶内的空间,从而说明,燃烧只是用去一部分空气。认识瓶内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判定空气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结合实验、阅读资料,认识空气的成分。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知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先引导学生观察的石灰水是澄清的为后面的实验做好对比)六、回顾和解释 1、通过前面的实验,你对空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依据是什么?2、对二氧化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3、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 七、板书设计 空气中有什么空气中有: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八、课后反思:教材中没有介绍如何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本课中我引导了学生把澄清的石灰水导入敞开器皿里,放置在空气中,让学生观察过一段时间表面会形成一层白膜。应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一、课型: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二、教学目标探究过程和方法:1、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2、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2、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2、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3、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  难点: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课时安排 二课时(课堂一课时,课后调查汇报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谈话:空气对我们来说重不重要?学生讨论之后回答2、哪些地方体现出空气对我们很重要呢?3、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大家用手把鼻子捏起来,把嘴闭上。(持续十几秒中左右。)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刚才有什么样的感受4、大家有什么感觉啊?5、这说明什么啊? 从中感受到空气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空气的关注。二、探索和调查 了解自然界中的生命和空气的关系1、大家看看书上第十二页的第一副图,这就是我们刚才所做的那个试验,通过刚才的试验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个什么结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空气)讨论回答这个问题2、第二副图呢?又说明了什么?3、第三副图是什么人啊?她在地球上吗?她为什么要被设一个氧气瓶呢?4、同学们说说看,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借助教学光盘补充例子。5、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6、那我们的空气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如果有一天没有了可以利用的空气,那我们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状况1、虽然空气对我们来说是这样的重要,可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书上第十三页。讨论回答这个问题2、看了书上的这副图,你有什么感受?3、你在身边有没有见到过空气受污染的情况?4、在以前的生活中你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污染空气的事情呢?5、你在日长生活中有没有使用一些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工具?这些工具能否改造,使他们不再污染空气呢?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呢?1、看看书上第十四页的六副图,然后讨论,他们分别为净化空气做了什么事情?2、在这方面你可以有哪些地方向她学习的?3、说说现在人们已经为精华空气做了哪些事情?4、还有哪些不足,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5、我们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能为净化空气做哪些事情?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的污染,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你的建议1、我们知道身边有不少污染空气的事,可也有不少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可能有一些地方呢还没有做到位的,我们要从小为家乡出力,所以老师打算提议组织一个防治空气污染小队,为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出一份自己的力。2、感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就到课代表那去报名 认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引出空气污染的话题。引导学生总结出:这说明空气不但对我们的生命很重要,而且对动植物的生命也很重要。认识空气的污染与危害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污染。交流调查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了解应该防治空气的污染。回顾和解释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教学些遗憾之处,在第二部分“寻找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一个活动中,如果在引导学生说出哪些人类活动造成了空气污染之后,能够再联系上学校周围的环境,我想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原因会了解得更加透彻,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在第四部分“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这一个活动中,因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我没有及时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想到的改善空气污染的方法较少,缺少创新。 1、冷热与温度一、教学课型:冷热与温度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难点: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四、教学准备:三个杯子、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温度计、三杯不同温度的水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老师这里有一杯开水,你们看热气腾腾的,很难靠近嘴,可是为什么过了一会之后就不在冒热气了,而且可以从容的喝了? 激疑,使学生产生思考。探索和调查 试水温1、学生分组实验。2、请你说说实验时的感受。3、你能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解释吗?4、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5、要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要借助温度计。测水温1、如何借助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呢?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2、布置实验要求。利用教学光盘,播放前半段,提醒学生听清要求。3、再次提醒: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猜测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1、那么你们知道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2、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下来。实验: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证明热水变凉温度变化规律。1、我们要想通过实验来知道热水是怎样变凉的,你们认为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热水、杯子、温度计。”2、那么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3、布置实验要求。利用教学光盘,播放前半段,提醒学生听清要求。