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ppt

    • 资源ID:2733259       资源大小:4.98MB        全文页数:9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ppt

    2019/5/9,1,行为金融学,第四章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第四章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1 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 §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 §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5 代表性思维与熟识性思维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1 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过度自信会导致人们高估自己的判断、低估风险和夸大自己控制事情的能力。 证券选择是一项困难的工作,恰恰是在这样的工作中,人们经常会表现出最大程度的过度自信。 投资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它需要收集、分析信息,并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过分自信会导致投资者高估信息的准确性和其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会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频繁交易和冒风险。,一、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 过度自信会导致投资者非常确信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加他们交易的可能性,导致频繁交易。 性别、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 男性通常比女性会有更高程度的过度自信 单身男性通常会比已婚男性有较高程度的过度自信;单身女性通常会比已婚女性有较低程度的过度自信。 Barber and Odean(2001)的研究(3000个家庭1991-1997年的交易记录):,§1 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投资组合周转率(交易频率的衡量指标):一年内投资组合中股票变化的百分比。,85%,73%,53%,51%,频繁交易对投资收益不利 交易成本高 Barber and Odean(2000):1991-1996年, 78000个样本账户,分析周转率与投资组合汇报之间的关系。将样本按照交易频繁程度分为五个组。最低一组平均周转率每年为2.4%;最高一组250% 。扣除手续费成本之后的净回报率表现出明显不同,差距约为7%。,Barber and Odean, 2000,§1 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1 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频繁交易导致买(卖)错股票 Barber and Odean分析了一些交易账户的情况。这些帐户开始都是空的,在3个星期内分别买入了不同的股票,然后他们跟踪分析这些帐户里卖出和买入股票在未来4个月和1年之后的市场表现。发现,卖出的股票在随后4个月的平均回报为2.6%,而他们买入的股票在随后4个月的平均回报只有0.11%;在一年之后,卖出的股票比换入的股票的回报率要高出5.8%。,§1 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性别、频繁交易与投资损失率,§1 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网上交易与投资绩效 Barber and Odean调查了1607位从电话交易转为网上交易的投资者投资行为,发现,互联网的交易环境更加恶化了投资者过度自信问题(控制幻觉),导致了更加频繁的交易,最终使投资者的回报也减少。,§1 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二、过度自信与风险 理性投资者会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最小化所承担的风险。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错误判断它们所承担的风险的水平。 Barber and Odean 的研究发现,单身男性的投资组合风险(波动率和Beta系数)最高,其次是已婚男性、已婚女性和单身女性。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不会很好地分散投资组合,因为他们非常相信自己选择了正确的股票 。 自认为正确的投资者看不到对冲风险的必要。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将在其认为会盈利的投资策略上投入大笔资金,但是却低估甚至忽略了风险的存在 。,§1 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案例:牛顿买错股票损失惨重,来源: 抚顺日报 2009-07-23 文摘 大名鼎鼎的牛顿曾是一个疯狂的股民。1711年,为攫取蕴藏在南美东部海岸的巨大财富,有着英国政府背景的英国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当时很多人都看好南海公司,其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左右,很快增值,涨幅惊人。这时候牛顿恰巧获得了一笔款子,加上他个人的一些积蓄,看到如此利好消息,就在当年4月份投入约7000英镑,购买了南海公司股票。很快,他买的股票涨了起来,仅仅两个月左右,谨慎的牛顿就把这些股票卖掉,竟然赚了7000英镑!,但是刚刚卖掉股票,牛顿就后悔了,因为到了1720年7月,股票价格达到了1000英镑,几乎增值了8倍。经过“认真”的考虑,牛顿决定加大投入。然而,此时的南海公司已经出现了经营困境,公司股票的真实价格与市场价格脱钩严重,此前的6月英国国会通过了“反泡沫公司法”,对南海公司等公司进行限制。,案例:牛顿买错股票损失惨重,没过多久,南海股票一落千丈,到了12月份跌为124英镑,南海公司总资产严重缩水。许多投资人血本无归,牛顿也未及脱身,亏了2万英镑!这笔钱对于牛顿无疑是一笔巨款!