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光纤通信系统中文教材.ppt

    • 资源ID:2434981       资源大小:4.31MB        全文页数:14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光纤通信系统中文教材.ppt

    第一章,绪,论,通信系统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距离可能是几米,也可能是几万公里。要 传送的信息通常被电磁波携带,其频率在几兆赫兹到几百太(1012)赫兹。光通信系统采用电磁 波谱中可见光或近红外区域的高频电磁波(约 100THz),为了与载波频率在 1GHz 量级的微波通 信系统相区分,通常称其为光波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就是利用光纤进行光传输的通信系统, 自 1980 年以来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使电信技术发生了根本变革。光波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一 起并称为信息时代的基石。本讲义将全面阐述光纤通信系统,重点讲解光纤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 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作了简要讨论。本章将介绍光纤通信的发展史以及一些基本概念和背景知 识。1.1 节介绍光纤通信的发展史,1.2 节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优缺点,1.3 节介 绍了模拟和数字信号、信道复用、调制格式、同步数字体系和异步转移模式等一些基本概念。 1.1 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回顾 1.1.1 早期的光通信 所谓光通信就是用光波载运信息,实现通信。光纤通信就是用光波载运信息,用光纤作传输 媒体,实现通信。 广义地说,我国三千多年前开始使用的烽火台、现在用以指挥交通的红绿灯以及战争中采用 的信号弹均可算作光通信。而我们今天所指的光通信与这种利用普通光的视觉通信不同,通常是 指容量大、传输距离远的用光波作为载波来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真正意义上的光通信应起源于 年贝尔发明的“光电话”。 如图 所示,贝尔利用太阳光或弧光灯作光源,光束通过透镜 聚焦在话筒的振动镜片上, 当人对着话筒说话时,振动镜随着话音振动,从而使反射光的强度随着话音的变化而变化。受话 音调制的反射光经大气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利用一面凹面镜将大气中传送来的调制光波聚焦在 硅光电池上,硅光电池将光转变成电流,经过话筒就可以听到发送端讲话的声音。 贝尔光电话的发明证明了利用光波作载波传递信息的可能性,但由于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 这种光电话实验只传输 ,而且传输质量不高。在光电话问世后一段漫长的时间里,由于缺 乏稳定可靠的光源和低损耗的传输媒质,光通信的进展缓慢。 光通信沉睡 年之后, 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使光通信的研究又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与普通光相比,具有谱线窄、方向性好、亮度极高的 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光载波。激光与无线电波具有相似的性质,但频率又比无线电波高得多,因 而可以极大地增加通信容量。激光的出现,引起了通信研究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使激光很快在通 信领域中得到应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利用氦氖激光器和二氧化碳激光器模拟无线电通信进行了 1,送话器,振动镜,激光大气传输实验。 反射镜 透镜 1,透镜 2,凹面镜,硅光电池,受话器 图 1.1 贝尔的光电话原理示意图 但是好景不长,虽然激光光束的方向性很好、亮度极高,能使光能量集中在非常小的范围 内在一个方向上进行传输,但由于地球表面大气层中云、雾、雨、雪对激光束的强烈衰减,使得 作为“无线光通信”的大气光通信的前景又黯淡下来。但正是这段时期大气光通信的迅速发展, 对光源、光电探测器、光调制器和各种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随 着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出现,自适应光学的运用,大气光通信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如军事场 合的应用、太空通信、边远山区的光接入)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克服大气传光的缺点,人们自然会想到将激光束限制在特定的光路中进行传输,从而 避免外界的影响,实现持久可靠的通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先后提出了空心式光波导管、薄膜 式光波导、透镜阵列式光波导等多种传光方式。