4、再次提醒:A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B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C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D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5、学生分组实验,并在实验记录上做下记载。 建立温度的概念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的技能探究常温下一杯水的温度变化规律回顾和解释 1、教师请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你的实验结果和你的预测一样吗?3、提问:请同学们说说看,如果再继续观测下去的话,温度会怎样呢?4、借助教学光盘结合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学会分析并进行合理地解释,得出结论。七、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 温度计 温度逐渐下降,先快后慢八、教学反思:依据科学教学的新理念,遵循以学生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主旨,采取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本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这样几点:1、让探究的生活性更明显。2、让探究的实效性更深入。3、让探究的成就感更充盈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本教学设计力求将科学的触角伸向生活实际,让科学探究更贴近学生。 2、热 的 传 递一、教学课型:热的传递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科学知识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三、教学准备: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五、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热水变凉,很多同学都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几乎每个同学都问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热水的“热”传到哪里去了?你们能从生活中找到答案吗?2、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介绍自己周围的一些热传递的现象。 探索和调查 实验一:研究“传导”二、那么热在金属片中是怎么样传递的呢?学生猜测。1、出示图片:(1)用蜡烛在金属片的一角加热,观察涂在金属片上的蜡烛油的融化过程。(2)在金属片的中央加热,观察蜡烛的融化过程。2、同学们,你们认为可能发生什么?(分小组讨论)3、那么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试一试。4、学生动手实验。5、利用教学光盘播放铜丝上的火柴掉下来的实验巩固热传递的概念。实验二:研究“对流”1、现在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一下加热一杯水的过程中,冷水是怎样变热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台领取实验材料。2、教师在旁指导学生。学生采用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去研究。3、联系前面所学的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了风,介绍热对流。研究“辐射”1、学生自己阅读有关辐射的资料。2、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1)辐射是否依靠其他的物体?(2)热量是怎样行进传递的?(3)我们接受过哪些物体辐射来的热?3、学生讨论后汇报。 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了解热传递的第三种方式辐射回顾和解释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热的传递方式有哪些吗?2、看图,分析图中热的传递方式有哪些? 区分三种热传递的方式,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热传递现象。七、教学板书 2、热 的 传 递 固体 高 低 传导液体 热升冷降 对流气体 像太阳 辐射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在某些细节的处理方面不够到位,比如我是选用木夹来夹住金属棒的,这种固定方法不够稳定,容易摇晃,从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如果采用架子固定会更合理。在进行到第二个环节:用蜡烛油粘火柴杆时,耽误了时间。这一情况的出现,也显示出教师备课还不特别充分,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无形中被浪费,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所以,在进行到第三个环节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时时间有些紧,学生没能充分交流。 3、加热和冷却一、教学课型:加热和冷却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做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科学知识1.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2.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3.了解温度计的发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2)、愿意合作与交流。(3)、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三、教学准备:糖、酒精灯、火柴、不锈钢勺子、抹布、三角架、搅拌棒固体铜球、酒精灯、火柴 、加热固体铜球,看铜球是否能通过铁圈。四、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到物质具有热胀浓缩的性质。难点:研究液体具有哪些热胀冷缩的性质。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2、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片叶画是用什么做的。3、点拨:这是用蜡笔做成的。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课题探索和调查 探究蜡笔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的现象1、提问:你们知道这幅蜡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奥秘吗?2、制作蜡画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组讨论3、分小组制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一幅蜡画)实验制作4、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5、各小组汇报:各小组把制作的蜡画展示前面的黑板上(有苹果形的、西红柿形的、五角星形的、大山形的、草莓形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记录6、教师点拨: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后会产生与蜡笔相似的变化?学生根据材料作出假设、并实验7、观看教学光盘中巧克力受热后的变化。三、探究小铜球热胀冷缩的现象1、谈话: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大家发现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可真不小。那么,一些看不出来变化的物体比如这个铜球,受热后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2、究竟它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3、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这种现象科学上叫热胀冷缩,其实是冷和热对物体体积产生了影响。探究水和空气在加热、冷却后的变化1、刚才的两个实验使你有什么发现?2、如果将水和空气加热和冷却后会和前面的物体一样都发生变化吗?3、学生预测。4、师提供材料,学生进行实验设计。5、汇报实验设计,修改完善。6、动手实验。7、汇报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形成的结论。 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认识加热、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进一步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回顾和解释 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1、谈话:在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受到冷和热的影响?大组交流:铺水泥地时要夹木条、自来水管会冻裂、夏天电线变长2、讲解:法国塞纳桥断裂的故事和北京至太原铁轨伸长的事例。3、立交桥、快轨在建造在建造时应注意些什么?协和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为什么会长胖25厘米?学生大组交流、汇报了解温度计1、阅读有关温度计发明的内容。