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考研政治]考研政治大纲已公布.doc

    • 资源ID:1989665       资源大小:74.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政治]考研政治大纲已公布.doc

    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已公布2010年08月23日 10:53来源:帮考网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思想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2、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字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3、评价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沦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 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4、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8 %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 %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约16 %     多项选择题 约34 %     分析题 约50 % 第二部分 考查的知识范围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向。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劝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利学思维方法。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休与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与统一。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荞运动规律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的内涵。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石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杜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间题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气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待点。剩余价值的含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含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运动的基本条件。资本周转。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利润和平均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实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_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及本质。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改革。    3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改善党的领导。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百马克思主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扣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鉴本内容。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亚。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     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必要。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2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建立巩固的国防。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口     3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浸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苹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武昌起义。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抬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长征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六)中华民族的杭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3、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万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2、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贾灭。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八)社会主义基木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一 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发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75 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与教训。      3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口标。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祛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孟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中共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墓础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理想信念的实现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二)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俑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生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挤全球化二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做忠诚的爱国者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与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火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     2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3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锤炼个人品德。     (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 、公共生活与公共轶序     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征。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3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公共生活中相关法律规范。     (六)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规范。    2、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爱情的本质与恋爱中的道德。婚姻与家庭。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婚姻家庭的法律规范。    (七)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l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     3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4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八)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1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宪法的特征及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限家机构。     2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民商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     3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仲裁和调解制度。    从2011年考试大纲看考研英语一命题方向和趋势2010年09月03日 16:29来源:万学海文     根据2010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援引自考研英语大纲的内容,2010年考研英语大纲与2009年相比,除了对词汇的掌握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并没有本质变化,这说明,在考察学生的能力上没有变化,学生需要按部就班根据考纲来复习。考试大纲编得很简单,前面是一个大纲,后面是样题。同学真正要做的就是对历年真题进行分析,并且做大量练习来提高应对各种题型的能力。下面根据考研题型来说明的2010年考研英语命题趋势。         (1)英语知识运用         完形考查两种能力,对于考研核心词汇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以及对英文文章的上下文逻辑关系的把握能力。06年文章谈论的是美国无家可归者问题的解决。07年谈论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前殖民地解放问题。08年文章主要介绍了人类某一族群的高智商与遗传疾病的关系。09年文章是一个有关动物智力话题的文章。从06到07年,难度逐年增加,07年完形填空是最难的一次。08年、09年相对比较简单。完形中20道题中词汇考查占60%,逻辑考查占40%。这一趋势近期不会改变。         (2)阅读理解Part A         阅读考查阅读文章的能力和解答不同题型的能力。近三年的选文都体现了新颖这一原则。文章来源是英美比较有名的报刊杂志,如经济学家、时代周刊、英语文摘等,文字难度比较大,思想曲折,这是考研阅读理解文章历来的特点。近几年阅读理解文章难度,整体上趋于平稳。从06年到09年,非答案项的干扰性有所增强,即文章似乎读懂了,选择答案却没把握。考研的英语,有时文章不一定会特别难,但是题目会出的稍微拐的弯多一些。阅读中有些题在设计过程中确实是有些难度的。近几年考研阅读的难度系数比较稳定,一般是在5道左右。06到09年阅读难题都是5道左右。         09年考生反应往往做不完阅读题,其实,考研阅读题在提醒学生,做阅读题时,要抓住考点,精读考点内容,对于非考点内容要略读。英语文章往往首句是段落中心句,而且是常设置考点的地方。对于二者相比较的文章,对于长难句的理解,也是常考点。对于特殊标点,以及文章转折点之处,也是出题点。         (3)阅读新题型         新题型说白了是考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句子的逻辑把握。新题型,出题形式有四种,根据段落选标题和根据标题选段落最简单,七选五难度适中,排序题难度最大。05年第一次出现新题型,考查“七选五”,平均分4.16分,06年依然考查“七选五”,难度比上一年度略低,平均分4.52分。07年考查根据段落选标题,难度很小,平均分竟然达到6.38分。08、09年题型回归到“七选五”,难度介于06年和07年所考查的新题型之间,命题比前几年更加成熟。10年出现了比较不常见的排序题,排序题在题型上和传统的排序题还有所差别,题目要求中明确指出,需要从A到G的7个段落中选取最合适的段落组成一篇连贯的文章,其中E段(倒数第二段,非首段)的位置已经给出,有一个段落是干扰项。事实上,新题型看似很难,但并不可怕,掌握了各个段落中的关联特征(包括指代关联、转承关联、词义关联、数字关联等),读懂几个关键点的句子(重点是首末句,带有转承关系的句子,带有特殊标点的句子等),即使读不懂全文,也能顺利解决问题,重点在于做题步骤和方法。        (4)翻译         06年翻译文章的主题是知识分子的定义。07年考查了记者学习法律的必要性,第五句最难。08年讲的是达尔文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08年翻译题难度介于06年和07年之间。考点比较稳定地设置在定语从句、同位语、比较和词义的选择、引申,倒装、比较、以及省略上。09年讲的是广义的教育,学术性强,句子结构复杂,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各类从句、后置定语、分隔结构、被动语态、根据上下文选择词义。         (5)作文         从历年考研大作文来看,考研话题一般是以学生生活经常涉及的话题为中心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政治]考研政治大纲已公布.doc)为本站会员(音乐台)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