例如,20 世纪 60 年代报道了一种透镜阵列式光 波导系统,该实验系统放置在直径为 90mm 的充气管道中,管中配置了焦距为 70m、直径为 60mm 的透镜,每个透镜的反射损耗为 0.5%,相邻透镜之间的距离为 140m。这样在传播过程中光束隔 一段距离又重新会聚一次,可以将光束约束在管道内进行传播。实验中脉冲光束在这样的管道中 累计传输了 120km 之后,仍能得到良好的脉冲波形。但由于这种光波导系统体积庞大,不便于 安装和使用,只有当光束与管道的轴线严格对中时才能有效传输,这对于长距离通信是很难做到 的,因而未能得到实际推广应用。 激光器和光波导为人们探索光通信的新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半导体激光器和低损耗光 纤的出现,使得光纤通信相对与其他通信方式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占最 主要地位的通信方式。 1.1.2 光纤通信的发展史 1966 年 英 国 华 裔 科 学 家 高 琨 提 出 可 通 过 降 低 光 纤 中 杂 质 浓 度 的 方 法 将 光 纤 损 耗 从 1000dB/km 降低到 20dB/km,使人们看到了光纤通信的曙光。 1970 年康宁公司第一次宣布研制出的高纯硅酸盐玻璃单模光纤在 1µm 附近波长区域的损耗 2,3,小于 20dB/km。几乎在同时双异质结结构的 GaAs/GaAlAs 半导体激光器实现了室温下连续工作。 小型光源和低损耗光纤的同时问世,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发展光纤通信的高潮。1970 年可以 看成是光纤通信正式起步的一年。,1972 年康宁公司又推出了损耗为 7dB/km 的光纤,1973 年贝尔实验室又将此项指标降为 2.5dB/km,1976 年日本茨城通信研究所采用化学汽相轴向沉积法(VAD)将光纤损耗降低到 0.5dB/km,1979 年又降低到 0.2dB/km,已接近理论极限值。目前采用各种工艺制造的石英单模 光纤都已接近理论极限值,随着光放大器的出现,损耗不再是限制光纤通信容量的主要因素,如 何降低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则成为关键问题,如色散位移光纤和大有效面积光纤。随着新型 光纤通信技术的出现,各种新型光纤如雨后春笋,这在后面的章节中将详细介绍。 在光纤损耗不断降低的同时,半导体激光器也不断得到发展,尤其是能带工程的出现使其 性能得到质的飞跃。1970 年在室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问世的同时,分布布拉格反射 (DFB)激光器也诞生了,进一步改善了激光器的光谱特性。1975 年波长大于 1000nm 的长波长 InGaAsP 激光器的出现使光纤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通信窗口得以利用,同年制造出了第一个多量子 阱结构,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目前通信系统中普遍采用的量子阱结构 DFB 激光 器阈值电流在 10mA 以下,光谱线宽(20dB)小于 0.1nm,输出功率在 1mW 以上,能在 2.5Gbit/s 的速率下直接调制工作。,伴随着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制造工艺的发展,以及许多光纤通信新技术的产生,光纤通信 系统的容量不断得到提高。自 1976 年美国的亚特兰大第一条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到最新的 273 路 40Gbit/s 的密集波分复用实验系统,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传输速率已从 47Mbit/s 提高到 11Tbit/s。 回顾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978 年工作于 0.85 m 的第一代光纤通信系统正式投入商业应用,其比特率在 20 100Mbit/s 之间,最大中继间距约 10km,最大通信容量(BL)约 500(Mbit/s)km。与同轴系 统相比,光纤通信系统中继间距长,投资和维护费用低,是工程和商业运营的追求目标。 早在 1970 年人们就认识到,光纤通信系统工作于 1.3m 时,光纤损耗小于 1.0dB/km,且 有最低色散,可大大增加中继距离。随着 1.3m 的 InGaAsP 半导体激光器和检测器的研制成功, 在 80 年代初,早期的采用多模光纤的第二代光纤通信系统问世,其中继距离超过了 20km,但由 于多模光纤的模间色散,早期系统的比特率限制在 100Mbit/s 以下。采用单模光纤能克服这种限 制,一个实验室于 1981 年演示了比特率为 2Gbit/s,传输距离为 44km 的单模光纤通信实验系统。 