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大名明城保护整治规划古城控制详细规划报告.doc

    • 资源ID:2058232       资源大小:1.27M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名明城保护整治规划古城控制详细规划报告.doc

    大名明城保护整治规划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告书目 录第一章 综述2第一节 规划背景2第二节 规划范围与规模2第三节 规划层次2第二章 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规划依据3第一节 规划依据3第三章 规划区现状条件分析4第一节 区位条件4第二节 用地条件4第三节 现状发展优势分析4第四节 影响发展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4第四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目标6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6第二节 规划原则6第三节 规划目标6第五章 人口与社会生活规划7第一节 社区规模调整7第二节 人口容量预测8第三节 社区划分与人口分配8第四节 社区规划内容9第五节 社区改造10第六节 社会生活10第六章 土地使用规划11第一节 明城规划的整体空间结构规划11第二节 功能分区与组织12第三节 改善土地使用状况的主要规划措施13第四节 各类用地布局14第四节 规划用地平衡表18第七章 道路交通规划20第一节 交通组织策略20第二节 道路网系统规划20第三节 交通设施21第四节 道路竖向22第八章 配套服务设施规划22第一节 公共服务设施22第二节 环卫设施23第九章 防灾规划24第一节 消防规划24第二节 防震规划24第十章 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25第一节 绿地系统规划25第二节 景观风貌规划25第三节 水域及旅游线路规划28第十一章 古城历史风貌街区保护更新规划30第一节 古城保护更新规划设计的原则30第二节 历史风貌街区保护更新层次30第三节 历史风貌街区保护更新要点31第四节 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与更新32第十二章 古城保护、修整、利用和展示的规划35第一节 规划的基本理念35第二节 规划准备采取的主要整饬保护对策35第三节 规划的主要工作方法35第四节 修整、利用和展示的运作模式36第五节 修整、利用和展示的方式37第六节 传统街区格局的完整保护37第七节 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的综合评定38第十三章 建设开发控制40第一节 开发强度40第二节 高度控制40第三节 后退红线41第四节 建筑形体与色彩41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1第十四章 地块控制规划42第一节 明城土地开发方式的特点42第二节43第三节 地块划分44第四节 指标体系的确定44第五节 定量控制45第六节 地块控制指标体系45第七节 用地建筑适建性46第十五章 建筑间距、限高与后退红线控制47第一节 建筑间距47第二节 建筑高度控制47第三节 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控制48第十六章 明城建筑色彩控制要求48第十七章 市政工程规划52第一节 给水工程52第二节 排水工程53第三节 电力电信工程54第五节 燃气工程56第六节 热力工程56第七节 管线综合57第十四章 城市设计导引59第一节 城市设计整体框架59第二节 城市设计导则60第三节 城市设计控制准则63第四节 整体设计64第五节 街道设施64第六节 夜景照明65第七节 标识系统与广告66第八节 无障碍设计67第十八章 建设时序67第一节 规划实施周期67第二节 规划项目安排67第十九章 投入产出分析67第一节 拆迁整治规模67第二节 投入匡算68第三节 土地产出分析69第二十章 规划管理技术70第一节 地块变更界定70第二节 地块变更管理71第三节 奖励和惩罚72第二十一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73第一节 完善实施规划的必要管理机制73第二节 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良好衔接74第三节 严格控制用地指标74第四节 政府引导,降低企业投资风险75第五节 实施明城保护与整治规划的政策建议75结语76附录名词解释76第一章 综述第一节 规划背景大名明代古城是一座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明代建城之处的道路框架保存完好,传统风貌、历史文脉尤存。