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数学]二年级数学上教案.doc

    • 资源ID:1983605       资源大小:892KB        全文页数:10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数学]二年级数学上教案.doc

    主备人:陆英参备人:华再骏 胡左香 赵赛莲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统一长度单位 (第 1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教材第1、2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 知道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一、导入 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们知道这本书有多长吗? 板书:长度单位二、新课讲授 挂图出示第一页主题图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有的说数学书有5个硬币这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书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师:我们还看到数学书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笔盒有5个硬币那么长,那么数学书和笔盒一样长吗? 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5,但是回形针与小刀长度不一样,所以量出数学书和笔盒不是一样长。 师:要想准确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 交流得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去量才能量准确。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2页做一做1、2、3、。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反馈。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谈谈自己的体会。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课后反思:主备人:陆英参备人:华再骏 胡左香 赵赛莲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第 2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教材第3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重难点1、 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掌握1厘米量的方法。2、 在建立1厘米的基础上,较真确、灵活地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一、导入 师:测量物体要用统一的长度去量才量得准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量。 尺子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观察一下。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尺子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二、新课讲授 1、认识1厘米。 (1)在直尺上找。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问: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 总结:尺子上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在生活中找1厘米。 问: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3)用手比。 让学生拿出手指尺子上量一量,看哪个手指宽大约是1厘米?在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看看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么2厘米、3厘米、5厘米··· ···又是多长? 引导学生知道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 3、用厘米量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的长度。 小组讨论,测量纸条的长度,再汇报。(2)统一测量的方法。(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1、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2、认识几厘米 (2)用厘米量 课后反思:主备人:陆英参备人:华再骏 胡左香 赵赛莲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认识米 用米量 (第 3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教材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4、5题。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理解1米=100厘米;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1、 复习引入 (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测量?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黑板的长。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2、 探究新知 (1)认识米。1、请同学们猜一猜1米有多长,用手势笔画。2、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让学生拿出卷尺,比一比,看和米尺是不是一样长,刻度是不是一样。3、体验。小组互相量一量,从脚底起,1米到身体的什么部位?学生回答。 (2) 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师出示米尺并介绍:这是米尺,是多少个厘米。 2、小组量出1米的绳子,再量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组讨论1米有多少厘米。汇报归纳。小组汇报:1米有10个厘米,就是100米 师板书:1米=100厘米让学生齐读两遍。 (3) 用米量。 1、用米尺量教室的长、宽,黑板的长,学生的身高等。(分组活动)2、 汇报测量结果。3、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第4、5题。4、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课后反思:主备人:陆英参备人:华再骏 胡左香 赵赛莲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认识线段 (第 4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教材第5页的例题6、“做一做”。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 是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教学重难点(1) 认识线段和量线段。(2)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1、 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特征。 1、老师准备了一根绳子,问:怎样能把它变直? 学生观察汇报。 师示范并小结: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是线段。(板书:线段) 2、看看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得出:a.直的。 B.有两个点。(板书:两个端点)3、师在黑板上画_问:这条是线段吗?为什么?4、 出示三条线段(见小黑板) 问:这些是线段吗?它们的长度一样长吗?老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 (2)完成“做一做”。 (3)找线段。师:我们身边的物体有很多线段,如数学书,找出它的那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为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4)连线段、数线段。让学生数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几条线段组成的。(5) 量线段的长。 师指导学生量线段的方法。2、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3、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特征: 直直的 ,有两个端点。 课后反思:主备人:陆英参备人:华再骏 胡左香 赵赛莲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画线段 (第 5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教材第6页的例题7及“做一做”。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学重难点1、 用刻度尺画线段。2、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1、 探索新知 (1)巩固画线段的长度。 1、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一题的线段。要画一条和它一样长的线段先得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在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强调:A. 测量线段的长度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0。B. 看线段的另一端对准哪一条刻度线,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演示,直观感知。教师在黑板上演示,让学生详细了解测量线段的长度的过程。3、 操作,亲身体验。 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 (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1、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6页例题“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的教学情境图。先让学生认真观察上图,再让学生议一议:画指定线段的长度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2、 演示,直观感知。 师演示画线段的过程,强调: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点。 3、操作,亲身体验。 让学生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 学生画完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3、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板书设计: 画线段 画线段: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课后反思:主备人:胡左香参备人:华再骏 陆英 赵赛莲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第 6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本课时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并根据画面内容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学习。