至 1987 年,商业运行的 1.3m 单模第二代光纤通信系统,工作在 1.7Gbit/s 时无中继距离可达 50km。,第二代光纤通信系统的无中继距离受到 1.3m 附近光纤损耗(典型值为 0.5dB/km)的限制。 石英光纤最低损耗在 1.55m 附近,1979 年在该波长区域就制作出了 0.2dB/km 的低损耗光纤。 然而由于 1.55m 处高的光纤色散,当时多纵模同时振荡的常规 InGaAsP 半导体激光器的脉冲 展宽问题尚未解决,就推迟了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的问世。后来的研究表明,色散问题可以通过 使用在 1.55m 附近具有最小色散的色散位移光纤(DSF)与单纵模激光器来克服。在 80 年代 这两种技术都得到发展,1985 年在实验室传输 4Gbit/s 的信号,无中继离超过 100km。1990 年,,4,工作于 2.5Gbit/s、1.55m 的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已能商业运行。这样的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 通过精心设计激光器和光接收机,其传输速率可以超过 10Gbit/s。,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的缺点在于每隔 60-70km 后需要采用电中继系统对光信号进行整形、 放大和重新定时,虽然可以采用相干检测的方案改善接收机的灵敏度,即相干光波通信系统,来 提高无中继传输距离,但随着光放大器的出现,这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相干光通信系统的研究 得以滞后。,第四代光纤通信系统中采用光放大器(OA)来增加无中继距离和采用频分与波分复用(FDM 与 WDM)技术来增加比特率。可以说光放大器和 WDM 技术的采用引起了光纤通信领域的重大 变革。在第四代系统中,每隔 60-100km 采用一个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来补偿光纤损耗, EDFA 在 80 年代被提出后,在 1990 年就已经商用化。1991 年报道的一个实验中利用一个环路结 构实现了 2.5Gbit/s 信号无电中继传输 21000km 以及 5Gbit/s 信号传输 14300km,这表明基于 EDFA 的第四代光纤通信系统可用于跨洋通信中。1996 年实际的基于光放大器的越洋通信系统就产生 了,将 5Gbit/s 的信号传输了 11300km。目前第四代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重点是采用 WDM 技术 增加复用的信道数,以提高通信容量。EDFA 的采用使多信道同时放大成为可能,而无需将各信 道解复用出来分别放大。1996 年报道的实验中实现 20 路 5Gbit/s 的信号无电中继传输了 9100km,,总速率达 100Gbit/s,比特率距离乘积高达 910(Tbit/s)km。目前美国的 Lucent 公司、德国的,HHI 公司、日本的 NTT 实验室、NEC 公司和富士通公司以及法国的 Alcatel 公司在超大容量 DWDM 通信系统的研究方面保持了很高的水平。2000 年 NEC 公司报道了 160 路 20Gbit/s 的 DWDM 系统,传输距离为 1500km;Lucent 公司报道了 82 路 40Gbit/s 的 DWDM 系统,传输距 离为 300km。目前 DWDM 系统总传输速率的世界纪录是日本 NEC 公司在 2001 年创造的,实现 了 273 路 40Gbit/s 的 DWDM 通信系统,总传输速率高达 11Tbit/s。在 DWDM 通信系统中,随着 单信道传输速率的提高和复用信道数的增加,光纤不再是一个“透明”的管道,光纤的色散和非 线性效应称为限制通信容量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因素。,第五代光纤通信系统就是为了克服光纤色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光放大器虽然能弥补光纤 的损耗,但在多次放大的过程中,使光纤的色散积累起来严重影响通信质量。虽然有多种色散补 偿的方案,但光孤子技术被认为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光孤子技术是基于光纤的非线性压缩与光纤 色散引起展宽相互抵消的机理来实现脉冲在无损耗光纤中的无变形传输。虽然这种思想早 1973 年就已被提出,但直到 1988 年才由贝尔(Bell)实验室采用受激喇曼分布放大技术补偿光纤损耗, 将光孤子脉冲传输了 4000km,次年又将传输距离延长到 6000km。EDFA 用于光孤子放大开始于 1989 年,它在工程实际中有更大的优点,自那以后,国际上一些著名实验室纷纷开始验证光孤 子通信作为高速长距离通信的巨在潜力。到 1994 年,已利用光孤子通信系统实现了 10Gbit/s 信 号的 35000km 传输和 15Gbit/s 信号的 24000km 传输。1996 年利用光孤子环路通信系统实现了 7 路 10Gbit/s 的复用信号传输 9400km。