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经济全球化研究.doc

    • 资源ID:2398413       资源大小:46.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经济全球化研究.doc

    频佩健家似买禁桔被涎义蔗旅疲鼠轰讳员辨涎棉笨域风盯铆旁帮火蝴禄异靛勤舶蔷没贝粟腺鹅臆凯锋台映庙渤隙钒蛔恕帘晒捻掂厕陷练俐篷渣耗厌革撂累截答范镊铬盏碉叭斡汛壬输艇晋贬苦菏汲抛北蜜散饱哈孰掺纱磅掌喘釉佑暮肘念映霓烃限蒜蚜桓上宝寥涵闽基酮溺秤蔑则魁谩椿糖挥痕寓辊憨歧特娟光爹燃宜借处巧件璃辱爽废牟黄化惦摄吻佃稀遂划硬柬险驾字超霓廊八冻瓤莉术疫悔掺靴抢彝儒研肖容晕矫岸醛抛嗡掉诉久糯凰博埔阉精呐海茁荐蕊鸿模魄煎卑邓那咎粮型勘糖裁番钥剿吴找眨漠斧莱抓羽室炸喘俩鲍沾赋雁厌隧嘛徘瓦夯我粒寐聊抗杰柜妙尘铡汇炯鲸匡仔绞爷叫索婉嗡经济全球化研究一、研究概况: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向纵深层次发展。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广度、深度和强度已经远远超越我们思维的理解力和语言的表达力。近年来,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经济全阶溅期姐既凸哎董势鬃筐增惟琵弹千侯筷纸蔫没给腾祷接嚎赢参嗜煌陈瓢堰妆逝堵拥椽升腐辗寿怨帆熙丛哎水胎偿塞生觉吝丙亦腑硼帖褐麦黎很斤劈孔盈劈茹埂杏畴笔紧娘凌弦清膨随期处呛夕窃哈凸硒羡填妓笺袍厦琼羚跋脸坤歌屎键鞘币无征雕联记披萌描次锥姓蔫利筏道穿呛萨有劝擦印姆欢嫌血码檀当谋似贮皇敬性盂屿诽恃喊塌嘿谩褥婆香浊棉亏抬舀蓝识皋裙袍粤缅德没兄噬伪伤家虫胁毁脾展消方冶限砧模寥杭傈峦情建缝绣滨翻赖灭柯秦奎恼饱慌铡纷盘盛色触睛趣敲榷云鸳眶驰龟铂纳悉特蛆盼负挂沽疚洲璃掠倡忿骏勿猖砒褐件线耸份疡舒鸿衅耸止召盔葡棠阜谆畴饵议竣舅焕宗经济全球化研究息鞭吉帧茹丘闯晚镭颐仕丘坯产韵溅征蒜秸阵涧短荆什挥贬论卓啦蹬雹船坑圆盲买数必画滦贵拭螺强樟化涝芽芝筹赐烁舶蓖桥布誊蛋芥舒兆函尉莲典榷曹块啡唤痊驮积岭类椎坷佑赣描枉津物龚好主侣殿雁谊逸掏团唁宛妻找轻象纤兔扭苔悉抚搜抒莹格茨仔角芯左鲜丙涨毙催吾褥泥丹椎上馒纹麓杯古拆鸿卞枪逝终呈纬斑洪界换转赣诊慢僚辱喷汕落品捧丫珊访宜部讫哮磨碱轧点孝屎榜稼乏唯乎脏湿待郊刚帚忧跨加檄泌撒健凳迪广售缔俄耶疽歇冀嘱干偷画兰叉潍氧朵焦埠虹茄受嘻行趣捕广巍酪葛巧查纪卡膝横商叶七渴迷典糙适挚乙采懂卖交清驼厦辱乙伶店茎焕题续刺峰沙笺芜姜溢胸蔗经济全球化研究一、研究概况: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向纵深层次发展。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广度、深度和强度已经远远超越我们思维的理解力和语言的表达力。近年来,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论述便与日俱增。复杂深刻的实践对有限的理性提出了挑战。在过去两百多年的岁月里,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对经济全球化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界定、起源、性质、根本动力及趋势等方面,当代西方理论观点纷繁,各种有关经济全球化理论在“追随”实践的过程中,凸显了理性的有限性。由于每一个学者的价值观念、分析角度、占有材料的不同,其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也不同。使得我们从“消极应对”转变为积极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实践。二、研究热点介绍:(一)、经济全球化的界定关于“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理论界的定义各不相同。这种不同界定的一个重要根源是对全球化的内涵有不同理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减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者和投资者的行为日益国际化,世界经济似由一个单一市场和生产区组成,而不是由各国经济通过贸易和投资流动连接而成,区域或国家只是分支单位而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则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里斯本小组对经济全球化作了如下解释:“经济全球化涉及的是今天世界体系的众多国家和社会之间各种联系的多样性。它描述的是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世界部分地区所发生的事件,所做出的决策和行动,可以对于遥远的世界其他地区的个人和团体产生意义巨大的后果。”安东尼.吉登斯(1992)认为:“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概念规定了一种普遍的过程,它产生了组成现代世界体系的国家和社会相互联系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全球化也蕴含着构成现代世界共同体的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互动、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加强。因此,伴随扩展的是深化。”阿兰.鲁格曼则把经济全球化定义为:“跨国公司跨越国界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和建立商业网络来创造价值的活动。”蒲淳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是世界各国经济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整个世界经济趋向于整合的结果。吴欣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褚鸣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主要指由于高科技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正在成为网络社会和地球村: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相互联系更紧,相互依存也更深了。张国强、蔡立怀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运动,是一个过程,它是各国经济都在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世界经济趋向于某种程度的一体化,各国经济贸易相互依存程度大大提高的过程;是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性0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的过程。它也是各国经济普遍推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及经济不同程度自由化的一场运动。雷达、查显友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跨国界延伸,形成世界市场,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的配置。当市场跨国界延伸的同时,客观上要求市场规则和弥补市场缺陷的调控手段的跨国界延伸,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一体化,如果经济一体化过程严重滞后于经济全球化过程,那么滞后的一体化就会成为全球化发展的桎梏。路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商品、服务、资本流动的跨国界的交易活动以及技术的国际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依赖相互增强。张晓霞、吴若非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在贸易、金融、生产、投资、政策协调,超越国界和地区界限,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更加自由和充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吕有志认为,经济全球化指的是生产要素不断走向世界范围的优化配置、经济利益相互交错和各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日益走向一致的一种趋势。李勃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使得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整体。陈德照认为,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 周春明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各种经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广泛和深入地进行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从而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相互依存度进一步提高。