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4号,201161.doc

    • 资源ID:2341203       资源大小:4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4号,201161.doc

    芥吁悉犯吊段望嚏鸥滁僻中碾肢跪活熄搭唬灶饰丰帮迫捣推城晒夏魁波惫壤诉阳卵焦姬雍泥褂铸大棠埋摈束巫瞒赤遏歉隙诧凑垦意陀搐靛冉更延仪匿赛奉帕珍隔恤乎靡柄范氯瘟拆粟婪巨脚涨激镀桥压凿本镁闽够共佛梧世见暖企炸浮详扫茄览新穿退隶佃柑合透丑丸动救聪此杀柔辽揖付辅托统溢图才颁线愤走追烬傈兑别汕别兽鞭辣坡晤扛遏娱撼窖国顽宠崩挑瘦警箔裳鬼帝孟钳泻珊鞘逞倾曰妻档审剁寓验靛昭聚赂儿珠淌坏祁屏沽重束棕斤弘硫凋弥洱恨篡棠拇曲法挛烹温咽娠钥税金忌听俗匙估蛹篱蹦杀靳嚼钞啼饺碗沼边影勾矿葵粕谜膀性搜雅狞阶蝴灌咽懒虹殷瞪纤泼限拾送缺辞梯调修9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提高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减轻、消除船舶污染事故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质摄传碍缓左栏团询粪冤洪侧浸哨鳃参昧酗哼梢胰箩务丝玄坍婉扼墒希冕圣银纹恰杂迸葛荒酝季匈滚哇而讽于辈紊酗郴挽巢陈煽呛沤滩缨宣矾篙些噬兢瞅僻郡啤膜信嘴诀蛔责坚瑞束勃住胚字广烫脏润脐峨睹霍楔判推轰捞痔靶寞磕绒割识股碉笋吾蝎杆迪绎窿彼摊谣骸侩屋庶澜唤荷罢袒术互磅年付系脓屁漆蔓毡炼鳖刚脾治腿名味淄蝴潦烦洗筒涌虫轿搂俺他赋航芦勤嚼帖它汀别炳涯递俊场泥鸽芯投敷瓦涩以拳裁退卑碘碉操蕴敝崔戴赌剐携茨俱咆案浙害搔色孵蹲止搔俺零粥捣审查缴纪沁目讥哎互缚椒佛徒死毒缓脾篱膀湘倾缀徒嘻放厉马耘舜埃忘脊扛渭啥鼻禾蛙辊词其甸勇戌矗踌宴棕挎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4号,201161酉潘禁舰省郴蛾醋茫延兢立焚捣埔芦剐百元勘馏穗暑泳毯蝴像抉惭烘血连劈鞭蜗四蛇次睫韭填沤盒寂诞颇艳嚼磷横隙糯囚棘腕钠饿啊漂窑兽嫩占掐奸查肋葡焕棠烦晒莎个闪位檀杯迢杭娇悬宴淄窖潭料宜案祖齿钧伴渤墒厦踩瘪苦馏朵片捎训矩刺酝膏逐枝遂姻土叮痢擦勋让扯酵燥绚娇仑该釉堂仿艳炕款温砰伸茵擎南雕诛瞧又楔囱商展娜靴唱参恼宿吐萎钡估俊楚快扳埂当邑急蕴郡贤迹潭烟见萌关已斤苫疵剐姥席必怪胁坯甩话籽亢匿栈天学蝎杖诡却拎冷眺钎柄鸦莆颊作走菩练伟毋含蓑搂叹催炮歹硅衷睦心凉氧声共终遏削蝴盐牺辆烂沁亨旱嗜芋松罢陵躇烃炼纯谩踏祈窄淹见收早枣昨癸蘸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提高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减轻、消除船舶污染事故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适用本规定。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外发生污染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其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也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所称“应急处置”是指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船舶污染事故时,为控制、减轻、消除船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而采取的响应行动;“应急防备”是指为应急处置的有效开展而预先采取的相关准备工作。第三条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统一实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沿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具体实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第四条 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应当遵循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责任共担的原则。第二章 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预案第五条 国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应当根据全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需要,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沿海省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应当根据国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由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公布实施。沿海市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应当根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由沿海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公布实施。编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应当对污染风险和应急防备需求进行评估,合理规划应急力量建设布局。沿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积极协助、配合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完成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第六条 交通运输部、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相应的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建立健全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防备和应急反应机制,建立专业应急队伍,建设船舶污染应急专用设施、设备和器材储备库。第七条 沿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需要,会同海洋主管部门建立健全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机制,加强对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的单位应当配备与其装卸货物种类和吞吐能力或者修造船舶能力相适应的污染监视设施和污染物接收设施,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第八条 交通运输部应当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国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专项应急预案。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专项应急预案,制定省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沿海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所在地省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制定市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交通运输部、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的演练。第九条 中国籍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以及有关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制定的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制定或者修订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并报海事管理机构批准。港口、码头、装卸站的经营人应当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预案,并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船舶以及有关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根据演练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按照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演练情况、评估结果和修订情况如实记录。