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区域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doc

    • 资源ID:2547529       资源大小:605.01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区域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doc

    目 录内容摘要(1)关键词(1)一、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的理论依据(1)(一)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1)(二)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的理论考察(1)二、区域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关联的实证分析(2)(一) 研究思路与指标选取(2)(二)区域的划分(3)(三)区域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5)1、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分析(5)2、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6)3、区域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7)(四)区域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联分析(7)1、第一类(8)2、第二类(9)3、第三类(10)4、第四类(11)5、第五类(12)三、政策建议(13)(一)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选择(13)1、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13)2、要积极调整消费政策,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13)3、由于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消费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倡导科学、合理、文明的消费观(13)(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选择(14)参考文献(15)Abstract(16)区域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内容摘要:在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消费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以1997年至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通过SPSS、Excel,采用表格、图表、模型等不同方式,对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消费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定量分析,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别区域的居民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消费结构带动下的产业结构亦如此。通过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促使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聚类分析 区域 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 回归分析一、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的理论依据(一)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有实物和价值两种形式。实物形式指人们在消费中,消费了一些什么样的消费资料,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价值形式指以货币表示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表现为各项生活支出。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只有二者的和谐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一般关系是由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决定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具有同一性,二者互为前提;产业结构决定消费结构,没有产业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消费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产业结构,因为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消费,没有消费的生产是不存在的,而且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终极拉动力量,产业结构必须与消费结构相适应。(二)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的理论考察 在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消费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点已由经济学家对其长期不断的关注和研究所证实。恩格尔定律的意义,已远远超过其本身所包含的特定内容,即消费结构变化的一定趋势,在于其提供给人们一种考察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转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就是,伴随着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引致消费结构的变化,这成为产业结构转换的一个重要动因。集西方微观经济理论之大成的马歇尔从微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把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引入经济理论体系。本世纪30年代凯恩斯学派的崛起,又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把消费对经济的影响引入经济理论体系。这样,人们关于消费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即经济增长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消费结构改变 产业结构改变 经济进一步增长。 根据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产业结构首先划分为消费品产业部门()和资本品产业部门(),后者又进一步划分为消费品产业部门提供资本品的产业部门()和为资本品产业部门提供资本品的产业部门()。这样,从消费结构到产业结构的过程为:消费结构 结构 ,即消费结构直接作用于结构,间接作用于结构。 消费结构影响产业结构是通过一些中介因素传递的。首先,通过收入弹性影响产业结构。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人们购买高档消费品的能力增强,表现为对这类商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在产业结构中生产高档商品的部门比重就增加。与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然后再向“追求时尚与个性”的高层次发展相对应,产业结构中生产低收入弹性产品的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生产高收入弹性产品的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的收入弹性不断低于工业品,工业品的收入弹性不断低于劳务产品,这种收入弹性的规则变动反映了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向。其次,通过价格弹性影响产业结构。在生产和需求的变动中,产品的比价也会发生变化,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消费偏好和收入预算限制来调整商品消费量和消费结构。