思考:(1)温度计的发明者是谁?(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温度计的标准是怎样确定的。总结1、通过本节课中的实验,你对物体经过加热或冷却后,有了怎样的认识? 了解生活中人们利用加热和冷却所做的事情。了解温度计的发明史,感受其中凝聚着的科学家的智慧和劳动。七、板书设计3、加热和冷却加热和冷却 ( 空气 水 铜球 )绝大多数物体 热胀冷缩 八、教学反思:在本课的学习中由于实验比较多,实验器材的使用要在准确、安全、方便使用的条件下使用。这一课加热要用到热水,所以在器材的使用上要注意安全。这一课之前我们反复进行了实验,最后才确定了学生实验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液体的选择在多次选择之下,选择了探究醋。这一课强调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各个方面的影响,先让学生进行猜测,通过实验证明了学生们的想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及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分工也是实验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这一课的设计加入了让学生烧糖,做小小做糖师环节,能在一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一课的讲授,使我对加热和冷却一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一遍的讲授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4、吸热和散热 一、教学课型:吸热和散热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能够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3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难点:是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四、教学准备:油、水、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火柴、石棉网、三脚架、彩色笔或墨汁等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完成油和水这两种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2能够做实验记录,并画出油和水这两种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曲线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2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好吗?(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问题也是导入的一个方法,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热的现象和有关问题有了一些了解。)二学习新课(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质疑: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2学生预测。3实验一: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1)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2)师生共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加热时的温度变化时间(分钟) 温度()水 油 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6分钟。停止加热后的温度变化时间(分钟) 温度()水 油 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通过这组对比实验,你能得出油和水吸热和散热的规律吗?(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5)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将温速度比水快。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二)研究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和散热性能1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猜测:3按步骤做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1)把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2)再把它们拿回阴凉处,8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5)小结:这个实验在次说明金属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纸快。也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三总结1通过油和水、纸板和金属板的吸热和散热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2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四作业1完成实验记录。2调查:询问家长,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是否一样? 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由于液体。2那么通知不同颜色的相同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否相同?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二探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2学生猜测,提出自己的观点。3提问:怎样设计实验证明?4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5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6学生分组实验。7学生汇报数据,交流观察到的现象。8师生共同总结:同一物质,深色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升温慢,降温也慢。三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不同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的;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4学生讨论交流。5小结: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沙漠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形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光照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四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吗?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保温杯效果最好。2学生讨论,设计图纸,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展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评。4评一评:哪个实验小组设计的保温杯好?五总结1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水快,同种物质,颜色深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颜色浅的快。2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六作业1能解释生活中的利用吸热和散热原理的现象。2完成实验记录。七、板书设计: 4、 吸热 和 散热 油 快 快 水 慢 慢 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速度不同。 物质吸热快散热也快,吸热慢散热也慢。 深色 快 快 浅色 慢 慢八、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指导过多。试验时应小组计时等等。学生试验操作的规范性要加强,基本操作还需强化练习。学生的实验记录单需要老师指导才能正确填写,可以把一些内容要求更明确些,降低学生的填写难度。 5、水加热、冷却后一、教学课题:水加热和冷却后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大量的热。知道水蒸气、云、雾、雨、露的成因。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水三态会互相转化。知道在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蒸发和沸腾现象的研究,了解空

    注意事项

    本文([四年级其它课程]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正式教案.doc)为本站会员(音乐台)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