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纲要上1-5.doc

    • 资源ID:1988926       资源大小:117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纲要上1-5.doc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纲要第一章 导论一、 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基本特点(一)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现象,发展过程,及其特点、规律,其对象是国际社会,研究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二)主要内容、要研究国际社会现状及其发展;、要研究影响和决定国际社会的各种因素;、要研究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要研究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还要研究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三)基本特点、现实性很强;、综合性很强;、政策性很强;、理论性很强。二、行为体(一)行为体的概念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政治经济实体。(二)行为体必须具备的特征、具有独立性;、具有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实体);、参与世界经济政治活动发生跨国行为。(三)行为体主要有:、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政党;、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四)行为体分类、国家行为体指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即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政党、民族解放运动组织。三、国家利益(一)国家利益含义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二)作用、国家利益是国家从事对外交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国家利益是判定一国外交政策好坏、外交工作得失的重要尺度;、国家利益是国家间的关系和世界经济政治演变发展和变化的动因。(三)国家利益分类、按时间和空间可划分为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按地域可分为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如亚太地区、中东地区等;、按领域可分为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科技利益、文化利益、军事利益;、按重要性可分为国家的根本利益、重要利益、次要利益;、按国家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的程度,可将国家利益分为生存利益、发展利益和国际联系利益。()生存利益(国家安全利益)什么是生存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的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其内容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协等。()发展利益。包含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全面进步和发展。()国际联系利益。在追求生存和发展利益的同时,还寻求在国际社会上有相应的地位和荣誉,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和对国际事务的决定权。其包括维护和平的周边和国际环境,平等参与国际的决策,从国际市场上顺畅地获取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海外投资、贸易和国民得到保护和公平对待,国家的尊严、国家的象征、国旗、国徽得到有效保护等。()对国家利益作出明确细致的划分和排序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当今世界上资源、市场、财富等必定是有限的,一个国家获得多了,其他国家必定获得就少。为解决利益矛盾避免冲突和战争,国家就必须在利益上相互让步,以实现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级和政党对国家利益会有不同看法和见解。如美国认为发生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和角落的事件,都对美国的国家利益的影响,发生在全球任何地方不符合美国口味的事变都是对美国国家利益的侵害,因此,美国打着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帜,进行全球干涉。()判断国家利益正当与合理性的标准和尺度包括:主权标准;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统一的标准;符合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进步利益的标准;互利标准。四、综合国力(一)综合国力的含义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的的全部实力和潜力,以及运用实力和潜力影响国际社会的能力。(二)综合国力的战略价值1、综合国力是衡量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的尺度。2、综合国力是国家推行外交政策,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主要手段;3、综合国力也是国家制定外交政策、国家战略的必要依据;(三)综合国力的构成综合国力是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力量构成的。1、物质力。包括: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文教力等。2、精神力。包括:政府效能、国家、民族的内聚力、目标合理性、社会制度等。(四)克莱因综合国力方程式克莱因说:“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是该国各种物质力量和精神力的简单相加,而是物质力被精神力来乘。克莱因方程式:PP=(C+E+M)×(S+W)1、 一个国家可以被估算的国力PP2、 国家的有形实体C3、 经济实力E4、 军事力M5、 国家战略S6、 国家战略意志W例,1969年美国物质力指数为480,精神力系数0.6,越南物资力指数为180,S+W取值为1.7,那么美国和越南在1969年可以估算的综合国力就分别为:美国国力=480×0.6=288 越南国力=180×1.7=306这就是物质力不发达的越南为什么能战胜美国这个世界上物质力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五、学习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目的和基本方法(一)目的有三1、了解基本情况,获取基本知识,站在校门口,放眼全世界,提高了素质,增强了使命感,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2、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分析世界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作出新判断,得出新结论,更好为全方位开放服务。3、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牢固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二)方法有三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是研究国际问题的榜样,他们有关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一笔丰厚和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2、要关注当今世界发展变化,要掌握实际情况,重视资料的收集,作认真全面的分析研究。3、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总之,概括起来三句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并持之以恒,这样就一定能够学好这门课,达到预期目的。