消费品比价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通过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衡量的。一般说来,生产高价格弹性产品的企业受产品比价变动的影响较大,生产低价格弹性产品的产业相对比较稳定。 总之,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消费者将根据收入和价格的变动来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并通过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二、区域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关联的实证分析(一) 研究思路与指标选取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大部分学者从地区的角度单独探讨产业结构或消费结构的有关命题,很少有人从区域的角度将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本文将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消费结构的变动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文中,选取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用来度量各地区产业结构;选取居民的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来度量消费结构;除此之外,为了整个课题研究的需要,还选取了一些其他指标,具体指标及其代码详见表1,这些指标都进入聚类分析过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考虑到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差异,对此分别进行了讨论。表1 指标及其代码符号指标名称符号指标名称符号指标名称R1农村居民食品支出T1城镇居民食品支出GDP1第一产业产值R2农村居民衣着支出T2城镇居民衣着支出GDP2第二产业产值R3农村居民居住支出T3城镇居民居住支出GDP3第三产业产值R4农村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T4城镇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RI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R5农村居民医疗保健T5城镇居民医疗保健TI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R6农村居民交通通讯T6城镇居民交通通讯R7农村居民文教娱乐T7城镇居民文教娱乐R8农村居民其他支出T8城镇居民其他支出(二)区域的划分 建国以来,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曾经作过多种不同的地域划分。例如,毛泽东同志曾根据当时我国的工业布局情况,将全国划分成了沿海和内地两个不同的地域单元。后来,出于战备的需要,根据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1964年又将全国划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国家投资的重点逐步由内地转向沿海地区,沿海与内地的关系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将内地进一步划分为中部和西部,从而形成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目前我国对于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流行的划分方式:三大地带的划分;七大经济区的划分;沿海与内陆的划分;地理位置划分等。 上述关于区域的各种划分主要是从其特定目的出发来进行,往往带有主观性,不能满足本课题研究的需要。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自身特点和需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在聚类过程中,选择适当的距离和聚类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聚类效果。系统聚类法是聚类分析中效果最好且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凡是具有数值特征的变量和样本都可以采用系统聚类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视n个观测量(或者变量)各自成为一类,然后找性质最接近的两个类合并成一个新类,计算在新的类别分化下各类之间的距离,再将性质最接近的两类合并,直到所有模式聚成一类为止。 选取2004年至2008年五年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样本观察值资料,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过程采用SPSS16.0软件,选择多元探索技术中的系统聚类分析方法,采取树状聚类,采用欧氏距离,联结的方法选用Wards Method的平均联结法,即最小偏差平方和法。 根据表1中的21个指标在SPSS16.0软件中,可以做出树状聚类图(如图1),由它我们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归类,结果见表2。    C A S E     0         5        10        15        20        25  Label    Num  +-+-+-+-+-+   山  西    4      河  南   19      河  北    3      吉  林    8      黑龙江    9      广  西   23      云  南   29      江  西   16      湖  北   20      安  徽   14      四  川   27      海  南   24      陕  西   32      宁  夏   35      甘  肃   33      青  海   34      贵  州   28                                                     新  疆   36                                                     内蒙古    5                                                     湖  南   21                                                     辽  宁    7                                                     重  庆   26                                                     山  东   17                                                     天  津    2                                                     江  苏   12                                                     福  建   15                                             广  东   22             北  京    1             浙  江   13      上  海   11   图1 龙骨图表2 聚 类 结 果类 别地 区第一类北京 上海 浙江第二类天津 江苏 福建 广东第三类河北 山西 吉林 黑龙江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广西 海南 四川 云南 西藏第四类辽宁 山东 湖南 重庆 内蒙古第五类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三)区域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1、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分析为了更确切地反映地区之间的差异,从不同地区聚类的结果看,不同类别地区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表3 不同类别区域产业结构 单位:%指标类别GDP1GDP2GDP3比例全 国11.8747.9540.191:4.04:3.39第一类2.8143.7653.431:15.57:19.01第二类7.0553.4839.471:7.59:5.60第三类17.3844.9637.661:2.59:2.17第四类13.4248.8837.701:3.64:2.81第五类14.4348.4237.151:3.36:2.57从上表3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类别的第一产业比重为最低,仅为2.81%,除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外,其他各类的第一产业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就第二产业而言,各类别的比重值相当,其中以第二类别的最高;相比之下,除第一类别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外,其余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总共五类中,仅有第一类的第三产业比重是高于第二产业比重的。