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1.9修改后,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121例疗效观察6000.doc

    • 资源ID:2335611       资源大小:60.0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9修改后,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121例疗效观察6000.doc

    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121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 研究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12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1单纯给予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症状积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有56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有4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3.77%。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好,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地氯雷他定与转移因子联合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便于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地氯雷他定;转移因子;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属于慢性皮肤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临床表现包括风团、皮肤红斑、瘙痒等,病程持续时间一般在6周以上,该疾病临床诊断难度不大,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临床根治难度大,一般给予对症治疗,不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有资料显示,疾病治疗后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存在免疫缺陷2,以往主要单纯给予地氯雷他定为患者治疗,效果不够显著,本文选取了我院收治的242例病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现作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12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单纯给予地氯雷他定治疗,男性37例,女性24例,年龄在19至63岁间,平均年龄(35.26±6.93)岁,病程在6个月至2年间,平均病程(1.29±0.37)年。观察组(121例)采用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治疗,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18至62岁间,平均年龄(34.13±6.64)岁,病程在7个月至2年间,平均病程(1.15±0.32)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诊断标准 以2010年版荨麻疹临床路径为依据,评估治疗效果:皮疹数量、形态、大小不一,疾病产生比较突然,且消退迅速,消退后无痕迹留下;皮疹好发部位不固定,通常伴有刺痛感、瘙痒感;少部分病例存在发热、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情况;病程在6周以上为慢性荨麻疹,在6周内为急性荨麻疹。1.3 排除标准与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将治疗前14d接受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组胺药物的病例排除;将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将哺乳期、妊娠期女性病例排除;将肾功能、肝功能异常病例排除。入选标准。患者病程在6周以上;主要表现为皮肤症状;就诊2周前,未采用其他抗敏药物治疗;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1.4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地氯雷他定治疗。取5mg qd地氯雷他定(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972)治疗,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组:采用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地氯雷他定用药与对照组一致,还需取10mg qd转移因子口服液(陕西医药控股集团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3414)给予患者治疗,持续治疗4周。1.5 评价标准症状体征积分3。瘙痒:无痒为0分;轻度痒为1分;中度痒为2分;重度痒为3分。风团数量:无风团为0分;1至6个风团为1分;7至12个风团为2分;大于12个风团为3分。治疗效果评价标准4。治愈:积分下降指数超过90%;显效:积分下降指数在60%至89%之间;有效:积分下降指数在30%至59%之间;无效:积分下降指数低于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6 统计学方法收集所有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均数±标准差(±s)为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给予卡方(X²)检验,当P<0.05时,表明有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研究了解到,观察组中治愈病例36例,治疗显效病例11例,治疗有效病例9例,治疗无效病例4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治愈病例20例,治疗显效病例9例,治疗有效病例16例,治疗无效病例16例,总有效率为73.77%。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好,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疗效(表1)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6036(60.00%)11(18.33%)9(15.00%)4(6.67%)56(93.33%)对照组6120(32.79%)9(14.75%)16(26.23%)16(26.23%)45(73.77%)X²/15.852.385.6313.8513.85P/P<0.05P>0.05P<0.05P<0.05P<0.05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看,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乏力1例、口干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嗜睡4例、口干2例、乏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表2)组别例数嗜睡口干乏力总计观察组600(0)1(1.67%)1(1.67%)2(3.33%)对照组614(6.56%)2(3.28%)2(3.28%)8(13.11%)X²/4.261.252.597.39P/P<0.05P>0.05P>0.05P<0.05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表3)组别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95±0.521.28±0.87对照组4.93±0.463.21±0.39t2.254.94PP>0.05P<0.053 讨论3.1 慢性荨麻疹疾病特征荨麻疹是因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或者血管渗透性增加,导致的一种局限性水肿症状,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有瘙痒性风团产生,消退之后,无痕迹留下。该疾病属于皮肤科中的常见病,有统计数据资料显示,15%至25%的人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所指的就是瘙痒、风团反复出现,每周出现的次数超过2次,持续时间为6周,少数病例为间歇性发作。慢性荨麻疹对患者生活与工作均造成了较大影响5。慢性荨麻疹疾病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有40%至50%的患者患病原因并未明确6,常见因素包括精神压力、感染、药物因素、食物因素、环境因素等。必须要查出患者疾病产生的诱因,并给予对症治疗,不过该疾病的产生难以找出具体原因,且在生活中,无法避免接触某些致敏源,导致疾病症状易反复出现。