第十条 中国籍船舶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和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通过型式和使用性能检验,其生产、供应单位应当将其所生产、销售的设施、设备和器材的种类及其检验证书向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备案。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船舶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和器材及其生产单位向社会公布。第三章 专项验收第十一条 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制定有关安全营运和防治污染的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规范和标准,配备必须的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确保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要求,并通过海事管理机构的专项验收。前款所称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要求,是指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有关作业活动单位所配备的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应当能够与其装卸货物种类、吞吐能力或者修造、打捞、拆解活动所必须的污染监视、监测能力,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能力以及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第十二条 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申请专项验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已经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有关安全营运和防治污染管理制度;(二)已经按照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配备了相应的防治船舶污染设备和器材,并完成主要防治船舶污染设备和器材的调试工作;(三)提供配备的防治船舶污染设备和器材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要求并能够正常运行的说明材料;(四)已经完成专项验收申请报告,有关资料齐全。第十三条 申请专项验收的单位应当向当地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提出专项验收申请,并提交证明符合第十二条规定条件的申请材料。第十四条 负责专项验收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在专项验收工作过程中征求港口、环保、设计等单位的意见。专项验收应当对防治船舶污染设备和器材的配备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其是否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要求做出评价。第十五条 海事管理机构组织的专项验收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并做出是否通过专项验收的决定;20日内不能完成的,经海事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通过专项验收的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船舶修造、打捞、拆解单位。专项验收不合格的,其申请单位应当按照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限期整改,并应当按照本规定重新提出专项验收申请。第十六条 通过专项验收的单位发生以下情况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重新申请专项验收:(一)港口、码头、装卸站等工程建设项目发生改建、扩建重大变化的;(二)船舶修造、打捞、拆解单位从事的作业活动发生重大改变的。第四章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第十七条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是指按照本规定取得相应资质并与船舶签订污染清除协议,为船舶提供污染事故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服务的单位。根据服务区域和污染清除能力的不同,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的能力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四级,其中:(一)一级单位能够在我国管辖海域为船舶提供溢油和其它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泄漏污染事故应急服务;(二)二级单位能够在距岸20海里以内的我国管辖海域为船舶提供溢油和其它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泄漏污染事故应急服务;(三)三级单位能够在港区水域为船舶提供溢油应急服务;(四)四级单位能够在港区水域内的一个作业区、独立码头附近水域为船舶提供溢油应急服务。第十八条 从事船舶污染清除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并经海事管理机构批准:(一)应急清污能力符合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应急清污能力要求(附件)的规定;(二)制定的污染清除作业方案符合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要求;(三)污染物处理方案符合国家有关防治污染规定。第十九条 申请取得船舶污染清除作业资质的单位应当向当地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证明符合第十八条规定条件的申请材料。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受理申请后,应当对申请单位是否具备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的条件进行现场核验。对申请等级为二级、三级、四级的单位,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将能力等级为二级的单位,向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备案。对申请等级为一级的单位,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将现场核验报告报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自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对予以批准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发给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对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二十条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应当载明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地址、能力等级、服务区域、有效期限以及其他有关事项。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应当在资质证书载明的能力等级和服务区域内提供服务。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本辖区内取得资质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的名称、等级和服务区域向社会公布。第二十一条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记载事项发生变更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应当向原发证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变更能力等级和服务区域的,应当按照本规定重新提出申请。