近几年古城街坊改造的工程实践开展的如火如荼,迫切需要在宏观上有控制、在微观上有指导的规划,以促进明城的保护更新建设,维护并延续明城的历史文化风貌特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保护和整治提供控制性技术法规依据和措施。为此,大名县政府委托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本次规划。第二节 规划范围与规模控制范围为:南以南关回民村为邻,西以府西街为界,北以大名府路为界,东以府东路为界,总面积1.56平方公里,居住总户数4356户,居住总人口16324人。第三节 规划层次在此范围内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规划,即重点历史遗存保护、遗址恢复建设控制区;风貌保护改造地段;风貌协调整饬区(古城墙基线以外,环城道路以内地段)。第四节 规划成果的主要内容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和控制图则。规划报告分为二个层面。古城区域发展规划包括结构规划、用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地段城市设计包括城市设计结构及其元素和重点区段的城市设计控制及其形态示意。规划文本包括通则和细则,涉及各个街坊的开发控制指标和重点区段的城市设计导引,与街坊开发控制图则一起,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定文件。第二章 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规划依据第一节 规划依据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1、本次规划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通过,1991年6月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年5月);2、技术规范依据为: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城市容貌标准(GB50449-2008);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冀建规-【2009】381号文);3、上位规划依据为:大名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大名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年)。第三章 规划区现状条件分析第一节 区位条件明代古城区域位于大名县城南部,东北距尚未挖掘的宋代府城仅3公里。第二节 用地条件城区内地形较为平坦,标高在52m46m之间,总体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城内水系主要由位于四处角城附近的坑塘组成,城外尚保存有部分护城河遗址。四周已建和在建的道路有大名府路、府西路、府东路、贵乡路。用地相对较完整,但城区外分布着大量村庄和私搭乱建的居民住户,严重封堵了外界观赏古城的视廊通道和临街观赏界面。第三节 现状发展优势分析1、繁荣的经济:具有较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发展商贸旅游业,提升传统商业层次,激发古城的生命力和吸引力。2、优良的区位:交通便利,古城周边商业氛围浓厚,开发活跃发展保护性的开发产业,进行土地置换和再开发,提高明城城的品位和设施。3、丰富的内涵:历史文化资源深厚,历史遗存众多发展旅游业和休闲度假产业。4、独特的民俗:奉古通今,内聚力强发展文化产业和民俗产业。第四节 影响发展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通过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当前古城内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1基础设施陈旧落后;2缺乏有吸引力的商业及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效益;3大多建筑质量破旧,密度较高,景观风貌较差;4古城先后经历过60年代、80年代两次大规模的破坏性拆建,无序建设过多,城内许多历史遗存除天主教堂外大部都已湮灭,仅仅保留在历史档案的记忆中,急需挖掘、抢救与复建。 现状用地一览表 表1:用地类别用地名称类别代号面积(ha)比例(%)居住用地一类居住R1二类居住R20.480.47三类居住R378.6677.04小学R321.371.34幼托R320.410.40小计80.9279.26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C12.532.48商业服务C23.923.84文化娱乐C30.240.24医疗卫生C50.230.23文物古迹C70.950.93宗教设施C91.401.37小计9.279.08工业用地一类工业0.110.11二类工业2.732.67三类工业0.510.50小计3.353.28道路7.897.73小计7.897.73特殊用地D30.670.65小计0.670.65其它古城内建设用地合计102.10100.00水域E16.89林地E40.59弃置空闲地E70.59小计8.07古城内规划用地合计110.17古城外商业服务用地19.12古城外居住用地24.98古城外工业用地1.76古城外用地合计45.86规划控制界线范围内总用地156.03注:古城内建设用地占古城内规划总用地比例为94.3%。