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清河区土地利用规划大纲1020.doc

    • 资源ID:2529265       资源大小:396.52K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清河区土地利用规划大纲1020.doc

    铁岭市清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送审稿)铁岭市国土资源局清河区分局二OO九年十月目 录前 言4一、规划的目的4二、规划的依据2三、规划任务3四、规划范围、期限4第一章 规划背景5一、清河区概况5二、现行规划实施的评价5三、土地利用现状9四、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2第二章 规划的战略与目标15一、指导思想15二、发展的优势15三、规划的目标17四、规划主要指标18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21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1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23三、中心城区布局26第四章 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29第五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37一、土地利用管制分区37二、城镇规模边界及扩展边界研究38第六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41一、落实耕地保护责任41二、严格控制耕地流失41三、严格保护基本农田42四、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42第七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43一、生态敏感性分区43二、环境友好性土地利用模式47第八章 重点工程建设安排50一、工业项目50二、交通项目50三、水利设施工程50四、能源建设51五、旅游项目51第九章 土地整理开发复垦52一、土地整治目标52二、土地整治重点项目53三、土地整治管理措施53第十章 乡(镇)土地利用55第十一章 近期规划57一、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57二、近期土地利用目标57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8一、加强规划实施制度建设58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9 附表:1.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表 2.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面积指标表 3.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表 4.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指标表 5.园地规模指标表 6.林地规模指标表 7.牧草地规模指标表 8.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耕地及补充耕地指标表 9.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10.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11.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一览表 II铁岭市清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62020年)前 言铁岭市清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辽宁省铁岭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在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建设用地、增强依法依规用地意识、改善土地生产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铁岭市清河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该规划逐渐显现出规划目标前瞻性不够、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任务日趋重要,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缺乏弹性、规划实施难度大等突出问题,为了有利于我区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满足土地利用新形势对于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现行规划进行修编。一、规划的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编制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大纲主要明确2006202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基本战略,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和调控指标,提出土地利用的区域划分和分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措施。二、规划的依据1、有关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5)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89号)(6)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408号)(7)关于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57号)(8)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39号)(9)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文)(1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11)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2、相关规划(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送审稿)(2)铁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3)铁岭市清河区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4)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三、规划任务1.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推进“工业强区”进程战略、我区“旅游做大、农业做精”战略,重点保障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用地需求。2.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坚持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平衡,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3.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建设用地总体控制,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优化城乡用地配置,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的控制和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5.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规划范围、期限规划范围为铁岭市清河区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总面积465.09 km2。