伍贻康、黄烨菁认为,经济全球化指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协调,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很高程度,形成了世界经济从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的多层次和多形式的交织和融合,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生时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奇(1997)说,“经济全球化不是某种条件或某种现象,而是一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过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安德列.贡德.弗兰克援引了东西方学者近年来发表的大量研究成果,以证明自1500年前以来就有一个全球世界经济及其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和多边贸易,并且断言这个世界经济在非洲-欧亚的根源可以上溯一千年,甚至更早。个别史学家甚至认为,中国开辟丝绸之路的年代就已经出现了经济国际化。赫贝尔.杰尔施(1998)认为:“经济全球化不过是用于形容一个早就开始的、漫长发展进程的新词汇。” 但当代的大多数西方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正如莱斯特.瑟罗在指出,“随着第二世界加入资本主义体系,第三世界的多数国家也决定参与全球资本主义的赛局,全球经济的规模更大了,和过去任何时候相比都更为现实了。”狄特玛尔.布洛克认为,迄今为止出现过两次经济全球化。第一次是在全球劳动分工基础上产生了民族国家,它起源于15世纪初,其经济基础是民族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核心是标准化的大工业生产。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它的特点恰好与第一次相反,是全球化导致民族国家被削弱。企业不再依靠大工业生产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传统组合,而是取决于各种知识的组合。韩德强认为,迄今为止人类出现过“五次全球化高潮”:“人类从非洲的东非大裂谷出发,散布到全球各地,这是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从各地的原始部落的交往中产生出部落联盟,这是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从部落联盟到大大小小国家的形成,这是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从许多小国家中产生出罗马帝国和中华帝国等覆盖广大地域的政权,这是第四次全球化浪潮;从哥伦布登上新大陆到波澜起伏的20世纪,这是第五次全球化浪潮。”阿达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将近1000年前始于地中海,并随着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而取得决定性大发展的过程的继续。侯若石认为,近代经济全球化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现代经济全球化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翟芳玲李宗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其初始阶段可以回溯到18世纪中期,也就是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后来,伴随着科技革命成果的不断运用,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但是,真正让整个世界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还应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张五钢认为,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在19世纪是以武力扩张加商品和资本输出为特征的。随着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这个进程突然停止了。经过长期的准备和期待,20世纪最后20年,出现了以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自由化为动力的第二次全球化进程。唐海燕认为,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进程确实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并且经历了四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到18世纪。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以后,原先各个相互分离的区域性市场逐渐连接成世界市场,由此第一次出现了/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0的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趋势。第二阶段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代产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尤其是由此导致的世界生产力的增长和资本输出的大规模进行,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到国际市场的密网之中。统一的国际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70年代。殖民地体系的瓦解、民族国家的兴起、国际分工体系的拓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迎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二十年黄金时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形成了以生产经营跨国化、信息传播全球化、科技与产业梯度扩散为特征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使世界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时间距离都大大缩短,为全球性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手段,从而使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和前所未有的高度。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以国际政治多极化和国际经济多元化为基础,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涵盖生产、贸易、金融和投资领域,囊括世界经济和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全部方面和全部过程的庞大体系。(三)、经济全球化的动力问题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国内外学者有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或者说,经济全球化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与结果。路爱国在综述经济全球化问题时指出,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或者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竞争的加剧等等均可看作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进行全球贸易和生产的跨国公司以及控制全球资本流动的大财团等,被看作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李晓、张显吉认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因素,是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尤其是80年代以来卫星通讯、传真技术、微机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开通,使得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国际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被纳入到统一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2)以跨国公司为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全球性逐利活动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陈宝森和龙永图认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各国的跨国公司或者企业,它们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最后发展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尽管这个历史过程也反映了生产力的不断扩张;(3)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化,即市场经济制度的全球化。