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何裕民:中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doc

    • 资源ID:2052298       资源大小:31.5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何裕民:中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doc

    中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  中医学的普及任务很重,刚进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对中医往往也充满了困惑.因与此,由笔者主编了<中医学导论>,即是想全面介绍中医药学的概貌,普及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思路与方法,下面的一段小文字是笔者对于中医学学科属性的一些思考.   一般认为,科学可以分成三大部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哲学。无论是传统科学,还是近代、现代科学,都可以据此作出粗略的划分。中医学研究的对象人,本身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特性。因此,中医学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科学,是两者相互交叉的产物。    一、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自然科学是指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或本质的学科。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这首先体现在中医学探讨研究的对象上。  中医学以人为研究中心,着重探讨机体生、长、壮、老、已的基本规律、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机理及疾病防治的措施等。中医学认为世界就其本源来说,是物质的,是由充塞于整个宇宙的、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气的相互作用所化生的。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气这种物质运动变化的结果。人也同样,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肯定了人是气所组成的物质世界的一部份,强调了生命活动的物质性。在这一认识的前提下,中医学展开了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研究。  中医学首先以气这一物质的运动变化来阐释人的生命活动,认为在气的推动下,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得以正常进行,此时,人就处于机能健全的健康状态。反之,气的不足或异常,人就处于病理状态。衰老过程也就是气的逐渐匮乏,以致生理活动日趋降低的过程。气散、气绝则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死亡的来临。  其次,中医学认为许多致病因素也具有物质属性,这些致病因素被泛称为“邪气”或“病邪。中医病因学就是着重探讨这些致病物质的性质特点、致病规律和所引起的病症表现及预防措施的。从这些事例中不难看出:研究对象的性质、研究的目的等都清楚地显示了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还表现为它与自然科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具备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机能。故古代医家强调研究医学问题,考察人的生命活动、生理机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等都应着眼于整个自然界,把人放在他所处的那个自然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人与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从而对上述问题的本质有所揭示。如内经便涉及物候、气象、天文、地理、农业、历法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借以更好地研究人的生命活动。  中药学与农业科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如炼丹术的发展促使化学药物在中医学中的广泛应用,而中国的炼丹术又是世界近代化学的起源。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写下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其中大量涉及到其他一些自然学科的知识和成就,以致十九世纪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把本草纲目视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二、中医学的社会科学属性  社会科学是指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人,既是自然界物质演化的最高产物,又具有社会属性。人类组成社会,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中,社会环境同样给人以影响,这也带来一系列医学问题。中医学注重从社会学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研究,故它还具有社会科学的某些特性。  中医学既认识到人的生理机能差异的生物基础,又着重探讨了这种差异的社会背景。如灵枢·根结指出:“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体柔脆,肌肉软弱,血气慓悍滑利”。故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气慓悍滑利也”。也就是说,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随之而来的丰腴美味、荒淫腐化的生活,导致了他们与平民百姓(布衣)的不同体质特点,治疗时必须重视这些由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机能差异。明代名医李中梓更明确地阐发了“富贵贫贱治病有别”命题。这就赋予中医学以某些社会科学的成份。  中医学揭示了许多疾病的社会根源。这些疾病的发生或因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或因于饥荒战乱、经济萧退,或因于不良社会习俗风尚。如后汉书记载:“延熹四年(公元161年),正月,大疫。太公六韬曰:人主好重赋役,大宫室,多台游,则民多病瘟也”。强调了腐败政治可以导致瘟疫流行。明末名医张景岳也指出:“阴寒直中之证(一种来势凶猛的急性病症),惟流离穷困之世多有之。若时当治平,民安饱暖,则直中之病少见”(张景岳景岳全书·伤寒谟)。他如,不良习俗风尚也是造成社会性疾病的原因,历代皆有医家猛烈地抨击了种种危害身心的社会风俗。中医学正是在揭示这类疾病的社会根源,并努力与之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研究人际关系,研究个人在社团、家庭等中所担任的“角色”,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事。中医学对此也同样注重,不过侧重于人际关系或角色对个人身心的影响。如名医朱丹溪指出:“若夫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郁闷,昕夕积累遂成隐核。数十年后,方为疮陷,名曰奶岩(癌)(朱震亨格致余论63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意即家庭人际关系紧张,久之可引发乳腺癌。内经亦认为“故贵脱势”、“始富后贫”等个人的社会角色改变,都可引起严重的身心病症。