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一、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形成。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资产阶级打破了封建社会闭关自守,建立了统一的世界市场,从而形成了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含义。世界经济是指国际社会主体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总和。国际社会行为主体,通过国际分工、贸易、金融等纽带建立起来的各种经济关系,构成了世界经济体系主要内容。世界经济空前发展。二战后世界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如果说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里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那么,二战后人类创造的生产力比战前的一切总和还要多。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二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两大经济体系对立并存,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对立并存(1)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间国际经济互利合作新型关系1949年1月建立“经互会”,有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6国,在莫斯科举行经济会议,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随后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蒙古、古巴、越南等共11个国家相继加入经互会。(2)建立“中苏友好同盟”。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苏联承诺向中国贷款和协助中国发展经济。(3)经互会成立,中苏友好条约签订,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形成。2、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进行“遏制”(1)1948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严厉管制对苏联物资输出。(2)1949年11月成立了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参加有美、英、法、德、加、比、丹、意、卢、荷、挪、葡12个国家,1952、53年日本、希腊和土耳其加入共15个国家。(3)“巴统”规定三类物资兴端技术产品、军用武器装备、稀有资源共2800多种,占当时国际市场商品种类50%的产品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销售。(4)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操纵联合国掀起了对华经济封锁和制裁的狂潮。3、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1)二战摧毁了德、意、日,削弱了英、法,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2)大批欧洲阔佬为躲避战争,携带大量资金和技术进入美国,被法西斯分子迫害的知识分子逃到美国,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保证了战后美国技术上世界领先地位。据统计,1937-1948年期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工业产值由42%上升到56.4%,出口贸易由14.2%上升到32.4%,黄金储备由50.5%上升到74.5%。(3)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苏联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难以同美国抗衡。(4)美国建立其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主要手段:领导和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按美国意志建立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使之成为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扩张的工具。实施“马歇尔计划”和援助日本,并以此控制日本和西欧。实施“第四点计划”。企图通过技术援助和投资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渗透控制受援国。1949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从而控制亚、非、拉受援国。(5)实施两个“安全网”保证美国的世界霸权。所谓“经济安全网”,核心内容是建立美国向西方国家提供稳定的美元和自由汇兑制度,提供开放市场和贸易制度,以及廉价的石油稳定供应制度。所谓“军事安全网”,核内容是建立美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多边或双边的共同军事安全条约体系,美国向西欧和日本提供安全保护。(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1)在生产领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慢,经济实力急剧下降。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60年代的4.3%下降到70年代的2.9%。19531973日本GDP增长率为9.8%,德国为5.9%,法国为5.2%,而美国只有3.5%;19611970日本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为13.6%,德国为5.4%,美国只有5.1%;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中1948年为54.6%,1970年下降为37.8%。美、日、欧三方经济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比重:美、日、欧三方经济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比重(%)国别年代美国日本欧共体1961-196546124491966-197030110491971-19752243291976-1980345030(2)在金融领域,美国黄金外汇储备不断下降,美元一统天下被打破。从1950年228亿美元降为1977年的19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的比重从48.5%下跌为6.1%,而同时西欧则从1.2%上升为7.4%。美元先后发生四次危机,马克和日元与美元一起成为国际货币。这就标志着1944年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崩溃,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丧失。(3)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的贸易大幅度下降,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从1953年18.9%,1970年降为13.7%,1980年降为11.8%,同时进口额不断增多,越来越多外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外汇收支壮状日益恶化,1971年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第一次贸易逆差,1985年外贸赤字达1485亿美元。2、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形成(1)GDP增长率的变化。据统计1953-1973美国为3.5%,英国为3%,法国为5.2%,联邦德国为5.9%,日本为9.8%。(2)美欧日主要经济指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变化:在1950年和1970年两个年分中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8.7%、37.8%,1.6% 、9.5%, 6.5%、10.1%;(3)出口贸易变化: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中1950年和1970年两个年份中,美国22%、15.2%,日本为0.5、6.9%,联邦德国为1.4、12.2%。