总体上,各类的产业结构比较协调,然而其中最优的为第一类的产业结构。由图2中不同类别的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动中可以看出,就三大产业结构而言,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其次是第三产业,最高的为第二产业,基本上呈现出“”型即“二、三、一”的态势。图2 不同类别的三大产业结构差异2、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根据上述的聚类结果,可以计算出我国不同类别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状况如下。 表4 不同类别农村居民区域消费结构 单位:%指标项目R1R2R3R4R5R6R7R8类别全国44.275.8316.724.506.559.7910.162.18第一类36.156.0819.165.367.9611.0512.142.10第二类44.175.5516.734.345.5610.9910.122.54第三类46.326.1516.284.376.309.099.312.18第四类44.546.0914.634.407.169.9011.092.19第五类44.076.7316.804.097.969.399.011.95标准差3.540.371.450.440.940.811.160.19标准差系数0.080.060.090.100.130.080.110.09由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食品支出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其中第一类区域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要明显低于全国,其富裕程度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其他各类区域都与全国的平均水平不相上下。标准差系数显示农村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方面的区域性差异最大,其次为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这意味着不同类别的农村居民由于受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发展资料方面的享受与追求存在较大差异。从八大类商品消费的总体情况来看,第二类区域的消费结构与全国的平均水平比较接近,因而该区域的消费基本上反映全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特征:除食品支出外,居住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再次为文教娱乐,三者占总消费支出的71.15%,即生存资料的消费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位置,而发展、享受资料的消费处于绝对的劣势。3、区域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根据上述的聚类结果,可以计算出我国不同类别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状况如下。表5 不同类别城镇居民区域消费结构 单位:%指标项目T1T2T3T4T5T6T7T8类别全国36.8910.2010.155.877.1812.7913.363.56第一类34.378.798.755.826.9215.6615.713.98第二类37.507.6911.035.926.6913.8813.703.59第三类39.6011.0710.255.577.2111.3711.573.36第四类35.6511.9010.316.117.8411.3313.153.71第五类36.9111.8810.106.127.5310.6712.873.92标准差1.761.720.740.200.411.891.350.23标准差系数0.050.170.070.030.060.150.100.06由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食品支出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其中第一类区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要明显低于全国,其富裕程度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其他各类区域都与全国的平均水平不相上下。标准差系数显示城镇居民衣着支出方面的区域性差异最大,其次为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这意味着不同类别的城镇居民由于受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发展资料方面的享受与追求存在较大差异。从八大类商品消费的总体情况来看,第二类区域的消费结构与全国的平均水平比较接近,因而该区域的消费基本上反映全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特征:除食品支出外,文教娱乐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再次为交通通讯,三者占总消费支出的63.04%,即生存资料的消费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位置,而发展、享受资料的消费处于绝对的劣势。(四)区域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联分析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通常认为第一产业主要与居民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消费相关;第二产业主要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及居住消费相关;第三产业主要与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相关。但这种划分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并且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并非所有地区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如此的关系。因此,为了准确刻画全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关系,本文分别建立第一、二、三产业与八大类商品消费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然后逐步剔除回归模型影响不显著的变量。模型的基本形式可表示为: (1) 其中:代表常数项,代表回归系数,代表农村居民八大类商品消费支出水平模型(1)可以描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将代替模型(1)中的可以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现分别建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八大类商品消费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然后利用回归模型定量的揭示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其一,在实证过程中,影响三次产业产值的主要是对应的各类商品的消费,有时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明显,详见实证结果;其二,给出的模型是经过反复筛选后得出的最佳模型,括号中的数据为回归系数检验的t统计值;其三,本文只给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所对应的三大产业函数关系,对于城镇居民予以简单的概述分析。按五类来划分:1、第一类: (1)第一产业函数关系 (-0.512) (0.772) (-1.578) (-3.169) 结果显示:第一类区域农村居民食品消费、衣着消费与第一产业产值呈现出反向变动关系,乍看起来,好像与现实和理论相违背,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微分析一下第一类的地区构成,就可以看出这种关系来。