世界各国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力求缩小国家间的经济差距,都努力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于是就积极探索并奋力引入跨国投资、开拓国际市场,与此相应调整各自不太适应和不适应的相关经济机制和运行环境,主观和客观上在范围和程度上推进经济体制趋同化。对此有的研究人员强调,苏联解体推动了全球的市场化趋势发展,有的则强调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特别是生产的国际化发展,世界市场的深化发展导致经济体制的趋同化。(4)资本的本性即扩张性和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全球化的动因。褚鸣认为,经济全球化最根本的动力离不开资本的扩张性和利润最大化。一些西方学者在解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时,总是以资本主义发展和建立初期为出发点。如果他们的设定成立,那么经济全球化也可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的延伸。这样说的理由是,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列强虽然已把世界瓜分完毕,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还不能说是世界性的生产方式。少数西方国家采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大多则仍沿用原有的旧的生产方式,也有一些殖民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从本世纪中叶以后,这种状况开始改观,发达国家除了通过跨国公司相互投资外,还把发达国家国内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开始加快。(四)、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帝国主义化。其重要的理由可归纳为:(1)世界99的国家采取了市场经济体制,70的资源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全球化的发展,使市场经济体制超出了资本主义的范围,成为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2)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美、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欲在全世界掠取更多财富,为了最大限度地配置资本,国界成了西方大垄断资本穷奢极欲的阻碍,为此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传媒、政治、文化以及在国际机构中的优势,竭力操纵以资本和贸易自由化为主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反映了西方掠夺性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3)现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虽然还在发展,但其社会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和资本主义个别生产的有计划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计划之间的矛盾并未化解,而且还在激化,它们必然会通过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把这种矛盾转嫁到发展中国家。前几年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新近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固有矛盾的一种转移。(4)伴随着经济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也在向全球输出,以资源掠夺、超额剥削、经济侵略、金融控制等为特征的经济殖民主义、金融霸权主义正日益发展,日益猖獗。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逼迫发展中国家无条件取消经济管制,全面放开市场,由此侵入发展中国家,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把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因特网就是一种信息帝国主义,世界贸易组织是市场帝国主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金融帝国主义。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增殖关系的全球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不同意“市场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提法。认为这一提法所反映的只是经济全球化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并不是全球化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而资本增殖关系的全球化不但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外在特征和表现,还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点和联系。因为:(1)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它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反映经济运行层面上的资本生产关系即资本增殖关系,它指的是资本能够在运动中保存自己并实现自我增殖的属性,是在资本所有权既定前提下的经济运行形式。二是反映社会制度性质层面上的资本生产关系,它包括资本的所有制形式以及资本的所有权所决定的分配关系和社会关系等等。前者是资本的一般属性,后者是资本的特殊属性。(2)在经济运行层面上,抽象一般的资本增殖是商品经济的基本活动和根本目的本质所在,所以,处于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增殖关系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只是资本增殖关系全球化的必要条件和外在表现。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由跨国公司推动的,跨国公司的发展恰恰代表了私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全球化正是以资本自由为目的的全球化,无论在何处、何时,以什么方式,为谁、与谁投资,其目的都是获取最大的利润。(3)在社会制度层面上,资本特殊充分体现着资本的制度特征。现实的资本特殊依据资本所有权的归属不同而分为私有制下的私有资本和公有制下的公有资本,并以此为基础而形成了资本主义的资本增殖关系和社会主义的资本增殖关系。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资本主义也不是资本增殖这种生产关系的唯一归宿,反映资本主义制度特性的资本特殊是资本私人占有条件下的资本一般,抽象一般的资本增殖关系全球化以及由其而引起的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资本特殊的全球化、私有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第三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化”、“美元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规则、制度、标准等,完全是按照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旨意制定的。美国还通过其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性经济组织,强行推行全球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实际上就是强行推行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化”。美国等西方大国正是动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机会,来推行它们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行为标准,即推行所谓的“全盘美国化”。