牛顿曾做过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的高薪职位,年薪也不过2000英镑。 事后,牛顿感慨地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案例:牛顿买错股票损失惨重,一、遗憾(后悔)与自豪 遗憾(后悔):当人们认识到以前的一项决策被证明是糟糕的决策时所造成的情感上的痛苦。 自豪:当人们意识到以前的一项决定被证明是好的决定时而引发的情感上的快乐。 遗憾的种类 忽略的遗憾:因为没有采取行动导致的遗憾。 行动的遗憾:因为采取了行动导致的遗憾。 举例:几个月以来你每周都选择同样的彩票号码,一直没有中奖。一个朋友建议你选择另外一组号码,你会改变吗?这样做可能会给你带来的遗憾有哪些?哪种遗憾的程度更大一些?,§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二、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人类天生具有回避遗憾和寻求自豪的心理倾向。 投资心理学家发现,投资者为寻求自豪会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的股票,而为避免遗憾而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这种现象被称为处置效应。 小测验 假设你手头上没有现金,现在打算买入一只股票的话你必须卖出正持有的两只股票中的一只。假设你持有的股票A的浮动盈利率为20%,而股票B目前的浮动亏损率为 50%,你会怎么做呢?,§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进行理性风险投资应遵循的最基本策略是:“止住亏损,让赢利充分增长(Cut the short, let profit grow)” 。 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是一个心理问题,“多数人都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或治疗”。,§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处置效应与财富 理性人决策:财富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 处置效应有损投资者财富 错误的买卖行为导致的低收益 税收(资本利得税)损失,§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关于处置效应的检验 很多研究都已经显示投资者的行为与处置效应一致。 检验之一:股价变化与成交量 Ferris, Hargen and Makhija(1988)分析了紧跟股价变化的成交量的变化。如果投资者存在处置效应倾向,他们会在股票下跌时持有股票以逃避遗憾,而在股票上涨时卖出股票以追求自豪感。 因此,下跌的股票应该有更小的成交量,上涨的股票应该有更大的成交量。 实际成交量-正常成交量=超常成交量,§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结果表明:盈利的股票有着正的超常交易量,而亏损的股票有着负的超常交易量。,检验之二:股票持有时间和投资回报之间的关系Schlarbaum(1978) 研究假说:根据处置效应理论观点,如果股价上涨,投资者倾向于卖掉它;如果股价下跌或者维持不变,投资者倾向于继续持有等待其价格上涨。因此,持有期短的股票很可能是盈利的股票,而持有期较长的股票可能是表现不佳的股票。 检验结果见下页图:,§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结果表明,投资者会迅速卖掉盈利的股票。,一、经历影响决策 过去的经历或结果通常会影响人们以后的风险决策。 初生牛犊不怕虎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一、经历影响决策 不同投资经历对投资风格的影响 在赚了钱之后感觉是在玩赌场的钱,同时进一步加重其过度自信的程度,就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赌场的钱效应” 。 失败者并不总是回避风险,人们通常会抓住机会弥补损失“尽量返本效应”。 在经历了亏损之后感觉受了伤害,人们会变得不愿冒风险“蛇咬效应”。,§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结合股票价格的周期性变化谈谈投资者经历的三个效应。,总结: “赌场的钱”效应使投资者在赚钱之后更愿意买入风险大的股票; “尽量返本效应”使很多交易最终都是赔钱的交易; “蛇咬效应”会使投资者害怕再次进入市场。 对于一个新股民来说,很容易产生这种现象:“赌场效应”“尽量返本效应”“蛇咬效应”。,§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二、记忆的适应性与投资行为 为避免认知失调,我们会产生记忆的适应性(一致性)。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不喜欢的事实都视而不见。虽然事实就摆在我们眼前,置于我们鼻子底下,堵在我们喉咙里但我们还是不承认它。 美国哲学家 Eric Hoffer 投资者总是希望相信他们的投资决策是正确的。在相反的事实面前,大脑的防护机制会过滤掉反面的信息,导致投资者很难客观评价他们的投资是否符合既定的投资目标。,§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人们的记忆通常具有适应性,即记忆是对事物和情感的感知,而并不能做到对事情进行客观记录。 痛苦的经历越久远,记忆中该经历的痛苦程度会越低 A公司股票至今经历了一个缓慢的下跌过程;B公司的股票最近短时间内突然急速下跌。投资者可能会对B公司的股票过分悲观一些。 快乐的投资经历也类似:那些有着很高的快乐峰值和快乐结尾的投资经历给人的感觉更好一些。 为了避免认知失调带来的心理痛苦,投资者的大脑将会过滤掉或减少负面信息。,§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一、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企业甚至政府部门都会通过经济意义上的会计账户来进行资金的核算。 个人通常使用心理会计账户来处理事情,即在我们的头脑里,会分别为不同用途的资金(或资产)建立不同的账户,并通过心理预算来使每个心理帐户的成本与收益相匹配,这种账户被称之为心理账户。,§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举例 今天晚上你打算去看一部电影,票价是200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发现把价值200元的饭卡弄丢了。你是否还会去看这场电影呢? 