(4)黄金外汇储备变化,在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中,1950年和平共1970年两个年份中,美国为49.6% 、5.6%,日本为1.2%、5.2%,联邦德国为0.4%、14.6%。(5)1950年英法德日意五国GDP之和只相当于美国的60.31%,1980年则相当于美国的132.5%。(6)对外投资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债务国,日本则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虽然拥有综合经济实力优势,但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规模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某些关键领域等一些重要方面已经丧失或既将丧失优势。3、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成长,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1)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19531970年GDP年均增长率为5.4%,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4.7%。19701980年发展中国家为5.3%,发达国家为3.2%。出口也从1970年的565亿美元增加到1980的5671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也由1970年的17.9%上升到1980年的28.1%。发展中国家的GDP占全球的比重,由1950年的9.1%上升到1980年的16.5%。(2)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经济增长快速。6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带动了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均GDP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的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泰国、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其中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号称为“亚洲四小龙”。 亚洲“四小龙”经济飞速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9.3%,70年代9.2%,80年代7.9%。同期全球增长率只有4.8%、3.4%、2.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4.9%、3.2%、2.6%。人均GDP,1966年香港为564美元,韩国为125美元,新加坡为710美元,台湾为236美元。1990年分别增加到11490美元(香),5400美元(韩)、11160美元(新)、7997美元(台)。 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第一, 工业化进展迅速,各有特色。新加坡是以自由港为依托,依赖外资实验工业化,韩国是以财团型大企业为主,靠大量借债,强行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的;台湾则是官民结合,以农业为基础,加工装配为主要途径,由贸易带动工业化。1987年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的工业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占国内GDP的44.3%、32.3%、51.9%、28.2%。亚洲“四小龙”只用20年的时间就奠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00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第二,经济增长速度快。从1960年到1985年的新加坡GDP平均年增长率为9%,韩国为8.4%,台湾为9.1%,香港为8.2%。这种速度是世界罕见的,不仅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5.3%,也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4%平均增长速度。1962年韩国人均GDP为87美元,香港386美元,台湾300美元。到1992年,韩国人均GDP6635美元,台湾10215美元,新加坡15200美元,香港16205美元。第三,外向型经济程度很高。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亚洲“四小龙”提出“出口为生命线”、“出口第一”等口号实行“大进大出”,推动贸易的高速发展。20多年,香港和新加坡出口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为18%左右,台湾和韩国的出口贸易平均年增长率25%以上,高于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1990年亚洲“四小龙”对外贸易总额达5350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5229亿美元。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第一,经济战略适时转变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经历三个战略转变阶段:一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都经历了进口替代战略阶段,二是从60年代到70年代都传入出口导向战略阶段。三是进入80年代转向国际化、自由化、科技化战略阶段。第二,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及管理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引进技术为主,自有技术为辅,先应用技术,后基础技术以科技产业化为主要目标,来推动经济发展。1970-1980年,在GDP年平均增长率中,韩国的40%,台湾的48%,香港的23.5%,新加坡的13.2%,是靠科技进步获得的。第三,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第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援助。起到了“输血作用”。第五,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国际环境。“四小龙”经济起飞大都发生在60年代中期,此时正值发达国家经济高涨时期,世界市场扩大,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4、苏联经济实力增强同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1)20世纪50年代,苏联确定在20年内使苏联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人均达到或超过美国。(2)1950-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主要工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美国。1950-1980年主要工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 国民收入工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国家国民收益工业产值农业产值苏联7.48.73.0发达国家4.04.62.0美国3.54.01.9(3)195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不到美国的30%,1980年上升到80%,1960年苏联只有十几种工业产品产量超过美国,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已有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5、两大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1)两大经济体系之间的经贸往来增多。“经贸会”7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从1970年的132亿卢布上升到1980年的646.4卢布,10年增长近5倍。(2)援助或贷款。东欧各国共从西方和西方国家控制的国际金融机构获得近1000亿美元的援助或货款。