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年为20062010年;目标年为20102020年。66第一章 规划背景一、清河区概况铁岭市清河区位于辽宁省东北部,距铁岭市政府所在地银州区43.0 km。铁路与京哈线相通,公路与102国道相联,开草线东西贯穿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隶属铁岭市管辖。区辖一镇两乡和两个街道、41个行政村、30个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465.09 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24°0344-124°2609,北纬42°2714-42°3757。全区被开原市、西丰县包围。东与开原市八棵树镇搭界,西与开原市城郊乡相接,南与开原市松山乡为邻,北与西丰接壤。全区总人口98932人,其中城镇人口33205人,农村人口65727人,人口密度212人/ km2(2005)。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北绿”为龙头,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特征,以形成农业产业化链条为根本出发点。工业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目前已经形成冶金、酿造、建材、食品加工、化工、冷饮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二、现行规划实施的评价(一)经济效益现行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加强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使土地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全区经济效益显著调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九年来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增加耕地面积152.62 hm2。以玉米亩产量500公斤计算,公顷产值为6750元。按四年成果计算可增加纯收入412.1万元;尤其是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之后,土地产值大幅度提高,每公顷产值近100万元。规划实施以来,全区因建设占用土地面积486.37 hm2。以四年期计算这部分土地可增加经济效益194547万元。全区单位土地产值由1996年的3658.6元/ hm2提高到2004年的16087.7元/ hm2。2004年每公顷土地产值较1996年规划初增加4.4倍。(二)社会效益评价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充分、合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1.推动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总体规划实施九年来,大力提倡节约用地,积极坚持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在土地开发整理和加强土地复垦以及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做了大量工作。到2004年土地开发与复垦达到152.63 hm2,完成了2010年土地开发复垦规划指标的57.71 %,这对全区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社会效益。2.提高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规划意识随着总体规划的实施,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依法管地、规划管地的社会意识。一是在协调建设发展和保护耕地的矛盾,土地规划意识大大增强;二是随着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逐步完善,现在无论是建设用地审批,还是土地开发整理立项,首先进行的是规划审核,土地规划审核成为用地的第一关口;三是在建设用地的供应上逐步建立了规划调控的理念,提出了调控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管理思路;四是通过各种用地诉讼案件的查处和规划用地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规划用地观念,对违反土地规划用地及未批先用、少批多占违法用地型的严格查处,甚至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清河区已经形成用地管地必须遵照的土地规划的思想意识。3.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做出科学规划,确保了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首先,增加和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资源,保证了粮食安全。其次,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调整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结构,使农业向高效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促进了社会稳定。再次,按照本规划进行的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可以改变以往土地开发整理无序状态,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打下坚实基础。最后,村庄整理使村内房成排、路成网、树成行,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三)生态效益评价1.规划实施促进了主要生态用地的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清河区市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从生态用地的角度对土地利用提出了保护要求。实际上,在规划实施期间清河区的主要生态用地如园地、水面等面积有一定的提高。同时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1996年林木覆盖率为51 %,现行土地总体规划确定到2010年林木覆盖率将提高到60 %。截止到2005年,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2.5 %,较1996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生态退耕面积已达到35.6 hm2。林地面积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使水土流失强度大大减轻,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减少,从而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2.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增加了农用地数量和植被覆盖,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使耕地变成田成方,村庄集中,绿树成荫,沟渠成网,改善人文和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了生态环境的质量。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加强了农田防护林建设,能改善水土结构和田间小气候,使水、土、气、热条件更加协调,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防洪、排涝、抗旱能力得到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使全区绿地面积增加,田园环境园林化,农田林网化,而且将大面积减少风沙对田园及村庄的侵害,生态环境效益显著。3.