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式文字.doc

    • 资源ID:2032051       资源大小:302.51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式文字.doc

    苏州溶剂厂原址北区(苏化工一期)土壤治理配套土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 录1、概述1.1 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3 勘察工作的依据及技术标准1.4 勘察方案、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2.2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2.3 水文地质条件2.4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2.5 不良地质作用2.6 不利的埋藏物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1 室内土工试验3.2 原位测试3.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4.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4.2 地基土分析评价5、基坑工程评价 6、现场监测7、结论与建议附件:图序图 表 名 称图 号页 数1综合图例112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13工程地质剖面图3154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435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536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637钻孔柱状图778静力触探单孔曲线柱状图8459勘探点一览表9110三轴压缩试验成果图10811水质检测报告和土样易溶盐试验报告11212建设工程勘察现场工作量一览表1241 概 述我院受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的委托,对其拟建的苏州溶剂厂原址北区(苏化工一期)土壤治理配套土建工程建筑场地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1.1 工程概况工程地点:拟建场地位于苏州市姑苏区,翠庭路东、冬青路西。具体位置详见(图:2)。工程性质:本工程为土壤治理工程,场地原为苏州溶剂厂北区,占地面积约22000m2。场地南侧有一东西走向河道,河道宽度约12.00m,河道长度约500.00m,河道西至翠庭路、东至冬青路,河道两侧已砌筑驳岸。本工程土壤治理视污染情况进行深浅不一的开挖换填。预估最深开挖处自然地面向下18.00m左右,依据行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规定,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并拟在河道南岸及污染场地东侧施打深约18.00m的阻隔墙。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工程施工提供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岩土工程评价,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查明拟建场地40.00米深度范围以内地基土的构成、分布、厚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做出评价,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2、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的类型、埋藏分布情况及补给、排泄条件,提供地下水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别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3、判明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4、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深度,并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5、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提出基坑支护的方案,隔、降水及开挖方案等建议。1.3勘察工作的依据及技术标准本次勘察工作的依据及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如下:1、甲方提供的场地位置平面图2、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国标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6、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008年6月确认继续有效)7、行标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9、行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0、行标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1、行标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TJ/T87-2012);12、行标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1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1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1.4勘察方案、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1.4.1勘察方案本工程勘探点布置及深度由业主、环科院、设计院及我院共同商讨确定,勘探点间距控制在约30.00米左右,原方案中共布置勘探孔62个,其中机钻孔7个,孔深30.0040.00米;静探孔55个,孔深30.0040.00米。