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JOU4220纪录片制作第4周.ppt

    • 资源ID:2655883       资源大小:953.01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JOU4220纪录片制作第4周.ppt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 JOU 4220 纪录片制作第4周,第4堂课: 19/3/2011 讲师:黄义忠,今天上课流程,1)4个角度界定纪录片和6种纪录片模式 2) 解说词“嗓音”和观点“嗓音”和“嗓音”5大要素:构思、布局、风格、记忆和转达. 3)纪录片故事的基本架构:开端、叙事链等等 4)讨论之前看过的纪录片永远的希望之谷的故事架构和主题等,如何定义纪录片?,以下内容是根据 比尔尼可尔斯的著作纪录片导论: 第2章:纪录片与其他电影类型的区别在哪里? 第6章: 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 ? 艰难的定义 4个角度来界定纪录片: 1。机构性组织:纪录片是由制作纪录片的组织或机构生产出来的作品,例如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 2。从业者共同体: 专门的电影节会聚,例如温泉纪录片电影节、日本的山形纪录片电影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 3。文本大全(6种纪录片的模式):纪录片有其共同的标准和惯例来构成其文本,比如使用社会演员、录制现场音效,使用解说词,进行访问,跟拍展示更多的完全不同的镜头和场景,来表达纪录片的论点。 4。观众群体: 一部影片是不是纪录片,观众自己的想法和根据影片的语境或结构做出判断。,如何定义纪录片?,六种文本大全 比尔尼可尔斯著作纪录片导论第6章: 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 ?(p114-156) 1。诗歌模式(Poetic Mode) 2。说明模式(Expository Mode) 3。观察模式(Observational Mode) 4。参与模式(Participatory Mode) 5。反身模式(Reflexive Mode) 6。表现模式(Performance Mode) -有时某种制作模式会占主导地位,有时会产生重叠和混合。每种制作模式的出现,一方面是对先前模式所反映出的局限性的回应,一方面是收到技术进步的促进,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受不断变化的社会语境的反映。然而,模式一旦建立,它们之间就会产生重叠和混合。,纪录片模式:六种文本(page 43),1.诗歌模式(1920s, Poetic Mode): 把世界的片断进行诗意地整合,强调视觉联想,音律或节奏感,描述性的细节及规范的组织结构。作品:锡兰之歌(Song of Ceylon,1934),不足不处: 不够明确,过于抽象。 2.说明模式(1920s, Expository Mode): 直接提出历史世界中的各种问题,强调解说词的用词和某种评论性逻辑。作品:平原犁或开垦平原的犁 (The Plow that Broke the Plains,1952)。不足之处: 说教味太浓。,纪录片模式:六种文本,帕尔·劳伦斯代表作:开垦平原的犁 在美国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时期,帕尔·劳伦斯很关注生态问题。起初丝毫不懂电影的他却一举拍摄出极为经典的两部纪录片反映沙尘暴和洪水灾害的 大河与开垦平原的犁,成为世界重大社会主体纪录电影的开创者,引起罗斯福总统的密切关注。他在1941年他封镜息影,但电 影带给他的荣誉一直伴随他并不短暂的一生。,纪录片模式:六种文本,3.观察模式(1960s,Observational Mode):摒弃解说和搬演,对事物只作观察。与影片主体的日常生活的直接接触,摄影机的存在不会造成对影片主体的干扰。作品: 推销员(Salesman,1969),不足之处: 缺乏历史感和事件发生的语境。 4.参与模式(1960s, Participatory Mode): 制作者与主体进行访谈或互动;运用档案影像资料追溯历史。和影片被摄主体的互动交流,通过采访或其他更为直接的交互方式进行。作品:夏日纪事(Chronicle of a Summer,1960)。不足之处: 对证据过于依赖,对待历史不够成熟,介入过多。,纪录片模式:六种文本,5.反身模式(1980s,Reflexive Mode):关注那些对纪录片制作起支配的假设与惯例,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影片呈现现实的建构方式。对纪录片形式提出质疑,和其他几种模式没有相似之处。作品:拿摄影机的人(Man with a movie camera,1929),不足之处: 过于抽象,忽视实际问题。 