假设你昨天花200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的电影票,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把电影票弄丢了。如果想去看电影,就必须再花200元钱买张票,你是否还会去看这场电影呢?,§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心理账户的特点: (1)每一项资金(资产)都被放入一个心理账户,该账户包含着进行相应决策的成本和收益(效用)核算。 (2)各个心理账户通常是独立的、被分割的。 (3)人们通过心理预算来使每一个心理帐户的成本与收益相匹配。 在进行决策时,个体通常并不权衡全局进行考虑,而是在心里无意识地把一项决策分成几个“心理账户”,对于每个心理账户人们会有不同的决策。,§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心理账户说明人在金钱面前是非理性的,是很主观的,并不具有其所宣称的理性。 比如同样是100元,是工资挣来的,还是彩票赢来的,或者路上捡来的,对于消费来说,应该是一样的,可是事实却不然。 在人们心里,会把辛苦赚来的钱,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入不同的帐户内。人们会将辛苦赚来的项目报酬有严谨的储蓄和投资计划,但是对意外获得的钱却有不同的态度。 其实,一个人名下的钱,并不依据它的来源有了性质上的区别。,§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因此,心理帐户的存在使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或投资行为。,§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二、心理账户对个体决策的影响机制 心理帐户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机制表现为以下几个心理效应:非替代性效应、沉没成本效应、交易效用效应。 (1)非替代性(non-fungibility)效应 所谓非替代性效应,是指个体会把资金划分到不同心理账户,而每个心理账户中的资金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彼此之间不能替代。 (2)沉没成本(sunk cost)效应 沉没成本效应则是指人们在做某项决定的时候,不仅要分析各种因素的利弊,而且还要考虑过去在这件事情上的投入程度。,§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假设1:公司发给员工200元音乐会的门票 假设2:自己花200元购买了一张音乐会门票 开音乐会的当天突然下起了暴风雨,所有交通工具都暂停运营,你只能冒着寒风暴雨步行30分钟去听音乐会。请问你会不会去听这场音乐?,§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种情况下大部分人不会去听音乐会,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大多数人仍会坚持去听音乐会。 公司发下来的票是“意外收获”,自己掏钱买的票是“沉没成本”。当遇见暴风雨而交通不便的时候,不愿意忍受来回1个小时的寒风暴雨去享受这个意外的收获。相反,如果票是自己花钱买的,自己付出了成本,应该有所收益,人们就宁愿忍受来回1个小时的寒风暴雨去听音乐会,只有这样才能挽回沉没成本,从而达到心理平衡。,§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3)交易效用(transaction utility)效应 交易效用是指个体由于交易的成本或收益与心理价位不一致所引起的愉悦与不愉悦 。 心理账户的存在使人们对各种商品有一个“心理价位”。购买商品时,若心理价位大于商品的实际价格,交易效用为正,人们就感觉占了便宜。若心理价位小于商品的实际价格,交易效用为负,人们就感觉吃了亏。,§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三、心理账户的核算 人们在决策时,通常进行成本效用核算,目标是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要实现该目标,在金融经济学研究中通常给出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 但心理学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个体由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风险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而提出新的效用函数形式。,§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一)行为效用函数(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 ) ) 我们从三种心理效应入手来理解行为效用函数(价值函数) : 反射效应(reflection effect) 反射效应:指行为人通常在面对盈利选择的时候是一个风险规避者(其效用函数是上凸的),而在面对亏损选择的时候是一个风险偏好者(其效用函数是下凸的)。,§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敏感性递减(diminishing sensitivity) 在参考点附近(比如财富为0时),人们对财富的边际变化比较敏感;而在距离参考点远时,人们对财富边际变化的敏感程度要低。 假设你刚参加工作 1)月收入从100元升到200元 ; 2)后来,月收入从1100元升到1200元。 敏感性递减意味着:人们边际财富变化的效用函数在参考点附近比较陡峭,而在远离其参考点后会逐渐变得平坦。,§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 损失厌恶:人们对财富的减少(损失)比对财富的增加(收益)更为敏感,而且等量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损失厌恶意味着:损失带来的负效用的绝对值大于等量收益带来的正效用。,§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行为效用函数(价值函数 value function ) : 综合人们的“反射效应”、“敏感性递减”和“损失厌恶”三种心理效用,行为金融学将财富变化(损益)的效用价值函数画成如下图所示的情形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二)心理账户的核算规则:享乐编辑(hedonic editing)假说 享乐编辑假说(Thaler,1990) :情感体验在人们的心理核算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并不追求理性认知上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满意上的效用最大化。