由于现场北侧第一排勘探点位于在建动迁安置小区建筑物内,5个勘探点无法作业;北侧第二排勘探点位位于施工便道上,现场勘察作业向南侧偏移;南侧河道东头与已建冬青路相连,有围墙阻隔,3个勘探点无法作业;南侧河道中断位于重度污染区,为废弃水池,采用挖掘设备清楚障碍物后深度较深,见大量重污染物,刺激性气味重,考虑到安全因素2个勘探点未进行作业。故本次勘察实际完成勘探孔52个,其中机钻孔7个,孔深30.0040.00米;静探孔45个,孔深30.0040.00米。勘探点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2)。1.4.2 勘察方法1.4.2.1勘探点测量勘探点测量由我院根据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采集坐标,采用GPS实施放样,为城市坐标系统;高程用水准仪进行测量,为1985国家高程系统,引侧于场地北侧在建动迁安置小区建筑物室内地坪上一点(红漆标识),(具体位置详见图2),其1985国家高程为BM=4.50米,若设计、施工时采用其它基准点,应与该点进行联测换算后方可使用。详见“勘探点一览表”。1.4.2.2钻探和取样采用SH-30型工程勘察钻机2台,对粘性土采用螺纹钻回转钻进,回次进尺不大于2.0米,对粉土、砂类土则采用冲砂钻头泥浆护壁、冲击或回钻钻进。取样采用自由活塞敞口取土器及薄壁取土器,重锤少击法采取不扰动土样,试样等级级,扰动样利用标贯器采取。所取土样及时蜡封和试验。本次野外勘察作业结束后,我院已对机钻孔采用混凝土进行全程封闭。1.4.2.3静力触探试验双桥静力触探孔采用1台15T和2台20T的液压式双桥静力触探仪施工。将探头匀速贯入土体中,贯入速率控制在1.20±0.30m/min,每贯入2m进行一次归零校验。通过探头内的传感器把探头在贯入土层中所受的锥尖阻力(qc)、侧壁摩阻力(fs)及比贯入阻力(Ps) 转变为电讯号,最后由LMC-D310静探微机自动采集数据。1.4.3.4水位观测 本次勘察,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主要是浅部潜水及微承压水,本次勘察分层测量了其稳定水位。浅部潜水采用干钻钻进,至见浅层潜水初见水位后,停钻8小时,观测潜水稳定水位;此后,采用套管隔水将非试验段隔离,抽干孔内存水后,变径钻进,见微承压水初见水位后,停钻8小时,然后观测微承压水稳定水位。水位量测采用电测水位计。1.4.2.5室内土工试验1)常规物理性质试验物理性质指标主要为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比重、液限、塑限,同时对粉土、粉砂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2)常规力学性质试验a、固结快剪试验:提供C、值。b、固结试验:提供ep曲线3)室内渗透试验4)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UU)5)水质分析试验和土的易溶盐试验1.4.2.6 其他场地为原苏州溶剂厂原址北区拆迁荒地,自然地面向下3.50米左右有大量建筑垃圾和原建筑物基础等障碍物,勘察期间对勘探点位采用挖掘设备清除障碍物并回填土后进行作业,共使用挖掘设备5天。1.4.3勘察工作量统计本次勘察野外工作于2015年5月24日开工,于2015年5月30日完成全部野外作业,土工试验成果于2015年6月7日完成,2015年6月12日提交本勘察报告。本次工程完成的野外勘探及室内土工试验工作量详见表1.4.3工 作 量 一 览 表 表1.4.3野 外 工 作室 内 土 工 试 验项 目数 量项 目数 量钻 探孔 数(个)7含 水 量(项)77总进尺(m)252.10密 度(项)77双桥静力触探试验孔 数(个)45比 重(项)77总进尺(m)1730.00液 限(项)77取土试样原状土(件)77塑 限(项)77扰动土(件)/压缩试验(项)77标准贯入试验次/固结快剪(组)77勘探点测量孔 数(个)52颗粒分析(组)12挖掘设备(天)5三轴剪切试验UU(组)30渗透试验水平(项)40垂直(项)40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场地为原苏州溶剂厂原址北区拆迁荒地,场地地面标高约3.00m左右,场地自然地面向下3.50米左右有大量建筑垃圾和原建筑物基础等障碍物,勘察期间对勘探点位采用挖掘设备清除障碍物并回填土后进行作业,故部分勘探点位标高较低。此次勘探的北侧边线(1-1剖面)距离在建动迁安置小区约30.00m;东南角为已建姑苏区沧浪泵房管理所(3F),紧靠场地;西侧有已建道路及地下设施;南侧有一东西走向河道,河道宽度约12.00m,河道长度约500.00m,河道西至翠庭路、东至冬青路,河道两侧已砌筑驳岸,勘察期间测得水面标高1.30m左右,水深2.00m左右,河底淤泥厚度1.00m左右。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三角洲冲湖积平原,地貌形态单一。2.2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据勘探揭露,在地表下40.00m深度范围内,除第层杂填土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滨海、河湖相沉积物。该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粘性土、粉土组成。按其工程特性从上到下可分为8个工程地质层。各土层分布厚度及结构特征详见表2.2及工程地质剖面图。地基土构成、特征一览表 表2.2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m)平均厚度(m)层 顶 标 高(m)层 顶 埋 深(m)土 层 描 述杂填土1.504.303.151.913.24杂色,松散,稍湿湿,厂房拆迁后建筑物基础,含大量建筑垃圾,混凝土块具不均匀性,全场地分布。粘土1.703.602.83-1.450.581.504.30褐黄色,可塑,含铁锰结核,夹青灰色斑纹,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高,全场地分布。粉质粘土3.405.404.25-3.70-2.694.906.70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全场地分布。粉质粘土3.005.303.76-8.40-6.458.5011.50灰黄灰色,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全场地分布。粉土夹粉质粘土1.305.703.63-12.80-10.0713.1015.50灰色,稍密,饱和,含云母碎屑,夹软塑状粉质粘土,呈“千层饼”状分布,摇振反应迅速,切面无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低,河道南侧缺失。粉质粘土4.7010.707.17-16.11-10.3912.9019.10灰色,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全场地分布。粉土夹粉质粘土3.505.204.44-21.70-20.5222.8024.60灰色,稍密中密,饱和,含云母碎屑,夹粉质粘土,呈“千层饼”状分布,摇振反应迅速,切面无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低,全场地分布。