,在光纤通信系统不断发展的同时,光纤通信在通信网中的应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现在世 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光纤通信系统引入了公用电信网、中继网和接入网中。但是目前这种奇特媒质 的真正应用还仅仅是在现有电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内用光纤代替铜线,使通信网的性能得到了某种,5,改善,成本得到降低。而网络的拓扑结构基本上还是光纤通信出现之前的模式,光纤通信的潜力 尚未完全发挥出来。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在通信网中的应用尚属于一种经典应用,通信网属于第二 代通信网(第一代为纯电信网)。进入 90 年代后,随着光纤与光波电子技术的发展,光子开关, 光逻辑门,光互连,变频,路由器等许多新颖光纤与半导体功能光器件相继问世,在全世界范围 内掀起了发展第三代通信网全光通信网的潮流。这种通信网中,不仅用光纤通信系统传输信号, 交换、复用、控制与路由选择等亦全部在光域内完成,由此构建真正的光通信网。 光纤通信的发展至今尚不到 30 年,但其进展之快,对通信技术影响之大,始所未料,目前,大量新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发展工作正在继续进行。,1.1.3 我国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我国在 70 年代中期成立专业研究队伍开展光纤通信的研究开发。在国家攻关计划的部门 重点项目支持下,光有源、无源器件、光纤光缆、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同时进行。在光器件方面, 70 年代后期研制出 1310nm 的激光器,随后又研制生产了光纤活动连接器,在光纤方面 80 年代 初先后研制成功多模光纤和常规的单模(G.652)光纤,并生产出从 4 芯到 12 芯的层绞式光缆。 在光纤通信系统方面,从 70 年代后期到 80 年代中期,先后完成了 64Mbit/s 和 140Mbit/s 复用设 备(电端机)和光端机及传输系统的开发,开通了汉-荆-沙、成-灌和杨-高 34Mbit/s 国产光纤通 信试验工程。上述开发成果特别是器件、光纤与系统都已形成了产业,其中 1B1H 码型的光纤通 信系统因适合国情,在省内应用很有竞争力,广泛用于省内网络,有时还用于国内干线网中,如 京-汉-广 140Mbit/s 架空光缆与直埋光缆工程。,80 年代后期,在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安排下,武汉邮科院与五所都开展了 5 次群 565Mbit/s 光纤传输系统的研制,565Mbit/s 是国际上已知的 PDH 线路的最高速率,用当时的电子器件来实 现有不少难度。这一系统的研制工作充分地暴露了 PDH 的缺点,难于实现高速系统,不便利用 光纤潜在的巨大传输能力、干线沿途上下电路点需使用背对背的复分用器、运用上下路不灵活、 帧结构中开销少,维护管理功能弱。当时正值国际电信联盟 ITU 酝酿同步数字系列(SDH)标 准,邮电五所在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率先中止了正在进行的 565Mbit/s 系统攻关工作,并转为 研究 SDH 的 STM-1、STM-4 系统,在 90 年代初研制出 STM-1、STM-4 复用设备,为其后全面 开展 SDH 系统研制争取了时间,打下了基础。随后在国家攻关计划,国家 863 计划支持下,邮 电五所和武汉邮科院先后完成了 155Mbit/s 和 622Mbit/s 全套网元及管理系统的开发。成都 攀枝花国产 SDH 设备 155Mbit/s 和 622Mbit/s 光纤通信示范工程于 1995 年开通,标志着中国开 始跻身于世界少数生产 SDH 系统的国家的行列中。作为国家科技部重中之重项目的 2.5Gbit/sSDH 光纤通信传输系统由武汉邮科院提前完成开发,并于 1997 年开通了海口三亚试验线路。863 项目支持的 2.5Gbit/s 自愈环系统先后在湖北、湖南、贵州等地开通。在 1998 年中还完成了 10Gbit/sSDH 传输实验系统的开发。在开发 SDH 系统的同时,器件的开发工作也有新进展,量 子阱激光器,铌酸锂调制器相继开发成功,色散位移光纤、色散补偿光纤、中心加强光纤与大容 量用户光缆也都有产品投入市场。可以说用了将近 10 年,我国已全面掌握 10Gbit/s 及其以下速,6,率的 SDH 系统技术,民族电信企业开发的 SDH 产品销售额已超过 10 亿元,初步形成了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 SDH 产品。,波分复用系统的开发可以说是我国光纤通信系统开发的第三个阶段,研究工作是从 1993 年 开始的,863 计划立项支持北大、清华进行 4x622Mbit/sWDM 系统的研制研究成果用于广州 深圳 WDM 工程上,构成一个 4x2.5Gbit/s 系统。在 863 计划的继续支持下,武汉邮科院与邮电 五所分别与高校合作,于 1998 年完成了 8X2.5Gbit/sWDM 系统的开发,并先后应用在济南 青岛和广州汕头干线工程中,目前正在安排开发 16X10Gbit/s 系统。