第四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目标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按照“全面保护古城风貌”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坚持贯彻“注重历史与改善生活并重”、“保护与更新并举”的原则,尽量保持古城的原有格局和空间形态,进一步完善道路系统及其它基础设施,增强古城的服务功能,强化绿地系统的建设,提高居住质量,合理控制古城人口容量与环境容量。通过土地使用功能置换,强化古城社区结构整合,突出居住文化特色、商业文化特色和古城空间结构特色。第二节 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保护性改善和再发展相结合原则3、功能结构整合原则4、基础设施完善原则5、突出文化特色原则第三节 规划定位与创意本次设计方案针对现状进行解析和分析,在恢复和展示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延续历史文脉方面提出了创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代古城的规划定位:“展古城风貌、沐文化传统、创休闲空间、建旅游名城”。2、规划将城墙沿线景观带结合历史城区与滨水景观,重塑成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与文化旅游城。3、回应历史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4、呼应现状完善城市文化旅游体系,注入休闲观光功能,树立城市文化地标。5、运作模式通过经济运作模式达到整治古城,创造古城历史文化与休闲核心,从而减少改善环境的资金压力。第四节 规划期限与规划目标 近期:至2015年,规划目标:对整体格局道路格局环境进行更新保护,完成东西城墙复建及其周边绿化、水系规划与实施;对两条视廊(东西、南北大街步行景观视廊)进行更新改造控制,与上述更新改造措施有冲突的建筑予以拆除或降层;完成油坊街、马场街、羊市街历史风貌街区的更新改造规划与实施;满洲街、吴水坑街、东关街历史风貌街区的更新改造规划与实施;完成爱心广场及天主教堂环境整治工程,东门广场、北门广场的规划与实施;完成对古城内文物古迹、文物点和历史建筑的普查与保护,尤其对濒临破坏的历史遗存进行抢救性保护;搬迁工厂用地和大型事业单位用地,增加绿地和广场。远期:至21世纪中叶,完成古城功能改善、用地结构调整和人口分布,疏散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对文庙历史风貌街区、道前街历史风貌街区进行更新改造控制,与上述更新改造措施有冲突的建筑予以拆除或降层;道前街历史风貌街区的更新改造实施;完成南北城墙的复建及其周边绿化、水系规划与实施;更新与复建历史性建筑及其环境,改善传统民居群的居住条件,激活传统商业氛围,从古城整体上落实更新保护措施,保护古城空间形态和视廊,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永久性的保护、维护及更新整治的具体规定,使其长期保持活力,并使保护工作长久持续下去。第五章 人口与社会生活规划第一节 社区规模调整1、古城面积不大,容量有限,长期积累的“欠账”使其不堪重负,目前城内人口平均密度为1.4万人/平方公里,人均道路占有面积为4.8平方米,比国家规定的715平方米下限还低2.2平方米。同时,建筑密度大、人均绿地少、人居环境差等现象非常突出。鉴于此,规划拟采用“瘦身法”对古城进行改造,规划通过明确古城的功能,调整优化古城土地使用布局,完善古城基础设施,根据古城“以发展旅游,商贸为主,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迁出不适于在古城内的单位,实现降低古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的目标。2、在对古城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居民意愿调查,对未来古城居民的人口构成、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 并通过物质设施的建设去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3、根据古城的规划定位,适当控制人口规模,降低人口密度。古城按每平方公里0.8万人的标准,现有人口1.6万,规划至2015年,人口降至1.3万人;至本世纪中叶,人口降至1.1万人。