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世纪外国文学总结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

    • 资源ID:24976       资源大小:10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世纪外国文学总结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

    外国文学史 三大板块,众多流派电大考试电大小抄电大复习资料 20 世纪上半叶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20 世纪下半叶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 1、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20 世纪现实主义(Realism)是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20 世纪现实主义主要流派: 长河小说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 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 ; 心理小说劳伦斯儿子与情人 虹 。 2、现代主义文学 modernism 是 20 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美文坛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 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一般认为: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现代主义的酝酿期; 1910 年至 1930 年:现代主义的高峰期; 19301950 年:现代主义的衰落期; (1)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尖锐 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的荒谬性及其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人与物质、人与自我的对立。 ) ,着重表现人的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现代主义 文学实现了写作主题从世界向人、从客观向主观、从外向内的转变,人、主体、 自我、内心成了现代文学的中心。 (2)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A.象征性。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把 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B.荒诞性。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 肃于荒诞。荒诞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概括力。 C.意识流。大量采用“内心独白” 、 “自由联想”的手法,挖掘人的潜意识,表 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 (3)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 意象主义庞德在地铁车站 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荒原 ; 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 、奥尼尔毛猿 ; 意识流小说乔伊斯尤利西斯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 3、后现代主义文学 Postmodernism 是一场发生于欧美 60 年代,并于 70 与 80 年代流行于西方的 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1)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特点: A.主体消失。在后现代文化氛围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了,现 代主义的个性和风格被消除得一干二净,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 B.深度消失。现代主义艺术以追求乌托邦的理想、表现终极真理为主题,而后 现代主义艺术则放弃了作品本身的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释, 拒绝挖掘任何意义,仅仅追求语言快感。 c历史感消失。现代主义艺术因追求深度而沉迷于历史意识,而后现代主义艺 术中,历史仅仅意味着怀旧,它以一种迎合商业目的的形象出现。 D距离消失。现代主义艺术中,距离既是艺术和生活的界线,也是创作主体与 客体的界线,是使读者对作品进行思考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手段。由于主体的 消失,后现代作品失去深度和历史感,仅刺激人的感官,而没有任何启发和激 扬的功能,它强调的只是欲望本身。 (2)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点: A.