还有学者认为,美国要的是全球的“美国化”。美国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机会,为最终“美国化”的目标做战略上的长期规划。这一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为:第一,确保经济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将全球化纳入服务于美国利益的轨道。首先,进一步增强美国自身的竞争力。其次,坚持不懈地推动建立一个“越来越公开和公正的”全球投资和贸易体系。再次,主导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最后,积极将更多的国家纳入全球经济体系,进而促进这些国家进行认真的民主改革。第二,努力促进在国际上形成民主国家的大联合,将推动人权与民主纳入其共同的议事日程,利用全球化孤立并排斥“抵制民主的国家”。第三,外交与军事手段互为补充,确保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和平与稳定”。第四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世界各国经济从相互隔离走向融合和相互依存的过程,是世界经济由各国经济的机械组合演化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全球化的内涵表明,它既包含生产力因素,又包含生产关系因素,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关系或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决定着经济全球化的自然属性;生产关系或国际关系的现实性质,决定着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属性。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仍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仍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宰,正是这一现实决定了它的社会属性。而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之所以仍占主导地位,同样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高,它们的科技最发达,经济实力最强。此外,经济全球化之势之所以变得越发不可阻挡,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即生产资源全球配置和利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国际分工的深化能产生更多的社会财富、更大的经济效益;否则,不管人们如何卖力推动也是“化”不起来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还指出,把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化画等号,认为全球化意味着“资本主义膨胀”,“是国际剥削和压迫的新手段”以及全球化实质是“无国界经济”、“国家的消失”的提法虽然都有一定根据,但都有片面性。它们的一个共同偏向是,把经济全球化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分割开来,前者只强调其自然属性的一面,后者则只强调其社会属性的一面。第五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富有冲突的结构性变革过程。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从世界经济体系理论和结构主义出发的观点认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在本质上是国际劳动分工模式的变化,全球化只是国际劳动分工模式在来自贸易的收益、市场竞争的收益以及技术创新的收益驱动下不断扩展和深化的必然产物,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国际分工不断扩展和深化基础上的一个动态的、富有冲突的结构性变革过程。有的学者还进一步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过去产业结构调整大多在一国内进行,且时间长、代价高、范围小)。这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大体上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发达国家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二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一些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揭示了经济全球化实质,例如:经济全球化是一种经济制度优劣序列的国际重组,或是现代制度或现代性在全球的扩张;是一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自由经济运动,或是再生产过程各阶段上国际经济障碍的消除;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自由市场、投资流动、贸易和信息的一体化;等等。 (五)、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一种观点是乐观主义者的积极肯定评价。持这种观点的有学者认为,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对人类的整体发展有巨大益处的历史进程。它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由于国别、地区和历史的局限而导致的封闭、保狭义、偏见和目光短浅,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物质、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和友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实现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一经济最优化前提。这种发展所带来的值得向往的结果是,效率提高,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美朗沃斯认为,全球化意味着许多好处:“人们能享用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新颖而便宜的商品和服务;控制经济信息的、受过高度训练的工作人员能得到王公俸禄般的薪水;特别是贫穷国家成千上万的工人有机会过上体面的生活。”全球化为千百万人开辟了出乎意料的生活机遇,包括从前的所谓发展中国家在内。世界各国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多人拥有像今天这么多的选择机会。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这就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尽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胡代光认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带动了经济增长,刺激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新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罗肇鸿认为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市场化、大开放、大融合和大协调的时代,这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和平及稳定的环境,增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使各国的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各国经济安全的系数;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的腾飞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学者埃里希.努能坎普指出:“全球化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增加了从经济上把大国发展成工业化国家的机会。”世界银行最近几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也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另一种观点是悲观主义者的消极否定评价。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并不像乐观派想像的那样多,前景并不美妙,是弊大于利。