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第四部分 水土保持.doc

    • 资源ID:2748218       资源大小:12.96M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四部分 水土保持.doc

    第四部分 水土保持一、基础知识1、掌握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2、掌握土地资源类型,熟悉土地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二、水土保持规划及措施1、熟悉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内容及方法2.、掌握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的划分标准及防治对策3、掌握不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内容4、了解水土保持效益与经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5、熟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内容及规范第三部分 水利管理七、掌握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方法八、熟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一、基础知识1、掌握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12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类型及我国土壤侵蚀类型的分区1_21土壤侵蚀类型 不同的侵蚀外营力作用于不同组成的地表所形成的侵蚀类别和形态,按外营力性质可分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人为侵蚀等类型。 1水蚀 水蚀是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 ·182·第1章综合调查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 2风蚀 风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或岩石碎屑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由于风速和地表组成物质的大小及质量不同,风力对土、沙、石粒的吹移搬运出现扬失、跃移和滚动三种运动形式。 3重力侵蚀 重力侵蚀是地面岩体或土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位移的侵蚀过程。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崩塌、崩岗、滑坡、泻溜等。 4冻融侵蚀 冻融侵蚀是在高寒区由于寒冻和热融作用交替进行,使地表土体和松散物质发生蠕动、滑塌和泥流等现象。 5人为侵蚀 人为侵蚀是人们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开发中造成新的土壤侵蚀现象。如开矿、采石、修路、建房及工程建设等产生的大量弃土、尾砂、矿渣等带来的泥沙流失。122几个常用术语 1土壤侵蚀强度 地壳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强度以土壤侵蚀模数表示。 2土壤侵蚀模数 表示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的土壤侵蚀量,其单位名称和代号为吨每平方公里年t(kmz·a),或采用单位时段内的土壤侵蚀厚度,其单位名称为毫米每年(rama)。 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建立土壤侵蚀模数与土壤侵蚀厚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容重单位为gcm。、tm。 河流输沙模数不能直接引用为侵蚀模数,必须用泥沙输移比加以换算 输沙模数一输移比×侵蚀模数 3土壤容许流失量 土壤容许流失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4侵蚀土壤程度 土壤遭受侵蚀的过程中所达到的不同阶段,但并不直接反映现状侵蚀强度的大小。诊断侵蚀土壤的程度,是根据土壤剖面中A层(表土层)、B层(心土层)及C层(母质层)的丧失情况加以判别。侵蚀土壤程度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现状,它为土地利用改良和防治土壤侵蚀提供科学依据。 5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生态系统失衡后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它首先用于评估、预测在无明显侵蚀区引起侵蚀和现状侵蚀区加剧侵蚀的可能性大小;其次,表示侵蚀区以当前侵蚀速率发展,该土壤层承受的侵蚀年限(抗蚀年限),以评估和预测侵蚀破坏土壤和土地资源的严重性。1_23土壤侵蚀类型的区划 1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原则 土壤侵蚀类型的区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用主导因素法并以与土壤侵蚀关联度高同时又是较稳定的自然因素作为分区的依据。 2)全国一级区的区划以发生学原则(主要侵蚀外营力)为依据,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三大侵蚀类型区。 3)全国二级区的区划以形态学原则(地质、地貌、土壤)为依据,将水力侵蚀为主的一级区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石土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LU区等五个二级类型区。 4)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再细分为三级区和亚区。 2区划的范围及特点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的区划范围及特点见表1 1。