这种心理账户核算规则被称之为“享乐编辑”(hedonic editing)。 卡尼曼(2002)在做诺贝尔演讲时,特地谈到了一位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他就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奚恺元教授(Christopher K. Hsee)。奚教授用心理学来研究经济学、市场学、决策学等学科的问题,是这个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 “人们最终追求的是满意和幸福,而不是金钱。我们需要有一个严格的理论来研究如何最大化人们的幸福。”奚恺元,§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三)享乐编辑假说与心理账户分合 一般原理:对于两个事件x和y: 当将两个事件合并起来进行考虑带来的效用(情感满意)高于分开考虑的效用时,即 人们就会合并事件。 否则,当 人们就会选择将事件分开进行考虑。,§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1.分离多个获得:当两个以上的事件都是获得时,人们会倾向将获得分开计算,使自己比较快乐。 2.整合多个损失:当两个以上的事件都是损失时,人们会倾向将损失合并计算,使自己少难过一些。,账户分开核算,账户合并核算,“我们不要让痛苦分阶段,既然痛苦不可避免,就应让痛苦一次到位,剩下的就都是好的了。”,1.分离多个获得(segregate multiple gains):当两个以上的事件都是获得时,人们会倾向将获得分开计算,使自己比较快乐。例如:当你早上捡到1000元下午又捡到500元,会比你一次捡到1500元更快乐。 2.整合多个损失(integrate multiple loss):当两个以上的事件都是损失时,人们会倾向将损失合并计算,使自己比较好过些。例如:当你早上掉了1000元下午又掉了500元,还不如一次遗失1500元还比较好过些(倒霉的事一次就好了)。 跟团旅游同样如此。先付掉旅行所有的费用,和先付一部分钱然后每次门票费再另付可能路线、费用都一样,但舒服度是完全不同的。前一种是怎么玩乐怎么高兴,因为钱已付了;后一种情绪变化会比较大,因为总在掏钱。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让痛苦分阶段,既然痛苦不可避免,就应让让痛苦一次到位,剩下的全都是好的。,Sim(2004)的研究支持了这种观点:投资者更可能在意识到损失时同时卖掉多只亏损的股票使痛苦最小化,而更愿意在不同时期将盈利的股票卖出以获得持续不断的满足感。 3.整合混合获得 当两个以上的事件有获得也有损失,但获得大于损失时,人们较喜欢将损失并入获得来计算,而不愿单独去面对损失。 假如:你早上炒股赚了1000元,下午赔了500元,你会怎么想比较舒服? “嘿嘿,今天净赚500元,还是很开心的!”,§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4.分离混合损失 当两个以上的事件有获得也有损失,但损失大于获得时,人们则喜欢将较小的获得与损失分开计算。 假如:你早上炒股赚了500元,下午赔了1000元,你会怎么想比较舒服? “虽然下午赔了1000元,好在早上还赚了500元”。这样想会觉得比较庆幸。,作业:基于行为效用函数图分别画出“整合混合获得”和“分离混合损失”两种情况。,§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四、心理账户对投资者投资组合的影响 (一)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要进行合理化的分散投资,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要遵循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必须考虑投资品种的三个重要方面: 每项资产的期望收益 每项资产的风险水平(比如,收益的标准差) 不同投资品种之间的相关性,§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二)投资者的行为资产组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投资目标,一般情况如下: 投资者对每个投资目标都建立一个单独的心理账户; 每一个投资品种的选择都要满足特定投资目标和心理账户的要求。,安全性目标(保存财产),收益性目标,致富(暴富)目标,§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投资者的行为资产组合表现为一个由各种资产构成的金字塔,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着满足某个特定目标的资产。,保存财产定期存款、大额存单、货币市场基金、国债等投资品种,获取低风险收益金融债券、企业债券、高分红股票等,高风险高收益外国股票、新股等高风险投资, ,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分散来自于投资目标的分散,而不是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所要求的资产分散。 所以,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是非有效的,投资者在获得既定期望收益的时候,承担了太大的风险。 投资者通常会将每个投资品种分别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心理会计导致他们忽略不同心理账户之间的相互关系。,§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Thaler和Benartzi(2005)发现: 美国企业的雇员通常倾向于为本公司股票建立单独的心理账户,与其他股票不发生联系; 并且平均将42%的资产投资在本公司股票上(对本企业过度自信),导致风险过于集中; 由于本身又受雇于本企业,一旦公司破产倒闭,公司雇员通常会损失惨重:薪金和股票损失。,§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一、代表性思维(代表性启发)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代表性思维(代表性启发): 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关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以推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发生可能的类似之处。 