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成人考高专升本政治选择题关目预测.doc

    • 资源ID:2105680       资源大小:291.53KB        全文页数:10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成人考高专升本政治选择题关目预测.doc

    2011成人考高专升本政治选择题预测(1)1.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 )A.经验材料 B.理论结论C.一般方法论 D.具体方法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则是( )A.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C.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3.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可以( )A.认识和改造世界 B.创造客观规律C.改造客观规律 D.消灭损害人类的规律5.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 )A.事物的不断运动 B.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矛盾是指( )A. 对立面的互相联结,互相转化B. 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C.思维的前后不一致D.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7.认识的本质在于( )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 B.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C.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9.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C.国体 D.意识形态10.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政治法律思想 B.哲学观念C.国家政权 D.科学技术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社会功能的是( )A.信息功能 B.教化功能C.强制功能 D.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C.封建社会 D.半封建社会13.1894年11月,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C.光复会 D.科学补习所1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 )A.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15.1920年8月,中国最早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是( )A.北京小组 B.武汉小组C.长沙小组 D.上海小组16.毛泽东阐述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理论的著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论持久战 D.新民主主义论17.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8.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C.剥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依靠苏联的援助19.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共同纲领确定于(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党的七届三中全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20.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新时期的是( )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21.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2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C.实事求是 D.武装斗争23.“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A.发展道路问题 B.根本任务问题C.发展战略问题 D.发展阶段问题24.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实际依据是我国正处于(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5.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2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C.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转化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2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 )A.按劳分配 B.共同富裕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30.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 )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3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B.港澳台高度自治C.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D.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32.社会主义各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C.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阶级斗争为标准33.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A.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体现B.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C.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34.可持续发展强调( )A.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B.经济的发展C.人口的发展 D.高科技的发展35.“三讲”中的核心是( )A.讲学习 B讲政治C.讲正气 D.三个代表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D 6.D 7.B 8.D 9.B 10.C 11.C 12.C 13.A 14.B 15.D 16.A 17.A 18.D 19.A 20.B 21.B 22.C 23.B 24.B 25.C 26.D 27.C 28.C 29.A 30.C 31.D 32.A 33.C 34.A 35.B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间的关系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唯物主义元论与唯心主义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 B.意识的本质问题C.世界的本原问题 D.真理的本性问题3.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有运动寓于其中C.无运动寓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4.“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5.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指(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C.系统规律 D.矛盾规律6.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A.事物的消亡 B.外部因素对事物的作用C.事物自身的转化 D.无保留抛弃的过程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C.理性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就是感觉,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集合8.阶级现象( )A.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B.永远不会消亡C.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D.是一个历史性范畴9.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社会和自然的统一10.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生产力 B.变革生产关系C.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 D.*反动阶级的统治1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必然与偶然的关系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1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B.封建社会的残余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半封建社会13.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 )A.旧民主主义 B.民主主义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14.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的是( )A.李达 B.李大钊C.毛泽东 D.陈独秀15.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是( )A.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清王朝的封建统治C.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16.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C.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D.护国战争的失败17.下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的是(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C.土地革命 D.党的建设1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经济纲领中规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A.没收 B.改造C.保护 D.赎买1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 )A.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20.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1.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C.党的建设 D.统一战线22.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是(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C.论联合政府 D.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23.邓小平理论中,反复强调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 B.政治经济体制改革C.发展生产力 D.实现共同富裕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实行改革开放26.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2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指导性计划的经济体制29.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依据是( )A.按劳分配规律 B.商品经济价值规律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规律 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规律30.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31.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是( )A.资本主义民主 B.社会主义民主C.原始公社民主 D.共产主义民主32.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的基础是( )A.爱国主义 B.新民主主义C.社会主义 D.“一国两制”方针33.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A.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 B.先人后己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34.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 )A.“叶九条” B.“邓六条”C.“一纳四目” D.*提出的八项主张3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多党合作制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D 6.C 7.A 8.D 9.C 10.A 11.A 12.D 13.C 14.B 15.C 16.D 17.C 18.C 19.D 20.D 21.A 22.D 23.A 24.C 25.B 26.D 27.B 28.C 29.C 30.A 31.B 32.C 33.C 34.D 35.C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经济学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原和派生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4.否认相对静止的哲学是( )A.相对主义 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 D.诡辩论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外力的推动 B.事物内部矛盾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 D.矛盾双方互相联结8.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它( )A.是否为多数人公认 B.是否清楚明白C.是否与自己的对象一致 D.是否有用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A.感性直观 B.理性思维C.客观精神 D.社会实践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社会中少数人的思想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11.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1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天津条约的签订13.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要求恢复的是( )A.天坛宪章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约法14.新文化运动中最早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的是( )A.陈独秀 B.胡适C.李大钊 D.鲁迅15.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 )A.刘少奇 B.朱德C.王稼祥 D.邓小平16.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C.中国*“一大”的召开 D.中国*“二大”的召开17.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 )A.毛泽东 B.王稼祥C.周恩来 D.张闻天1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D.根据地建设,工人运动,党的建设19.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2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 )A.没收 B.赎买C.公私合营 D.改造21.中共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A.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1979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C.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八大”2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23.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2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 )A.直接动力 B.惟一动力C.最终动力 D.次要动力25.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高社会经济效益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目标是实现( )A.综合机械化 B.生产自动化C.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D.