与 WDM 系统一道开发 的还有合波器、分波器、色散补偿用光纤光栅、符合 DWDM 波长标准的激光器、掺饵光纤放大 器、非零色散位移光纤等,上述开发工作的完成,为我国 WDM 产业打下基础。在安排开发更大 容量 WDM 系统的同时,863 计划又安排了开发基于波分复用的光分插复用器 OADM 和光叉连 接设备 OXC,在 1998 年 OADM 与 OXC 实验模型成果的基础上,着手开发具有 6 端口每一端口,为 8×2.5Gbit/s 速率的实用化 OADM 和 4×4 的实用化 OXC,于 2000 年完成这些开发工作并连成,试验网,检验自愈环和保护恢复功能。IP over WDM 帧结构和试验平台的研究工作也已经开始,,为二十一世纪光纤通信研发工作打基础的 4×2.5Gbit/sOTDM 实验模型的研究工作也同时进行。,以宽带光纤传送网为目标的下一代光网络的研究已全面展开。,中国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难,有研发初期“巴统”的技术封锁,基础和 配套工业设施跟不上,资金投入的不足,人才资源缺乏等。但我国光通信界的同行们为发展自己 的民族光通信事业,克服了重重困难,掌握了光纤、器件、系统等各方面的关键技术,逐渐走进 了国际光通信的先进行列。特别是在主要技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如 1B1H 的光线路码 型、自己特色的网络管理系统、能构成自愈环的 PDH 设备、自行设计的全套 SDH 专用芯片、在 线升级的 SDH 设备、通过 LAPS 实现的 IP over SDH 等,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为进一步发 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2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特点,如图 1.2 所示,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光发射机、光纤光缆和光接收机三个基本单元组成,虚 框内为光纤通信系统不同于电通信的关键所在,也是本讲义的主要内容。其中电端机(收、发部 分)为常规的电子通信设备,在长距离通信中还需要中继器。此外系统中尚包括一些互连与光信 号处理部件,如光纤连接器、隔离器、调制器、滤波器、光开关及路由器等。,光纤是光信号的传输媒体,将光信号从光发射机尽量无失真地传输到光接收机,其基本特 性参数是色散和损耗。为实现高速长距离通信,要求光纤具有低损耗和低色散特性。 光发射机的作用是将携带信息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注入光纤中进行传输。发送光功 率和光谱特性是光发射机的重要参数,分别决定通信系统的无中继距离和光纤色散的大小。光发 射机中的光源主要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调制方式主要有直接调制和外调制两种方,式,在高速通信(10Gbit/s)中,为消除直接调制产生的啁啾的影响,需要采用外调制器将电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数据,话音,图象,数据,话音,图象,光发射机,光纤,光接收机,光纤,中继器,电端机,电端机,图 1.2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框图 光接收机将从光纤输出端接收到的光信号还原成电信号,提取出信息。一般数字式光纤通 信系统中光接收机的性能可用误码率(BER)和接收机灵敏度来衡量。这两个性能参数是进行光 纤通信系统设计和传输质量评估的重要参数,它们能够反映通信系统中多种噪声源的影响,如来 自接收机内部的热噪声和放大器噪声,来自光发射机的强度和相位噪声,来自光信号在光纤传输 过程中出现的色散引起的码间干扰、模分配噪声及非线性效应引起的干扰等。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一段距离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衰减,光信号将变得越来越弱,同 时受光纤色散的影响,脉冲展宽会引起信号失真,此时需要对衰减并失真的光信号进行放大、整 形和重新定时,然后再进行传输。中继方式有光电光和全光两种方式。光电光式结构复杂,成本 较高,也不适合 DWDM 通信系统,已基本被弃用。全光中继方式中采用光放大器补偿光信号的 衰减,采用色散补偿方法来补偿光脉冲的展宽,是目前 DWDM 通信系统中普遍采用的中继方式。 从光纤通信的基本组成可以看出,虽然光波是属于整个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但光通信毕 竟和一般的电通信不同,主要差别在于光终端和传输介质。然而正是由于半导体光源和光纤的采 用,才使得光纤通信相比于其它通信方式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1) 光波频率高,可供利用的频带很宽。我们知道,在载波通信中,载波的频率越高,它 的信息容量就越大。简单估算一下,理想状态下利用光信号可以同时传输 1250 亿路电 话或同时传送 1 亿路电视。