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PPT.ppt

    • 资源ID:2558990       资源大小:984.51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PPT.ppt

    第二章 国民经济分类 一. 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民经济分类中的基本类型,并要求学生记忆并掌握国民经济分类中的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活动部门分类)。 2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主要的国民经济分类方法的基本原理。 3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要求,熟悉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的主要区别。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民经济分类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和机构部门分类 第三节 两大领域分类和三次产业分类 第四节 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分析,返回,第一节 国民经济分类的一般问题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 1.1 国民经济分类的概念; 国民经济分类是指根据考察对象和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标志(依据),从不同角度对国民经济总体所进行的分类。,1.2 国民经济分类的作用; 可以研究国民经济的结构及其变化,了解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意义:国民经济分类是统计分析的基础,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条件。对国民经济进行科学分类,掌握有关数据,才能正确地描述国民经济各领域,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水平,分析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认识国民经济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运动的规律性,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可靠的客观依据,对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3 国民经济分类的有关问题(分类原则、常住单位、分类标志)。 常住单位:常住单位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一国经济领土是由一国政府控制或管理的,其公民及货物和资本可在其中自由流动的地理领土组成。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内的某个地点(如:住宅、生产场所或其它房屋)从事并拟继续从事相当规模的经济活动或交易,无论是无期限的还是较长期限的,都可以说该单位在该国具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三个条件: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超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 例: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区域属于中国的经济领土,所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属于中国的常住单位。 又例:美国商人在广东办的工厂已经营一年,广东地区属于中国的经济领土,所以该美国商人在广东办的工厂属于中国的常住单位。,分类原则:总体内各类的完备性;类与类之间的互斥性。 分类标志:即分类的依据,其选择是分类的重要问题。 分类的基本单位:根据分类研究目的不同可以是以企业、机关、团体等为基本单位;也可以是以产品作为基本单位。,2.国民经济分类的主要标志 按经济活动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分: (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 按产业发生的次序和劳动对象的特点分: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按产品经济用途分: (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生活资料的部类) 按经济类型分;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按部门的同一性分: (农业、工业、建筑业等等国民经济行业), 问题与应用: A. 国民经济分类要遵守什么原则。不同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单位的区别。 B. 要求能联系实际区分不同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单位。,返回,?,第二节 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和机构部门分类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交易与交易主体的划分 1.1 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要说明的基本问题。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要反映这个过程,就要建立一个反映其过程的诸因子所构成的描述系统,它要能说明下列问题: (1)经济主体(交易者)是谁? (2)交易项目是什么?(即做什么?与谁?) (3)交易目的是什么? (4)流量(交易规模有多大?) (5)存量(资产与负债的变化) (6)核算规则(如何记账?),question,1.2 交易及其划分;交易主体及其划分。 交易是按交易主体间的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交易主体指经济行为的主体,或称交易者。如:政府、企业或个人都可以成为交易主体。 “相互协议”意味着交易主体对交易应该是预先知情的,并且得到了参与交易者的同意。 但应注意:交易不一定是自愿的。如:税收这种交易,交易的双方(政府和纳税者)是知情并同意的,但纳税者并不自愿。 还应注意:交易不一定是双方的,它并不排除同一个交易者以两种不同身份进行活动。如:农民对农产品的自产自用这种内部交易。,交易可以分成以下八种类型: (1)有偿货币交易:是指货物和服务消费支出、证卷的获得、工资和薪金、利息、红利等双边的交易。 (2)货币经常转移: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提供非生产性目的的通货或存款而不获得对应物的回报。如:国家对居民的生活补贴。 (3)货币资本转移:指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生产性目的的通货或金融资产而不获得对应物的回报。如:政府拨付给企业的用于该企业获取固定资产的款项。 (4)易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互相向对方提供货物、服务或非金融资产。 (5)实物报酬:是指劳动者接受以货物和服务形式支付的劳动报酬。 (6)实物报酬以外的实物支付:是指除了实物报酬,任何以货物和服务形式,而不是以货币形式做出的支付。如:土地承租者向土地管理者支付其部分收成(农产品)作为土地租金。 (7)实物转移: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提供非生产性目的的或生产性目的的货物、服务或非金融资产而不获得对应物的回报。前者叫实物经常转移,后者叫资本经常转移。如:居民向灾区农民捐赠衣物棉被,某富商向农民捐赠两台收割机。 (8)内部交易:是指只涉及一个单位的交易,即把一个单位内部的某些类型的行为视为交易。如:企业为自用而生产的固定资产。, 上述八类交易又可大致归为两类:“货物与服务的交易”和“收入与金融的交易”,故交易主体也可做双重分类:即按产业部门划分的交易主体和按机构部门划分的交易主体。 例:下列各项属于交易的有: A. 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某化工厂向农田排污 C.走私毒品 D.偷盗 E.某人以捐赠名画形式缴纳遗产税,正确答案为:A C E (B为外部效应 D为故意地未经协议而是对方利益受到损害),question & answer,1.3 流量。 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社会经济活动变化的数量。如:一年的总收入。 流量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有正向变化关系。 经济流量分为两大类:经济交易流量和非经济交易流量(又称其他流量)。交易是经济流量的主要形式(参见前八类交易),但有一些不符合交易特征的流量也可以引起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我们把这些非交易的流量称为“其他流量”。,而“其他流量”又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一些非交易因素造成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物量变化,它包括这样一些行为: (1)某些资产物量在正常情况下以非交易的形式进入或退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包括人与大自然之间相互作用时的物量变化,如:地下矿藏的经济发现等。 (2)某些资产物量在非正常情况下以非交易的形式进入或退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如:一个单位在未经所有者同意的情况下从所有者那里取走资产的行为,如:盗窃、自然灾害等所造成的损失。 (3)由于机构单位和资产分类的变化以及机构单位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资产变化。 另一类主要包括由于价格因素引起的价值变化,我们称之为持有收益,它记录的是由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资产(负债)收益和损失,它与核算期内所持有的资产在物量或质量的改变毫无关系。它实际上是对资产或负债的重估价。,持有收益具体体现为“资本收益”和“存货增值”,分为三种: (1)名义持有收益:指某类资产由于价格(或利益、汇率等)的变化,或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货币价值的变化对该类资产所有者产生的收益。(这里的收益即可为正,也可为负)。 (2)中性持有收益:指由于一般通货膨胀因素影响,使资产持有者产生的持有收益,即资产价格与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幅度相同而形成的持有资产收益,它意味着资产的实际价值没有提高或降低,也就是说资产价值能够换取的其它货物和服务的数量不变(即实际购买力不变)。 (3)实际持有收益:指由于资产相对价格变化,对资产持有者产生的超过和低于中性持有收益的收益,它反映了资产持有者实际购买力的变化(即资产持有者由于价格变化得到了超过平均水平的超额利益或不足平均水平的损失)。如:资产价格的上涨幅度比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幅度要高,给资产持有者带来的超额收益)。,解: 名义持有收益G =(Pn Qn P0 Q0)-Pt Qt =(11×10-10×5)-(10.5×3+10.55×2) =7.4万元 中性持有收益NG =(Rn P0 Qn P0 Q0 )-Rt P0dt =(108%×10万元×10台-10万元×5台)- (104%×10万元×3台+105%×10万元×2台) =58-52.2 = 5.8万元 实际持有收益RG = G-NG = 7.4-5.8 = 1.6万元,例:某企业今年年初拥有甲设备5台,市场单价10万元;年中:5月购入3台,购入单价10.5万元;8月购入2台,购入单价10.55万元;年末拥有甲设备10台,年末市场单价11万元。又知以去年12月为基期的综合物价指数今年5月为104%,8月为105%,12月为108%。求名义持有收益、中性持有收益和实际持有收益。,1.4 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存在的量,反映某一时点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状况(持有量)。如:期初或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年底的存款余额) 经济存量与经济流量相联系。经济存量是以前经济交易和其他流量的积累,它们随着核算的交易和其他流量而变化。,2.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 2.1活动部门分类是指从生产的角度,对国民经济各常住单位,按其活动性质的同类性所进行的分类。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基层单位(又称产业活动单位):即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并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的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是为生产核算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比较准确地反映各种类型产业活动的生产规模、结构等。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地点的唯一性。如果一个单位在不同的地点从事生产活动,哪怕是同一种类型生产活动,也要划分为不同的产业活动单位。 (2)生产活动的单一性。一个产业活动单位只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或虽然从事有一种类型以上的生产活动,但主要活动在单位的增加值中占有绝大比重。 (3)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2.2 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是对掌握生产经营决策权的基层单位进行的分类。 2.3 我国的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 1993年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国民经济分为16个门类: (1)农、林、牧、渔业;(2)采掘业;(3)制造业; (4)电力、煤气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9)金融、保险业;(10)房地产业;(11)社会服务业;(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6)其他行业。,3.机构部门分类 3.1 机构部门分类是指从收入和支出角度,对国民经济各常住单位,按其在取得收入和支配收入、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财务决策权的同一性所进行的分类。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机构单位:即能够独立地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它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实体。 在资金流量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中都采用机构单位及其分类。