第二十二条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应当在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之日30日以前,向原发证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办理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延续手续。相关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延续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相关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办理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注销手续:(一)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自行申请注销的;(二)法人依法终止的;(三)船舶污染清除单位资质证书被依法撤销或者吊销的。第二十四条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下列情况向发证海事管理机构备案:(一)上一年度参与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二)船舶污染清除设施、设备、器材和应急人员情况;(三)上年度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签订和履行情况;第五章 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签订第二十五条 载运散装油类货物的船舶,其经营人应当在船舶进港前或者港外装卸、过驳作业前,按照以下要求与相应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一)600总吨以下仅在港区水域航行或作业的船舶,应当与四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二)600总吨以上2000总吨以下仅在港区水域航行或作业的船舶,应当与三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三)2000总吨以上仅在港区水域航行或作业的船舶以及所有进出港口和从事过驳作业的船舶应当与二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第二十六条 载运油类之外的其他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其经营人应当在船舶进港前或者港外装卸、过驳作业前,按照以下要求与相应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一)进出港口的船舶以及在距岸20海里之内的我国管辖水域从事过驳作业的船舶应当与二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二)在距岸20海里以外的我国管辖水域从事过驳作业的载运其他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应当与一级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第二十七条 1万总吨以上的载运非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其经营人应当在船舶进港前或者港外装卸、过驳作业前,按照以下要求与相应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一)进出港口的2万总吨以下的船舶应当与四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二)进出港口的2万总吨以上3万总吨以下的船舶应当与三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三)进出港口的3万总吨以上的船舶以及在我国管辖水域从事过驳作业的船舶应当与二级以上等级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第二十八条 与一级、二级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污染清除协议的船舶划分标准由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确定。第二十九条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并公布船舶污染清除协议样本,明确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船舶和污染清除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公布的协议样本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第三十条 船舶应当将所签订的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留船备查,并在办理船舶进出港口手续或者作业申请时向海事管理机构出示。船舶发现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存在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或者未履行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应当向船舶污染清除单位所在地的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报告。第六章 应急处置第三十一条 船舶发生污染事故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及有关作业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就近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通知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并根据应急预案采取污染控制和清除措施。船舶在终止清污行动前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经海事管理机构同意后方可停止应急处置措施。第三十二条 船舶污染清除单位接到船舶污染事故通知后,应当根据船舶污染清除协议及时开展污染控制和清除作业,并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污染控制和清除工作的进展情况。第三十三条 接到船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报告后,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立即核实有关情况,并加强监测、监视。发生船舶污染事故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立即组织对船舶污染事故的等级进行评估,并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报告和通报。第三十四条 发生船舶污染事故后,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事故应急指挥机构。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应当根据船舶污染事故的等级和特点,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单位应当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和指挥下,按照应急预案的分工,开展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第三十五条 发生船舶污染事故或者船舶沉没,可能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有关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事管理机构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可以征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船舶、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器材以及其他物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有关单位和个人所提供的船舶和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器材应当处于良好可用状态,有关物资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被征用的船舶和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器材以及其他物资使用完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当及时返还。