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调整协调了人地关系的状况本规划的实施,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强化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协调用地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落实土地空间布局起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有效遏制了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大,严格保护了基本农田,提高了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安排用地,确保重点工程等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的合理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的实施,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三、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结构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铁岭市清河区土地总面积为46509.55 hm2,其中农用地所占面积最大,为36547.7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8.58 %;其次是建设用地,为7387.2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88 %;未利用地面积最小,为2574.53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54 %。农用地中林地所占土地比重最大,为63.45 %。其次是耕地,所占比例为29.86 %。牧草地所占农用地的比例最小,为0.15 %。建设用地中水利设施用地所占的比例最大,为60.8 %;其次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36.06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最小。清河区未利用土地主要有荒草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面积总计为1618.49 hm2,占未利用地的62.87 %。其他土地主要包括河流水面和滩涂,面积总计956.03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7.13 %。(二)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利用率高,农用地比重较大。我区土地面积46509.55 hm2,已利用的土地面积是43935.02 hm2,土地利用率达到94.46 %。全区农用地面积是36547.77 hm2,比重达到78.58 %,农用地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耕地和林地占农用地的比重为93.31 %。2. 山地丘陵面积大,林业用地占较大比重。清河区依山傍水,处于东部低山丘陵和西部辽河平原。东部为长白山余脉之丘陵山地,山区林地面积较大,全区林地面积23189.93 hm2,占土地总面积73.10 %,西部为清河寇河冲积平原,平原地势平坦,东西部面积比例为3:1。(三)土地利用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1)从国内发展看,我区后发优势明显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使大多数国家经济萧条,但我国的经济仍然是增长的势头,而且国家还提出了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来刺激经济的持续增长,面对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对于我区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政策机遇和产业发展机遇。我区资源相对富集、能源充足、生态良好,在当代资源约束突出的形势下显示出明显的后发优势。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使我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空间更加广阔。(2)从省内发展看,铁岭将进入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期省政府实施沈阳经济区战略和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实施,外资内移、南资北移和本地资金扩张的趋势,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内在要求,我区资源战略优势的显现,特别是随着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接受辐射和承接生产要素转移的机会不断增大,为铁岭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3)从铁岭市发展看,经济发展潜力较大铁岭市委、是政府为改变铁岭在全省经济格局中经济规模小、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的局面,提出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建设沈铁工业走廊的发展战略,为更好的接受沈阳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辐射,推进铁岭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创造了条件。2.挑战(1)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为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保住一定数量的耕地。但未来一段时间,耕地减少的趋势还将继续。一是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不可避免地要占用部分耕地;二是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仍将占用部分耕地;三是自然灾害损毁耕地在短期内很难完全复垦。与此同时,耕地后备资源已不多,加上生态环境约束,制约了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耕地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2)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任务艰巨调查资料显示,清河区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占地面积大,尤其是人均宅基地面积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最高标准,达238.70 m2/人;同时,农民盲目乱建、建新留旧等现象凸现,导致村庄在外部持续蔓延的同时,内部结构松散,“空心村”现象普遍,占用耕地和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历史原因、社会观念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且所需资金投入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艰难、缓慢的过程。(3)资源和环境矛盾加剧依托清河水库建成的清河电厂,为清河区及周边城市输送了大量的能源,但是其形成的储灰场,由于表面干燥,稍微起风,煤灰就肆虐而起,不但使空气质量下降,而且给周围居民生活、农业、水域等造成极大的污染。四、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充分评价上轮规划实施成效的同时,本规划实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1.上轮规划侧重于耕地保护,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考虑不足铁岭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带动了清河区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随之而来的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增加,与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不协调,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铁岭市清河区发展的需要。建设用地的大幅度突破说明编制本身缺乏强有力的预测手段,对占地国民经济发展总趋势估计不足,同时受上次规划指导思想的制约,将主要精力放在耕地保护上,而偏废了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周密筹划和补充。