表l l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的区划续表2、掌握土地资源类型,熟悉土地评价的程序和方法4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包括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还包括内陆水域和沿海滩涂。根据生态学的观点,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是自然和经济的综合体。土地本身是自然的产物,但它具有两重性,既是一切生产的物质条件,又是土地关系的客体。土地数量(面积)是有限的,是由地球大小所决定的。从特性而言,土地和植被一样,是可更新的,经过人们的利用和管理,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不适当的利用也可以使土地退化。由于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及其运动的特点,地球、陆地表面分布有各种类型的土地,如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每块土地都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而不能丝毫移动,只能在其所处的地域内加以利用。土地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对土地性状进行估价的过程。它包括对地形、土壤、植被、气候和土地其他方面的调查研究的实施和调查资料的分析说明,以便按照适合于评价目的方式确定并比较有希望的土地利用种类。土地评价是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鉴定,是对土地生物生产能力及其他生产能力的鉴定,是对土地功能的综合评价。 (1)土地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土地评价的基本目的是预测土地变更后的结果。其内容包括土地对不同利用方式的适宜性,所需要的投入和管理实践,生产或其他效益以及这类变更对环境造成的后果。从宏观来讲,包括: 1)土地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的组成部分。土地资源调查过程中的土地评价是从区域宏观方面揭示土地适宜性,通过综合调查,对农、林、牧各业的土地适宜性提出定性分类,为区域开发和国土规划提供依据。 2)土地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对土地利用作出合理的安排,使之在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最大的效益,与此同时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并为将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此以对自然环境和拟定的土地利用方式两者的了解为依据提供最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的,从而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为规划决策提供最客观的依据。3)为土地管理服务。土地评价不仅揭示了土地的生产潜力和适宜性,而且指出了土良和变更土地利用的后果。根据土地适宜性和土地改良的经济效益分析,成本和收益较,确定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地改良的决策以及投资水平。同时,土地评价为土地质量态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便于掌握土地质量等级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化和规在不同的时期对土地进行科学管理。土地评价的任务是从经营管理方面分析目前的土地利用,指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综合分析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要素,根据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地适宜性和每种利用方式的效益分析,并指出土地的潜在生产力;根据伴随每种利用方式所产对自然和经济的不良后果提出土地管理和改照的途径和措施。(2)土地评价的原则。1)比较原则。比较原则是土地评价中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要比较土地利用的需求和质量,不仅要分析土地质量,而且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性,分析作物对土地的要求;二是要比较对土地的投入和生产的效益,以保证土用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有利性;三是要比较不同的土地利用,进行多宜性评价,规划工作者根据土地的特征、国家计划的安排、人民生活的需要,决定优化的土用结构。2)针对性原则。土地评价要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来进行。每一土地利用都有殊的要求,如对土地水分、土壤价值及坡度等。土地质量的判定是对每种用途的比较而言的,如排水困难的冲积泛滥平原是适宜稻田的一等地,但对其他农业土用类型来说就不适宜了。土地的适宜程度只有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种类时才有其的意义。3)区域性和综合性原则。土地评价必须结合评价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域的土地评价应该有不同的评价依据,选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以该区域土地特征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比较为基础的。为此,必须结合区域的特点全面的综合评价。(3)土地评价的类型。根据土地评价的目的、对象、方法和手段,土地评价有不同的类型。按用地类型和评象,可分为耕地评价、林地评价、牧地评价和水面评价以及非农业用地评价。