机构单位具有以下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 (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它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定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帐户。,3.2 机构部门分类是对拥有财务决策权的机构单位进行的分类。 3.3我国的机构部门分类。 在我国的机构部门分类中,分为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等四个机构部门。 非金融企业部门指主要从事各种非金融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企业所组成的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指主要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包括与金融中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 活动)的部门; 政府部门指主要从事国家管理活动的中央政府行政机关、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军队警察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住户部门指所有常住居民住户(包括为住户所有的个体经营者)。住户指共享同一生活设施、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财产集中使用、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其它消费品与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体。,基层单位与机构单位的区别与关系 区别: 机构单位强调的是具有财务经营决策权,同类机构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机构部门。 基层单位强调的是生产经营决策权,同类基层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经济活动部门。 关系: 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即一个机构部门单位包含一个或多个基层单位。一个基层单位仅属于一个机构单位。,活动部门分类与机构部门分类的区别: (1)分类对象不同: 前者是以具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基层单位为对象; 后者是以具有财务经营决策权的机构单位为对象。 (2)分类目的不同: 前者是从生产角度对交易者进行的分类,主要用于生产核算和分析生产中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后者是从收入和支出的角度对交易者进行的分类,主要用于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编制国民经济账户。 (3)分类标志不同: 前者是对国民经济各单位,按其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同类性和是否具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基层单位进行的分类; 后者是对国民经济各单位,按其取得收入和支配收入、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财务决策权的同一性质进行的分类。,4.国外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简介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三次修订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将国民经济分为17个主要部门。如:(1)农业、狩猎业、林业;(2)渔业;(3)采矿及采石;(4)制造业;(5)电、煤气和水的供应;(6)建筑业;(7)批发和零售业、机动车辆、摩托车和私人及家用物品的修理业;(8)旅馆和餐馆业;(9)运输、仓储及通讯业;(10)金融中介;(11)房地产、租赁和经营活动;(12)公共管理和国防;强制性社会保障;(13)教育;(14)保健和社会工作;(15)其他团体,社会和个人的服务活动;(16)有雇工的个人家庭;(17)境外组织和机构。 在SNA的机构部门分类中,分为非金融公司部门,金融部门,一般政府,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和住户等五个机构部门。, 问题与应用: A. 什么是机构部门分类,有何特点。 我国2002年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构部门分类与联合国1993SNA的机构部门分类的比较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要求能联系我国实际讲述机构部门分类。,返回,?,question & answer,第三节 两大领域分类和三次产业分类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 两大领域分类 两大领域分类,即按是否直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或追加价值为标志分为物质生产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邮电业、商业)和非物质生产领域(除上述五大部门以外的其它各业)。 2. 三次产业分类 即按产业发展的次序和劳动对象的特点为标志分为: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问题与应用:,A. 两大领域分类与三次产业分类的区别。,B. 要求了解我国实际进行的两大领域分类与三次产业分类。 返回,第四节 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分析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两大部类结构;工业内部结构;所有制结构等。 2.结构合理化的评价原则 目的性:指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效益性: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国力; 平衡性:指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国际性:指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依据 符合生产目的,促进生产力发展,各产业协调发展,有利于国际竞争。一般来讲,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生产结构就是最优的结构。, 问题与应用: A. 如何分析国民经济结构。 我国实际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问题。 B. 通过本节学习,应能提升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求能运用实际统计资料做国民经济结构分析。,三. 课后练习 复习思考题: 1. 国民经济分类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2. 简述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 3. 解释常住单位、基层单位、机构单位的含义和区别。 4. 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与机构部门分类有什么区别?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以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返回,

    注意事项

    本文(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PPT.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