多元化;B.破坏性;C.平面化、冷漠性;D.零度写作;E.不确定性。 (3)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 存在主义文学萨特禁闭 ; 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等待戈多 ; 黑色幽默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 垮掉的一代金斯堡嚎叫 ; 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 新小说罗伯·格里耶橡皮 。 三、20 世纪文学的主要特点 1、非理性主义:以非理性反对现代文明,对抗宗教理性、科学理性、政治理性 和经济理性,把传统的理性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思想送上非理性主义的断头台。 2、反传统倾向:反对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信仰。 3、内倾倾向: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作形而上的探索,挖掘人的潜意识、原始本 能、性本能等非理性的一面。 4、危机意识:异化感、荒诞感、孤独感。 5、创新意识:重视叙述技巧的形式主义,运用象征隐喻、神话结构等。 6、悲观意识:是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 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 20 世纪作家对非理性世界的探索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非理性的崇拜者,极少的 作家将非理性支配下的混乱无序的世界作为人生理想去追求。其悲观主义和危 机意识蕴藏着对人类处境及命运的理性思考,有着对更高意义上的理性追求, 对于更深刻的人道与人性的回归。如艾略特对基督教信仰的皈依,存在主义的 “自由选择” ,西绪福斯式的行动,荒诞派的“等待戈多”等。 第一章 20 世纪现实主义 第一节 概述 一 文学特点 20 世纪现实主义是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作家们接受了前辈大 师的批判精神,又吸收了现代主义各种文学思潮的新手法。比起现代主义的蓬 勃发展,有衰落之势。 相对于 19 世纪现实主义,20 世纪现实主义的批判性和揭露性有所减弱。人道 主义思想依然是作家们批判社会的有力武器。 创造表现出明显的内向化、主观化的倾向。淡化情节故事和对外在物质世界的 描写,转向主观内心的探索。有些作家既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作家,又被认为是 现代主义作家。 长篇小说繁荣,出现了史诗性的多卷本“长河小说” 。以一个人、一个家庭或一 个家族为线索,广泛地反映某个历史时期盛衰荣枯的变迁,内容宏大,具有史 诗气魄。如约翰·克里斯多夫 卢贡-马卡尔家族 布登勃洛克一家 蒂 博一家 静静的顿河 。 许多作家深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创作了大量反映无产阶级生 活及其斗争的作品,尤其在前苏联,殴美也出现了红色的 30 年代” ,一些作家 倾向于或同情社会主义。 战争文学和反法西斯文学也成为重要的题材,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平主义 思想是重要的主题。 二 代表作家 1 英国 2 法国 3 德国 4 美国 5 捷克、波兰等 6 前苏联 第二节 罗曼·罗兰 一、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 创作了名人传 (贝多芬传 米开朗基罗传 托尔斯泰传 亨德尔传 甘地传 ),歌颂艺术家与庸俗的社会和腐朽的文艺进行斗争的坚强毅力,宣扬 威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主义精神。 约翰.克里斯朵夫 (1904-1912):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充满庸 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为他赢得了 1915 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 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 母与子 (1921-1933) 。 二、代表作品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现代心灵的道德史诗” 。描写一个音乐家个人奋 斗的一生,一个现实社会的叛逆者,一个人生意义的探索者,一个富有艺术献 身精神的创造者,一个个人反抗的英雄,一个信奉“精神独立”的知识分子。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 出生(莱茵河音乐世家,父亲酗酒、母亲做佣人,贫困与耻辱的环境)成 长(祖父的关怀、大师的鼓励、奥多的友谊、弥娜的初恋、两次失恋挣扎 (舅舅的鼓励)漂泊(流浪巴黎)奋斗与成功:友谊(奥里维与雅葛 利娜) 、爱情(安多纳德、阿娜、葛拉齐亚 ) 、 “孩子” (乔治)死亡。 描写了 19 世纪末的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民族史、艺术史。 描写了战争笼罩欧洲上空的严重威胁。 描写了为艺术而不屈不饶的追求。 让小说传播思想,变成讴歌英雄的交响乐、评论总汇和回忆录,小说不再是叙 事作品,而是奔放的抒情和各种各样的思想汇编。 让情感成为小说的基本素材。 