按评价和手段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任务,评价可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1)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它是一种一般目的评价,并不针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而进行,而是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子和地理要素相互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2)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是指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对不同用途(农、林、牧他)的适宜程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土地为农作物、牧草、林木正常生长所提供的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鉴定,是按照土地对指定用途的适宜性,将特定地区的土地进行评价和归类。土地按其适宜用途分为多宜性(一块土地适宜于农、林、牧等用途)、双宜性(只适于两种用途)、单宜性(只适于一种用途)和不宜性(不能适宜于任何用途)。土地适宜性评价包括当前适宜性评价(指土地在目前未经过重大改良的现状下对某种用途的适宜性)和潜在适宜性评价(指当地必需的大型土地改良完成以后,土地对特定用途的适宜性评价)。 3)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指对土地在某种规定用途的条件下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的综合鉴定。它依据土地上获得的效益与相应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资源两者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土地净收益作为评价标准,对土地的投入产出效果进行评定。土地经济评价时要考虑直接与土地生产力有关的各种因素,与产品销售有关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单位面积上产品的数量以及社会对该产品的需求和价格等因素。 (4)土地评价的因子。 土地评价的因子是指影响和构成土地生产力的各种因素。在土地评价中一般选取影响当地土地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在具体的选择当中,还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和要求,主要因子包括: 1)气候:日照时数、降雨量、干燥度、温度、积温(10)、无霜期等。 2)地质、地貌:地貌类型、岩石类型、沉积物质、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侵蚀或切割程度等。 3)土壤:类型、质地、pH值、有机质、N、P、K、盐碱度、土层厚度、障碍土层等。 4)植被:组成、类型、覆盖度、产量等。 5)水文:水源保证率、地下水、地表积水、沼泽化程度、灌排能力等。 6)经济:产量、生产管理条件、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其他等。 (5)土地评价的程序。 土地评价的程序,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野外调查和成果整理三个阶段。 土地利用可能性单元是指一组土地对于植物的适应性和对相同的土地经营的反应都很相似。即对于本单元内的土地的土壤、水和植物可以采用一套极为相似的经营方法。土地利用可能性单元应有以下相同的特点:在相同经营措施下,生产相同农作物与牧草;在相同种类的植被条件下,要求相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经营方法;相近的生产潜力(在相似的经营制度下),同一潜力单元内各土地的平均产量的变率不会超过25。土地利用可能性单位提供的评价资料比较详尽,适于农场或牧场开发规划使用。 在小面积规划中通过土地详查,了解不同地块的完整程度、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侵蚀强度、有机质含量、砾石(沙砾)含量、pH值、有无灌溉条件等因素,将土地分为六级。等级高的作为农林果牧用地都适宜;等级低的一般不宜作农地,可依次作为经济林或人工草地和人工林地;最低的等级一般是难利用土地。根据上述原则将土地资源不同的适宜性列表,供规划中选用。表21列出土地分级条件,各地可在土地资源评价中参照使用。二、水土保持规划及措施1、熟悉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内容及方法11地面常规调查的原则、内容、要求和方法111调查的目的 通过综合调查,了解规划范围内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现状(成就、经验和问题),作为进行水土保持规划的依据,使水土保持规划能符合客观实际,更好地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办事,有利于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益。 综合调查的主要成果应经过文字、图表的加工整理,纳入水土保持规划报告,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阐明规划的科学依据与工作基础。 大面积水土保持规划应通过综合调查进行区划,划分类型区,根据各区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生产发展方向和防治措施布局。112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现状等。 自然条件:着重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积组成物质)、植被四项主要因素,以及温度、风、霜等其他农业气象。 自然资源:着重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光热资源、矿藏资源等。 