6.表现模式(1980s, Performative Mode): 强调一种传统的客观话语的主观因素。制作者个人在跟影片主体的接触和交流中主观的或富于表现力的方面,以及观众对于这种交流的反响。 作品:自由的声音 或舌头不打结( (Tongues Untied,1989). 这类纪录片的共同点: 实验性、个人化、先锋派,但它们更注重于强调影片对受众在情感和社会上的影响。不足之处: 由于不强调客观性,因而这类影片可能被划为先锋派,“过分” 风格化。,纪录片模式:六种文本,舌头不打结(Tongues Untied)的导演马龙里格斯(Marlon Roggs)在营造人物的内心世界方面,就在片中出现了布莱西特风格的小插图以及导演的同性恋伙伴,在愉快的氛围中含蓄地表达了在一个以白人、异性恋占统治地 位的世界里,黑人和同性恋者的感受,他们是如何的无足轻重。 在这里影片并没有明显采用讨论的方式,而是仅仅通过一系列有说服力的流行演出来表现,包括从舞 蹈、身体的扭动到内心独白、街头对话和rap音乐等等。影片拒绝单纯的描述或是分析,而是对人物的情绪、思想、观念以及临终前的无所顾忌的谈话进行蒙太奇 处理。里格斯后来死于艾滋病,这部电影也成了他的遗作。,纪录片中的“嗓音”,根据比尔. 尼可尔斯的纪录片导论一书里的第3章: 什么赋予了纪录片电影属于自己的“嗓音”?指出: -纪录片根据某种独特的视角或观点实现世界某些面貌的摄影纪录,并通过这种方式再现历史世界。因此纪录片并非只是物质现实的复制品。由于它是对世界的一种再现,这种再现是一种选择的结果,体现出一种对于世界的独特观点。所以“嗓音”就是一个关于影片的逻辑,论点或立场如何向我们传达的问题。 -“嗓音”可能连制作者都没有完全察觉的方式,揭露出制作者与世界交流的形式。,纪录片中的“嗓音”,比尔. 尼可尔斯著作纪录片导论 第3章: 什么赋予了纪录片电影属于自己的“嗓音”? 1。解说词“嗓音” 2。观点“嗓音” “嗓音”5大要素: 1。构思 2。布局 3。风格 4。记忆 5。转达,纪录片故事的基本架构,开端(Exposition): 引导观众深入故事,通常出现在影片一开始的地方,以新颖、别致、吸引观众为准则。它提供给观众提供足够的信息去了解他们所处的位置。 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把开端织构进纪录片中:人们争执、标题或其他印刷物、好的解说词、视觉效果、长镜头、定格摄影、标题卡片以及动画等。,纪录片故事的基本架构,叙事链(Narrative Spine or Train) : -故事的讲述往前推进,以引出故事开端。 -当开端涉及到幕后故事让我们明白自己置身于影片的什么位置-在开始讲述影片的总故事之前先让一个发生在当下的故事向前推进。影片的总故事可作为影片的叙事主干:是串联起一部影片的链条。 -迂回、出轨、正轨。 -编年体的顺序讲述(chronological order),纪录片故事的基本架构,例子:超码的我的叙事链是导演连续30天以麦当劳全餐为食物的经历。 有一种方法能训练你迅速地找出纪录片的叙事链,就是观看大量成功的纪录片,它们在主题和风格上都与众不同,你可以由此评断你能否辨识出影片的叙事链。,纪录片故事的基本架构,主题 是一个特定故事的总体的潜在的中心思想,它往往阐述人类关于某方面的一个持续性观念。 故事弧 故事中人物经历某些事件后观念发生变化的整个历程。例如蓝色警戒线或称细细的蓝线里的司机亚当斯从一个自由人沦为死囚,纪录片故事的基本架构,情节和人物 人物驱动 情节驱动 问题驱动 融合几种类型,有时人物驱动和情节驱动的区别可能是很微妙的,评论文体的结构,比如华氏911,超码的我=问题驱动+人物驱动,纪录片故事的基本架构,戏剧性的故事讲述 故事讲述的人物与我们有情感共鸣 这个人物非常渴望某些事情 这件事请很难,但有可能实施、达到或完成 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在观众观看过程中实现最大程度的情感碰撞,以及激发观众的参与性。,第二章:纪录片故事的讲述,评价故事的构思 1.途径和可行性 2. 支付能力 3.激情与好奇:你非常关心你的拍摄对象吗? 4.观众:你的目标观众是谁? 5.关联:大家都会关注你的影片吗? 6.合时宜 7.视觉化 8.扣钩 9.已有的相关影片,第4章:故事的结构,你的故事是关于谁,或关于什么事的 什么是主角需要的 1.积极 消极 2.困难与阻碍 3.有价值的对手 4.具体的目标 5.情感的影响和观众的参与 6.增加张力 7.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尾,故事的结构,结构的构成元素 镜头-是指画面中一条拍摄的单独完整的镜头 场景-是指在一个单独的地点拍摄的一组连续 的镜头。场景也包括开端、发展和结尾,在一个 镜头的反转中达到高潮,这个高潮-转折点:从 拥挤而肮脏的城市里登上汽车到达的却是一个明 亮开阔的海边。 段落-是指许多镜头和场景的集合,合起来讲述一个比较连贯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是你的大故事的一部分。 