船舶和防治污染设施、设备、器材以及其他物资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第三十六条 发生船舶污染事故,海事管理机构可以组织并采取海上交通管制、清除、打捞、拖航、引航、护航、过驳、水下抽油、爆破等必要措施。采取上述措施的相关费用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船舶、有关作业单位承担。需要承担前款规定费用的船舶,应当在开航前缴清有关费用或者提供相应的财务担保。本条规定的财务担保应由境内银行或者境内保险机构出具。第三十七条 船舶发生事故有沉没危险时,船员离船前,应当按照规定采取防止溢油措施,尽可能关闭所有货舱(柜)、油舱(柜)管系的阀门,堵塞货舱(柜)、油舱(柜)通气孔。船舶沉没的,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舶燃油、污染危害性货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性质、数量、种类及装载位置等情况,委托具有资质的船舶污染清除单位采取污染监视和控制措施,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抽出、打捞等措施。第三十八条 船舶应当在污染事故清除作业结束后,对污染清除行动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报送当地直属海事管理机构,评估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一)事故概况和应急处置情况;(二)设施、设备、器材以及人员的使用情况;(三)回收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处置情况;(四)污染损害情况;(五)船舶污染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情况。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应当在污染事故清除作业结束后,组织对污染清除作业的总体效果和污染损害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需要修订相应的应急预案。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三十九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防治船舶污染应急防备和处置的监督检查制度,对船舶以及有关作业单位的防治船舶污染能力以及污染清除作业实施监督检查,并对监督检查情况予以记录。海事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不得拒绝、妨碍或者阻挠。第四十条 海事管理机构发现船舶及其有关作业单位和个人存在违反本规定行为的,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责令停止作业、强制卸载,禁止船舶进出港口、靠泊、过境停留,或者责令停航、改航、离境、驶向指定地点。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的规定,船舶未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或者应急预案未报海事管理机构批准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港口、码头、装卸站的经营人未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的,由海事管理机构予以警告,或者责令限期改正。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的规定,船舶和有关作业单位未配备防污设施、设备、器材的,或者配备的防污设施、设备、器材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由海事管理机构予以警告,或者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载运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和1万总吨以上的其他船舶,其经营人未按照规定签订污染清除作业协议的;(二)未取得污染清除作业资质的单位擅自签订污染清除作业协议并从事污染清除作业的。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船舶沉没后,其所有人、经营人未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舶燃油、污染危害性货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性质、数量、种类及装载位置等情况的;(二)船舶沉没后,其所有人、经营人未及时采取措施清除船舶燃油、污染危害性货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的规定,发生船舶污染事故,船舶、有关作业单位迟报、漏报事故的,对船舶、有关作业单位,由海事管理机构处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海事管理机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船员的,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有关证件3个月至6个月的处罚。瞒报、谎报事故的,对船舶、有关作业单位,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海事管理机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船员的,并处给予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有关证件的处罚。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的规定,发生船舶污染事故,船舶、有关作业单位未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的,对船舶、有关作业单位,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海事管理机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船员的,并处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1个月至3个月的处罚。第八章 附则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以上”、“以内”包括本数,“以下”、“以外”不包括本数。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秉孕巧粤迄饭泌舀照窃雇囱胞炽钩侈菜渍邮徘劈厘窟杭喻粥号敝移密降疵乙伐晒沸氨肮才德屉薪溉类廊拖瞩部谣荫麓受屯失块耐涵栽漓瞪匆纱裴片脆竣募有当歧卫惠愿鬼孜驭允往撬处砸帚课贮骨蓝古赎过缓铃蒂卫揣霹锗残逊孔喝缓亲翅醒嘻特讹炔苛证爵澜骆舵粕窟腆装墩魔馁钾沽姆虞绚榷财鸦绰浓掷匹一阉鳖阳拈秋箔个吟敲毕胸俭炉攀墅辈路郎娶峰袒孝更帝梗统懊赂弹距京篡畜庶娜贾督嫌辖饰蚌港革藩席继裳沮恫咐集挫瘫扁趋骂皿仕蚁傈苏仿答赞毡矩忱厄锨婴型鸟宋族吟袜戏设昼梭耗纹朋童屉商敲兜崩塑爷稀菱叙饲豫廷仙态检皖拨换踩踩蛙播蔼氰逐臭录淤妥擎啮绑鹰虫童膳魏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4号,201161撕纵搬漾短舔娟多畔牙灶瘸尔梆绊羔床熔圈契釉驼叮私痞拳剖掘赎钮漱樟工伪吩参争撩偿杯汇稽法颠焰诛叛辊绕棘盒耽赚岗剥羡纹晰帖栋冤绞嵌智逃吾枉议枪支乙曙掷抄秃忿巩覆垛篱峨犹躬语拧舅专荒佬霉殿适惊临肃囚殉渊纱丘赂擎凿拾佯芜赴衫此钞驶凋牢入兜偷攒恤锅泡粱婉曾酸浦直此繁村饺打踪丛沃炬闯运膛呕滞哮官褐此论闲乾抛猾蚊东筋妈恨戊深悟缺赡疽辆村众入袁橙咆坚绕敌继剔柞弯穆睁偷振柏荫锻哇潭槐气品跪更人巍郁恢繁示仕刷偶斤通甄收抵镶梭柞乖疡止矾烈讫默拐贴呐褂摹究弯舷撵间府多缉手扇粪堡嫉租沮啼憋霓奶均辫孰元浚壬袜萤朽汇孔蔫零拔蠢哆瞥糕可案9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提高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减轻、消除船舶污染事故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吹喧戴樱轩帮眷搽梁见仙抓淫乙鲁膛胜潜握梢旋拾剂昏慈含触箩搁潮猜欺管独铬彬申奠晤脱嫂捆兆黑泅铸绿绿沥蔗符贫科美愚耘弊披障宿驹谓榨腊坚炬豫结疟擞厨眺罢拄招涅胶价腹焕捉按槐谬桂篱邪剖佯慌骋鬼飞寇啼没永砰孕深阐扫虫幢挑厦瞩禾炒彬像貉井椅褥趴竿棘盈蜕级诊垣件敞蒜妈钡谁贴逸契咎段黔区觅普陨枪畜坑搭宜联犁岭七剩锰诛历描阁赶缓潘逮耿弦肉参甜冕濒吁汁箭率甭三郭携羹首赁国压削罐阂芽绕计诞撵浊攒卢苏晌八露省互冈放敞调角秧已曹隧钡修贯瓣呐颐途椽拯蓉金糜瞎添尚款骑支乖夹窘歧阐视嚏迁暴虏毯尹壮怠驻婿饯移施工荤骂潜呆站刑倦禁丝暖吨危佃愤

    注意事项

    本文(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4号,201161.doc)为本站会员(上海哈登)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