社会经济:着重人口、劳力、土地利用、农村各业生产、粮食与经济收入(总量和人均量)、燃料、饲料、肥料情况、群众生活、人畜饮水情况等。 水土流失情况:着重各类水土流失形态的分布、数量(面积)、程度(侵蚀量)、危害(对当地和对下游)、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水土保持现状:着重各项治理措施的数量、质量、效益,开展水土保持的主要过程和经验、教训。 以上各项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可参见有关书籍。113调查的要求和方法 对规划中需要的内容,应集中主要力量和时间,尽量收集全面完整,不能遗漏;对于与规划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项目和内容,不要安排,以免分散力量,影响工作进程。 调查中应逐项填写调查表,并勾绘有关草图。调查中收集的各方面的资料必须情况真实,数据可靠。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应对流域内的主要分水岭、干沟和主要支沟,逐坡、逐沟和逐乡、逐村地现场进行,按照调查项目和内容,取得第一手资料。大、中流域(或省、地区、县)的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应根据有关资料,将调查范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区,在每一类型区内各选一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按上述原则进行详细调查,结合各区面上的普查,得出大面积的综合调查成果(大、中流域分区原则与方法步骤,将在有关章节中规定)。 在大面积水土保持规划的综合调查中,要充分运用有关科研和业务部门的专业调查成果或区划成果。对有关部门在大范围的地貌、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物、气象、农业、林业、畜牧等现成的专业调查或专业区划成果应经过分析,吸取其中与水土保持规划有关的内容。在综合调查初期就应索取上述有关成果或邀请各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在调查过程中对其原有成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当综合调查邀请有关部门(地理、地质、土壤、植物、气象、农业、林业、畜牧等)专业人员参加时,应根据统一的调查提纲进行;如各有关部门对其本专业的调查在某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其中有的项目和内容与水土保持规划无关或关系不大,同时也有某些水土保持规划需要的内容不是有关部门人员的调查重点,这时应根据调查提纲,在各有关专业单项调查报告基础上,吸取其与水土保持有关部分,同时补充其不足部分。 调查前应制定统一的调查提纲和相应的调查表格,紧紧围绕编制水土保持规划的需要安排综合调查的项目和内容。调查时间较长、参加单位人员较多的,根据需要,调查前应先举办培训,使全体调查人员明确调查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综合调查的成果包括: (1)文字报告,包括综合调查总报告和各专项调查报告。 (2)附表和附图,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3)照片、录像和录音。 以上各项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可参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l 5772 1995)附录A(标准的附录)。2.、掌握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的划分标准及防治对策22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三区)划分的法规规定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1 5772 1995)第511条规定:在大面积(省、地区、县或大中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中,必须进行水土保持区划,根据规划范围内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划分不同的类型区,并对各区分别采取不同的生产发展方向(或土地利用方向)和防治措施布局。在此情况下,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和组成部分。 为了明确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分类指导,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划定4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面积22298万km。(包括重点监督区与重点治理区重复面积1413万km。),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546万km。(包括重点监督区与重点治理区重复面积1128万km。)。20。6年4月29日水利部发布了26年第2号公告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具体情况如下。221重点预防保护区 重点预防保护区共16个,包括大兴安岭、呼伦贝尔、长自山、滦河、黑河绿洲、塔里木河绿洲、子午岭、六盘山、三江源、金沙江上游、岷江上游、汉江上游、桐柏山、大山、新安江、湘资沅上游和东江上游等预防保护区,总面积9763万km。,其中水土流*面积2945万km。本区目前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度较高,但存在水土流失加剧的潜在危险,主要为次生林区、草原区、重要水源区、萎缩的自然绿洲区等。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建立健全管护机构,制定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要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畜、草场封育轮牧、生态修复、大面积保护等措施,坚决限制开发建设活动,有效避免人为破坏,保护植被和生态。