粉质粘土该层未揭穿-26.30-24.3226.6029.40灰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该层未揭穿。2.3 水文地质条件苏州市为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河水:据历史资料,苏州1999年前最高洪水位2.49米(1954年),最低水位0.01米,常年平均水位0.88米,以上为56黄海高程。1999年觅渡桥最高洪水位2.5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1999年枫桥最高洪水位2.68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潜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苏州市近35年历史最高潜水位为2.63米,最低水位为-0.21米,以上为56黄海高程。潜水位年变幅一般为12米。微承压水:苏州市历史最高微承压水位为1.74米(56黄海高程),年变化幅度为0.80米左右。注:1956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2.3.1潜水本场地浅层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层杂填土等浅部土层中,勘察期间测得的场地初见水位埋深1.302.00m,初见水位标高0.881.07m;稳定水位埋深0.901.60m,稳定水位标高1.411.49m。潜水含水层水位量测:预先在钻孔旁钻孔,测得潜水初见水位,再钻入含水层一定深度,然后根据含水层的渗透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的稳定时间进行量测。 一般情况下,地下潜水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补给,通过地面蒸发及侧向径流排泄。其水位随季节、气候变化而波动,在雨水季节补给量大于排水量,潜水面相对上升,含水层厚度加大。旱季,排泄量大于补给量,潜水面下降,含水层变薄。一般情况下夏秋季节为高水位,冬春季节为低水位。2.3.2微承压水本场地微承压水赋存于第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和第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层中。富水性及透水性良好,主要补给来源为浅部地下水的垂直入渗及地下水的侧向径流,以民井抽取及地下水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因微承压水对本工程基坑施工有影响,勘察期间在J1、J3、J4号孔对微承压水进行了量测,用套管法隔除潜水后,实测得微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分别为2.11m、1.97m、2.02m,标高分别为0.80m、0.60m、0.70m(于2015年5月31日2015年6月1日测得)。2.3.4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此次勘探的场地为苏州溶剂厂原址北区的污染场地。我院在J1、J7号孔提取地下潜水,对水样进行了水质试验,另外在J1、J3、J6孔中采取表层土样,对土样进行了易溶盐试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1条第12.2.5条,按场地环境类型为类,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如下表2.3.5.12.3.5.4。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表 表2.3.5.1按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判别按地层渗透性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判别腐蚀介质水判别结果腐蚀介质水判别结果SO42-(mg/L-1)634.43001500弱腐蚀性PH值7.365.0微腐蚀性431.06.80Mg2+ (mg/L-1)47.12000微腐蚀性侵蚀性CO2(mg/ L-1)030微腐蚀性41.10OH(mg/L-1)043000微腐蚀性HCO3(mmol/ L-1)5.391.0 微腐蚀性03.22总矿化度(mg/L-1)125820000微腐蚀性1358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2.3.5.2腐蚀介质含量(mg/L-1)判 别 结 果长 期 浸 水干湿交替水中Cl60.010000微腐蚀性100200弱腐蚀性366.6土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表 表2.3.5.3按环境类型: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判别按地层渗透性类型: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判别腐蚀介质土判别结果腐蚀介质土判别结果SO42-(mg/kg)298.9450微腐蚀性PH值7.185.5微腐蚀性329.07.26312.27.95Mg2+ (mg/kg)27.73000微腐蚀性30.023.1OH(mg/kg)043000微腐蚀性00土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2.3.5.4腐蚀介质含量(mg/kg)判 别 结 果AB土中Cl33.3400微腐蚀性250微腐蚀性25.043.3根据上表判别结果,综合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地下水位以上土体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水质分析及土的易溶盐试验报告表见附图11。