以往临床中主要给予H1抗组胺药物治疗,不过患者在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后,会产生不良反应,表现为心悸、口干、疲劳、嗜睡等,且长期用药后,对抗组胺类药物的耐受性增强,药效会逐渐降低7。当抗组胺类药物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时,便会通过增加药物使用剂量,或者改用其他药物,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长期服药与疾病的反复发作会让患者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对其社交娱乐、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均会产生影响8。3.2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首先药物为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物,通常采用联合用药。部分患者存在炎细胞浸润的其概况,这类患者经抗组胺药物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存在反应,糖皮质激素一般在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中被应用,在慢性荨麻疹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宜过多使用,主要在急性加重期应用该药物治疗。环孢素类药物可以使肥大细胞炎症介质释放作用减少,不过治疗副作用较大,对患者身体会造成损害。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具备组胺拮抗功效,对炎性介质释放有着抑制作用,且有着系统性抗过敏功效,有临床研究表明,地氯雷他定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在长期用药过程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该药物属于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物,有着较强的抗过敏功效,对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可使炎症介质的释放、产生减少,促使迟发性炎症反应减轻,地氯雷他定会智力操作性能不会造成影响,对过敏性炎症可起到抑制作用9。转移因子是从健康的牛、猪的脾脏中提取的氨基酸、多肽等低分子物质,其中有着免疫活性物质,对体液免疫功能与细胞免疫功能可起到抑制或增强的作用,使辅助性T细胞数增加,促使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减少。从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地氯雷他定与转移因子联合治疗后,效果非常显著,治愈病例51例,治疗显效病例36例,治疗有效病例21例,总有效率为89.26%,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这更加证明了这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在临床中非常重视,该疾病的治疗需要找出病因,采取措施彻底根治,不过实施难度较大,原因在于部分病例难以明确其病因。抗组胺药物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应用较多,可单独使用,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包括组织胺球蛋白、左旋咪唑等,与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取得显著疗效。抗生素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也有应用,因部分病例疾病的产生为感染因素所致,可适度给予抗生素治疗,非组胺药物的使用包括利血平、潘生汀、雷公藤、反应停等。3.3 慢性荨麻疹的特征与诊断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疾病,一般于2至24h内自行消退,不过会有新皮损的产生,如果皮肤部位产生风团、瘙痒的情况,且持续时间超过6周,则为慢性荨麻疹,该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大部分病例难以明确疾病产生原因,且发病率较高,患者的病程长,对其生活、学习与工作均会产生很大影响。该疾病常用的原因包括:食物、添加剂。动物蛋白食物主要为变质的蛋、羊肉、牛肉、虾、鱼等;植物类食物主要为李子、香菇、竹笋、芒果等致敏食物;食物添加剂包括酵母菌、苹果酸、柠檬酸、调味品、防腐剂等。吸入剂。吸入剂包括灰尘、除虫菊、甲醛、羽毛、动物皮毛、花粉、真菌孢子、气体等,这类患者一般存在呼吸道症状。感染。感染因素也属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危险因素。细菌感染包括阑尾炎、狭咽炎、急性扁桃体炎、鼻窦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病毒性感染包括柯萨奇病毒、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真菌感染包括红色毛癣菌、白色念球菌等诱发的癣菌疹;肠道寄生虫包括旋毛虫、溶组织阿米巴、钩虫、蛔虫、寄生虫等10。内分泌改变、情绪因素。妊娠、绝经等也可能导致该疾病的产生,情绪激动、过于冲动、紧张等也可能诱发该疾病。药物因素。部分药物易诱发该疾病,例如疫苗、血清、青霉素等药物,一般为免疫反应;物理因素。包括日光、冷热、机械刺激等。内科疾病因素。有资料统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中,7%至9%的病例存在荨麻疹症状,除此之外,类风湿关节炎、淋巴瘤、慢性病灶、甲状腺功能亢进、肠炎、胃炎、牙龈疾病等均可能导致该疾病的产生;遗传。在慢性荨麻疹病例中,部分病例家属也有该疾病史,或者有哮喘疾病、过敏性鼻炎、皮炎等病史,过敏体质病例的表现更为明显,部分病例对粉尘、花粉等过敏,极易因受到外界刺激,发展为慢性荨麻疹。该疾病在诊断过程中,要与其他皮肤过敏疾病进行鉴别,慢性荨麻疹病例会产生瘙痒性风团,疾病易反复发作,部分病例经皮肤划痕病例,呈现为阳性,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会产生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症状,病程较长。丘疹型荨麻疹在儿童中易产生,大多于躯干、四肢部位发生,会有色素沉着斑残留。对于荨麻疹血管炎病例而言,风团会持续较长的时间,一般在24至72h内,甚至数天后风团也未消退,在消退之后,会有色素沉着残留,患者存在灼热感与瘙痒感11。离心性环形红斑患者的离心性会慢慢蔓延扩大,皮损部位中间消退之后,边缘部位会逐渐隆起,表现为半环状或者环状,需7至14d后,才可消退,有色素沉着残留12。从本次研究了解到,观察组采用地氯雷他定与转移因子联合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地氯雷他定与转移因子的联合使用能够被应用于慢性荨麻疹疾病的治疗中,可取得确切疗效,治疗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便于达到理想的疗效,这种治疗方式能够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傅武.肤痒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01):80-81.2张艳彩,周颖,雷立清等.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01):58-59.3袁皓琛.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09(05):673-674.4张群林.雷公藤多甙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2):1316-1318.5赵会亮,彭希亮,杨素玲等.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07):53-55.6盛建,陈伟敏.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13):44-45.7黄英举.地氯雷他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98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22):89-90.8唐文乐.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5):1870-1871.9廖人燕.刮痧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10尹晓慧.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49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23):94-95.11冯冬梅,郑学军,侯文利等.地氯雷他定联合潘生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66-67+70.12郭红霞.地氯雷他定联合西咪替丁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114例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153.

    注意事项

    本文(1.9修改后,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121例疗效观察6000.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