2.规划宏观性有余,微观上很差。上轮规划宏观指标比较全面,但微观布局比较粗略,表现在建设用地指标实施性随意性很大,因地布局与用地需求严重脱节,造成规划与实际用地需求在空间布局上矛盾,不但促成一些不合理布局,也给总体规划的权威性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坏。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规划编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规划的可操作性。一方面规划修编的时间往往比较紧张,导致研究论证不充分,特别是对一些战略性问题研究不够;另一方面有限的人员和时间去收集、处理一大堆基础资料和数据,并完成编制规划方案和图件等大量工作,势必降低资料收集的完备性、资料分析的全面性和规划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4.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不健全,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历史较短,社会对规划重要性认识不深,规划实施的措施、保障制度并不健全,规划实施的合理的社会监督行政处置、经济制裁、技术检查和监管措施等很难到位。规划的法律地位虽然很高,但在实施管理中的随意性却相对较大。一些地方领导对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认识较高,但在用地安排却片面要求规划方案适合用地要求,经常要求国土资源部门修改规划以满足用地需求。5.上一轮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弹性上一轮规划刚性有余,但弹性不足。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需求缺乏适应性,导致实施因缺乏必要的灵活性而出现一些困难。一方面不调整规划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而另一方面频繁地调整规划,又失去了严肃性。第二章 规划的战略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为根本指导方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和落实“五个统筹”基本要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土地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二、发展的优势(一)区位优势清河区位于辽宁省与吉林省的结合部,距市中心43公里。清河区交通十分便利,毗邻京哈高速公路(12公里)、京哈铁路(10公里),连接102国道(8公里),一级公路贯通城乡,建成了三横四纵的交通网络,有铁路专用线10公里并与全国铁路线联网。(二)发展机遇抢抓国家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城乡经济综合实力,推进全面建设清河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是清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重点开发两个黄金发展带,即:沿大清河城市景观带、沿尚阳大道经济繁荣带。按照“西连北扩”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建材西部商贸住宅新区,建成辽北具有较大辐射作用的商贸住宅新区。(三)产业优势1.农业我区的北绿集团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市内、省内,乃至国内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宏福肉类、润霖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分别是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市对我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的定位确定后,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将为我区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工提供了有利保障和发展优势,可有力拉动全区农业经济的发展。2.工业粉煤灰储量达6000万立方米,具有发展新型建材行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内现有九华建材、鼎鑫建材、四合建材、鑫盛建材等企业,并不断引进新型建材项目。因此,我区可依靠丰富的粉煤灰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东北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同时,尚阳湖丰富的水资源为我区在发展工业经济方面,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优势。3.旅游业尚阳湖风景区是我市唯一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在全市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龙头作用。同时,我区拥有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尚阳堡”文化,为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三、规划的目标(一)经济发展目标依据宏观发展条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调整步伐,坚持改革推动、外向牵动、科教联动三大战略,在继续强化农业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与旅游业,在现有能源工业的基础上相应发展化工、建材、纺织、机械等工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层次升级,把清河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强区和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花园式旅游城市。(二)社会发展目标坚持面向21世纪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发挥地区优势强化中心城区的作用,合理布局,将清河城区规划建设为工业强盛、交通便利、景观优美、生活舒适、文化发达的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三)人口及城镇化发展目标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到9.97万人,吸引外来人口达到1万人,全区总人口达到1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6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000人,实现稳定就业3000人。到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到11万人,吸引外来人口达到2万人,全区总人口达到13万,其中城市人口7万人。本地区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城市化理论,其速率将会进一步加快,直至达到70 %的高水平以后才有可能减缓。按此发展速度推算,预测全区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66 %。(四)基础设施建设目标1.加快公路交通建设利用两年时间,把尚阳大道建成长9公里、宽50米的连接清河、开原的辽北一流景观路,全部完成尚阳湖16公里北岸环湖路工程建设;完成城区内朝阳街、西顺街和天祥街等三条南北主要街道建设。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利用5年至10年时间,完成大清河9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和滨河南北大道工程建设,其中架设跨河大桥三座。规划期间,重点完成大清河河道综合整治规划、防洪工程和滨河难道工程建设,建成跨河大桥或过水桥一座;完成小清河、明渠综合治理工程,加强美化、亮化,使小清河和明渠成为城区内可供休闲、观光的两道风景线。3.加强城市管网建设完成新城区城市供水、供热、煤气主管线铺设和净水厂、换热站建设;完成清开公路两侧、尚阳大道两侧排水设施建设。