2.4 场地及地基的地震效应2.4.1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第A.0.8条有关规定,苏州市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4.2 场地类别本次勘察利用J1、J4、J5号孔对场地20米以浅地层的等效剪切波速进行估算,估算过程见表2.4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表 表2.4土层代号及名称估算波速vs (m/s)孔号:J1孔号:J4孔号:J5分层厚度di(m)di/vsi(m/s)分层厚度di(m)di/vsi(m/s)分层厚度di(m)di/vsi(m/s)杂填土1203.00.02502.80.02332.30.0192粘土1902.60.01373.00.01583.30.0174粉质粘土1704.90.02884.40.02594.60.0271粉质粘土1503.30.02204.70.03133.10.0207粉土夹粉质粘土1704.20.02472.40.0141/粉质粘土1502.00.01332.70.01806.70.0447t= (di/vsi)(s)0.12750.12850.1289vse=d0/t(m/s) 计算深度取d0=20米156.8155.7155.1该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值Vse=155.1156.8m/s,(详见表2.4),据苏州市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80米,按上述规范第4.1.6条、第5.1.4条规定,拟建场地类别属类。因等效剪切波速Vse位于相邻两类场地的分界处附近,应允许结构设计时通过内插法确定特征周期,内插等效剪切波速Vse取155.00 m/s,覆盖层厚度按80m考虑,设计特征周期取0.55s。本场地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2.5 不良地质作用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勘察结果,场地及其附近不存在采空区、危岩、滑坡等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2.6 不利的埋藏物经勘探发现场地自然地面向下3.50米左右有大量建筑垃圾和原建筑物基础等障碍物,将给开挖带来一定困难。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1 室内土工试验为了获得场地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本次勘察对采取的原状样、扰动样进行了常规物理力学试验,还进行了一些特殊试验。并对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借用了周边勘察资料层土2个土样),统计成果见表3.1及附表3.1。3.2原位测试通过现场静力触探试验,对其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成果见表3.1及附表3.1。3.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根据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分别计算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见表3.3.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一览表 表3.3.1土层编号土 层名 称物理指标双桥静探抗剪强度指标(Cq)fak(kPa)qc(MPa)fak(kPa)Ck(kPa)k(°)d( m)b(m)fak(kPa)粘土2341.53818152.014.60.53.0288粉质粘土2011.31516435.512.80.53.0194粉质粘土1420.90611123.411.80.53.0141粉土夹粉质粘土1263.605169粉质粘土1400.95211619.810.60.53.0112粉土夹粉质粘土1444.030173粉质粘土1571.10113222.711.00.53.0132备注:1、qc系平均值;2、利用qc计算地基承载力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静力触探计算值使用公式(公式中f0(0)、Ps单位为kPa):硬可塑状粘性土0=5.8Ps0.5-46(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4-7),夹粉土的粉质粘土及粉土夹粉质粘土f0=0.89Ps0.63+14.4(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4-7)或f0=0.02Ps+59.5(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4-6),粉砂、粉土f0=0.02Ps+59.5(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4-6)。Ps与qc之间关系采用华东电力设计院换算公式(单位为MPa):粘性土Ps1.227qc-0.06,砂性土Ps1.093qc+0.358。fak与f0(0)换算公式为fak=0.9 f0,依据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3、由抗剪强度确定fak . fak= Mbb + Mdmd + Mcck其中b=3m,d=0.5m。结合苏州地区工程经验,场地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的建议值及压缩模量Es0.10.2见表3.3.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压缩模量Es0.10.2 表3.3.2土 层编 号土 层名 称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压缩模量Es0.10.2(MPa)粘土1807.7粉质粘土1506.4粉质粘土1104.8粉土夹粉质粘土1407.3粉质粘土1104.9粉土夹粉质粘土1407.5粉质粘土1205.2注:各压力段各土层的压缩模量Es,应根据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确定(图6),取土的自重压力至自重压力加附加压力的压力段计算。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4.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1、本场地属长江三角洲冲湖积平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苏州地区第四纪以来地壳运动以沉降为主,接受堆积,形成广阔的堆积平原地貌,沉积着巨厚的第四纪冲湖积相。第四系下伏基岩的构造断裂均为隐伏状,据苏州市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80米,无全新活动断裂。2、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结果,本场地不存在采空区、危岩、滑坡等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经勘探发现场地自然地面向下3.50米左右有大量建筑垃圾和原建筑物基础等障碍物,将给开挖带来一定困难。场地稳定性良好。3、本场地各土层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4.2 地基土分析评价第层 杂填土,杂色,松散,稍湿湿,厂房拆迁后建筑物基础,含大量建筑垃圾,混凝土块具不均匀性,全场地分布。