科学化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28.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A.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B.贯彻物质利益原则C.生产力状况 D.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29.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 )A.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B.劳动者谋生的手段C.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D.既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3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邓小平理论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1.“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问题32.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3.以下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 )A.依法治国 B.坚持市场经济体制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4.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B.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是促进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3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 B.集中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作主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B 6.A 7.B 8.C 9.D 10.C 11.C 12.C 13.B 14.A 15.C 16.C 17.A 18.B 19.B 20.A 21.A 22.D 23.C 24.C 25.D 26.C 27.B 28.C 29.D 30.A 31.A 32.B 33.C 34.B 35.C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即( )A.认识论和实践论问题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C.物质问题和意识问题 D.本原论问题和实践论问题3.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 )A.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C.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C.实践性 D.科学性7.质变指的是( )A.事物的连续性变化 B.事物根本性质变化C.非爆发式飞跃 D.事物数量的增减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 B.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性质 B.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1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C.文官制度 D.国家制度1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对象是( )A.官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B.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C.帝国主义、资产阶级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1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共产主义 B.实用主义C.新三民主义 D.三民主义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洛川会议 B.遵义会议C.八·七会议 D.瓦窑堡会议15.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小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B.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C.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D.无产阶级文化运动16.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A.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时期17.毛泽东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8.解放战争时期,变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文件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C.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五四指示19.在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是( )A.政权和军队问题 B.宪章原则问题C.和平与民主问题 D.和平建国纲领问题20.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 )A.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B.迅速消灭*残匪C.完成解放区的土改工作 D.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21.下列不能体现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是( )A.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B.党的“八大”C.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党的“九大”22.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C.1954军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举行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3.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24.中国共产党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5.邓小平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 )A.1980年 B.1984年C.1987年 D.1992年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是在( )A.改革开放目标实现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21世纪中叶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7.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个重点是( )A.农业、能源交通和教育科学 B.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C.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 D.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28.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C.毛泽东 D.邓小平29.关于我国当前个体经济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存在雇佣关系 B.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C.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 D.提供产品,繁荣市场3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31.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A.阶级斗争B.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C.民族矛盾D.经济文化的差异32.在社会保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33.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发展教育和科学 B.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共产主义 B.社会主义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35.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是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B.服务于社会主义的C.在野党 D.民主主义的政党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A 6.C 7.B 8.D 9.C 10.D 11.B 12.D 13.C 14.B 15.C 16.B 17.A 18.D 19.A 20.A 21.D 22.D 23.D 24.C 25.D 26.D 27.A 28.D 29.A 30.B 31.B 32.B 33.C 34.D 35.B1、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答: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二者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即动中有静,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运动;运动和静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第二、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区别、利用事物的首要条件。第三、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条件。答:具体表现在: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实现条件:第一、必须掌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第二、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辩证法用连续的观点看问题,反之,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客观性,肯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客观性,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二者对立的根本和焦点。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双方即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就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焦点和根本分歧。5、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其次,实践出真知。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经验材料。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亦称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离不开客体,人的认识根本上是由客体决定的。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认识也离不开主体,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生理状况和精神状况的制约。7、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第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首先,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其次,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再次,社会意识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的中阶级关系的反映。8、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第一、相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尽管有其特殊性,但它们本质上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相似,都是由其内部固有的矛盾推动,存在一个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对人类社会同样可以用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精确地进行考察和研究最后、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同是客观发展过程,但也有区别。特殊形式,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性和自觉创造性。社会历史的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自觉活动相统一的过程。9、社会进步的科学内涵。社会进步是指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合乎规律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进步和发展。之所以是对社会发展的总概括,是因为社会进步是指:第一、是一个有方向的概念第二、是一个整体概念10、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一、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第二、既然人的本质在其实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社会关系又是发展变化的,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一般的人的本质。第三、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关系中,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11、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首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再次,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但是,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首先,受到现实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的制约其次,创造历史活动的性质、内容和发展方向受此一时代的生产方式的制约。再次,自觉程度不同,特别是科学文化水平不同,制约着历史的创造。1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歪曲反映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另一方面,相互依存,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特定条件和范围;发展的;全面的谬误也是具体的有特定的条件和范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更加深刻的认识真理,自觉地完善和发展真理总之,在人类认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是人类认识发展,当然也是真理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13、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内容。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包括: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把群众观点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就形成了群众路线。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领导方法,它的主要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斗争性的作用: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发展。15、何谓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有何区别。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它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而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杨弃。形而上学否定观与辩证否定观是根本对立的。首先,它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及其变化,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其次,形而上学否定观把否定看作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是绝对的否定,是对原有事物的彻底抛弃,简单的

    注意事项

    本文(成人考高专升本政治选择题关目预测.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