实际情况受光纤带宽的限制和许多技术上的困难,不可能 达到这么高的信息容量。但信息容量大的确是光纤通信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 2) 光纤带宽宽、损耗低,无中继距离长。目前采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就是为了充分挖掘 光纤带宽,单根光纤的总传输速率已达到 11Tbit/s。另外,光纤损耗已基本降至理论极 限值,其中继距离可以非常长,一般几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才需中继放大一次,这些 都是电缆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 3) 光纤通信的保密性好,不易被窃听。由于在传输过程中光纤是将光信号束缚在光纤芯 内传播的,光信号向外辐射、泄漏极小,光纤之间串音很小,在传输途中很难被窃听, 所以光纤通信保密性好。这在国防、军事和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 4) 光纤通信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绝缘性能好。一般的电磁辐射的频谱和光波的频谱相 距甚远,它不会叠加到光信号上或混入光信号中,也很难进入纤芯内影响光信号的传 7,8,送,而光电探测器对一般的电磁波不响应,因此光纤通信抗电磁干扰能力很强。因而 光纤通信系统特别适合于在有强烈电磁干扰的地区或场合中使用,诸如电力系统和电 气化铁路附近,这是一般电缆通信无法比拟的。,5) 光纤通信系统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能节约大量的有色金属和原材料。同等容量条件,下,使用 1km 光纤相比于电缆通信能节约铜 150 吨,节约铅 500 吨。,6) 光纤的尺寸小,重量轻,特别适合在一些空间有限的地方使用,像舰船、飞机、车辆、,火箭、导弹等场合使用,这在国防军事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 光纤通信系统化学稳定好,寿命长,适合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下工作,如化学工厂、地,下矿井等有腐蚀的场合。,正是因为光纤通信具备这些优点,才使得世界通信业务总量的 80%以上需经过光纤通信系统 来传输。随着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发展,许多多媒体宽带综合业务应运而生,社会对信 息的需求量呈爆炸性增长,客观上需要发展超大规模、超大容量通信系统。事实证明只有利用光 纤通信系统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业务的要求。,另一方面,光纤通信系统中由于采用光纤作为传输媒质,也存在连接比较困难、分路耦合不 方便、强度不如金属线以及弯曲半径不能太小等缺点,但随着光纤自动焊接工艺、平面波导技术 以及光缆制作工艺的发展,这些缺点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已越来越小,相对于其突出的优点基 本可以忽略不计。,1.3 光纤通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3.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在任一通信系统中,信息可用模拟或数字形式的电信号进行传送。在模拟情况下,信号随时 间连续变化,如图 1.3(a)所示。我们所熟知的麦克风或摄像机等就是将声音或图象变成模拟的电 信号。相对而言,数字信号仅取一些离散值,对二进制只可能取 0 与 1 两个值。二进制数字信号 的最简单例子是电流或光的通和断,如图 1.3(b)所示,这两种可能性分别称为比特 1 和比特 0。 每个比特持续一定时间 TB,称为比特周期或比特时隙。比特率 B 定义为每秒传输的比特数目, 因而 B=1/TB。计算机中的数据就是典型的数字信号,字母表中的每个字母及其他符号,如十进 制数字、全部标点符号等,都被赋以一个 ASCII 代码,而这些代码都与一个 7 比特的数字信号 相对应。原始的 ASCII 代码可以扩展成代表 256 个字符,分别与 8 比特数字信号相对应。模拟 信号和数字信号都用带宽表示它们的特性。带宽是信号频谱含量的一个量度,信号带宽代表信号 傅里叶变换中所含的频率范围。,以特定的时间间隔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可将其变换成数字信号。图 1.4 给出了变换过程的 原理示意图。抽样速率取决于模拟信号的带宽f,根据抽样定理,只要抽样频率 fs 满足奈奎斯 特(Nyguist)准则:fs2f,则一个带宽有限的模拟信号可用离散样本无任何失真地表示。变换 的第一步是以适当的频率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采样值可为 0AAmax 范围内任一值,Amax 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取样量化,数字编码,所给模拟信号的最大振幅。可将 Amax 分为 M 个离散间隔(可以是不等间隔),每个样值量化为这 些离散值中的一个值。