第层 粘土,褐黄色,可塑,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工程性质良好,全场地分布。第层 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工程性质中等,全场地分布。第层 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塑,中偏高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工程性质较差,全场地分布。第层 粉土夹粉质粘土,灰色,稍密,饱和,含云母碎屑,夹软塑状粉质粘土,呈“千层饼”状分布,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工程性质一般,河道南侧缺失。第层 粉质粘土,灰色,软塑,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工程性质较差,全场地分布。第层 粉土夹粉质粘土,灰色,稍密中密,饱和,含云母碎屑,夹粉质粘土,呈“千层饼”状分布,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工程性质一般,全场地分布。第层 粉质粘土,灰色,软可塑,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工程性质一般,该层未揭穿。4.2.1桩基设计参数确定根据野外钻探和室内土工试验指标,并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综合评价,场地内各土层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和钻孔灌注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 按表4.2.1取值。桩基设计参数 表4.2.1土层编号土层名称预制桩(预应力管桩)钻孔灌注桩抗拔系数iqsik(kPa)qpk(kPa)qsik(kPa)qpk(kPa)粘土65600.75粉质粘土52480.70粉质粘土33300.70粉土夹粉质粘土451500405000.60粉质粘土35700323000.70粉土夹粉质粘土482000446000.60粉质粘土401200354000.705 基坑工程评价5.1基坑周边环境条件此次勘探的北侧边线(1-1剖面)距离在建动迁安置小区约30.00m;东南角为已建姑苏区沧浪泵房管理所(3F),紧靠场地;西侧有已建道路及地下设施;南侧有一东西走向河道,河道宽度约12.00m,河道长度约500.00m,河道西至翠庭路、东至冬青路,河道两侧已砌筑驳岸,勘察期间测得水面标高1.30m左右,水深2.00m左右,河底淤泥厚度1.00m左右。基坑施工时需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2基坑安全等级本工程土壤治理视污染情况进行深浅不一的开挖换填。预估最深开挖处自然地面向下18.00m左右,依据行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规定,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5.3基坑支护及降水设计参数根据苏州地区工程经验,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其基坑围护设计参数建议按表5.3.1表5.3.3取值。基坑围护设计参数 表5.3.1土层编号土层名称重度固结快剪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UU(kN/m3)CkkPak度CUUkPaUU度杂填土(18.5)(6)(12)/粘土19.252.014.678.00.9粉质粘土18.835.512.852.00.6粉质粘土18.323.411.830.00.4粉土夹粉质粘土18.48.3(22.0)/粉质粘土18.319.810.626.00.3粉土夹粉质粘土18.79.7(24.0)/粉质粘土18.422.711.030.00.3注:1、固结快剪、UU指标为标准值;2、( )表示经验值土层渗透系数表 表5.3.2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室内渗透试验建议值垂直KV(cm/s)水平Kh(cm/s)K(cm/s)杂填土/(5.00E-04)粘土3.43E-073.69E-07(5.00E-07)粉质粘土1.96E-052.08E-05(5.00E-05)粉质粘土4.55E-054.82E-05(5.00E-05)粉土夹粉质粘土3.245E-043.43E-04(3.50E-04)粉质粘土3.82E-054.05E-05(5.00E-05)粉土夹粉质粘土2.63E-042.79E-04(5.00E-04)粉质粘土4.45E-054.68E-05(5.00E-05)注: ( )表示经验值土层静止侧压力系数表 表5.3.3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室内试验静止土侧压力系数K0扁铲侧胀试验水平向基床系数Km(103kN/m)3杂填土(0.75)粘土(0.45)(34.5)粉质粘土(0.55)(25.0)粉质粘土(0.65)(22.0)粉土夹粉质粘土(0.50)(25.0)粉质粘土(0.60)(23.0)粉土夹粉质粘土(0.50)(28.0)粉质粘土(0.60)(24.0)注: ( )表示经验值5.4基坑围护方案建议本工程土壤治理视污染情况进行深浅不一的开挖换填。预估最深开挖处自然地面向下18.00m左右,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开挖深度揭露土层情况见表5.4.1基坑开挖深度揭露土层一览表 表5.4.1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层顶标高土层性状杂填土1.504.301.913.24土质不均匀,自稳能力差粘土1.703.60-1.450.58土质均匀,自稳能力较好粉质粘土3.405.40-3.70-2.69土质较均匀,自稳能力一般粉质粘土3.005.30-8.40-6.45土质较均匀,自稳能力较差 粉土夹粉质粘土1.305.70-12.80-10.07土质不均匀,自稳能力差粉质粘土4.7010.70-16.11-10.39土质较均匀,自稳能力较差基坑最深开挖处自然地面向下18.00m左右,基坑开挖较深,基坑侧壁土体对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很大,对支护结构的强度及变形要求高,必须采取基坑支护措施,才能确保地下工程顺利施工。根据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及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条件,结合本工程基坑特点,建议采用排桩+止水帷幕(水泥土搅拌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体系(增加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的支护结构形式。