三、艺术特点 1、长河小说 生活就像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的流动,小说应该反映人生这种丰富、博大、 不停地发展的状态。这类小说往往通过一两个人物的一生经历(或一两个家族 的盛衰)去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多卷本小说描写集中,容量庞大,发展脉络 清楚,一气呵成,结构完整,气势雄浑,具有史诗的规模。 2、音乐小说 描绘了一个音乐家的内心世界,具有交响乐一样的气概、结构和色彩,采用了 四个乐章的结构表现主人公心灵发展的不同阶段。 小说各卷分为序曲(第一章童年、青年和反抗) 、发展部(第二章在巴黎的成熟 和斗争) 、高潮和结尾(第三章成功和平静)等四个乐章,对应主人公的人生成 长经历。用音乐般的乐符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感受。 3、成长小说 源于德语词“Bildungsroman” ,可归为“教育小说” (Erziehungsroman) ,描绘 青年时代的主人公如何成长,它所世界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从而确定自我人 格和生存方式。往往是一个关于英雄诞生、成长的故事,一个个人反抗整个社 会(拜伦式的英雄) 、经历曲折人生、成为真正的英雄的故事。 成长小说一个重要的分支是“艺术家成长小说” ,即“表现小说家或艺术家在成 长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艺术使命,并把握住他的艺术技巧的经历。 ” 4、心理小说 重点描写人物的意识活动,使用内心独白手法,有时是直接引语,有时是间接 引语,或间接自由引语,多层次地展示了人物复杂的思绪和情感。 第三节 劳伦斯 一 作者简介 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1885 年 9 月 11 日,劳伦斯出生在英国中部 诺丁汉郡伊斯伍德镇的一个矿工家庭,父亲文化水平低,朴实直率,性情暴躁, 酗酒。母亲受过较好的教育,爱好文艺,对自己的婚姻不满。由于夫妻感情长 时期不和,母亲将全部感情倾注在儿子身上,特别是小劳伦斯,成了母亲感情 的主要维系,母亲对他有一种特殊的爱。 早期:白孔雀 (1911) 逾矩者 (1912) 儿子与情人 (1913) 。 中期:虹 (1915) 恋爱中的女人 (1920) 迷失的少女 (1920) 。 晚期:亚伦的藜杖 (1922) 袋鼠 (1923) 羽蛇 (1926) 查特莱夫人的 情人 (1928) 。 二 代表作品 儿子与情人 (Sons and Lovers):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故事内容取材于劳伦斯的早年生活),被誉为“第一部弗 洛伊德式的英语小说” 。莫瑞尔太太婚姻不幸,把全部的爱转移到自己的小儿子 保罗身上。保罗在母亲那里获得了自己的恋人米丽安和克拉拉无法给与的感情 需求。只有当母亲死后,他的心灵才获得真正的解脱。这种产生在母亲与儿子 之间的特殊感情关系是所谓的“恋母情结” (Oedipus Complex) 。 小说揭示了一个畸形的家庭关系:丈夫不是妻子的情人,父子间互为情敌,而 母与子则互为情人;通过保罗一家人的生活企图说明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个恶性 循环的事实:男人毁了女人,女人又毁了儿子们,儿子们重又毁了自己的女人。 在这个恶性循环的事实背后,隐含了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矛盾冲突。小说 集中探究了人性的变异与心灵的扭曲,以此来批判工业文明对人的自然天性的 摧残,在心理探索的过程中,表现了社会批判,文化批判的思想。 劳伦斯极力再现的是人的非理性心理即人的无意识活动、人在现实中的苦 闷的心理状态、不受传统道德束缚的性欲望以及不可抑制的本能。他对心理世 界的探索一种文化创造,是对人的独特理解的方式。 劳伦斯在小说中大胆探索了有关性的心理问题,以及建立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 的可能性、具有更为明显的将现实批判与心理探索合而为一的特征。 三 艺术特点 1、充分运用象征、意象。人物、故事和物象都有某种象征寓意,有神话象征、 景物象征、事件象征。用象征手法表现人的心理情绪,用自然物象和景致来暗 示人的某种心灵隐秘,借以沟通物我之间的交流,表达人的心灵在自然力启迪 下的某种顿悟、反响和心态、情绪与意识的细微变化。 劳伦斯用大量意象代替人物思想, 并且充分运用它们的表现作用。花、月亮、 颜色、黑暗、自然景物等都是他赖以刻画人物晦涩难解、变幻莫测的情感的强 有力的象征媒介。 2、运用大量的心理分析,内心独白。 心理分析小说可以视为一种概念,其内涵因认识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泛指以心 理分析为特征的小说。这类小说人物不多,与以往现实主义那种注重写人物命 运和故事不同,它主要刻画人物心理的戏剧性变化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客观外在 叙述,而是转向了内在主观情感的展现,着墨于人物心理的情绪和感情流程。 劳伦斯是一个处在传统与现代交接点上的作家,其小说对生活的描写,一方面 真实地再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外部生活和物质形态;另一方面又观照人 性,人的自然本能和精神状态,努力展露在自然本能趋势下人物的心理与情绪 状态,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技巧挖掘人物的潜意识与无意识心理,使行为背后隐蔽 着的思想、情绪、激情以及本能欲望得以呈现 。其小说具有现代心理小说的探 索性和内倾性特征。 “这既不是灵魂的虚化, 也不是对肉体的崇拜, 而是肉体紧 紧抓住灵魂的衣角, 在文字中自由地安居。 ” 劳伦斯在小说中大胆探索了有关性心理的问题。在他看来,性行为是男女之间 心灵与感觉的强烈的体验与交流;强烈的情欲冲动,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是 一种美。这种冲动往往是下意识的,心智对它们感觉,则又是模糊的。对此,劳 伦斯描写男女性行为时,用的就是象征性、意象化、主观感悟性的语言,而非外 在的客观描述性、记实性的语言,从而增加了审美的成分。因为这种描写主要 并不着眼于性行为本身,而强调心灵与感觉的体验与交流,寻求建立自然和谐的 两性关系的可能性、将现实批判与心理探索合而为一。他对心理世界的探索是 对人的独特理解的方式,是一种文化创造。 3、非小说成分的增加,开放式结尾。 在叙述中加入大量的诗歌意象和论文式的分析,淡化了小说的情节,使传统的 常规小说叙述悄悄地发生了改变,预示着现代主义小说的变化。 结尾是没有一个传统小说的封闭结局,而是走向一个未知的可能性,带有某种 希望,但却不知道会如何。 第四节 海明威 一 作者简介 海明威的创作包括小说、戏剧和散文,但使之成为一位伟大作家的是长、短篇 小说,如: 太阳照样升起 (The Sun Also Rises,1926)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 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38)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 一系列短篇小说,如乞里马扎罗的雪 、 印第安营地 二 迷惘的一代 1926 年太阳照样升起成为“迷惘的一代” (lost generation)的代表作。 这个用语来自美国女作家斯泰因 1924 年的一次谈话: “你们在战争中当过兵 的人,是迷惘的一代。你们不尊重一切,你们醉生梦死。 ”海明威把这句话 作为此书题词,它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一个专门名词,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 如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ztsby,1925)反映了战后青年 一代的精神危机和道德堕落。实际上,它既无组织,又无纲领,但作为第一次 世界大战以后曾经盛行过的文学流派,对当时的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 很大影响,如德国雷马克的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 ,英国文坛出现的“愤怒青 年”等。 三 代表作品 太阳照样升起 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青年人迷惘、苦闷的精神状况和思想道德危机, 他们厌恶战争、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如主人公杰克·巴恩 斯是“海明威式”的典型人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了伤,失去性爱能力, 战后旅居巴黎,为美国一家新闻机构当驻欧记者。肉体的创伤像阴影一样始终 笼罩着他的心灵,也使他的精神遭到沉重的打击,生活失去了目标和理想,被 一种毁灭感所吞噬。他爱上了英国女子勃莱特·阿施利夫人,但伤残使他对性 爱可望而不可即,只好嗜酒如命,在麻醉中忘却自己的痛苦,又念念不忘对爱 情的渴望。 女主人公勃莱特则是一个战后首批理短发、穿短裙、像男人一样抽烟喝酒、 追求性解放的现代女性,她的心上人在战争中死去了。此后,她视婚姻爱情为 儿戏,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还未离婚又找了未婚夫,同时还不断地与其他的 男人来往。在战争期间与杰克相识,彼此之间的爱情心照不宣,但因为杰克的 “不幸”也带给她情感上一种莫名的“创伤” 。 为了从这种无聊而没有前途的生活中摆脱出来,主人公们去西班牙观看斗 牛和钓鱼。故事的结局是开放的,我们不知道下一步会往什么方向走。因此, 可以说这是一部有关丧失的小说,一个人的欲望、爱和生命的丧失。 小说中所有这些男男女女都是飘零子弟,脱离了故乡的土地,脱离了社会 传统,把异国他乡当作永久的游乐场和漂泊地。 然而,也正是“流亡”的困境才使得“寻找”出路成为可能。 “寻找”的漫 漫路途是艰辛的、痛苦的,甚至是永无止境的,但也是值得的、充满悲剧感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们又表现出抗拒命运的“硬汉性格” ,其 迷惘并非彻底的虚无。他们并不愿意在寻欢作乐中彻底地浪费生命,恣意放纵, 而是试图寻找“和土地的联系” 。 杰克和勃莱特最终在勇敢的斗牛士身上寻求到了敢于单身鏖战、视死如归 的“硬汉子精神”强悍、锤炼、坚毅、从绝望中站立起来,并感到这就是 生活的真谛。他们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获得了彼此的谅解和宽容。 巴恩斯因为战争而丧失了性能力,勃莱特因为战争而丧失了初恋情人,虽 然血淋淋的战争场面已不会出现在他们的眼前,但战争的后遗症却无时无刻不 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无法像真正的青年人那样朝气蓬勃的生活。海明威 用“案例法”这样一个非常讨巧的办法来达到间接描写战争主题的目的,而且 反映得同样深刻。迷茫和虚无是海明威所要描写的真正主题。面对着虚无和迷 惘,我们该怎么办?此时的海明威还无法回答,直到老人与海才能够找到 答案。 