幕-是由一系列段落构成,它引导故事发展到一个大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直接从故事中涌现出来的一个高潮时刻,由它引出接下来的一幕的一系列段落。每一幕都在整个故事叙述中起着一定作用,它的张力和动力都应该不断增强。,故事的结构,诱发事件(inciting incident):是指引发了故事情节的事件:获知麦当劳被提控时,导演产生拍摄一部表现一个人30天全吃麦当劳的影片的想法。 进攻点(point of attack):是指你作为电影制作者介入到故事中。 背景故事(backstory):透过字幕、采访、叙述和对话方式来说明故事被讲述前或更久之前发生的事情。 三幕式结构: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主打产品。第一幕:4分之1,第二幕:占故事的一半,第三幕:4分之1 构建多重故事线,永远的希望之谷,“以小城故事为影片开头,似乎述说着的不仅是住在里面的人的故事,还有希望之谷的故事。歌唱者和旁白的声音,与常人有说不出的迥异,让人想知道其中的故事。第一段的旁白,让人感动,但是文字很文绉绉,似乎是预先写好的,不是直接采访得到的。影片令我觉得比较奇怪的(不知道算不算不足)是,字幕的显示方式与平常有点不同,不时 出现两行字并排在一个画面上,虽然能完整看完一句话,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让节奏减慢,也会遮挡一部分画面. 其外,在采访中不少连接不顺畅的地方是插入白 屏,看起来连接似乎更不顺畅,希望有更好的改进方法.” -伦玉欣,永远的希望之谷,“最后,片子也把麻风病人不得不搬走这个事实交代清楚,麻风病人路在何方,这样的逼迁事件还会发生多少次?这是留给观众的悬念。这个片子无论是画面镜头,还是结构安排、故事叙述、采访选取、前后呼应都十分精彩,令人看了以后,都情不自禁地希望为麻风病村的存亡出一份力。”-曾惠茹,永远的希望之谷,“选题比较关心弱势群体, 这种选题往往能刺激观众的情绪,激发他们去思考。故事从麻风病人到希望之谷的拆迁和历史,再到麻风病人的激愤和矛盾,线索很清晰,段落的衔接也很流畅。尤其是开头,用运用说故事的方式,从那残缺的歌声中 引出这么一个故事。更值得学习的是:希望之谷和拆迁是一件大事,如何找到切入点?这个视频在这一点处理得很好,它首先从个案开始,之后引入整个麻风病院, 给人很流畅的感觉。”-邱洪慧,永远的希望之谷,“接下来我想说说我个人认为片子不足的地方。第一,片子开头悬念设置后转入拆迁时的镜头和情节有点突兀,就是给了我一种很突然的感觉,如果能经过一些病人或 者学校或者当地居民的过渡会使影片看起来更加流畅。第二,片子到了后半段说道麻风病人搬到中院后房子比原来小了一半,但是在影片中一直没有做出一个对比, 也没有看到中院房子的实况,如果能加上去我觉得更加好。”-廖宏福,永远的希望之谷,“纪录片从一开始就讲述了几个麻风病人的故事, 让他们亲身讲述,观者无不为他们动容。开头的讲述占片子的比例不少,但很有必要。如果不通过讲述他们的 故事,很多人都不会了解麻风病对他们的影响,以及希望之谷这个地方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讲完他们的故事,就开始讲述东院被拆的过程。从结构来说,在讲述麻风院被拆这个大的故事的同时,穿插了院民们自己的故事,叙事完整真实。片子的旁白还是用院民的声音,苍白虚弱但坚强。片子一直都是人们的声音,他们要把院民们得声音播出去,让他们为自己说话。是的,纪录片其实并不“客观”。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其实片子就代表的制片组的主观观点。要讲述什么,是你的自由。但是,要告诉人们什么,要拷问着自己的良心。这个片子就是要控诉当局的一些错误的做法,即使声音很微弱。但我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一直没有看到拆迁方的正面回应,也没有讲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个地方,好像缺少了一些声音。”-卢惠燕,永远的希望之谷,“看完永远的希望之谷之后,我觉得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下面这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生活在希望之谷里面的生活状况和作为一个病人的感受从对林斗等几位老人的采访以及记录他们生活的画面,来说明这些麻风病人是如何来到这里,又是如何通过自己还有院方的努力,在希望之谷这里赢得别人的尊重,慢慢有自己平静的生活。第二部分:文化局的推诿和承包商的拆迁通过拍摄拆迁画面外以及对李初成和林永隆的采访,揭露文化局的真面目,一边说是文化遗产,一边又说拆掉建新的。答应相信的办法,却又让承包商继续拆除。第三部分:希望之谷的历史由对张集强的采访引出希望之谷出现的时间原因,从而说明这里是最适合这些麻风病老人的居住地方。第四部分:面对搬迁,老人们的感受;对抗搬迁,存在的矛盾和解决方法。”