222重点监督区 重点监督区共7个,包括辽宁冶金煤矿、晋陕蒙接壤煤炭、陕甘宁蒙接壤石油天然气、豫陕晋接壤有色金属、东南沿海、新疆石油天然气开发监督区和三峡库区监督区,总面积3060万km。,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98万km。本区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集中和频繁,损坏原地貌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危害后果较为严重,主要为矿山集中开发区、石油天然气开采区、特大型水利工程库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区以及在建的国家特大型工程区。要依法实施重点监督,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法制观念,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贯彻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依靠社会和企业的力量,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223重点治理区 重点治理区共l 9个,包括东北黑土地、西辽河大凌河中上游、永定河、太行山、河龙区间多沙粗沙、泾河北洛河上游、祖厉河渭河上游、湟水洮河中下游、伊洛河三门峡库区、沂蒙山、嘉陵江上中游、丹江口水源区、三峡库区、金沙江下游、乌江赤水河上中游、湘资沅澧中游、赣江上游、珠江南北盘江和红河上中游重点治理区,总面积10888万km。,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931万km。本区原生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对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危害,主要为大江、大河、大湖的中上游地区。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政策、投入、科技,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生产条件,提高群众生产和生活水平。3、掌握不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内容31水士保持工程措施分类及其作用31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分类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是为防治水土流失、蓄水保土和充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建的工程设施,它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组成部分,与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互相配合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坡面治理工程措施、沟谷治理工程措施和小型蓄排引水工程措施。31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作用 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融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在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 山沟治理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锥不造成危害。山洪排导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沟口冲积锥上的房屋、工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防护对象。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32坡面治理工程措施 坡面治理工程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或减缓地面坡度,截短径流流线,削减径流忡刷动力,强化降水就地入渗与拦蓄、保持水土,改善坡耕地生产条件,为作物的稳产、自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条件。 坡面治理工程措施的设计与配置受气象(降水、日照时数、风、空气湿度、温度)、土壤物理性状(质地、容重、入渗速率等)、地形地貌、建筑材料、灌溉条件(水资源自量开发利用潜力)、种植作物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坡面治理工程措施的类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实施首先应按区域特点做好规划与布设。321梯田的分类、规划原则与要求 1梯田的分类 根据地面坡度不同,分陡坡区梯田与缓坡区梯田。 根据田坎建筑材料不同,分土坎梯田与石坎梯田。根据梯田的断面形式不同,分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如图31所示。, 根据梯田的用途不同,分旱作物梯田、m图31三类梯田断面示意图稻梯田、果园梯田、茶园梯田、橡胶园梯口等。 2梯田的规划原则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坡耕地治理的全面m划,根据不同条件分别确定采取梯田、保土#作法和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对其中确定为梯目区的地段,进行有关梯田的具体规划。在此#础上再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施工。梯田规划应镕循下列原则和要求: 1)小型蓄排工程的部署。 当梯田区以上坡面为坡耕地或荒地时,自部署坡面小型蓄排工程,防止地表径流进入#田区。我国南方雨多量大地区,梯田区内也部署小型蓄排工程以妥善处理梯田不能容蓄雨水,保证梯田的安全。