在第一类区域中存在着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其第一产业的产值在整个地区的GDP中所占比重最小,然而这些地区的居民消费却很高,相应的其食品消费和衣着消费的水平也很高,故其回归系数呈现出负值,这也是由于在作回归分析时采用的截面数据的缘故。模型还表明在第一类区域中,地区与地区相比,食品消费每提高1元,其第一产业的产值会降低0.48元;衣着消费每提高1元,其第一产业的产值会下降2.19元;交通通讯每提高1元会带动第一产业产值增加5.24元。充分显示了对于第一类各地区来说,交通通讯业发展的重要性。(2)第二产业函数关系 (0.192)(-0.514)(-0.800)(-3.297)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第一类各地区的第二产业产值主要受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以及其他类商品消费的影响,其中居住类商品的消费为正贡献;对于该类各地区的农村居民来说,可能由于交通通讯的条件已经比较好,故显得不是十分重要。(3)第三产业函数关系 (0.66) (0.272) (1.182) (2.696) 模型结果表明:对该类各地区第三产业产值贡献最大的为文教娱乐的消费,显示出该类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文教娱乐消费的强劲信赖程度。这意味着第一类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信赖于居民在发展资料方面的消费,从而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总结:在第一类区域中,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处于较高水平,农村居民食品、衣着类商品的消费与第一产业产值呈现出反向变动关系,说明第一类区域农村居民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层次较高,而相对于第三产业而言,主要依赖于居民在发展资料方面的消费,更加说明第一类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性,更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2、第二类: (1)第一产业函数关系 (0.287) (2.602) (-12.860) 模型结果表明:对于第二类各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值贡献最大的为农村居民衣着的消费支出,其带动系数达到8.63,意味着在该地区衣着的消费每提高1元,会引起第一产业产值提高8.63元;在此区域中,食品、衣着类商品的消费对第一产业产值的贡献已成为正的贡献;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对其贡献十分显著,其t的绝对值达到12.860。(2)第二产业函数关系 (-1.998) (1.473) (3.914) 与第一类区域的情形恰恰相反,居住类商品的消费为负贡献,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为正贡献,并且交通通讯类的贡献程度比较高,带动系数为18.77,意味着对于该类的各地区的农村居民来说,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显得特别重要。(3)第三产业函数关系 (-0.756) (-0.430) (0.536) (3.193) 结果显示:第二类各地区第三产业产值主要受交通通讯类商品消费的影响,其带动系数为59.06。与第一类区域相比,第二类区域的发展水平稍低,其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信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总结:对于第二类各地区而言,农村居民食品、衣着类商品的消费对第一产业产值的贡献变为正贡献,交通通讯类的贡献更为显著,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信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第一类区域处于较低层次。3、第三类(1)第一产业函数关系 (2.366) (3.182) (-4.785) (-2.781) 对于第三类各地区,由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其第一产业产值主要受食品、衣着、医疗保险、交通通讯类商品消费的影响,其中食品、衣着类商品的消费为正贡献,而医疗保险、交通通讯类的消费为负贡献;对于该类各地区的农村居民来说,可能由于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食品、衣着类商品的消费显得还相当重要。(2)第二产业函数关系(3.157) (-2.598) (3.522) (-3.685) 对第三类各地区的第二产业产值影响最大的当属居住类的消费,其带动系数为21.96,意味着该类各地区居住消费每提高1元,第二产业产值将提高21.96元;除此之外,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对其贡献也比较显著,其t值达到3.522。(3)第三产业函数关系 (-0.019) (-0.770) (1.973) 对于第三类各地区,由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对此区域第三产业产值贡献最大的是文教娱乐类商品的消费,其带动系数为27.25;而医疗保险、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均为负贡献,影响并不显著。总结:在第三类区域中,对第一产业产值影响最大的仍旧是农村居民食品、衣着类商品的消费;对第二产业产值影响最大的当属居住类的消费,其带动系数为21.96;相对于第三产业而言,贡献最大的为文教娱乐类商品的消费,而医疗保险、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均为负贡献,影响并不显著。4、第四类(1)第一产业函数关系 (3.571)(2.453)(-12.862)(-3.942) 对于第四类区域而言,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对第一产业产值的贡献为负贡献,其影响相对前几类更加显著,t的绝对值为12.862;相比之下,食品、衣着类等必需品的消费显得更加重要。(2)第二产业函数关系 (0.399) (0.461) (2.290) 结果表明:第四类各地区的第二产业产值主要受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交通通讯类商品消费的影响,其中交通通讯类商品消费的影响较为显著,带动系数为5.89,t值为2.290。 (3)第三产业函数关系 (0.848) (-1.918) (3.844) 与第三类区域相比,在此区域中,医疗保险类商品的消费对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为正贡献,带动系数为20.02,意味着在该区域中,医疗保险类商品的消费每提高1元,会引起第三产业产值提高20.02元;文教娱乐类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总结:相对前三类区域而言,农村居民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对第一产业产值的影响更为显著,t的绝对值为12.862;对第二产业影响最大的也是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说明交通通讯业的发展对第四类区域至关重要;对第三产业贡献最大的为医疗保险类商品的消费,带动系数为20.02,相对前三类区域贡献最大。5、第五类(1)第一产业函数关系 (1.239) (2.660)(-10.183)(-2.753)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对第一产业产值贡献最大的为农村居民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其带动系数达到18.82,意味着在该地区交通通讯的消费每提高1元,将引起第一产业产值增加18.82元。(2)第二产业函数关系 (1.773) (-3.863) (5.515) 对于第五类地区而言,由于其地处西北,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因此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为正贡献,带动系数达到13.61;除此之外,居住类商品的消费也显得尤为重要。同前几类区域的结果相比,第五类区域的第二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生存资料方面的支出,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3)第三产业函数关系 (-0.467) (-1.507) (2.386) (3.856) 实证结果表明:第五类各地区的第三产业产值主要受家庭设备及用品和医疗保健的影响,而交通通讯的影响并不显著。