(3)双方在技术合作、合资办企业也取得了一些进展。(4)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中国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西方经济关系走上合作轨道。(5)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整个东西方经济合作出现新局面。(三)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的变化和调整1、苏联(俄国斯)丧失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苏联经济开始下滑见表一。 表一 20世纪60-80年代苏联经济变化表(年均增长率%) 工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时间国民收益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1966-197077%85%39%1971-197558%74%25%1976-198043%44%18%表二 苏联GDP年均增长率与西方七国集团年均增长率比较 国别时间苏联美国日本西欧(德法英意)1981-19901.5%3.2%4.1%2.4%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经济被日本超过,丧失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苏联解体后、其继承国俄罗斯政治动荡,经济危机长达10年之久。1992-1999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18.6%、-13%、-13.5%、-4.2%、-1%、-1.8%、-4.9%、5.4%2、国际经济矛盾发生重大调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遭到较大打击,实力地位大为削弱。东西矛盾不再是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西西经济矛盾上升。特别是美日欧三方矛盾更加突出。美国谋求独霸世界,阻止任何对手对其世界领导地位构成的现实和潜在威胁;欧盟谋求在多极世界中作为独立一极发挥作用;日本要成为世界公认的起领导作用的政治大国,都离不开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随着美欧日加紧部署,推行其全球战略,它们之间经济矛盾和磨擦将愈益突出,西西经济竞争将更趋激烈,西西经济矛盾上升不可避免。3、东亚和印度经济崛起。(1)东亚经济崛起日本创造奇迹。在20世纪60年代未,成为世界上第三经济大国;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亚洲“五小虎”快速发展。使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为鼎盛时期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20世纪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七经济大国,第六贸易大国。越南、老挝、柬甫塞的经济也迈入了快速增长之路。在“10+3”(东盟10国+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机制推动下,东亚地区在金融货币、经济贸易、科技、人力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取得稳步进展。东亚国家GDP增长率继续居全球之首。东亚贸易进出口总额战后以来一直以年均双位数增长。东亚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东亚地区制造业成长很快。东亚钢铁生产占全球一半以上,白色家电生产占全球的60%以上,半导体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2)印度经济的崛起。印度经济发展很快。1990-1999年经济年增长率6%,1992-2002年为5.4%。据世界银行统计,2001年-2002年成为世界11大经济实体。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生产和出口国。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1)欧洲联盟(EU)成立1991年1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1993年11月生效,欧洲联盟成立,欧共体发展到联盟。成员国。1952年西欧六国(法、德、荷、卢、比、意)建立欧洲煤纲联营,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三国加入共同体,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加入,1995年瑞典、芬兰、奥地利加入,欧洲联盟共15个国家,2004年5月1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浦路斯和马耳他10国加入欧盟。形成了一个横跨东西欧25国,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 GDP约达10万亿欧元的新欧盟。特点:欧盟不仅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而且也是经济规模最大、成员最多的区域经济集团。(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成立:1987年10月,美国与加拿大草签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1月,美加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1992年10月,美、加和墨西哥草签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1994年协定正式生效。成员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国家组成的地区经济集团。(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1989年11月在堪培拉举行的亚太地区12国会议上成立的。成员国: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中国、智利、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台湾、香港、俄罗斯、越南、秘鲁共21国。特点:亚太经合组织,是东亚崛起,和美国重视东亚的产物,它是“三结合”的机制: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的结合体。二是两种社会制度的结合。三是多边经济论坛和双边政治对话的结合。二、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一)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1)世界经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的国家民族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2)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3)二战后新科技产业革命的推动的结果。3、经济全球化表现:资本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金融国际化;生产和销售国际化;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4、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认识(1)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2)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世界经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所有国家有利有蔽。对发展中国家也是有利有蔽。5、经济全球化消极作用突出:(1)南北差距继续拉大,发达国家内财富、收入分配不平等加深。(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主权受到发达国家的威胁。(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恐怖主义袭击(4)世界经济全球化不公正、不平等,只对少数发达国家有利,对多数国家不利。(二) 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1、谁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综合国力,谁就能在新格局新秩序中处于主导地位。