四、规划主要指标(一)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以保障全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日益稀缺的耕地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到201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928.6 hm2,到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934.6 hm2。规划期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8659.9 hm2以上。(二)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前提下,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集约用地的发展趋势,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到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7535.0 hm2,;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7770.2 hm2。到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727.1 hm2;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831.5 hm2。(三)生态建设指标1.大气环境建设目标大气环境质量达到II级标准。SO2日均值0.15 mg/m3,TSP日均值0.30 mg/m3,PM10日均值0.15 mg/m3,NO2日均值0.10 mg/m3。(指标为浓度限值:单位为mg/m3标准状态)2.水环境建设目标清河水库、大清河水质等于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II级标准;小清河水质控制在地面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3.水土流失防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生态退耕地的退耕还林还草,将坡度大于25°和其它位于生态脆弱区的耕地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进一步加大荒山绿化力度,协调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0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全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变好。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5 %,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4.发展生态经济以建设清河水库生态经济强区为首要目标,坚持“两手抓”战略。切实保护好天然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生态防护功能。另一手抓好优化结构调整,加快林业牧业产业发展,实现“绿山富民强区”的目标。至2010年和2020年,全区林地面积分别为23812.30 hm2和24755.00 hm2。(四)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目标考虑到土地开发整理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约束条件以及近年来清河区开发、复垦整理的经验,确定2005至2010年全区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的现实潜力约为83.41 hm2左右;2011至2020年全区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的潜力约为236.05 hm2左右。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总体结构调整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优先安排农用地,保障建设用地正常需求。农用地由2005年的36547.77 hm2增加到2020年的38286.7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2.33 ;其中到2010年,农用地调整到37228.73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0.06 。建设用地由2005年的7387.25 hm2增加到2020年的7770.20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71 %;其中到2010年,建设用地增加到7535.00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19 。未利用地由2005年的2574.53 hm2减少到2020年的452.5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97 ;其中到2010年,未利用地减少到1745.82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75 。(二)农用地结构调整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农用地,适当调整农业结构,按照铁岭市下达的指标,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进行严格控制,适当减少其他农用地面积,提高园地、林地面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耕地由2005年的10912.34 hm2调整为2020年的10934.60 hm2,占农用地的比例为23.51 %。因地制宜利用园地,提高园地利用效率,强化集约经营,不断提高园地单产量和效益。至2020年,全区园地面积从2005年的1891.30 hm2提高到2241.40 hm2。占农用地的比例从2005年的4.06 %增加到4.82 %。重视对现有林地的保护,稳步增加林业用地,利用宜林荒坡荒滩造林。至2020年,全区林地面积从2005年的23189.93 hm2增加到24755.00 hm2。占农用地的比例从2005年的49.86 %提高到53.23 %。适当减小其他农用地面积,提高其他农用地综合利用效率。至2020年,全区其他农用地面积从2005年的498.97 hm2减少到283.66 hm2。占农用地的比例从2005年的1.07 %降到0.61 %。(三)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建设用地对科学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增长,整合城乡建设用地,适当增加基础设施的用地,城镇工矿适度扩张,农村居民点适度减少,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的比例由2005年的2654.53 hm2调整到2020年的2831.50 hm2。规划期间,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增加,在建设用地总量中的比例由2005年的10.16 %调整到2020年的10.51 %。其他建设用地略有增长,占建设用地总量从2005年的0.02 %增加到2020年的0.11 %。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一)城镇用地空间布局依据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遵循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规律,清河区建设用地采用集中连片的团块状规划形态,以点带轴,逐步形成点、轴、群、带想结合的模式。四个城镇点,即清河区城区、张相、杨木林子和聂家。三条发展轴:一级发展轴清开线,即清河区张相镇开原县一线,是重点发展轴线;二级发展轴线杨前线,包括杨木、八社、九社、杨家甸、前马堡等,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副业加工为主,服务于开原和清河区。清河区城镇布局在时空上组团式发展,并有不断向郊区扩散的趋势应继续推行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原则;坚持以园带轴、点轴辐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合理拓展城市规模、紧凑村镇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到2010年和2020年,全区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55 %和72 %。