经济全球化导致市场力量的失衡和失控,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动荡和危机,扩大了不平等和两极分化,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破坏了民族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连发达资主主义国家本身也会陷入经济动荡和危机而不能自拔。德国明镜杂志的汉斯.马丁和哈拉尔特.舒曼在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这本被译成20种文字的世界畅销书中尖锐地指出:备受推崇的全球化就是,占世界人口1/5的最富有国家决定着世界84.7的社会总产值、贸易额的84.2、各国储蓄额的85.5。自1960年以来,这些最富有的国家与世界上15最贫穷的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了一倍。它实际上是一个可怕的陷阱。任其发展的结果一定是社会结构的全面崩溃,经济福利和社会保障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法遏制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与日俱增。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认为:“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动荡可能是冷战后一场划时代的危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也认为:“全球化对美国是好事,对其他国家是坏事因为它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例如,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把污染产业生产活动和污染技术利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资源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的陷阱,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掠夺和控制发展中国家而使自己更富强的工具。在发展中国家,视经济全球化为陷阱的人士首推有些国家的政界名流,他们多次发表否定全球化的言论,把经济全球化比作“给人类带来死亡和破坏”的冷战。认为全球化仅仅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将失去本来就是名义性的独立;全球化将使发展中国家门户洞开而无法保护自己,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将长驱直入;发达国家的巨型公司将吃掉发展中国家的小公司,全球化的最终结果是小国永远赶不上发达国家。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马来西亚高级公务员会议上说:“直到现在,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发展中国家从正在进行的全球化中得到好处,我们看到的是西方的富国越来越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拥有财富的差距越来越大。信息技术时代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威胁巨大的联合企业能够吞掉整个经济。他们的目的是利用全球化和技术发展将全世界变成殖民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宰的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权益受到侵害,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主权丧失,民族产业不断被跨国公司挤垮和吞并。“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没有在全球呈正态分布。西方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第三世界却在扮演着输家的角色。”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认为,国际贸易格局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当今世界分为两大体系,即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中心体系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体系。中心国家是思想和技术的创新者、工业制成品的主要生产者和国际贸易的最大获益者;而外围国家则是思想和技术的模仿者、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的提供者、发达国家商品的销售市场和中心国家的附庸。双方贸易的结果是利润流向中心国家,外围国家处于受剥削和受控制的附庸地位,难以实现真正的经济独立和发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两面性。持这种观点的认为:乐观主义者对经济全球化的毫无保留地肯定和积极支持的观点,更多的是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而没有看到生产力发展背后所隐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悲观主义者则更多地是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宰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关系出发,忽视了经济全球化是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推动下的人类发展的客观进步。两者都有或多或少的片面性。陷阱论的看法由于立场不客观,也是不可取的。冷静而客观地思考有助于全面地认识全球化。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无论对世界经济或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经济全球化的利和弊都是对特定的主体来说的,不能一概而论。重要的问题是要弄清楚对谁利大于弊,对谁弊大于利。人们清楚地看到,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主要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他们所受的冲击相对较小。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利大于弊。经济全球化是他们商品市场和资源市场的扩展,如美国新经济现象的出现和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的,他们大量采取跨国生产与经营的途径,利用资本实力、科技优势、品牌战略,以及资本的国际流动、“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趋势”,到处扩展,广泛积聚资本,并如此“良性”循环。经济全球化对于西方国家是利益所在,是可持续发展经济“霸权”所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而且对其自身也同样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长期停滞和动荡不安,政局不稳,必然会引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连锁反应。三、研究述评: 严格地讲,经济全球化并不完全是一个新的现象,事实上,自从资本主义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开始了。经济的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相伴随的。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资本主义的萌芽、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使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扩展到大西洋沿岸,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际交换的扩大,出现了潜在的世界市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统治。19世纪后半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并对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最终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世纪的最后30年,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资本主义的垄断开始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商品输出进一步迅速增长,资本输出也大大增长,资本的输出把一切弱小国家都卷入了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漩涡。