上述这些认识体现出中医学的触角深入到社会领域,在研究和考察人的生命活动及疾病发生、发展等问题时兼顾了种种社会因素。  人们一般容易理解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重视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生物学机制,但却往往忽视了人还具有社会属性,医学科学还兼有社会科学的某些特征。对此,素问在总结诊治失误原因的专门章节疏五过论和徵四失论等中,明确地把一些病证诊治之所以失误与忽略人的社会属性,不重视人的社会地位变迁和精神因素波动联系起来,指出:凡诊治失误,“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也”。所谓人事,就是社会和心理因素。后世医家也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如明代著名医家李士材就在医宗必读著有不失人情论,专门讨论“人情”与诊治疗效问题。这些,都鲜明地体现出中医学还具有社会科学属性。 三,中医学与哲学的互动关系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的共同运动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史告诉人们,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哲学,都必然采用一定的认识方法,而所用方法的性质对于所产生的理论的特点和实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  552页,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自然科学家受着哲学思想的支配,这种情况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社会更是如此。故发祥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中医学与当时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中医学与哲学的互动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了当时的哲学研究进展,用当时的一些重要哲学思想和概念来阐明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所以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如内经作者借助阴阳这个哲学概念,来说明相关事物或一个事物两个方面的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并与一些名词结合而成中医学的特有术语,以阐述生理现象或病理过程等。因此,阴阳学说既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影响着中医学家,又作为具体的学术内容为医家在研究中反复应用。元气论和五行学说等的情况也有所类同。 阴阳学说等古代哲学思想为中医学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因为这些哲学思想本身就是人们力图揭示世界原来面貌的理论思维产物。哲学思想融进中医学,与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众多的科学内容,并指导着临床实践。正是由于与哲学关系密切,故中医学术内容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唯物论及辩证法思想。 哲学是建立在具体学科之上的,它的进步,是以其他学科的成就作为土壤的。中医学和哲学互动关系的另一方面就体现在中医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这表现在多方面,关于“道”、“形神学说”、天人关系学说,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等方面,中医学都有着独到的论述。如关于气的理论,内经构成了从先秦诸子到王充、范缜和张载之间的一个重要发展环节。关于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关于五行的生克乘侮,也都是在中医学的典籍中最早提及或者充分展开讨论的。许多哲学家又是借助中医学的某些知识进行他们的哲学研究。这些事例说明:中医学还丰富了中国古代哲学内容,促进了古代哲学的发展。 四、中医学: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一部中医学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同时也是部多学科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史。除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曾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外,我国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军事学、数学及冶金、酿造等知识、技术、成就,都曾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起过促进作用。如气象学知识是促进中医外感六淫病因学说产生的重要因素,通过与四季物候变化的类比,中医学认识并论述了四时脉象的差异;借助地理学知识,古代医学家提出并详细讨论了因地制宜治疗原则;受启于兵法常识,古代医学家又制订了许多治疗方法,组合了一些方剂;内经还述及了象、数之学的内容,其中含有丰富而深奥的数学知识;即使古代的音乐知识在医学书籍,如内经、类经等中也有反映。由于医学具有应用学科性质,古代医学家只要发现某些知识、某项技艺能为医学所用,便不管来自何种学科,都一概加以吸取,融合进中医学的庞大知识、技能体系之中。因此,中医学是多门学科知识交互渗透的产物,多学科知识的引进,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 五、中医学:中国的生命科学 经典的现代西方医学,只是现代生命科学体系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她以生物学中的解剖、生理等知识作为自身的基础,构建了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利用微生物学和解剖学等形成了生物病因病理学;借助植物学,化学及一些工业技术手段等发展了药物学及药品生产;以拿来主义方式,引进各种技术手段,并依据经验,建立了临床治疗学。而且,唯独后者,为现代医学所自创和独有。即使把所有这些都考虑进去,她们也非生命科学之全部,只是生命科学之部分。较为完整的生命科学至少还应包括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关于生命的伦理,生命的种种奥秘,以及精神、意识、情感的本质,心身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理性或实证的深入探讨。然而,正统的西方医学或医师,对于这些要么不屑一顾,要么拱手相让,至少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医学草创之初,便宗老子之宗旨,醉心于天人之道,生命之理,心身之学,生理病理之秘,疾病康夭之决,以及养生祛病之法,一本黄帝内经,人们遵奉为古代的生命科学奠基之作。一部本草纲目更被海外学者视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中医学不能说对所有的生命科学命题给出了全面、完整、准确、精辟的阐释,但她至少涉及了前述的生命科学的几乎全部或至少是主要的内容,并以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维,给出了许多至今仍值得重视的深刻认识。部分内容在本书中就有所体现,唯感缺憾的只是这类真知灼见,散见于汗牛充栋的医学著作或相关论著之中,比较散乱,略显粗疏,甚或比较片面而已。但不管怎么说,即便是如此,她的开创性意义亦不容低估。因此,进入被誉为生命科学世纪的二十一世纪时,我们静下心来,虚心学习一下中国古贤的有关生命科学的众多认识,寻绎一些智慧的启迪,无疑是极有意义的。

    注意事项

    本文(何裕民:中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