在综合国力构成要素中,经济力量是中心,科学技术是推动力量。2、世界各国积极调整科技、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将各国经济安全确立为对外战略重点,并采取一些措施吸引高科技人员。三、世界各国普遍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1、冷战结束以来,为适应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类国家不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寻找适合本国国情和世界经发展趋势的经济模式和机制。2、经济调整和改革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调节机制的调整与改革,方向是市场和计划两种调节手段有机结合;(2)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调整和改革,基本趋向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公有制和私有制)与其他经济成分结合,互相补充,共同发展;(3)国有经济的地位、结构调整和改革,基本方向是减少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4)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的调整和改革,基本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楚、分工明确、权责清晰、既有权力制约又能提高效益的现代公司制度;(5)社会保障体系的调整与更新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劳动市场的灵活性。3、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经济改革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增强或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导制世界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方向的发展。(四)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1、跨国公司概念。跨国公司是世界范围内,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主体,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并由此形成的超国家的生产和销售网。2、跨国公司的作用。(1)跨国公司既是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产物,又是世界经济和经济国际化的推动力量。(2)跨国公司通过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把世界各国市场和经济活动空前统一起来,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3)跨国公司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推动国际分工深化,加速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在全球扩散,日益发挥突出作用;(4)跨国公司也是推动世界经济政策、经济规范逐渐统一的重要力量。(五)新科技革命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1、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2)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方式;(3)加深了国际分工;(4)加强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5)在创造新产品、新产业的同时,也改造了旧产品、旧产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消费结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的思维观点、行为方式;(7)科技革命迅速提高了一些国家的实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2、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飞速发展。(1)个人电脑迅速普及;(2)信息高速公路以惊人的速度快速成长和延伸;(3)电脑硬、软件不断翻新;(4)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并不断走向成熟;(5)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3、信息技术作用:(1)信息资源逐步代替物质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2)信息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3)从事信息产业劳动和服务的劳动大军逐渐成为劳动力的主体;(4)信息技术正引发着各个产业领域和政府工作方式和管理上的革命。4、信息技术革命与以往的科技革命不同。这次信息技术革命不同于以往的科技革命,主要表现在:(1)以往科技革命只在发达国家产生,其成果也主要只由发达国家吸收;(2)信息技术革命虽然主要在发达国家产生,但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国家在信息技术革命中的主动作用反而超过日本、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在吸收信息技术革命成果方面也十分突出。印度软件生产和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有200家采用了印度生产的软件。三、当今世界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1、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1)最不发达的国家的数量迅速增加。1971年25个、1981年39个,1990年 42个,2005年49个。(2)南北经济差距迅速扩大。从GDP看,1980年发达国家GDP为7.7万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2.1万亿美元的3.6倍。2001年发达国家为24.1万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5.865万亿美元的4.1倍。从人均收入水平看,1960年北方国家与南方国家的差距为30:1,1997年扩大到74:1。(3)南北经济结构与质量差距扩大。发达国家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相继走上知识化、信息化,逐渐建立知识经济、信息经济,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4)南北差距扩大呈加速发展之趋势2、国内贫富差距扩大,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后期,高收入20%的家庭平均年收入13.7万美元,低收入20%的家庭年均收入只有1.3万美元,相差10倍多。世界上每14名儿童中就有一人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因缺粮食而饿死的非洲人,可能达到3000万人,全球吃不饱饭的饥饿人口1996年为8亿,到2002年底已达到11亿,相当世界人口的20%。(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世界可持续发展面临严竣形势1、全球人口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人口继续膨胀。1960年世界人口约30亿,1974年增到40亿,1987年达50亿,1999年10月达到60亿,差不多全球人口每1.5年增加1亿。照此下去,2059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对生活、就业、资源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人口结构老化,老年人口增多。1998年世界65岁以上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的9.8%(人口结构老化为7%),当今世界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今后老龄人口平均增长为2.5%,到2040年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3亿,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达到15%左右。