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技术要求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m型蓄排引水工程(GBT1 64534 1996)执行。 2)梯田防暴雨标准。 梯田防暴雨标准一般采用10年一遇36h最大降雨,在干旱、半干旱或其他少雨m区,可采用20年一遇36h最大降雨。根据各地降雨特点分别采用当地最易产生严重女土流失的短历时、高强度暴雨。 3陡坡区梯田的规划 1)选土质较好、坡度(相对)较缓、距村较近、交通较便、位置较低、邻近水源地方修梯田。有条件的应考虑小型机械耕作和提水灌溉。第3章工程措施设计 2)需有从坡脚到坡顶、从村庄到田间的道路。路面一般宽23m,比降不超过5。在地面坡度超过1 5的地方,道路采用“s”形,盘绕而上,减小路面最大比降。 3)田块布设需顺山坡地形,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田块长度尽可能在100200m,X便利耕作。 、 4)梯田区不能全部拦蓄暴雨径流的地方,应布置相应的排、蓄工程;在山丘上部有表径流进入梯田区处,应布置截水沟等小型蓄排工程,以保证梯田区安全。 4缓坡区梯田的规划 1)以道路为骨架划分耕作区,在耕作区内布置宽面(2030m或更宽)、低坎(1m右)地埂的梯田,田面长2400m,便利大型机械耕作和自流灌溉。2)一般情况下耕作区为矩形或正方口,四面或三而通路,路面宽3m左右,路与渠道、农田防护林网结合;耕作区道备两端与村、乡、县公路相连。 3)对少数地形有波状起伏的,耕作区顺总的地势呈扇形,区内梯田埂线亦随之略有弧度,不要求一律成直线。322梯田断面设计 1水平梯田断面设计 水平梯田断面设计需求得不同坡度F#田的优化断面。田面应有适当的宽度(陡坡区一般为515m,缓坡区一般为2040m)。田坎坡度适当,既能坚实稳固,R不多占耕地。 水平梯田的断面要素如图3 2所示。 由图32可知: 图32水平梯田断面要素口原地面坡度,(。);口梯制田坎坡度,(。);H梯田田坎高度,m;Bx原坡面斜宽,mB。梯田田面毛宽,m;B梯田田面净宽,m 6一梯刖田欤占地宽,m除上述各要素外,田边应有蓄水埂,高0305m,顶宽O3O5m,1。我国南方多雨地区,梯田内侧应有排水沟,其具体尺寸根据各地降雨、流情况而定,所需土方量根据断面尺寸量算,不纳人上述各要素设计。水平梯田工程量的计算,包括如下内容:(1)单位面积土方量的计算。 式中:V为单位面积(公顷或亩)梯田土方量,rn。;L为单位面积(公顷或亩)梯田长度,m;H为田坎高度,m;B为田面净宽,m。 当梯田面积按公顷计算时 当梯田面积按亩计算时 (2)单位面积土方移运量的计算 式中:w为单位面积(公顷或亩)土方移运量,m s m。 土方移运量的单位m。一7I是复合单位,即需将若干立方米的土方量运若干米距离。 当梯田面积按公顷计算时 式中:w为每亩土方移运量,m s m。 2坡式梯田的断面设计 (1)确定等高沟埂间距。 1)每两条沟埂之间的斜坡田面Bx应有足够的宽度,以满足耕作的需要。 2)根据地面坡度情况,一般是地面坡度越陡,沟埂间距越小;地面坡度越缓,沟埂司距越大。 3)根据地区降雨情况·一般是雨量和强度大的地区沟埂间距应小些,雨量和强度小的地区沟埂间距应大些。 4)根据耕地土质情况,一般是土壤颗粒中含沙粒较多、渗透性较强的,沟埂间距应大些;土质黏重、渗透性较差的,沟埂间距应小些。 5)不同地区根据以上几方面不同条件,经综合分析确定沟埂间距。同时可参考当地水平梯田断面设计的Bx值,并考虑坡式梯田经过逐年加高土埂,最终变成水平梯田的断面应与一次修成水平梯田的断面相近。 (2)确定等高沟埂断面尺寸。 1)沟埂的基本形式应采取埂在上、沟在下,从埂下方开沟取土,在沟上方筑埂,以有利于通过逐年加高土埂,使田面坡度不断减缓,最终变成水平梯田。 2)埂顶宽3040cm,埂高5060cm,外坡1:05,内坡1:l。 3)通过降雨 径流一泥沙计算,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求土埂上方容量能拦蓄当地1020年一遇的一次降雨中两埂之间坡面所产生的地表径流与泥沙。多雨地区土埂不能全第3章工程措施设计部拦蓄的,应结合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妥善处理多余的径流与泥沙(坡面径流泥沙计算,参见GBT164534中412)。 4)当土埂上方由于泥沙淤积导致容量减小时,应及时从下方取土加高土埂,保持初修的尺寸和容量。 (3)坡式梯田断面(见图3 3)。 3草带(或灌木带)坡武梯田的断面设计 1)每两带间的斜坡田面宽度,参照2的要求确定。 2)革带(或灌木带)的宽度一般34m。 3)可在种草(或灌木带)之前,先修宽浅式软埂(不夯实),将草(或灌木)种在埂上,如图34所示。 图33坡式梯田断面323隔坡梯田的断面设计图34草带(灌木带)坡式梯田 隔坡梯田的断面设计主要任务是确定梯田的斜坡部分与水平部分的宽度及二者间的相对比例。 (1)确定平台宽度。 1)根据隔坡梯田适应的地面坡度(15。25。),水平田面宽度一般510m,坡度缓的可宽些,坡度陡的可窄些。 2)平台的宽度要求既能适应耕作,又能适应斜坡部分的暴雨径流情况(要求能全部拦蓄斜坡径流,同时拦蓄的能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 (2)确定斜坡宽度。 1)斜坡宽度(按垂直投影计)以其与水平部分的宽度比例表示。以水平田面宽度为1,则斜坡部分的宽度比例可为1:l1:3(或者更大)。一般干旱少雨地区斜坡宽度比例可大些,雨量较多地区斜坡宽度比例可小些。 2)根据地面坡度、土质、植被和当地降雨情况(通过小区径流观测)确定斜坡部分在10年一遇一次暴雨中每平方米产生的径流和泥沙量,以此作为确定斜坡宽度的重要依据。 3)根据平台部分的宽度、田面土壤的渗透性,考虑暴雨中田面直接受雨后再能接受斜坡暴雨径流的能力,具体确定斜坡宽度。要求在设计频率暴雨下,水平田面能全部拦蓄斜面坡的径流,不发生漫溢。 4)计算斜坡上全年的地表径流,了解其对水平田面提供径流下泄的水量。如水量偏小,则需适当加大斜坡宽度。33淤 地 坝 淤地坝是指在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单坝或坝系工程,其拦泥淤形成的土地叫坝地,它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截止到2002年,已建成各类淤地坝11·3万座(其中骨干坝1528座,中小型坝112万座),淤地32万hmz,保护川台地187万hm。331淤地坝特点 淤地坝一般不长期蓄水,下游也没有灌溉要求,坝体与坝地很快能连成一个整体,坝体实际是一个重力式的挡泥(土)墙。它与一般水库大坝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方面。