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关于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员现状调查及研究.doc

    • 资源ID:2055949       资源大小:25.0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员现状调查及研究.doc

    关于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员现状调查及研究人才队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传媒及网络不时爆出一些企业推出的吸引人才政策,电力行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一支大军,也许是有国有的背景,也许是垄断的牛气,对待人才的一些作法却令人堪忧。一、输在起跑线。1、步入岗位就是输。高学历人员步入电力行业之时,与同龄人中学历低者相比较,从收入、待遇等方面处于弱势。以我局现有工资结构作一测算,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还有一少部分纳入绩效考核。基础工资以所在岗位定,工龄工资以参加工作年限定,绩效考核以工作质量定。如果两位同龄人,在同一岗位工作,一位高中毕业或中技毕业,另一位本科毕业,则工龄工资少4年,或者硕士毕业,则工龄工资少7年,而基础工资是一样的。如此一来,则本科(硕士)等高学历者在基础工资方面就永远不可能赶上低学历者。也许你会说,不是有绩效考核吗?现阶段的绩效考核最多停留在量化考核阶段,即做得多拿得多,而做的质量、效率是没有纳入考核范畴的,所以在这样的考核模式下,高学历、高水平是体现不出价值的。又有人说了:“同工同酬”。这里其实有一种逻辑误导,同工同酬的“工”并非工种的“工”,而应是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对企业的贡献,上面也说了,现阶段的考核手段、统计方法是不能量化工作效率和质量的。2、输在时间。去年,调度所分来一位硕士生,他的求学之路与同龄的本科毕业生相比多了三年,与中技生相比多了7年,可转正定级时他同样需要一年,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硕士毕业生毕业时25岁左右,本科生22岁左右,中技或高中生18岁左右,而现行政策是60岁一律退休,则受教育时间越长,他的工作时间将越短,这又形成了另一个悖论:国家投入教育资金越多者,回馈社会时间越短,因此高学历者在工作时间上也输给了低学历者。3、工作过程中同样在输。现行职称政策是,本科毕业生转正后可申报初级职称,硕士毕业生工作2年后可申报中级职称,他们同时也可报考技能鉴定。电力行业现有的规定是初级及以上职称、中级工及以上技能资格均可上岗,可我们现在执行的工资政策却是:转正后只要没有上述两者中任一种资格,工资就必须普降两级。这样一来,从职称上考虑:本科转正后才能申报初级职称,则至少有一个批准、审核的时间段,则这段时间本科学历者不论是否达到上岗条件,都必须被硬性地降两级工资;硕士生更糟,两年后才能申报中级职称,那么按政策将被硬性地降两级使用达一年多。当然,硕士生也可以转正后申报初级职称,但职称政策却又规定,担任初级职称后至少达到四年专业工作经验才能经考试、考核合格,评审中级职称,如此,硕士生的中级职称年限则又被人为地推迟了3年。从技能鉴定方面考虑,每年的考试、考核基本上安排在五、六月份,批文至少在10月份以后才能下发,则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必须被降级使用3个月以上。政策配套之间的时间差就由毕业生自己承担了,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合理的。4、评上职称后、拿到技能资格证后还是输。前面说了,现行工资结构既不考虑学历,也不考虑职称,所有同一岗位的员工一刀切。至于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效果,则没人考虑,至多得一句表扬,素质高就是素质高一些,余下的就没人过问了。所以,面对同一件事,知识累积较多者可能会考虑这样做才会效果好一些,质量高一些,做起来难免就复杂一些;而头脑简单者则只求完事,管他三七二十一,做完了就行,电力行业也不是产品生产厂家,分不出次品、合格品。甚至当一件事,别人不会做而只有你才能做时,久而久之,这件事就是你份内的事了,最多换一句能者多劳。因此,现有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下,能做、做得好与不能做、做得完之间没有明显差别,所以你有学历、有职称也是输。所以,受教育时间越长,输的东西越多,我们的政策就让这些梓梓学子满腔激情地输在了起跑线上。二、夹缝中的尴尬。现在,公司系统高度重视生产一线人员的待遇,特别是班组长的待遇更是被三番五次地明确,可对一批管理专责,却无人过问了。想当初,这些专责们也是在生产一线表现突出,个人技能过硬,才被选拨到专责岗位,而且对专责们的上岗要求也规定了专科及以上学历,局机关更是规定了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如此一来,专责们的队伍中就集中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但也正因为从事了专业管理工作,他们的待遇反而降低。上一级,进入了管理层,自有决策层的领导们为他们考虑;退一步,就在班组担任班组长甚或技术骨干,自有公司系统的大气候在为他们的收入待遇把关,就是在专责这层,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没人管了。有人又说了,还有绩效考核,不说现在是否真正实行了绩效考核,就算考核到位了,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也不能激励人才,因为,我们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不是因工作性质而设岗,因岗选人,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人设岗。打个比方,安监科现有4个人,至少现任的领导认为是合适的,所以,安监科的绩效考核资金是按4个人拨付的。如果换个领导,认为安监科4 个人怎么够,至少要8个人才能管得下来,好了,一句话队伍壮大,8个人了,怎么办,工资、绩效按8个人拨付。所以,8个人就干了4个人的事了,可待遇却同样不会减少。如此,干多、干少,4个干,8个人干,都找不出必然的理由,所以,专责们的收入同样不能由自己的能力、贡献来决定,而完全取决于上级的看法、认识。三、用你才你就“财”,不用你才你就“菜”目前公司系统内,各地区局机关管理专责至少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这从岗位描述中可见。另一方面,对提拨、任用中层管理人员却无如此门槛,当然不能说高职称、高学历就高水平,但这里至少产生了一个“真空”层,当这些高学历、高职称人员雄心勃勃地踏上专业管理岗位时,“人才”却从其它途径产生了,这类的“人才”可就升官发财一起来了。其次,现有的人才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看法。记得08年初冰灾期间,一个单位接到命令支援兄弟单位,当这个单位的领导精心挑选的三位他认为的技术骨干来到现场时,其中有两个人却根本不敢操作。当然这也许只是个例,但至少说明了一点:对于人才,单位领导的看法至少是片面的,用如此的看法挑选的人才是很难合格的。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个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收入;在以成败论英雄的中国文化氛围里,个人的成就基本上取决于他的职务高低。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都象钱钟书一样面对名利从容淡定,更不能要求这些人员都能象陈景润一样痴迷于学术而浑然忘我,所以当他们埋首于专业而得不到认可时,很难保证他们不学会做一些浮在表面的功夫,在上级领导面前做一些华而不实的表演,所以,俯视与平视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结果肯定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鉴于以上状况,提一些肤浅的建议,一己之见,仅供参考。一、改革收入分配。对于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增加一块收入,再从工作表现中进行考核,如果确实达不到应有的学识水平、业务技能,从考核中将这一块收入拉下来。二、执行政策时从实际出发。高学历人员转正定级区别对待,确实能提前上岗且能独立胜任本岗位工作者,不妨就让其转正定级,不要搞什么一刀切。三、确立选拨人才时,多做调查研究。人才的选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未介入其中不便多做评论,但决策者在作出决定时,不妨多做调查研究,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才,不要仅凭一己之好恶。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员现状调查及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