同前几类区域的结果相比,第五类区域的第三产业发展主要信赖于居民用于生存资料方面的支出,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总结:对于第五类区域而言,其产业函数关系与第四类不尽相同,其农村居民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对第一、二产业的影响都较为明显,这与第五类各地区地处西北密不可分;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居民用于生存资料方面的支出,说明第五类区域的经济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的一个水平。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其食品类商品的消费对第一产业产值的影响与农村居民食品类的消费对第一产业产值的影响基本一致,但是,城镇居民衣着类的支出对第一产业产值产生了不显著的负影响,与农村居民衣着类的消费对第一产业产值的影响相反,说明城镇居民衣着类商品的消费对产业结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城镇居民交通通讯类的支出对第一产业产值产生了不显著的负影响,说明城镇居民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支出与第一产业产值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一结果与农村居民相一致。城镇居民医疗保健类商品的消费对第二产业产值产生了显著的正的影响,说明城镇居民医疗保健类的支出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的为城镇居民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类商品的消费,在五大区域中均有较强的拉动作用,除此之外,文教娱乐类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三、政策建议(一)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选择对一个国家来说,必须积极推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进而使产业结构不断得到相应的调整并逐渐趋向合理化和高级化,这对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至关重要。 1、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第一,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尤其是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一要建立和完善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二要大力推进工业化,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三要大力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而在城镇中应注重提高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第二,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在东部率先发展的同时,要加快西部的开发和中部地区的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收入与消费差距,为消费结构的升级创造条件。在五大区域中,第一类和第二类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水平相当,而后三类区域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生存资料的消费,因此须大力提高后三类区域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调整其消费结构,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2、要积极调整消费政策,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同时为了适应鼓励消费,促进消费升级的客观需要,要逐步清理、废除各种限制消费的政策,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对鼓励消费的政策的实施认真落到实处。3、由于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消费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倡导科学、合理、文明的消费观。通过消费教育,消费者可以掌握更多的消费知识和消费技能并能对新型消费品和服务的知识进行及时的了解和高效应用,从而使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推进消费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升级。(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选择如果产业结构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会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消费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终极拉动力量,从动态的过程来看,产业结构必须与消费结构相适应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选择好主导产业(主要指主导产业群),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结构的特征。目前二元经济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因此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在农村和城镇主导产业的选择也应有所不同。对处于成长期的“朝阳产业”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同时对一部分衰退产业应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对其进行有效的整改,使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化。从企业的角度看,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的部门,要重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并能够根据这些变化及时的调整生产规模和投资方向,以调整产品结构,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增强企业的有效供给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在全国五大类区域中,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相比之下,第二产业比重均与全国水平相当,而第三产业比重仅有第一类区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上,各类区域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发展非均衡的态势,其中第一类区域的产业结构最为优化,而第四类和第五类区域的产业结构处于相对不合理的发展态势中。因此,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应集中精力于后两类区域上。后 记终于完成了这篇本科毕业论文,这可以说是自己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汇报,是一个总结,也是另一个开始。这篇论文的完成,第一个要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杨美沂老师。当初,虽然我的研究方向和老师不是特别一致,但是杨老师对我的论文十分关心,也很尽责的指导我,多次和我讨论要怎么写,给我很多实用的建议,让我深受启发,又针对我论文上的一些毛病,仔细地指导我的论文,一遍遍的不厌其烦。对于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还要感谢在这四年里,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尽管,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有时候上课不太认真听讲,不过,在西北师范大学读书

    注意事项

    本文(区域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