第二节 人口容量预测规划区有生活居住用地58.87公顷,按人均67平方米计算,人口为0.86万人;考虑到部分商业用地,考虑服务人口为0.04万人;考虑到古城旅游形成一定规模后会有部分游客住宿,考虑暂住人口为0.11万人;因此规划区人口按0.9-1.0万人规模进行控制。第三节 社区划分与人口分配社区规划遵循特性原则、公平原则、人性化原则。本次规划确定旧城以城市社区为基本社会单元,共分吴水坑、黄小街、南街、县前街、道前街、张小街、玉带街、满洲街、东街、大寺胡同、北城隍庙街、油坊街、大寺街、西街、羊市街、马场街、北街等十八个社区。根据各社区规模配套相应的公建和市政配套设施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社区规模1、吴水坑社区建设用地面积6.60公顷,现状人口414人,规划人口327人;2、黄小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4.71公顷,现状人口1190人,规划人口943人;3、南大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11.56公顷,现状人口1266人,规划人口1000人;4、县前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8.48公顷,现状人口668人,规划人口528人;5、道前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11.71公顷,现状人口639人,规划人口505人;6、张小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3.36公顷,现状人口600人,规划人口474人;7、玉带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2.03公顷,现状人口518人,规划人口409人;8、满洲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8.83公顷,现状人口923人,规划人口729人;9、东大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9.17公顷,现状人口1276人,规划人口1008人;10、大寺胡同社区建设用地面积5.59公顷,现状人口485人,规划人口383人;11、城隍庙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7.21公顷,现状人口818人,规划人口646人;12、油坊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2.08公顷,现状人口417人,规划人口320人;13、大寺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4.82公顷,现状人口565人,规划人口446人;14、西大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6.57公顷,现状人口2190人,规划人口1730人;15、羊市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6.02公顷,现状人口817人,规划人口690人;16、马场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6.08公顷,现状人口805人,规划人口636人;17、北大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10.16公顷,现状人口1951人,规划人口409人;18、东关街社区建设用地面积4.19公顷,现状人口782人,规划人口618人;第四节 社区规划内容社区规划基本内容为: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卫生、社区文化。 社区规划指标体系一览表 表2:项目指标等级社区(街道办事处)邻里(居委会)组织机构行政办公建筑面积(m2)行政服务中心2500-3000邻里办公50100人口规模人数(万人)470.250.5环境环卫设施(m2)绿地率(%)环卫工人居住及工具堆放点500600m2/处垃圾转运站100m2/1km2公共绿地0.71.5m2/人绿地率25%以上公共绿地0.20.5m2/人绿地率25%以上教育学校建筑面积(m2)小学按国标幼托社区扫盲和就业培训学校100200m2/处保障老年公寓建筑面积(m2)0.10.2m2/人服务服务设施建筑面积(m2/人)0.70.9m2/人0.10.3m2/人文化文娱设施建筑面积(m2/人)0.10.2m2/人150200m2/处体育体育设施占地面积(m2)运动场500010000健身点50100m2/处卫生保建医疗设施建筑面积(m2)卫生院5001000m2/处卫生点3050m2/处安全保卫派出所、治安点建筑面积(m2)派出所10002000m2/处治安点515m2/处注:人口规模指标按现状各社区和邻里单位统计结果,结合规划发展需要而制定,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指标。第五节 社区改造1、居住方式的改造:减少居住户数,迁走一定的住户,在不破坏原有街坊道路格局的前提下,按照传统居住建筑制式和院落格局翻建或新建四合院和三合院,恢复古城的原有结构。