内支撑必须采用稳定的结构体系和连接构造,其刚度应满足变形计算要求,排桩进入基坑底以下土层的深度须经过计算确定,桩的配筋宜采用非均匀配筋。建议甲方委托相关单位对本工程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专向设计。5.5基坑开挖降水本工程基坑最深开挖处揭露微承压含水层第层粉土夹粉质粘土,距离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层较近。该含水层水量中等,渗透性较大,直接开挖将引起基坑涌水和流砂,导致边坡失稳、塌方,不但危及基坑安全,还会危及相邻建筑的安全。因此,必须进行专门的基坑降水设计。基坑降水可采用坑内管井降水,基坑周围采用深层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设置止水帷幕,将影响基坑开挖的含水层隔断并封闭起来进行基坑内降排水。止水帷幕应穿越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层,进入其下相对隔水层第层粉质粘土中,嵌入深度满足设计要求。考虑到基坑的重要性及安全性,基坑围护设计施工必须采用有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设计与施工。5.6基坑开挖施工注意事项(1)基坑开挖应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确定开挖方案。(2)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且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基坑设计和基坑开挖时均应考虑长时间降雨和暴雨对基坑安全的影响,预备应急措施。(3)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若需在基坑周边堆载或行驶车辆,必须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4)基坑应分层均衡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5)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应及时满封闭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6)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且开挖较深,应加强监控工作,以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本次野外勘察作业结束后,我院已对机钻孔采用混凝土进行全程封闭,防止基坑开挖时地下水沿钻孔涌入基坑。5.6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监测是对本场地基坑开挖过程中,引起岩土性状和周围环境、相邻交通主干道、河道、桥梁及地下设施发生变化而进行的各种观察工作,并视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5.7基坑的变形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规定的监测内容及要求进行监测工作。密切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各监测值的变化,一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基坑开挖,找出原因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6 现场监测现场监测是指在工程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对岩土体性状、周边环境、相邻建筑、地下管线设施所引起的变化应进行的现场观测工作,并视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本工程主要包括:基坑工程监测和已建建筑的沉降观测。1、基坑工程监测应根据工程情况、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重点监测基坑内土体和邻近地下管线的水平、竖向位移、邻近已建建筑物的沉降和裂缝;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的变化。2、按规范要求应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应在被观测建筑物周边的适当位置,布置23个沉降观测水准基点(长期),具体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时间应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7结论与建议7.1 结论7.1.1场地为原苏州溶剂厂原址北区拆迁荒地,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苏州地区第四纪以来地壳运动以沉降为主,接受堆积,形成广阔的堆积平原地貌,沉积着巨厚的第四纪冲湖积相。第四系下伏基岩的构造断裂均为隐伏状,据苏州市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80米,无全新活动断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结果,本场地不存在采空区、危岩、滑坡等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经勘探发现场地自然地面向下3.50米左右有大量建筑垃圾和原建筑物基础等障碍物,将给开挖带来一定困难。场地稳定性良好,各土层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此次勘探的北侧边线(1-1剖面)距离在建动迁安置小区约30.00m;东南角为已建姑苏区沧浪泵房管理所(3F),紧靠场地;西侧有已建道路及地下设施;南侧有一东西走向河道,河道宽度约12.00m,河道长度约500.00m,河道西至翠庭路、东至冬青路,河道两侧已砌筑驳岸,勘察期间测得水面标高1.30m左右,水深2.00m左右,河底淤泥厚度1.00m左右。7.1.2本场地浅层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层杂填土等浅部土层中

    注意事项

    本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式文字.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