大型淤地坝在构成上也要求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卧管“三大件齐全,但由于主要用于拦泥而非长期蓄水,因此淤地坝比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低,没有兴利库容,对地质条件要求松,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简单,在设计和运用上一般可不考虑坝基渗漏和放水与水位骤降等问题。332建设分类及设计标准 1淤地坝分类 淤地坝按筑坝材料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坝;按坝的用途可分为缓洪骨干坝、拦泥生产坝;按施工方法可分为碾压坝、水坠坝、定向爆破坝等。 根据淤地坝的坝高、库容、淤地面积等特点,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类。 (1)小型淤地坝。 一般坝高515m,库容1万10万171。,淤地面积022hm。,修在小支沟或较大支沟的中上游,单坝集水面积lkm。以下,建筑物一般为土坝与溢洪道或土坝与泄水洞“两大件”,可采用定型设计。 (2)中型淤地坝。 一般坝高1525m,库容10万50万m。,淤地面积27hm。,修在较大支沟下游或主沟上中游,单坝集水面积13kin。建筑物少数为土坝、溢洪道、泄水洞·c三大件”,多数为土坝与溢洪道或土坝与泄水涧“两大件”。 (3)大型淤地坝。 一般坝高25m以上,库容50万50077m。,淤地面积?hmz以上,修在主沟的中、下游或较大支沟下游,单坝集水面积35km。或更多。建筑物一般是t r三大件”齐全。 淤地坝分级标准一般根据库容、坝高、淤地面积、控制流域面积等因素分级。表3 1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所列分级标准(供参考)。 2淤地坝设计洪水标准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提出的淤地坝设计洪水标准见表32第3章工程措施设计表3一l 淤地坝分级标准3.3.3坝系总体布局1.坝系布局的原则1)坝系布局应全面考虑上下游、干支沟统筹安排。2)最大限度地发挥坝系调洪拦沙,淤地增产的作用,充分利用流域内的自然优势和水沙源,满足生产上的需要。3)各级坝系自成体系,相互配合,联合运用,调节蓄泄,确保坝系安全。4)坝系中必须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性的骨干坝,作为防洪保坝、安全生产的中坚工程5)在流域内进行坝系布局的同时要提出交通道路布局。对泉水、基流水源应提出保泉、蓄水利用方案,勿使水资源埋废。坝地盐碱化影响产量时,设计中应包括防治措施,以防后患。坝系布局系布局是由沟道地形、利用形式以及经济技术的合理性与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一的有:上淤下种,淤种结合;上坝生产,下坝拦淤;轮蓄轮种,蓄种结合0滞洪,干沟生产;以排为主,漫淤滩地;高线排洪,保库灌田;隔山凿洞,洪;坝库相间,清洪分治。建设项目区泥石流沟道的淤地坝布局应把拦沙和保障在首位,然后才能考虑利用的问题。坝系形成和建坝顺序)坝系形成的顺序。系形成的顺序应根据其控制流域面积的大小和人力、物力等条件合理安排,一般有先支后干;符合先易后难,工程安全和见效快的原则;先干后支,干沟宽阔成群支汇干淤地快,但工程设计标准高,需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以干分段,按,段片分治。当流域面积较大时,必须与地方综合治理相结合。)坝系中建坝的顺序。坝的顺序有两种:自下而上,即从下游向上游逐座修建,形成坝系,这种顺序可第2部分水土保持集中全部泥沙于一坝,淤地快、收益早;淤成一坝,再打一坝,上游始终有一个一定库容的拦洪坝,确保下游坝安全生产,并能供水灌溉。自上而下,即从上游向下游逐座修建,上坝修成时,再修下坝,依次形成坝系。按这种顺序,单坝控制流域面积小,来洪少,可节节拦蓄,工程安全可靠,且规模不大,易于实施。但坝系形成时间长,淤地较慢,上游无坝拦蓄洪水,坝地防洪保收不可靠,初期防洪水能力较差。 (3)坝系密度。 应根据降雨情况、沟道比降、沟壑密度、淤地条件等,按梯级开发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地确定。据各地经验,在沟壑密度57kinkin。,沟道比降23,适宜建坝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每平方公里可建坝35座,在沟壑密度35kmkm。,适宜建坝的残垣沟壑区,每平方公里建坝24座;沟道比较大的土石山区,每平方公里建坝58座比较适宜。334淤地坝工程设计3341勘测及规划 1基本原则 1)淤地坝建设必须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系统地进行坝系规划与坝址勘测,然后分期分批实施。 2)坝系规划与坝址勘测必须建立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调查,全面了解流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现状;同时,着重了解沟道情况,包括各级沟道的长度、比降、有代表性的断面、土料、石料分布状况等。参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 995)中第3章的有关规定。 3)坝系规划与坝址勘测应反复研究,逐步落实。首先通过综合调查对全流域提出坝系的初步规划,再对其中的骨干工程和大中型淤地坝逐个查勘坝址;根据坝址落实情况,对坝系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最后,对选定的第一期工程进行具体勘测,为搞好工程布局和设计创造条件。 2坝系规划 坝系规划应以完整的小流域为单元,从支沟到主沟,从上游到下游,根据不同沟段的地形和比降,全面系统地布设大、中、小型淤地坝,同时在适当位置布设小水库和治沟骨干工程。总体布局要求如下: 1)根据沟道地形,分别布置大、中、小型淤地坝,拦泥淤地,种植生产;要求除地形不利的沟段外,尽可能地将坝布满。 2)在泉水露头或有其他蓄水条件的沟段,布置少量小水库,存蓄清水,发展灌溉和水产养殖。 3)在具控制作用的沟段部署少量治沟骨干工程,拦蓄暴雨洪水,保护沟中其他坝库安

    注意事项

    本文(第四部分 水土保持.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