2、作为纯步行环境内的住区更新,主要的矛盾在于解决居民对公共环境的要求。规划对原来建筑外部功能混沌空间精心梳理,形成中国传统的多级网状的外部交往空间,形成主要道路巷道内部小广场(公共交往空间)私人院落的结构。3、对居住建筑单体改造应充分尊重传统文化,贯彻生态的观念,弘扬中国传统建筑同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观。第六节 社会生活1、对居住住户室内和外部设施进行改造,以适应核心家庭增多的趋势,并从传统居住模式中吸取丰富的养料。2、根据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增加居民日常生活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方便日常生活,增加历史街区居住环境的吸引力。第六章 土地使用规划第一节 古城规划的整体空间结构规划1、空间结构规划的原则:对目前具有特色的古城空间进行保护。对历史上曾经具备鲜明特色而目前已经失去的古城空间酌情恢复。在尊重历史与现实的前提下,对古城空间进行进一步梳理和塑造,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空间结构体系。2、空间结构规划构想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古城外部空间景观。地标性地域空间传统、特色风貌区。特色街道空间传统街道景观轴。城市空间认知点特色景观点。3、结合规划基本思路,综合考虑古城各街区整体的协调关系,规划对古城进行合理布局调整与空间整合,并通过路网巷道结构加强功能区、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的有机联系,以形成整体性强、结构清晰、联系紧密的街区。规划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环、两轴、四片区、四十二街坊”的功能布局结构;“五横、五纵”的主路路网格局。4、古城整体规划框架按照:“环”、“轴”、“片”、“点”的的顺序依次展开。“一环”-指由城门、城墙和护城河构成的明城外围历史环形景观带;“两轴”-指由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组成的传统商业街区及景观轴线;“四片区”-指由双轴分隔而成的油坊、羊市历史街区(A区)、东关街、满洲街历史街区(B区)、道前街历史街区(C区);文庙学宫历史街区(D区);“多点”-多点指各级历史遗存、遗址(点)、优秀历史建筑等。第二节 功能分区与组织通过对于古城原有结构的分析,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古城”旅游、文化、商业的功能定位,拟对古城作如下四个区块功能定位:1、“古城”东北部区块:该区域有新建(95年后建)小区(三幢13000多平方米)、棉织厂宿舍区、吴水坑小学等,占地面积约28.85公顷。通过对现状考察分析,认为该区块虽属古城保护范围。但几乎没有可挖掘的历史文化内容和旅游文化内容;同时,该区域也存有大量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民居,其生活设施简陋,亟需改造。综合考虑,方案采取改造为主,保留为辅的方法,对近年新建的住宅、小学、幼儿园等建筑予以保留,其余部分进行改造,同时新建沿街商业店铺和综合协调区域。在与古城其他区块的关系上,规划从沿街景观建筑入手,对建筑立面进行改造,利用树木绿化进行遮挡等,以协调整个古城建筑风格。在沿街的建筑立面上,将采用局部连接成一层商铺,近期保留六层住宅楼,并在六层住宅下加建改造成商铺的形式。使之与古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远期复建城墙时对六层住宅楼予以拆除。2、“古城”西北部区块:即西大街以北、北大街以西,规划中的城墙所合围的范围,占地面积约27.85公顷,这个区域城墙外围靠近府西路部分,已被改造开发成商业街市,约有建筑10多幢约4万多平方米(占地约10000m2)。方案考虑对这一街市采取部分保留处理,但需协调处理好与城墙的关系。经考察这个区域的具有核心保护价值的是城隍庙遗址,所以方案采取以复建城隍庙,改造现有城隍庙遗址入口周边环境。复建城隍庙建筑群,新建庙会文化广场,挖掘文化内容,组织庙会广场和城隍商业步行街区。由于这个区域的建筑高度,均受到严格控制(大部分1-2层,少量三层商铺),且规划中的街坊支路宽仅有3-4米,因此方案对这一区域的改造,建议要适当控制,使其建筑高度和风格与城墙相协调相。3、古城西南区块:回民街、南门外一带为明清时期所形成的古商业步行街,占地面积约27.89公顷,规划拟对这一区域道路两侧建筑进行了严格保护,其街道的尺度原则保持不变,沿街建筑在逐个进行现状分析后,具保留价值的,严格保留,并妥善加以维修,使其修旧如旧;房屋损坏严重的,应在原址上加以复建,复建的形式应以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为主,适当吸收华北其他地区民居风格,老字号店铺应尽可能按原有风貌修复,过去在南大街一度消失的如酱菜园等老字号,在沿街建筑中加以展现,并且恢复北城门至南城门段的青石板、麻石条路面。