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年牛献礼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

    • 资源ID:2675141       资源大小:42.5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牛献礼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牛献礼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2、通过变换、联想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学校为一(1)班30名新同学定做校服,每件上衣65元,每条裤子45元。每人一套,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元?学生默读题目。怎样列式?让学生讲清楚列式的理由。方法一:65×30+45×30(30件上衣的钱加30件裤子的钱,就是一共要付的钱。)方法二:(65+45)×30 (一套衣服的钱乘30,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随着学生口述列式,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借助具体图进一步理解算理。2、在工人师傅成批的制作之前,他们会先做出一件样品,让学校负责买衣服的老师看一看是否满意。下面请同学们帮工人师傅一个忙,看看他做一套校服得用多大面积的一块布料?独立完成,全班交流:(90+110)×100(布料的总长度×宽度=布料的总面积)90×100 + 110×100 (做上衣用的布料面积+做裤子用的布料面积=一套校服需要的布料面积)随着学生口述列式,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借助具体图进一步理解算理。二、探究新知。1、观察特征。师: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老师发现左边的两道算式感觉蛮像的,你们觉得呢?(学生纷纷点头赞同)那你能说说它们像在哪些地方呢?生1:左边的算式都有小括号。生2:左边的算式小括号外面都乘上一个数。师:左边的算式都是先算两个数的和,然后再乘一个数。让我们再来看看右边的两道算式,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生1:它们都是先算出两个数的乘积,再相加。生2:我想补充一点,在相乘的两个数中有一个数是相同的。师:确实是这样的!2、引导学生验证,将左右两边的算式组成等式。师:两边算式的结果相等不相等,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生:计算。(师生共同口算第一组算式)师:通过计算,第一组算式左右两边都等于3300,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师用等号连接第一组算式)接着我们来看第二组算式,咱们提高点要求,谁有本领不用经过精确的计算也能作出判断?可以互相讨论讨论。(学生讨论)生:右边算式中的90×100是90个100,110×100是110个100,合起来是200个100;左边的算式正好也是200个100,所以是相等的。师:非常精彩!从乘法的意义着手,同样说明了问题。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地在每两道算式之间写上等号了。(师用等号连接第二组算式)师:这两道算式结果是相等了,那算式之间究竟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再轻声地读一下每一道等式,看看有什么发现?(生轻声读算式)生:第一道等式左边是65和45的和与30相乘,右边是65和45分别与30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师:问题的关键是这样变化后,计算的结果是生(齐):相等的。师:是呀,带着这样的想法一起看看第二道等式。生:左边算式是110和90的和与100相乘,右边算式是110和90分别与100相乘,再相加,结果一样。师:同学们,这两道等式左边的算式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右边的算式先分别相乘再相加,改变了运算的顺序,结果却不变,这样的现象是巧合吗?生:不是!师:既然大家都这么肯定,那现在老师写一道算式,你能很快写出一道与它得数相等的算式吗?板书:(1510)×4生:15×410×4。(对应先前算式板书)师:结果究竟等不等?生1: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左边的算式计算结果等于100,右边的算式结果也等于100,所以相等。生2:我不用算也能发现它们相等。左边算式表示25个4,右边算式是15个4加上10个4,也是25个4,正好相等。师:哎!看来你们还真发现了一些名堂。那具备这种规律的等式就这三个?生:无数个。师:口说无凭,下面就请每位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两个例子吧。要求先写两道符合这种规律的算式,再验证两边是否相等,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式子。(学生举例并小组交流)师:谁愿意将你的例子说给大家听听。生1:我的第一个例子是(12)×3=1×32×3。师:怎样证明相等呢?生1:我是计算的,两个算式都等于9。生2:我写的是(10050)×20=100×2050×20,左边算式等于3000,右边算式也等于3000。师:这个例子计算起来要麻烦一些,能利用乘法的意义来验证吗?生:左边算式表示150个20,右边算式是100个20加上50个20,正好也是150个20。师: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例子,但有限的时间不允许每个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例子,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假设我们班每人写的2个例子都不一样,咱们班35人,共70个例子,再加黑板上的4个例子,一共有了74个例子,举完了吗?生:没有!师:既然没有,那么如何保证猜想的正确呢?(学生面露困惑之色)数学上常用的方法是进行适当分类,例如,先在一位数范围内验证,再向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的范围拓展,还要重点看看“0”这个特例是否成立,这种验证方法能保证猜想的正确。另外,还可以用举反例的办法来验证,有没有哪位同学举出符合特征的算式却不相等的例子?生:没有!师:确实,凡是符合这样规律的两个式子结果都是相等的。现在问题来了,都说有无数个这样的例子(在先前板书下面板书:),那如果非要你写出一个等式就能包含所有的例子,你会吗?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生1:(ab)×c=a×cb×c。生2:(+)×=×+×生3:(甲乙)×丙甲×丙乙×丙 师:这些方法都能概括我们发现的规律吗?(能)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师:数学上常用的是字母表达式【板书:a×cb×c = (ab)×c】,简洁明了,说起来就方便多了。这一规律还有个名字生:乘法分配律。(板书:乘法分配律) 师:对!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数学家们给这一规律起的名字叫乘法分配律。它还可以用图形语言表达:(出示) 师:想一想,乘法分配律中“分”、“配”、“律”体现在哪呢?归纳:c组(a+b)“分成”c个a加c个b;c个a加c个b“配成”c组(a+b);“律”即规律。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得到“乘法分配律”这个规律的。(归纳:猜想验证结论)三、回顾旧知,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1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师:其实说起乘法分配律,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接触过,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二年级我们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14×2是怎么算的?你能找到乘法分配律的影子吗? 生:把14可以分成10和4,2个10 和2个4加起来正好是28,所以14×2=28。师:将这种想法用等式表示出来就是14×2=10×24×2,这样的想法不正符合我们刚学的乘法分配律吗?2、回顾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出示篮球场图片)师:怎样求出篮球场的周长?生1: 28×215×2生2:(2815)×2师:这两道算式自然是相等的【出示:28×215×2=(2815)×2】,你再仔细看看这道等式,想到了什么?生(齐):乘法分配律!师:看来,咱们数学学习前后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就告诉我们要扎扎实实地上好每节课。四、巩固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课件逐一出示)(42+35)×2=42×+35×15×26+15×14=()72×(30+6)=2、出示:(208)×5=师:感觉有些不一样了吧,你觉得可能等于什么?生:25×5-8×5师:怎样才能确认呢?    生1:可以算一算。左边的算式等于60,右边的算式也等于60。 生2:也可以直接想,左边算式是12个5,右边算式是20个5减去8个5,也是12个5。 师:面对这道等式,回想我们刚学的乘法分配律,你能联想到什么?生:(a-b)×c = a×c - b×c。(课件出示)师:这样的联想究竟对不对?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尝试着自己来研究吗?学生举例验证,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联想,我们将乘法分配律由“两个数的和”拓展到了“两个数的差”。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思考。你还能联想到别的吗?(引导: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两个数的和”换成“3个数的和”、“4个数的和”或“更多个数的和”,结果还会不会不变? 怎样验证?)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么得到乘法分配律的?你学到了哪些有用的方法?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牛献礼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为本站会员(上海哈登)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