太阳照样升起采用了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内的旅行和游荡为基本框架, 开放式的结尾“虚无结尾” (the Nada ending) 。我们不知道主人公们最终要 到哪里去,最后归途又在何处。也许最好的答案是在永无止境的旅途中,在永 不终结的空间里。但无论怎样,主人公们的姿态已不再是原先的消沉与隔阂, 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勃莱特主动依偎在杰克的怀抱中,面对她的爱情渴望, 杰克则坦然地答复道:“这么想想不也很好吗?” ( “Yes, Isnt it better to think so?”)海明威用这句不带有丝毫情感的反问句结束小说,看似简单却 意味深长,真是画龙点睛,令人惊叹。 四 艺术特点 1、 “海明威语体”冰山风格 iceberg principle:“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 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要使用短小的句子,要使用 短小的段落” ;简单和准确 2、零风格:一种新的清澈流畅、朴素无华的散文风格,坚硬、简练、含蓄、没 有修饰,句子简单,爱用常用语和日常用语,电报式的对话。缺少形容词,剔 除了语言的引申意义,只用直义, 3、客观叙述。 “一个描写的作家必须保持客观,不要试图去担当上帝的角色” (A descriptive writer must be objective and not try to play God the Father) 。有时采用形象或比喻进行描述,有时通过关键词的不断重复展开叙述, 有时又是运用“戏剧对白”的形式揭示人物的性格或主题。 4、硬汉风格:“硬汉”:“不动感情的、无情的、冷酷的、讽刺的、粗暴草率 的、执拗的、不伤感” 第二章 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概念界定 modernism 语源于法语 Moderne,具有最新的、现代的,先锋的含义。 它既被用来讨论 20 世纪上半叶在西方文坛崛起的各种各样的文学流派(如意象 派、后期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 说等) 和标新立异的文学作品, 也被用来泛指从整体上表现现代与传统对立的 各种违时绝俗、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如雕塑中的结构主义、绘画中的立体主义、 音乐中的无调主义等)。 现代主义运动的起始时间也有不同的划分, 有人认为始于本世纪初的意象派诗 歌运动 1910 年左右,也有人声称始于 1922 年,以乔伊斯的小说尤里西斯 和艾略特的诗歌荒原为起点;有人认为它终于 30 年代中期,另一些人则认 为它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总之,现代主义在大多数国家里是未来主义和虚无主义、革命和保守、自然主 义和象征主义、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一种奇特的混合物。它既歌颂技术时代, 又谴责技术时代;既兴奋地接受旧文化秩序已经结束的观点,同时面对着这种 恐怖情景又深感绝望我们惟一有把握的判断只能是:它们都是“现代的” 。 如果不过分苛求,作为一种勉强设置的标记, “现代主义”是可以接受的,因为 这个术语突出了现代(当代)感受。富有创造性的现代主义作家艺术家深深地感 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与过去迥然不同的全新的时代里,他们自身的经验也是过 去时代的人未曾有过的。 二 主要特点 1、它是西方工业社会的产物,是 20 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表述,是现代非 理性主义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色彩。 如: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 精神分析学说等。 尼采提出过一个惊世骇俗的论断:“上帝死了” ,上帝之死意味着一直作为社会 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基础的基督教信仰崩溃了,其后果就是一切绝对性的传统价 值和道德规范都失去了原来约束人心的作用,真善美都因为丧失了合理性论证 而变成相对的,生活也不再具有终极意义,一切都是允许的,这完全取决于个 人自己的选择,而没有共同的信仰、没有公认的规范、没有统一的奋斗目标的 社会也就变成了一个混乱、荒谬、残酷的世界。现代主义文学就是对这个混乱 世界的一种艺术反应的结果。 2、它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产物,是对传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反抗, 抛弃了传统文学客观真实地模仿外部世界的方法,重视对内在主观世界的揭示, 关注人的内宇宙,表现一种超现实的真实。 3、在思想特征上,现代主义作为一个由多种流派组成的文学思潮,其思想特征 表现为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这种文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 变化,流派纷呈,作家的政治、思想倾向也很不一致,但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A.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比起传统现实主义的经济批判和社会批 判更深刻得多。 B.表现异化的主题,包括自然与人、社会与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等四 种基本关系。 