显然这样的量化处理可能导致附加噪声,称为量化噪声,它叠加在模拟信 号原有的噪声上。,量化噪声可通过选择离散电平的数目,使 M Amax /AN 来减小,此处 AN 为模拟信号的均方 根噪声振幅, Amax /AN 称为动态范围,与信噪比 SNR 有关,SNR = 20log10 ( Amax /AN ),(1.3.1),其中 SNR 的单位是 dB,由于 A 是代表振幅,因此前面需要乘以 20。 模数变换的第三步对量化后的样值进行数字编码,通常可以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的 9,0,1,1,0,1,0,时间 (a) 图 1.3,时间 (b) 模拟与数字信号 (a)模拟信号;(b)数字信号。,时间,2,4,6,8,6,5,7,5,时间 0 010 01 0001 01 10 0001 10 01 0101 11 时间,图 1.4,模拟信号的取样、量化与编码,TB,方法将样值变成“0”和”1”组合的二进制码。设编码采用的比特数为 m,考虑各种因数的影响, 应满足 m log 2M ,则数字信号比特率 B 可表示为,B = mf s (2f ) log M2,(1.3.2),其中考虑到奈奎斯特准则(fsf)。同时为满足降低量化噪声的要求(M Amax/AN),则有,B (f / 3)SNR,(1.3.3),上式表明将带宽为f和信噪比为 SNR 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所需要的最低比特率。对 于 SNR30dB 的模拟信号,要求 B10f 。而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对信道带宽的要 求将增加许多倍,因为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和数字式光纤通信系统优越的性能,这种带宽的增加 是值得的。 对于电话产生的音频模拟信号,所包含的频率在 0.33.4kHz 之间,带宽f=3.1kHz, SNR=30dB,则由式(1.3.3)可知 B31kbit/s。实际系统中,话音所占带宽为 64kbit/s,其中抽样间 隙为 125s,抽样频率 fs =8kHz,每个样值用 8 比特表示。对模拟电视信号,带宽f=4MHz, SNR=50dB,由式(1.2.4)可知 B66Mbit/s,实际系统中,数字电视信号以 100Mbit/s 的速率传输。 1.3.2 调制格式 设计光纤通信系统的第一步是决定如何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模拟光信号或光比特流)。 通常,对于半导体激光器,可以采用电信号直接注入光源或外调制器上进行调制。调制输出的光 比特流有两种可能的格式,如图 1.5 所示,即归零码(RZ)或非归零码(NRZ)。归零码格式中, 代表“1”的光脉冲宽度小于比特时隙,在比特周期结束前其幅度会降到零。在归零码中,光脉冲 在整个比特时隙内保持不变,其振幅在两个连续的比特 1 间不会降到零。这样,在非归零格式中 脉冲宽度会随信号格式而变,而归零码中脉冲宽则保持不变。非归零码的一个优点是其比特流带 宽要比归零码低一半,因为归零码中有更多的通断过渡。非归零码的应用中应严格控制脉冲宽度, 以避免码型效应。实际系统中由于非归零码占用带宽窄而使用的较多。而在光孤子通信系统,要 求使用归零码。 接下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选择什么变量把信息加载在光波上。一般信号都具有较低的频谱分 理,不宜在信道中直接传输。实际系统中通常采用频谱搬移技术,利用基带信号来控制载波的几 个特征参数中的一个,使这个参数按基带信号的规律变化。设在不考虑空间偏振特性时,调制前 的光载波可表示为 E (t ) = A cos( 0 t + ) (1.3.4) 式中,E 为电场;A 为振幅; 0 为载频; 为相位。根据信号与载波形式及调制器的特性的不 同,可以构成不同的调制方式。例如可以选择调制振幅 A,频率 0 或相位 中的任一个物理量。 10,RZ信号,NRZ信号,0,1,0,1,1,0,时间 图 1.5 数据比特流 表示格式 (a)归零码;(b)非归零码。 信道,复用成 320kbit/s 的比特流。对于 FDM,是将信道在频域内相互分开,每个信号由频率不 同的载波携带,载波频率的间隔超过信号带宽,以防止信号频谱重叠引起串话。FDM 对模拟和 数字信号都适用,并可用于多路无线电和广播电视传送。通过复用后的多路信号可直接加到半导 体激光器或外调制器上产生多路复用后的光信号。对于数字信号,实现 TDM 很方便,已在电信 网中广泛使用。值得注意的是,TDM 和 FDM 都可以在电域和光域内实现,光 FDM 通常是指波 分复用(WDM),这在后面章节中会详细讨论,光的 TDM 即 OTDM 近年来也被研究的较多, 但真正实用的还没有。本小节主要讨论电域内的 TDM,它在电信中被广泛用来将大量的话音信 道复用成单个的电比特流。 TDM 的概念可以进一步扩展以形成商用数字体系。在北美和日本用 24 路音频信道复用为一 个基群,复合比特率为 1.544Mbit/s。在中国与欧洲用 30 路音频信道复用为一个基群,复合比特 率为 2.048Mbit/s。为了便于在接收端将复合信号分开,在复合比特流中加放了额外的控制位。 因此复合比特率为略大于 64kbit/s 与信道数的积。