4、古城东南区块:本区域内的文庙、县学署、天雄书院等重要历史建筑遗址用地众多,是古城内最具复建保护价值的区域之一,占地面积约25.44公顷,规划要求对其用地严格加以保护,并尽快展开复建工程,并在此重建文峰塔,以增加旅游文化内容。规划方案采取以修缮大成殿为主,恢复学宫(文庙)旧有规模,形成儒家文化为核心,同时增建大名历史文化名人走廊的作法,具体地讲:修缮大成殿,按照文庙规模,依次向南复建:明伦堂,尊经阁,棂星门,状元桥,荷花池,大成坊,形成占地25亩的核心区;扩建、增加绿化,广植树木,恢复原文庙45亩面积。文庙东边,以原大名酒厂遗址为基础,以玉带街为骨架,形成酒类文化展示一条街,并在周围规划布置大名地方旅游文化特产、纪念品一条街。东城门外城东路至护城河边区块,占地约25亩,规划拟建仿古商铺、民居景点区块。这是对现状分析后的两点考虑:一是大名城市的发展是围绕明代古城发展起来的,在沿河边增建民居协调区,可丰富旅游文化内容;二是土地的综合利用。在区块的近河一侧兴建酒肆茶楼和河滨景点,使城市居民有一个休闲娱乐区域。第三节 改善土地使用状况的主要规划措施1、重点调整古城的用地布局,调整现状部分综合效益较低的用地性质,转变为商业服务、文化娱乐、逰览设施等与历史风貌相协调的用地。2、整合用地性质,明城用地性质应以居住用地、商业和逰览设施用地以及绿化用地为主,集中发展南北、东西大街、东门外、道前街、酒厂遗址等几条主要商业逰览街区。3、调整古城区用地布局,迁出老城区内部的工厂仓储和部分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合老城区的保护与整治,改造工业用地,合理开发旅游项目。4、利用原有居住用地间的部分弃置地,规划新增公共绿地及休憩、集散广场用地,全方位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及居民、游客的生活、逰览环境。5、增设停车用地和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用地。第四节 各类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经改造后以一类居住用地为主。低层住宅区在规划区地形平坦,但街坊宅院标高高低不一,由于布局散乱拥挤,导致可供更新建设用地较为零散。考虑到景观协调要求,布置为一类住宅用地或商铺用地,规划采用低密度、低容积率、低层数的住宅和商铺,实现景观空间的整体和谐。同时满足古城保护的景观需要。低层住宅根据街坊位置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在规划区用地较宽敞且用地较完整的拆迁更新处布置独立住宅院落,保持街坊外部的低密度空间。靠近街坊边缘附近且用地较狭窄零散的部分布置连排低层商铺。在空间分布上,为了考虑与古城大区域空间环境的协调,在规划区内主要布置低层建筑,其建筑风貌符合明清传统建筑控制要求。建筑做法根据大名传统建筑进行建设。此类用地面积61.40公顷。学校用地现状规划区中的小学和幼儿园给予保留。根据服务半径的要求,在规划区西南部增设幼儿园一所。此类用地面积2.04公顷。古城教育设施规划一览表 表3:占地(公顷)幼儿园小学其它吴水坑社区现状1.25大名第二幼儿园6班吴水坑小学12班规划1.29保留吴水坑小学12班道前街社区现状0.47工农兵小学12班规划0.47保留工农兵小学12班道前街社区现状规划0.34.新建幼儿园6班社区服务设施在街坊绿地空间或街坊内部空旷地带的一侧布置满足居住区要求的文化活动、小区商业、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居住用地相关技术指标一览表 表4:片区名称建设用地面积(公顷)规划居住用地面积(公顷)预测居住建筑总面积(万m2)规划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建筑面积净密度(万m2/公顷)最低绿地率(%) 住宅建筑类型建议备注A区23.9017.5411.2629.50.6425低层为主B区23.4317.8011.3930.70.6425低层为主C区22.8711.938.8529.70.7420低层为主D区21.6911.606.2423.90.5425低层为主合计91.8958.8737.7432.00.64·注:历史街坊绿地率可适当降低。2、公共设施用地古城区域的商业设施包括商业金融业用地和文化娱乐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宗教设施用地四部分。商业金融业用地改建在东西、南北大街沿线分布的商业设施用地。考虑到未来古城景观的塑造和各街坊居民住户的便捷服务需求,以及部分旅游游客有购物游览的需要,因此未来城内各主要街坊边缘将形成单边或局部双边服务的商业形态,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规划9.34公顷。文化娱乐与旅游接待设施用地规划区各居住街坊内部有部分空地与坑塘水面,规划将这部分建设用地用作雨水集中处理,一方面可以蓄积城内一时难以排除的沥水,另一方面可以为景观绿化提供部分景观用水。通过对水面周边的充分利用,形成本区域的文化娱乐用地。塑造美好环境,文化娱乐用地面积3.84公顷。