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一、情景引入出示主题图。师:今天课真热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博物馆,同学们请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看图说)生1:每辆车限坐70人。生2:二(1)有36人。生3:二(2)班有30人。生4:二(3)班有35人。生5:二(四)班有34人。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二、探索新知1、尝试列式。师:小朋友们在小组里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说。指名发言。生1: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是66师:你能列算式吗。(36+30=66)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三、巩固拓展1、交流口算方法。师:36加30等于多少呢?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小棒摆一摆。(1)摆小棒,边说边摆。指名上台演示。(2)用算盘拨,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数上拨6个珠子表示36,加30,再把3个珠子拨在十位,表示30,合起来就是66。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2、竖式计算(1)师:这样的算是也可以用列竖式计算,根据摆和拨的过程想一想: 十 个 3 6 + 3 0教师书写,边讲解边板书:先写“36”,在36的左下边写“+”,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等号线。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2)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3、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教师稍作小结,重点强调数位对齐。(板书)4、练一练。(1)出示课本第9页“做一做”32+6= 59+40= 20+67=指名在投影仪下写,其他同学在下面写。集体交流:32+6列竖式时6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59+40列竖式时,4在什么位置,0能不能不写?20+67列竖式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式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一) 哪两辆车可以合乘一辆车? 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成一辆车。 十个 3 6 + 3 0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6 6课后反思:主备人:胡左香参备人:华再骏 陆英 赵赛莲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第 7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本课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重点解决竖式计算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问题。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结合直观演示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加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难点:列竖式计算。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一、情境引入1、教师出示主题图师:上节课我们解除了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同乘一辆车的问题,谁还记得,能不能同乘一辆车?(能)师:二(1)班和二(2)班同学可以乘坐一辆车走了,现在剩下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他们能不能同乘一辆车呢?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师:怎样列算式?(老师板书)二、探索新知1、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35+34”,(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交流算法,自由发言。(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2)让学生试着写一写。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十个 3 5 + 3 4为什么3和3对齐,5和4对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加3得6和谁对齐?为什么?5加4呢?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2、请口算的学生讲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三、巩固运用1、我是小老师,对错我来判。54+3=84 62+24=86 45+14=95 5 4 6 2 4 1+ 3 + 2 4 + 1 4 8 4 8 6 9 5让学生自己先判断,错的说说理由并改正,对的说说理由。2、练习二第1、2小题3、趣味算式 1 8 2 7 3 6 +8 1 +7 2 +6 3 9 9 9 9 9 9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能接着写几道算式吗?四、课堂小结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二) 二(3)班和(二)四 十个 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吗? 3 5 注意: 35+34=69(人) + 3 4 数位对齐 6 9 从个位算起课后反思:主备人:胡左香参备人:华再骏 陆英 赵赛莲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第 8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二是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利用情境图和动手摆小棒,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2、使学生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体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一、导入新课我是计算小能手:65+32= 52+3= 34+20=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探究算理1、教师出示主题图师:前两节课我们解决了光明小学同学们去博物馆乘车,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教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需要怎样才能知道答案?引导得出:把两个班的人数相加。谁能列算式?(36+35=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2、指名回答,同学交流。(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提问: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2)请列竖式的学生说。结合小棒与列竖式讲解:36是3个十和6个一,35是3个十和5个一,我们把6个一和5个一合直来,发现满十了,把十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1个一,因此,在写竖式时,6+5等于11,满十了,在写得数11时,在个位写上个位的“1”,满的十,进到十位,就是满十进一,再把这进上来一个十和原来的6个十合起来就是7个十。(3)请口算的学生说说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3、比较小结: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结:笔算加法注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通过计算,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三、巩固运用过渡:谢谢大家帮学校解决了乘车的问题,现在,请大家上车,我们出发啦!一起解决旅途中的问题。第一站:我能算出示做一做的习题 (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订正时指名说“个数上6加7得( ),怎样写?”“个数上6加4得( ),怎样写?”第二站:我能摆教材练习二 第3题组内互查、互评。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数加起,个位满十,像十位进1。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36+35 数位对齐 3 6 从个位加起, + 3 5 满十向前一位进“1”课后反思:主备人:胡左香参备人:华再骏 陆英 赵赛莲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第 9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是巩固不进位和进位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迅速的进行笔算。教学重难点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列竖式计算,谁能说说,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这节课我们要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看谁的知识掌握的最牢。二、巩固练习1、练习检测。(1)口算小能手。开火车计算。第9题,小白兔采蘑菇,看谁采的多,采得快。让学生自己独立算,教师计时3分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评讲,表扬全做对的学生。(2)我是老师,对错我来判。教师出示练习二的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提醒同学们在计算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2、练练手(1)出示第7题,请学生计算。(2)第10题:出示投影片,口答,谁的邮票最多,谁的最少?三、解决问题1、第9题指名读题,题目说的是什么意思,你能解决吗?用什么?为什么?2、第11题:出示小黑板直升飞机、汽车、火箭、轮船;自主解决第(1)小题,集体订正。第(2)小题 ,可以买什么?第(3)小题,重点理解“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是什么意思。师小结:本题是一个利用两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组,第(2)题是一道有多种答案的题目,第(3)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的和最小。四、练习延伸在相应的括号里填得数板书设计: 练习二 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课后反思:主备人:胡左香参备人:华再骏 陆英 赵赛莲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第 10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减法的基础。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由实际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2、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并能够正确计算。