有时,人们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并寻求熟悉的模式来作判断,并不考虑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或重复的概率。,§5 代表性思维与熟识性思维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代表性思维在金融市场上的表现 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通常错误地认为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能够代表未来的业绩,而忽视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信息好公司未来的业绩不一定会一直好下去。 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的走势能够在未来重演,从而喜欢追逐价格走势处于上升通道的股票追涨。 共同基金的投资者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势头投资”。,不幸的是,就长期而言,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股价表现将向均值回复。高速成长的公司面临的竞争不断加剧,增长速度会逐渐放缓。,§5 代表性思维与熟识性思维对投资组合的影响,§5 代表性思维与熟识性思维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二、熟识性思维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人的防卫本能 表现形式之一:偏爱熟悉而畏怯陌生等。 易得性偏差 人们只是简单的根据对有关信息掌握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对事物的关注程度,而不是去寻找其他相关的信息。 防卫本能与易得性偏差导致投资者的熟识性思维 即使获胜的概率低一些,投资者还是愿意选择自己了解的公司证券。 投资组合的“恋家情结”与“本地偏好”使得投资组合难以达到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所要求的分散化程度。,§5 代表性思维与熟识性思维对投资组合的影响,§5 代表性思维与熟识性思维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一、个人与群体 二、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 三、投资者情绪 四、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方法,§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一、个人与群体 (一)个人离不开群体(合群的本能) 久居闹市的人有时想去过独居、安静的生活。然而,一旦退隐到深山老林过与世无争的生活时,他们通常又会感到孤独焦虑和抑郁。 独居与孤独: 一个独居的人未必有孤独感;而非独居者仍然会有孤独感。 孤独是个人在质或量上不满意其群体关系的一种心理状态和主观感受。,§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长久与世隔离,(二)个人对孤独的归因 、归因为内部因素 自己的性格孤僻、气质不佳、外表不漂亮、贫困,等等。 2、归因为外部因素 生活在大都市、就业于大公司、种族或性别不平等,等等。,§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一般而言,归因为外部因素者比归因为内部因素者更容易克服孤独的感觉。,(三)个体对群体的适应 1、模仿 对类似的刺激或榜样做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 2、暗示 为了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或按所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 股市的流言,所谓媒体投资专家的意见等会在市场上产生暗示作用。,§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3、从众(羊群效应 Herd effects)与众从 (1)从众(羊群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之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顺从:受到群体压力而表现出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但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仅仅作出表面上的顺从。 从众行为则是出自内心的自愿。内心自愿,行动自觉。,§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故事1:投海自尽的旅鼠 旅鼠是生活在靠近北极村一带的鼠类动物,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在北极村,旅鼠太多了,于是这些旅鼠就从下面迁徙。从北极村跑到冰山悬崖的边缘时,前面的旅鼠纷纷坠入大海,于是后面的旅鼠也跟着往大海里跳。这时,你会看到茫茫的大海上,一大群老鼠投海自尽。,从众心理,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道: 大家再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了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 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的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了这名学生面前问: 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闻到! 这时,苏格拉底向学生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故事2:苹果的味道,3、从众(羊群效应 Herd effects)与众从 (2)众从:在某些情况下,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可能会反过来听从少数人的意见,这种与从众相逆的行为被称为众从。