4、在艺术特点上 A.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点。如大量采用“内心独 白” 、 “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手法,挖掘人的潜意识,表现人物意识“自然” 流动状态和人物心理的复杂性。 B.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感。借助意象,用暗喻、烘 托、渲染等手法,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 化。 C.提倡“以丑为美” , “反向诗学” 。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 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 D.强调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 三 代表流派 1、意象派(Imagism) 是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其特点是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重 在表现诗人的直观现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 示,往往用鲜明、质感、凝炼的意象来与诗人的情思融为一体。意象派诗歌还 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日本俳句的影响,它的出现令欧美诗坛耳目一新。 美国庞德的地铁车站是典型的意象诗。还有英国的休姆、弗林特、弗莱契、 理查·阿尔丁顿、美国的 H.D.、艾米·罗威尔等。 2、后期象征主义 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 19 世纪后半叶法国。一战后,后期象征主义以前所未有的 方式和规模越出法国,形成世界性文学潮流。20 世纪 20 年代达到高潮,40 年 代接近尾声。其特征是创造病态的“美” ;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 ;运用象征 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 的说教,主张情与理、主观与客观、有限与无限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 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 爱尔兰: 英国: 法国: 奥地利: 俄国: 比利时: 3、表现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20 世纪初至 30 年代流行于欧美文学地一个重要的现代主 义流派。起源于德国,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 尔登在狂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 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他们主张突破人的外在行为而表现内心 世界,突破表象而表现内在实质,突破暂时、偶然的现象而表现永恒的品质和 真理。他们往往将人物和客观事物变形为荒诞离奇的形象,用以表现和象征某 种思想观念、精神品质。从人的外部行为揭示内在的灵魂;善于直接表现人物 的心灵体验,展现内在的生命冲动。 奥地利: 美国: 瑞典: 捷克: 4、未来主义 20 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同时对法、英、德等国的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创始 人马利奈蒂认为 20 世纪的飞速发展,使世界根本改观,机器与技术、速度与竞 争成为时代主要特征,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 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 ;主张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 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具有明显的文化虚无主义倾向。 文学艺术的使命应是探索未知世界,面向未来,展示人的意识的冲动,寻求一 种“新的未来的美”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 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 。 意大利: 俄国: 5、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从达达主义而来,使文艺创作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以 表现一种更高更真实的“现实” ,即“超现实” ;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 世界;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和 “梦幻记录法”进行创作;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 法国: 6、意识流小说 20 世纪 20 年代形成盛行,在 30 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以表现人们的意识 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认为人的意识流 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 ,而非物理时间,文学应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尤其是 表现潜意识的活动。