医疗卫生用地为保护古城内的环境卫生和游览环境,原镇医院应迁出古城,居民日常医疗服务应由县医院提供。3、道路广场用地规划道路主要是利用东西、南北大街、城隍庙街、道前街、顺城环路作为区域内的主要道路。由于街坊之间被现有住宅院落用地分隔的宽窄不一,由于人为拉直道路的拆迁代价过高,规划不过分强调街坊之间的机动车通行和道路的顺直。规划东西大街红线宽度为10米。规划南北大街红线宽度为10米。其中车行道宽度为5米,两侧各2.5米人行道。街坊道路红线宽度为6-7.5米,两侧各1.5米人行道。顺城街红线宽度为9米,两侧各1.5米人行道。道路广场用地面积11.17公顷。 古城道路规划一览表 附表5:街 名起 点终 点道路等级长 度(m)红线宽度(m) 路面宽度(m)备注北大街北城门十字街主路522105南大街十字街南城门主路514105东大街十字街东城门主路433105西大街十字街西城门主路479105顺城西街顺城北街道前街主路107296顺城北街顺城西街顺城东街主路94196顺城东街顺城北街道前街主路121596道前街顺城西街顺城东街主路88296城隍庙街顺城西街北大街次路9567.54.5大寺街县前街道前街次路3037.54.5县前街大寺街次路9777.54.5满洲街顺城北街东大街次路38074张小街县前街道前街2776.54.5马场街东大街县前街次路28963吴水坑街支路90753羊市街支路39053油坊街次路28564北寺胡同支路247南寺胡同支路2874、绿地在老城区内各类设施的配置,应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绿化空间的组织,尽量减少对空气、水体、土壤的污染,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社区公园规划区四角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大面积挖土后留下的水面。结合水面,可以考虑成为区域的绿化景观中心,在此建设区域的社区公园。街头绿地组团间的空间隔离绿化是最贴近居民的绿化活动空间。因此,可以适当考虑部分小游路及活动设施,成为居民日常使用的公共绿化。城墙绿化结合护城河复建、城门广场等城墙遗址的保护和部分修复,强化并完善沿城墙墙基的绿化系统建设。以灌木和少量乔木的形式,结合有关城墙的小品设置,烘托古城墙的庄重古朴的历史氛围,明城城墙外侧控制20-30米的绿带。内侧控制4米绿化带。庭院绿化强化近人尺度的庭院绿化,种植单株观赏植物形成视线吸引点,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提倡居民对各自的庭院进行自赏绿化布置。为明城内部的老屋旧宅增添绿色的生机。广场绿化在古城内主要是结合历史遗存景点控制范围的划定设置点式绿化体系,强化广场绿化。环城绿化环城道路绿化与城墙绿化共同形成古城环形绿化,并结合沿线护城河岸规划公园和绿化广场,形成“翠珠缀带”的绿化系统。 古城社区公园绿地规划一览表 附表6:公园绿地名称类 型面积(公顷)满洲街公园休 闲0.95文庙荷花池公园文化、休闲1.06城隍庙公园游 憩1.00马场街公园休 闲0.45黄小街公园文化、休闲0.35大寺街公园休 闲0.42顺城街带状公园游 憩3.76城墙内公园小计7.99环城带状公园(城墙外)文 化12.13总计20.12 六、特殊用地规划区北部,天主教圣心修道院北侧是原县公安局和老监狱的用地,规划予以拆迁后可腾出用地1.80公顷。第四节 规划用地平衡表表7: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比例(%)居住用地一类居住(R11)56.8351.58幼托(R12)2处0.660.60小学(R12)2处1.381.25小计58.8753.43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C1)1.221.11商业金融用地(C2)9.348.47旅馆酒店用地(C25)1.891.71旅游接待、文化娱乐用地(C34)3.843.49文物古迹与历史遗存用地(C7)8.958.12宗教与社会福利设施用地(C9)4.063.69小计29.3026.59市政设施用地环卫设施(U4)0.510.46消防设施(U9)0.140.13小计0.650.59道路社会停车场(R13)1.451.32道路(R13)9.728.82小计11.1710.15绿地水域游园绿地(R14)10.189.24小计10.189.24合计110.17100.00注:古城规划控制范围面积156公顷;城墙外边界内规划总用地面积110.17公顷;顺城街内界范围内可资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净地面积91.89公顷。第五节 街坊地块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 面积 占总用地比例规划街坊面积 918900平方米100%居住用地面积 467720平方米50.9%商业用地面积93400平方米10.2%道路广场面积 111700平方米12.2%绿地101800平方米 11.1%保留建筑用地面积 44861平方米4.9

    注意事项

    本文(大名明城保护整治规划古城控制详细规划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