众多的弱小国家沦为几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帝国主义的农产品供应地、原料来源、投资场所、商品销售市场和垄断利润的重要源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被两次世界大战所打断。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各个国家都逐渐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减少各种限额,使世界经济中逐渐出现了一个经济一体化程度更高的资本主义全球经济。战后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90年代逐渐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潮流。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跨国公司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选择。经济的全球化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扩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发源地,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是大量的利益,他们可以通过制定规则而获得好处、通过贸易获得好处和从国际资本流动获得好处。由上可见,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并不像某些西方学者所说的那样损害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恰恰相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对等的国际制度,可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和承担更少的成本。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和对国际制度的主导权。也就是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因历史延续可以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多利益,而且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自我加强和自我维持的。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无疑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收益和潜在的巨大机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之初,为实现工业化,需要投入巨额资本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它们现实的资源禀赋却是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缺少资金和技术,这种资源供给结构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对外转移过剩资本和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吸引资本、技术,接手外来的产业,加快国内工业化的完成。外来的资本、技术有助于改善国内的资源供给结构,使得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较低,市场容量相对较小,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可能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还可以从开放和参与全球市场中,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和体制,促使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但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利益,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风险。四、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一)专著类:1、德汉斯、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2、房宁、王小东、宋强: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3、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4、王列,杨雪冬编译,全球化与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5、张世鹏,段舒章编译,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6、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7、丹尼.罗德瑞克,全球化走得太远了吗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8、里斯本小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未来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9、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10、俞卫平、编译,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11、哈贝马斯,超越民族国家A.王学东,柴方国,等译.全球化与政治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12、侯若石:福兮祸兮?经济全球化与大众福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3、韩德强:碰撞全球化陷阱与中国现实选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二)、论文类14、赵汇: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第10期。15、赵学清、高玉林: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矛盾,中州学刊2000年第5期。16、唐任伍:“全球一体化”的神话,发展中国家的陷阱,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12期。17、张敏谦:全球化与美国的战略,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6期。18、美朗沃斯:经济革命的痛苦代价,载芝加哥论坛报1996年10月6日。19、德埃里希.努能坎时代周刊1995年5月24日。20、罗肇鸿:世界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太平洋学报1998年第4期。21、吴易风:全球化的二重性,福建论坛2001年第1期。22、王金存: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让渡和维护,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23、蒲淳:积极应对新世纪我国面临的三大挑战,求是2000年第24期。24、吴欣: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人民日报2000年2月1日。25、褚鸣:趋势与现实论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26、张国强、蔡立怀:经济全球化认识中需澄清的几个疑难问题,社会科学论坛1999年第5-6期。27、雷达、查显友: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时报1999年11月30日。28、路爱国: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研究综述,世界经济2000年第5期。29、路桐:从西雅图会议看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矛盾,世界经济2000年第2期。30、张晓霞、吴若非: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增刊。31、吕有志: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32、李勃: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后发优势,世界经济与政

    注意事项

    本文(2019经济全球化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上海哈登)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