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难点: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直的问题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生齐回答:北京。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教师出示表格师:排列前5名的各得多少枚金牌。学生观察。(中国51枚,美国36枚,俄罗斯23枚,英国19枚,德国16枚)。(2)师:看着这些数据,我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数学问题?生提数学问题。可能提: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美国比英国多多少枚?英国比德国多多少枚?2、交流算法,理解算理。(1)师: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交流,列出算式36-23=让学生自由说交流反馈。(2)怎样计算。让学生说口算方法。30-20=10,6-3=3,10+3=13,用口算。可以笔算,用竖式怎样算?先用圆片摆一摆。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36,再从中去掉23,观察还剩多少?一学生到前面摆,边摆边说。试着列出竖式来,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说)学生交流得出: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三、巩固运用1、练习三第1题学生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第2题:填在书上集体订正。学生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算的。3、第4题:说说图意。树上有32个桃,摘了11个,还剩多少个?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 36-23=13 相同数位要对齐 3 6 - 2 3 1 3课后反思:主备人:赵赛莲参备人:华再骏 陆英 胡左香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第 11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退位减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其计算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一、基本训练口算: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竖式计算:52-21    79-37    65-24  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二、新课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1-36=)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师:都是51-36,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动手操作,形成表象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在数位表上摆出51根小棒提问:从51根中去掉36根该怎么办?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三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36根,从11根中去掉6根剩5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3捆还剩1捆,所以51-36得15是正确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1-36=15,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看竖式,首先遇到1减6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从1根小棒拿6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1根里拿6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1根合起来再拿的)在笔算时,当位上的1减6不够减时,也要从十位上拿出1,叫做从十位上退1,这时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是5减1?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从1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1根合起来,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是4,可以这样说,从十位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一个退位点(用红粉笔)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例2 51-36=15 5 1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 3 6 各位不够减,从十位进一。 1 5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 36-23=13 相同数位要对齐 3 6 - 2 3 1 3课后反思:主备人:赵赛莲参备人:华再骏 陆英 胡左香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第12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本节课要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514题,其中第510题是退位减法的内容,教材安排这组练习的目的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强化退位减法的算法。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的含义。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一、复习导入1、出示两道题,45-27    75-57 2、把两题写在黑板上,边写边让学生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从哪位开始减,个位不够怎么办?二、课堂练说1、刚才你是怎么计算的?和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清楚 ,表达最完整?2、你认为你的同桌说得很好,就你举手推荐他说3、课本练习三第5题提问:94-25的差的十位是几?为什么?小结:我们要判断十位上是几,先要看看个位上的数够不够减,如果够减,直接把十位相减,如果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这时十位上的数要减一。4、练习三第9题定时,让学生先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他们的差,教师巡视、指导。三、课外作业第20页第8-15题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练习课) 加法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各位不够减,从十位进一。课后反思:主备人:赵赛莲参备人:华再骏 陆英 胡左香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第 13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教材设计了一个“二年级卫生评比”的情景图,图上呈现了部分班级在卫生评比中得红旗的情况,借助图画分析题意。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一、复习1、口算:3+7    4+9    5+6    7+8    12+613-7    27-8    36-5    47-2    63-52、计算:45+49      56-27二、新授1、教学例4出示挂图问:你看到了什么?请你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师指出:对评比牌前面的灌树挡住了,你有办法知道每个班红旗获得情况吗?2、小组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看条件3、小组汇报如:二(2)班    16-3=13注意:强调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计算4、问:谁知道二(1)班、二(2)班得几面红旗呢?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没办法知道。因为被树挡住了。问:那他们可能得几面红旗呢?你是在怎么知道的?三、练习1、P23  做一做2、练习四第14题 板书设计: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12+3=15课后反思:主备人:赵赛莲参备人:华再骏 陆英 胡左香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第 14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教材设计了一个“二年级卫生评比”的情景图,图上呈现了部分班级在卫生评比中得红旗的情况,借助图画分析题意。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一、复习1、口算:3+7    4+9    5+6    7+8    12+613-7    27-8    36-5    47-2    63-52、计算:45+49      56-27二、新授1、教学例5出示挂图问:你看到了什么?请你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师指出:对评比牌前面的灌树挡住了,你有办法知道每个班红旗获得情况吗?2、小组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看条件3、小组汇报如:二(2)班    16-3=13注意:强调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计算4、问:谁知道二(1)班、二(3)班得几面红旗呢?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没办法知道。因为被树挡住了。问:那他们可能得几面红旗呢?你是在怎么知道的?三、练习1、P23  做一做2、练习四第14题板书设计: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1)三班得的小红旗比一班少得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2+4=15课后反思:主备人:赵赛莲参备人:华再骏 陆英 胡左香 刘艳 李玉善 蒋蔚 高娟 李花 唐丽利 陈永清 李树芬课 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 15 课时)教学时间: 年 月 日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强学生对连加连减应用题的理解。2、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式计算。3、让学生明白互助友爱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应用题的多种解。2、加连减式计算方法。教 学 流 程授课教师个性化设计一、常规练习9+3+4            8+6+9            3+2+710-8-2            13-2-7            19-6-5二、教学连加出示主题图和表格。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28                34                23问:你看到了什么?从表中你看到了什么数量?(三个条件)你能提什么问题?(教师板书出学生的各种问题,并选择:一共摘了多少个?)问:你能列式吗?这个算式我们又叫什么

    注意事项

    本文([数学]二年级数学上教案.doc)为本站会员(音乐台)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