将 4 个基群通过 TDM 成为 6.312Mbit/s 和 11,对于模拟调制,这三种调制分别称为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对于数字调制, 可根据光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是否在一个二进制信号的两种状态间变化,分别称为幅移键控 (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ASK 调制时,最简单的情况是使信号强度的两 个变化状态中,一个状态为零,这种幅度键控通常称为通断键控(OOK),以反映所得光信号的 通断特性。大多数数字光波通信系统使用 OOK-PCM 格式,而相干光波通信系统则使用 ASK、 FSK、或 PSK-PCM 格式,具体采用哪一种应根据系统设计要求确定。 1.3.3 数字信号的复用方式 光纤通信具有很宽的频带资源,可传送高速大容量信息,但传送一路数字音频信号仅需 64kbit/s 的速率,显然很不经济。为了充分利用光纤带宽就需要对数字信号进行复用。通常可用 两种复用方法来提高通信容量,即时分复用(TDM)和频分复用(FDM)。对于 TDM,是将不 同信道的信号交替排列组合成复合比特流。例如,如图 1.6(a)所示,对于 64kbit/s 的单音频信道, 比特间隔约为 15s,若将相继的单音频信道的比特流分别延迟 3s 插入,就可插入 5 个这样的 (a) 时间 (b),8.44Mbit/s 的二次群,继续这种步骤可获得更高的群路等级。表 1.1 即为按此复用方法合成的群 路等级体系中 5 个不同群路的比特率。,表 1.1,数字通信系统群路等级及其标准比特率,1.3.4 同步数字体系(SDH) 由表 1.1 可见,同一等级的群路,在不同的国家比特速率是不统一的。这种结构在复用方法 上,除了几个低速率群路等级的信号(1.544Mbit/s 和 2.048Mbit/s)采用同步复用外,其他多数等级 的信号采用异步复用,即靠塞入一些额外比特使各路信号与复用设备同步并复用成高速信号,这 种复用系统称为准同步系统(PDH)。它在点对点传输系统中已广泛应用,未出现什么问题。但 随着电信网的发展和用户要求的提高,PDH 系统的弱点就不断暴露出来:例如,缺乏范围统一 的数字信号速率和帧结构标准,北美、欧洲、日本各有一套标准,自成体系,互不兼容,造成国 际互通的困难;缺乏世界性的标准光接口规范,导致各个厂家开发的专用光接口大量出现,这些 光接口无法在光路上互通,而必须通过光电转换成标准接口才能互通,限制了连网应用的灵活性, 增加了连网应用的复杂性;复用与解复用结构复杂,缺乏灵活性,难以从高速信号中识别和提取 低路信号等级,一步步将上路低速信号复用至高速线路信号进行传输,如图 1.7(a)所示。此外, 网络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也比较复杂,设备和利用率很低,等等。而下面将要介绍的同步数字体 系(SDH)中,可以采用分插复用器(ADM)方便地实现这种上下路信号的分插复用,如图 1.7(b) 12,图 1.6,(a)5 个 64kbit/s 数字音频信道时分复用和(b)3 个模拟信号的频分复用,13,表 1.2,SDH 与 SONET 数字体系的速率等级标准,图 1.7,(a)PDH 系统不同群路等级信号的上下路分插复用和(b),SDH 系统信号的上下路分插复用。 所示。 随着电信业的发展,PDH 系统遇到了困难,这导致了一种新的标准同步光网络(SONET) 的问世。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率先提出的,后经几次修改扩充成为一套全新的传输技术 体制,于 1988 年为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接受为国际标准,并重新命名为同步数 字体系(SDH),它涉及比特率网络节点接口、复用设备、网络管理、线路系统、换接口、信息 模型、网络结构和抖动性能等 8 方面的标准,已成为不仅适于光纤也适于微波和卫星传输的通信 技术体制。SONET 体系的基本模块比特率为 51.8Mbit/s,相应的光信号称为 OC-1(或 STS),以 OC 代表光载波。SONET 体系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高等级群路信号的比特率是基本 OC-1 等级 51.84Mbit/s 的精确倍数,因而有 OC-12 为 622Mbit/s,OC-48 为 2488Mbit/s,OC-192 为 9953Mbit/s。 在 SDH 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模块信号是 STM-1,其速率为 155.520Mbit/s,STM 代表同步 转移模块。更高级的 STM-N 信号是将基本模块信号 STM-1 按同步复用的结果,其中 N 为正整 数。目前 SDH 只能支持 N=1,4,16, 64 和 256 等几个等级。SDH 为电信号的数字复用提供了一 个国际标准,因而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表 1.2 为 CCITT 标准规定的几个 SO

    注意事项

    本文(光纤通信系统中文教材.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