对生活就业、医疗养老、保险、都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老年人口问题,世界各国可能面临政治动荡,各种社会问题增加。2、生态继续恶化生态包括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表明,全球河流稳定流量的40%污染,近10年来全球1/3的耕地遭到沙漠化、退化,影响10亿人口的生计。3、人类发展面临的自然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说,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面临缺水问题。矿藏资源也只能维持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4、到目前为止,人类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出现根本性变化,加大了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三)全球虚拟经济过度发展,金融风险增大。1、当代世界中的突出现象是虚拟经济日益背离实体经济。2、大量私人资本跨国流动,汇率起伏频繁,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3、全球资本流动仍将无序、全球监管无力和投机中加速发展。第三章 当代世界政治一、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 (1)雅尔塔体制的概念。雅尔塔体制,是指1943年11月、1945年2月和1945年7月,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首脑先后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苏联雅尔塔、德国波茨坦等国际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彻底击败法西斯国家、战后世界秩序安排以及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权力划分的谅解、协议、协定的总称。(2)雅尔塔体制的实质。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做出重新安排。(3)雅尔塔体制的作用雅尔塔体制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它为战后两极格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开了先河。(4)雅尔塔体制的内容雅尔塔体制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协调反法西斯同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战略步骤,制定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阶段协调作战的军事计划;第二类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第三类是关于战后秩序的安排和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的地位、作用问题。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也是在东西方冷战、对抗中形成的(1)冷战的含义冷战相对热战而言,是指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政策和行为,诸如经济上封锁与制裁,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遏制。(2)冷战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是西方认为雅尔塔体制对苏联让步过多,它们企图修改雅尔塔体制,以享有更多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果实。深层次原因:一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偏见以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差异。二战后反对共产主义的任务随即提上日程;二是稳固资产阶级统治,遏制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三是实现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需要。“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3)欧洲是东西方冷战、对抗的重要战略地区:德国被分裂东德和西德。二战后,对德国实行美英法苏四国共同占领,1949年9月、10月,西占区东占区,先后选举各自成立政府建立德意志联帮共和国(资本主义制度)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两大经济体系形成并对立。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从而控制西欧。苏联加强同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成立“经互会”,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在20世纪40年代末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对峙。1949年4月美国纠集西欧国家和加拿大,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苏联与东欧各国建立了华沙条约集团。欧洲分裂为东欧和西欧。在东西冷战、对抗中,美国支持西欧各国政府并掀起反苏反共的狂潮。苏联东欧国家采取相应措施,1947年9月,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情报局在其成立宣言指出,世界已经分裂为两大阵营,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另一个是美国领导的反民主阵营。从1945年二战结束,至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经过十年的过渡期,在雅尔塔等战时协议的基础上和在东西方冷战、对抗中建立起了以美苏为中心,以欧洲为重点,以亚太为侧翼,辐射全球的两极格局。(二)两极演变的主要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主要特点是两大阵营对抗,两大阵营形成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激烈较量。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分化、改组。一是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二是西欧、日本独立自主倾向发展,帝国主义阵营分化。三是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第三世界崛起,极大改变了国际战略力量对比,有力打击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苏由激烈争霸走向关系缓和。世界多种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表现在:(1)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增大。(2)发展中国家反帝、反殖、反霸的斗争则进入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政治独立的新阶段。(3)西欧、日本独立自主倾向进一步发展。(4)日本经济继续以高于美国和西欧的速度增长。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三) 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进入格局转换新时期。其主要原因:第一,这次世界格局转换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而此次旧格局崩溃是由苏联一极的自动坍塌造成。第二,这次世界格局转换并非多极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发育成熟所致。而此次两极格局崩溃是因为高强度军备竞赛和争霸斗争拖垮了一个超级大国,严重削弱了另一个超级大国所致。第三,两极格局崩

    注意事项

    本文([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纲要上1-5.doc)为本站会员(音乐台)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