,§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发生众从行为,少数人群体和多数人群体通常分别具备的三个特征: 一致性 独立性 权威性 内部意见分歧 内部缺乏群体凝聚力 信息不完全,§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二、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 (一)金融市场中羊群行为的含义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信息的行为。 由于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和效率有很大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羊群行为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二)金融市场中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 1、投资者信息不对称、不完全 模仿他人行为以节约自己搜寻信息的成本。 2、推卸责任的需要 后悔厌恶与推卸责任。 3、减少恐惧的需要 合群性:偏离大多数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孤独和恐惧感。 4、缺乏知识经验 5、投资者的个性特征 具有较高社会赞誉需要的人 通常有较高焦虑的人 弱小女性,§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三)金融市场中羊群行为的分类 、按照参与羊群行为是否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增加 、按照是否有明显的摹仿和跟从行为,§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市场参与者对他人行为有明显的模仿或跟从。,:由于市场参与者恰巧拥有相似的投资决策或相同信息而采取了相似的行为。比如,利率变化。伪羊群行为是共同信息被有效利用而产生的行为相似结果。,3、按照投资者的决策次序,:每个决策者决策时都模仿前面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持续性较强),:投资主体之间的模仿倾向是相同的,当模仿倾向较强时,市场崩溃。(行为一致性较高,比如恐惧时的抛售),:相互联系的一群人相互产生影响,形成一个 组,但组与组之间的决策相互独立。(比如板块联动),§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四)羊群行为的市场效应 1、羊群行为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两种观点) (1)稳定作用 该观点认为机构投资者可能在恰当的时候基于同一基本信息交易,这样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通过加速价格调整过程而让市场更有效,即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不一定带来价格波动。 (2)非稳定作用 认为投资者之间行为的模仿、传染可能放大外来的股价波动冲击,使价格偏离基本价值,甚至产生价格泡沫或导致市场崩盘。,§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2、羊群行为的效率 (1)有效率的羊群行为 有效率的羊群行为:如果投资者的羊群行为表现出很强的信息加总能力,使所有的信息都能以正确的方式进入决策,那么这种羊群行为是有效率的羊群行为。 (2)无效率的羊群行为 对于群体中的投资者而言,如果信息只能被利用一部分,而另一部分信息被忽视了,则认为该羊群行为是无效率的羊群行为。,§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五)从众、众从与股市波动周期 在股市周而复始的波动中,人们的群体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本规律:市场趋势得到加强时,是从众心理在起作用;在市场翻转时,是众从心理在起作用。从众-众从-从众-众从,周而复始,循环不断,构成了股市波动的重要动因。,§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六)投资者羊群行为(从众)程度的度量 基于分散度的度量:设资产组合S总共有n只股票,ri是股票i的收益率,r bar 是n只股票的平均收益率。S的收益率的分散度定义为: 该指标通过定量化个股收益率和资产组合收益率的一致程度来刻画羊群行为的关键特征。当整个市场行为完全由羊群行为决定时,价格应该一致移动,分散度为0。 优点: 它需要的数据容易获得且计算方法简单。 缺陷: 它是对投资者羊群行为的一个很保守的测度,即只有当大多数投资者对于所有股票都表现出强烈的羊群行为时,大多数股票的收益率才可能表现出趋同性。,§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三、投资者情绪 (一)情绪的心理学定义 情绪是从人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中产生的体验,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带有主观性。 能满足人的某种愿望和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喜悦、愉快等;反之则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忧愁、恐惧等。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对某一事物或人的评价,甚至会引起人精神状态和身体机能的变化。,§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寓言故事:情绪效应 一天早晨,有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上前问道:“你要去做什么?” 死神回答说:“我要到前方那个城市里去带走100个人。” 那个智者说:“这太可怕了!” 死神说:“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么做。” 这个智者告别死神,并抢在它前面跑到那座城市里,提醒所遇到的每一个人:请大家小心,死神即将来带走100个人。 第二天早上,他在城外又遇到到了死神,带着不满的口气问道:“昨天你告诉我你要从这儿带走100个人,可是为什么有1000个人死了?” 死神看了看智者,平静地回答说:“我从来不超量工作,而且也确实准备按昨天告诉你的那样做了,只带走100个人。可是恐惧和焦虑带走了其他那些人。” 