(二)农村居民点布局清河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必须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为导向,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为宗旨,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极点和轴线,逐步改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村居民点合理集聚,组织合理的城乡经济网络,增强城镇居民点对农村居民点发展的带动。1.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规模,引导农村居民点集聚以现有的基础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依托推进农村居民点集中合并。对于零散的农村居民点和规模较小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农村居民点必须严格控制,引导鼓励迁入集中居住区。例如:清河区东部居住形态分布十分分散,其中小金沟、石人沟、团结、弯屯、广东山村等一些村落人数不到1000人,甚至个别村落不足400人,所有这些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土地的集约利用都是不利的。2.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配合撤乡并镇,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对原来比较分散的农村居民点进行整合,在确定居民点规模时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对废弃的农村居民点采取土地整理工程措施,复垦或是改变为生态用地。原本规模大、区位好、基础设施配套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扩建;对于现有的“空心村”、“五老地”积极整理,制定激励政策,从资金等方面鼓励引导其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农业产业用地布局农业作为我区优势产业之一,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龙头企业和壮大产业基地为突破口,走农业产业化合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精品高效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能力,增强农业竞争力。到2010年,农业总产值实现4.60亿元,年均增长14.4 %。1.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北绿冻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铁岭川顺食品有限公司、清河宏福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润霖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润丰肉联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尽早培育8个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大发展,并形成较大辐射作用。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谷氨酸生产)和乳制品加工等龙头企业,延伸鸡、猪、肉牛等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2.做强六大产业基地有机葡萄基地:未来几年,随着我区城区向西发展,葡萄种植面积将逐渐减少,但可在杨木等其他地区广为推广栽植,使我区葡萄种植面积保持在一定规模;草莓、树莓基地:延伸北绿冻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铁岭川顺食品有限公司的产业链条,到2010年草莓、树莓面积达到5000亩;奶牛基地:继续抓好南台、前马奶牛养殖小区建设,重点扶植刚刚建成的铁岭奶牛良种繁育中心的投入使用,改良奶牛品种,发展壮大奶牛产业,全区奶牛发展到2万头,发展成为辽北较大的奶牛专业区;肉牛基地:依托清河宏福肉类有限公司、润丰肉联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实现肉牛养殖想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到2010年,全区年出栏量达到10万头;特使农产品基地: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开发东部山区榛子、梨、山野菜、笨鸡、笨猪等产品,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厂,发展成为全市知名的东部山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制种基地:继续抓好玉米制种、大豆制种和蔬菜制种产业,每年制种面积保持在2万亩。三、中心城区布局(一)构建中心组团式空间布局结构1.中心城区空间格局清河区中心城区采取组团式布局,以河渠、铁路、道路、绿带、山脉等,将城区建设用地划分为7个功能区:(1)清河路两侧、明渠以东的中心居住区(电厂及水库管理局的家属住区);(2)主城区内、昌盛路和文化路之间,以学校、科研机构为主形成的科技文教中心区;(3)昌盛路中段、货郎屯地区,以旅游服务、商业金融为主的旅游服务区;(4)昌盛路以北、明渠以东,以原清河村为基础,形成的北部居住区;(5)以电厂为龙头,在小清河两岸新建的南部工业小区(以一类工业为主);(6)昌盛路东端,朝阳街与东宁街之间,围绕新建的区委、区政府办公楼形成的行政办公区;(7)在原张相镇,通过用地布局调整,形成的张相居住工业混合区。2.城市发展方向及构想清河区城区的城市性质是:以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二)控制中心城区用地规模1.人口发展规模清河区城区的规划人口规模,近期(2005)为5.5万人,远期(2020年)为8万人。清河区城区的规划人口,系指城区(含张相,以下相同)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全部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包括旅游者)。2.用地规模控制城市建设用地人均指标2005年控制在112.7 m2/人左右,2020年控制在110 m2/人以内,清河区城区建设用地,2005年共620 hm2,2020年达到875 hm2。(三)划定中心城区扩展边界1.中心城区城市扩展边界为增强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局部不确定性,在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划定城市扩展边界。清河区城区建设用地受地形所限,北有大清河、东有清河水库大坝、南有九登山,城市的发展只能向西,将西部张相镇纳入城市扩展边界范围,可以有效控制城区西部城市发展备用地的开发建设,为清河城区的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资源。具体界线为:东起清河水库坝下,西至张相镇镇区西边缘:南以九登山、电厂、电厂铁路专用线的西段一线为界,北至大清河堤防明渠东段、大孟二台子一线。2.实施分类管制城市规模边界范围内土地为允许建设区,是规划期间新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允许建设区的空间形态可调整,但不得突破城市扩展边界。城市扩展边界与城市规模边界之间的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时,作为建设用地区域。第四章 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土地用途分区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找出各个地区的特点,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根据各区域发展现状和趋势,合理制定土地分区,进而根据各区域发展的需要制定不同的策

    注意事项

    本文(清河区土地利用规划大纲1020.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