徐锋,永远的希望之谷,片子结构分析: 该片先以一个口齿不太清晰的人唱小城故事为开头,先声夺人,把观众一下子就拉到了片子的情景中。接着用了20min讲述四个麻风病人的故事,讲 他们怎么到了麻风病院、为什么到了这里。这四个人都很有代表性,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因为他们是麻风病人,所以遭到社会上正常人的遗弃。但是在麻风病院这 里,他们又找到了活着的尊严。观众本以为他们的生命在这里得到了尊重,谁知一个拆迁的画面扑面而来。把片子拆迁的主题慢慢拉开。接着,古迹学者、麻风病院 的院民、抢救希望之谷的调研小组对政府的拆迁进行抗议。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政府还是失信于民,表面上说不拆迁,实际上勾结开发商还是把麻风病院的东院拆 了。结尾以一个麻风病人唱的歌为结束。 片子特色: 旁白用一个麻风病人来自述,这声音很好地融进了片中的画面和主题,因为自述者也是一个麻风病人,显然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所以不显得生硬。如果请 一个主播来念,效果就没那么真实,不容易打动别人。同时在片子的结尾,那个旁白的主人公出现了,而她那因为患麻风病而改变的容颜更让人震撼。 画片给人的冲击力是很强悍的,特别是对那些麻风病人的局部特写,比如眼睛、腿部、手臂这些画面的真实性和震撼感能让人很快地投入到片子中(当然 我在看的时候特别害怕看到那些画面)。片中的镜头也是很丰富的,各种镜头画面都有,可以看出拍摄者在麻风病院潜伏了很久,非常用心。 片中的歌曲运用恰到好处,像一开始小城故事让观众充满好奇,这到底是讲述什么故事。片中的爱拼才会赢则呼应了主题,表现这群麻风病人为拯救 麻风病院所作出的努力和抗争。最后一首闽南歌曲是淡淡的结尾,抒发了这群可怜的麻风病人对政府的呐喊,引起人们的深思。歌曲没有滥用,每一次都是强调内 容、升华主题。-张晓丹,永远的希望之谷,“改进:这部纪录片在剪辑上用了太多静态同期采访,画面持续太长,有些闷。缺乏动态的同期现场,表现居民日常生活的有声画面太少,有点像内地的新闻调查类专题节目。”-裴静静,永远的希望之谷,“这里是我的家,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希望之谷让我告诉你,我们的故事”。纪录片以院民王木兰的旁述开场,她以主人的身份,引领客人进入“小城”,聆听她的“小城故事”.这是我很喜欢的开头,平淡却温馨。院民王木兰的旁述贯穿了整个纪录片,此时的解说词已不再是解说词,而是一个老奶奶,在观众的耳边,讲述她的故事。 纪录片并没有开门见山,直述希望之谷的拆迁事件,而是几位院民亲自口述,他们早年患病时所曾遭受的种种歧视与不公平对待。或许,有的观众认为,这样反而沉闷了,但我认为,正是麻风院民们背后的故事,使得整个拆迁事件“丰富”了,更耐人寻味了。 接着,纪录片以时间顺序,讲述两年间抢救希望之谷的行动,加以学者、律师、支援小组的评论,使希望之谷七、八十年间诞生、发展、变迁的历史,再现在 观众眼前。“我们已经老了,不要再逼我们第二次搬家好吗?”当看着院民们牵着手,在东院过最后一个中秋节,我突然觉得异常的悲凉,看来,纪录片已经成功地 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了。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立即想到的是汕大旁边的精神卫生中心,它也同样因为汕头大学医学院本部的发展计划,而被迫搬迁,情况如此地相似?不知其中的故事,是否也相似地感人?-吕珊珊,永远的希望之谷,“。故事后面院民和学者等人对是否应该去反抗政府的激烈讨论,将故事推向高潮,扣人心弦,点明主题:他们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享有权利。但最后结果还是以失败 告终,院民被迫按照政府的意愿搬迁。故事以王木兰悲伤的歌声和慢镜头结束,渲染了一种悲伤凄凉的气氛,映射出当地院民的无奈,升华主题。而且能使观众身受 其境,产生一种莫名的感伤。该纪录片最大的特色是以当事人王木兰作旁白,让院民向观众讲自己的故事,似乎给观众与他们对话的机会,将观众带入故事的现场, 引起观众的共鸣。不过如果在片子中能够多点细节,我想这个故事更能打动人心。 ”-邹彩虹,叙事结构的对比,参考书目,1)比尔. 尼可尔斯著,陈犀禾等译. 纪录片导论.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2)希拉.柯伦著,孙红英译. 纪录片也要讲故事.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3)2007年陈玉恩同学对于永远的希望之谷的PPT。,

    注意事项

    本文(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JOU4220纪录片制作第4周.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