恐惧和焦虑可以起到和死神一样的作用,这就是情绪效应。实际上,在生活中,这样的效应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已经习以为常,§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二)情绪与情感 情绪是指人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具有情景性、暂时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情感是指人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一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情感的产生伴随着情绪反应,情绪的变化也受情感的控制。,§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三)情绪状态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心境能影响一个人的言行达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 积极向上、良好的心境使人有“人逢喜事精神爽”之感,有助于工作、生活和学习。 消极的心境,如悲哀、焦虑、愤怒或倦怠,则使人感到厌烦、消沉和食欲不振,凡事皆枯燥无味。,§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激情: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所导致的一种力度强烈的情绪状态。 表现形式:有激动性和冲动性;持续时间相对短,冲动一过迅速弱化;激情发作通常由专门对象引起,指向性较为明显。 激情是人行为的巨大动力,但个体在激情状态下,认识范围狭窄,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控能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一般应激状态使机体具有特殊的防御或排险机能,使人精力旺盛,活动量增大,思维特别清晰,动作机敏,帮助人化险为夷,及时摆脱困境。 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但应激也会使人产生全身兴奋,注意和知觉的范围缩小、言语不规则、 不连贯,行为动作紊乱。 紧张而又长时间的应激状态甚至会引发休克和死亡。,§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四)情绪与决策 人们的决策是在情绪和认知分析过程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有时情绪反应背离推理和逻辑,左右人们的决策过程。 情况越复杂,不确定性越大,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越大。 情绪的好坏影响人们对未来的预测 情绪好的人认为好的事情发生的概率要大一些,坏的事情发生的概率要小一些。 情绪导致人们对事件结果的变化不敏感。 例如,人们在决定是否买彩票时,并不在意获奖概率是千万分之一还是万分之一。当赌博调动起人们的情绪时,人们就更不考虑概率的变化。,§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五)投资者情绪(investor sentiment) 从心理学的角度:投资者错误地应用贝叶斯法则或者违背预期效用理论形成信念的过程称为投资者情绪(Shleifer) 。“基于情感的判断”(王美今 2004)。 从投资收益预期角度:投资者对未来的投资收益预期带有系统性偏差,这种带有系统性偏差的预期被称为投资者情绪。 投资者情绪是反映投资者投资意愿或预期的市场人气指标,对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六)研究投资者情绪的意义 意义:它可以告诉我们股市中投资者预期的偏差,以及可以提供我们通过利用这些偏差而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四、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方法 (一)度量投资者情绪的直接指数 1、投资者智能指数(Investors Intelligence : II指数) II指数:看涨百分比数与看跌百分比数之差。 II指数是基于一个对超过130家报纸股评者的调查编制的。每周各种报纸的股评都被阅读后分类为看涨、看跌和看平三种。 II指数自1964年以来就编制了投资者情绪的周指数,1965年以后开始提供月数据,并推荐其读者将这种指数当作反向预测来使用:当该指数过高,投资者则被推荐应该卖出股票,反之亦然。,§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由于股评的作者大都是现任或已退休的市场专业人士,所以该指数被认为是机构投资者情绪的代表。 Brown和Cliff(2004)用该指数作为情绪指标,通过检验指出,投资者情绪可以影响资产定价。并且构造了一个资产定价模型说明定价错误与投资者情绪正相关,而且未来1至3年的收益与情绪负相关。,§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2、美国个体投资者协会指数 由美国个体投资者协会(以下简称AAII)自1987年7月以来通过对其会员的情绪调查得来的。每周AAII发出调查问卷,并于星期四记录当周收回的问卷。调查的内容是要求参与者对未来六个月的股市进行预测:看涨、看跌或者看平。 在此基础上构造投资者情绪指数。 Fisher和Statman(2000):把该调查结果中持牛市观点的人数百分比作为情绪指标。 他们通过回归检验指出,该指标是一个预测S&P500未来收益率的有效的反向指标,在统计上可以通过检验。该情绪指标每上升1%,下月的S&P500收益率平均将降低0.1%。,§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3、好友指数(The Bullish Consensus) 好友指数是哈达迪(HADADY)公司的产品。该公司统计全国主要报刊、基金公司及投资机构等每周的买进卖出建议,然后通过打分评估它们的乐观程度。分数从负3到正3: 然后根据报刊的销量对打分进行加权并转换为相应证券的情绪指数(介于0到100之间)。 并建议不要在好友指数超过70时买进,不要在好友指数低于30时卖出。 该指数每周二在美国证券交易所闭市后公布。,§6 投资者群体行为和投资者情绪,极度悲观,中立,极度乐观,4、“央视看盘”B

    注意事项

    本文(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ppt)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