它使用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 法,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着力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人的意识流程;打 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作家退出小说” ;情节淡化,语言、文体和标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 法国: 爱尔兰: 英国: 美国: 第二节 庞德/艾略特 1、法国象征主义: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著有恶 之花 (1857) 、 巴黎的忧郁 (1869) 。提出象征主义诗歌的对应理论:“我们 的世界只是一本象形文字的字典” ,只有诗人能够读懂这部字典,把自然中的万 物之间、自然与人之间、人的各种感官之间存在的隐秘的、内在的、对应的关 系揭示给世人; 马拉美(Mallarme,18421898):“诗在于创造” , “诗写出来原就是叫人一点 一点地去猜想,这就是暗示,即梦幻” ;“诗永远应当是个谜,这就是文学的目 的所在不可能是别的必须再现对象。 ”诗歌由暗示、梦幻状态而形成神 秘性;通过音乐性来达到暗示的效果。 2、意象主义:庞德 意象派最初并非一个有组织计划的诗派,而是一批力图开拓未来诗歌发展可能 性的年轻诗人们,在面对传统诗歌时表现出一致的挑战姿态:激烈批判 19 世纪 后浪漫主义诗歌陈旧夸张的想象和湿漉漉的情感,力图从古希腊抒情诗、法国 象征派中的自由诗、日本俳句和中国古典诗中吸取灵感,一心要医治传统诗歌 语言的毛病,正是这种探索造就了 20 世纪诗歌史上的第一个现代派运动。 庞德、艾略特、劳伦斯、乔伊斯、W.C.威廉斯等一度被纳入意象派之中;他们 大多把意象派的主张视为一种写作上的创新手法,或是每一位初学诗人必须经 历的一个启蒙阶段。一直较为坚守意象派创作的诗人是英国诗人弗林特、弗莱 契、美国女诗人希尔达·杜丽特及其英国丈夫理查.阿尔丁顿。 意象的丰富性包括:1、感觉意象化或意象感觉化。2、让意象流变,由现实意 象转化生成臆想意象。3、创设背景凸显意象。 意象派的优点也正是它的缺点,短小精悍的诗歌形式只适合表现片断的、局部 的、有限的人生,缺乏长篇的叙述、广阔的题材和深刻的内涵。如果以意象为 本质而非手段,必然导致诗歌无法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尤其是现代人复杂包 容的情感和抽象晦涩的思想。庞德、艾略特、威廉斯等具有远见的诗人最终只 把意象手法视为一种有用的艺术技巧,与更为多样的其他诗歌技巧如内心独白、 戏剧性场面等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具有宏阔的史诗意识的诗歌。 3、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 一、作家简介 艾略特的诗歌展示 20 世纪前半叶世界大战及其战乱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描 述了现代西方人苦闷、空虚和幻灭的社会心态。其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是时代、社会、人生心理的真实描写,一方面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创 伤与不幸,展现了动荡不安与文明堕落的社会环境,指出战争与情欲是造成世 界病态与荒芜的主要根源。另一方面努力寻找人类社会的出路,最后把眼光投 向基督教,指出只有信仰上帝,才是拯救人类社会的唯一出路,从而摆脱苦难 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评论集:圣林 主要诗歌: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小老头 荒原 空心人 四个四重奏 其主要诗剧包括: 磬石 大教堂谋杀案 家庭团聚 鸡尾酒会 私人秘书 政界元老 二、创作阶段 1、第一阶段:1915-1922 年。早期作品情调低沉,常用联想、隐喻和暗示,表 现现代人的苦闷。 2、第二阶段:1922-1929 年。诗歌的技巧和内容趋向复杂化。 3、第三阶段:1929去世。诗歌的宗教性越来越强。 三、诗学观念 1、传统观 “传统是具有广泛得多的意义的东西。它不是继承得到的,你如果要得到它, 你必须用很大的劳力。第一,它含有历史的意识,我们可以说这对于任何人想 在二十五岁以上还要继续作诗人的差不多是不可缺少的;历史的意识又含有一 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历史的意识 不但使人写作时有他自己那一代的背景,而且还要感到从荷马以来欧洲整个的 文学及其本国的整个文学有一个同时的存在,组成一个同时的局面。 ” 2、非个性化理论 “说诗等于宁静中回忆出来的感情是一个不精确的公式。因为诗不是感情, 也不是回忆, 也不是宁静。诗是许多经验的集中, 集中后所发生的新东西。 诗不是放纵感情, 而是逃避感情, 不是表现个性, 而是逃避个性。 ” 3、客观对应物 用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是寻找一个 客观对应物 ; 换句话说, 是用 一系列实物, 场景, 一联串事件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 要做到最终形式必然 是感觉经验的外部事实一旦出现, 便能立刻唤起那种情感。 ” 4、现代主义诗歌原则 “我们的文明社会有高度的变化性和复杂性,能在一个高尚的敏感的人身上产 生不同的复杂效果。诗人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具涵容性、暗示性和间接性,以便 强使如果需要可以打乱语言以适合自己的意思。 ” 四、代表作品 1、 窗前晨景 (1917) 2、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 3、 荒原 (The Waste Land) 荒原全诗 434 行,由五部分组成。广泛涉猎了古今大量的典故、引语、神 话、传说、民间歌谣、小说、戏剧、诗歌、经文、回忆录等,使用了 6 种语言、 35 个作家、56 部作品,后附录了诗人的注释。 荒原的象征寓意及意象,源自于魏登女士的从祭仪到神话和人类学家 弗雷泽的金枝 ,正如诗人在原注中所说:“受魏女士有关圣杯传说一书的启 发” ,据说古代某个地方的渔王因年老或受伤,失去了繁殖的能力,他的领土变 成了荒原,于是需要一位英俊少年英雄,手持宝剑,历经种种艰难去寻找圣杯, 以便医治渔王,使大地复苏。诗人用暗示象征手法,展示西方文明的崩溃和精 神的荒芜,指明战乱的欧洲只有找到圣杯宗教,信仰上帝,才能得到拯救, 复苏荒原社会。 第一部分“死者葬仪” 。展示现代荒原的败落景象。 第二部分“对弈” 。以荒淫无度的情欲和奸情象征社会的腐败,道德伦理的崩溃。 第三部分“火诫” 。只有借助于佛陀净火的冶炼,戒绝情欲,进入涅槃 ,人类 才能得到拯救。 第四部分“水里的死亡” 。弗莱巴斯沉溺于情欲大海,终于进入旋涡,落入死亡 深渊。 第五部分“雷霆的话” 。大地缺水,岩石崩裂,世界成了“岩石堆成的”一片沙 漠荒原。 4 空心人 四、艺术风格 1、神话结构、古今对照。 2、典故、反讽、模拟。 3、内心独白、拼贴重组。 4、多视角叙事。 各种艺术方式把不同时代或地点的声音、风格和戏剧衔接在一起,在严肃和嘲 讽、神圣和亵渎、古代和现代、神话宗教感受与世俗世界之间形成了富有张力 的联系,构造出一种崭新的现代主义诗歌风格。 第三节 卡夫卡 一 作家简介 父母均为犹太血统,从小受到父亲的严厉管教,倍受压制。养成敏感、怯懦的 性格和孤僻、忧郁的气质。 卡夫卡的作品代表著现代人的疏离与寂寞、孤独与绝望,在困境中不断探求、 寻索出路,却往往发现生命的怪诞与荒谬;人,发现自己处在世界庞大组织底 下,竟然无路可走。卡夫卡因此被推崇为存在主义的先驱。 二 卡夫卡创作 1、短篇小说: 变形记 (1913) ;在流放地 (1914) ;乡村医生 (1919) ;饥饿艺术 家 (1922) ;万里长城建造时 2、长篇小说(三部均未完成):美国 (1912-1914 年写,1925 年出) ;诉 讼 (又译审判 ,1914-1918 年写,1926 年出版) ;城堡(1922 年写, 1927 年出版) 3、书信、日记与随笔:格言集 致父亲 致未婚妻的情书 致密伦娜的 情书 三变形记解读 1、故事情节: 变形记通过人变成虫的荒诞故事,展现了现代人在异化的社会中丧失自我, 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一天早晨,某公司的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醒来后突 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不再复形。家人逐渐厌恶了他,最后他在绝望 中死去。 2、内蕴解读: (1)人性异化:格里高尔被遗弃的悲惨命运和凄苦孤独的心灵世界正是现代人 无法沟通、冷漠无情的真实境遇,揭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 自我之间的异化状态;同时揭示了个人的孤独意识与负罪感。 (2)父子冲突(代沟):控诉了暴君式的父亲对儿子的专制与压迫,也是卡夫 卡个人经历的折射。儿子在受到伤害后依然未放弃精神的抗争,反抗命运,在 恐惧与绝望中产生强烈的悲剧意识。 (3)哲学思考:卡夫卡的作品代表著现代人的疏离与寂寞、孤独与绝望,在困 境中不断探求、寻索出路,却往往发现生命的怪诞与荒谬;人,发现自己处在 世界庞大组织底下,竟然无路可走;世界的本质是荒诞和不可知的,人痛苦地 生活在其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却要孤独地承受这种折磨。卡夫卡营造出 人类脱离上帝之后的失序、失灵,他急于说明远离上帝之现象的感觉,凸显人 类一旦离开了“那不可摧毁的” ,生活就只会剩下荒谬与虚无,丧失生存的意义。 他被推崇为存在主义的先驱,被冠上虚无主义、不可知论者,甚至无神论的头 衔。 3、象征结构: (1)数字“三”具有美学和逻辑的意义:故事分成三部分(三幅一联、三位一 体) 、格里高尔的房间有三个门、家庭包括其余三人,三个佣人、三个房客、三 封信、三月等。 (2)门的主题:贯穿故事的开门关门。 (3)盛衰对比:萨姆沙家庭的兴旺与格里高尔的衰落之间形成微妙的平衡。 四 卡夫卡风格 1、寓言性:使用隐喻性的象征方式。 “城堡”既象征着帝国权力和官僚体制, 也象征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或永不可及的神秘之地。 2、荒诞感:人变成甲虫,事件设定给人一种荒诞感和惊奇感。Kafka 的名字演 化为形容词 ka

    注意事项

    本文(20世纪外国文学总结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doc)为本站会员(小小飞)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